书城美食咖啡物语:煮出来的风情
15018900000033

第33章 半推半就的姿态

在美国的礼品店里,常会看到被剖成一半的杯子,正面看好像是一个普通咖啡杯,但从上看下去则是一个半圆形,因为后面那半个圆锥筒给切掉了。无论横切还是纵剖,这杯子的容量只有半杯,杯子上印有“你要半杯啊!拿去吧”,或者干脆就印着“半杯主义”这样幽默机趣的话语。

美国人的“半杯主义”其实是一种实用主义,和中国人的“半半哲学”迥异。清代李密庵:有一首《半半歌》:“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半中岁月尽悠闲,半里乾坤宽展。半郭半乡村舍,半山半水田园,半耕半读半经廛,半士半民姻眷。半雅半粗器具,半华半实庭轩。衾裳半素半轻鲜,肴馔半丰半俭。童仆半能半拙,妻儿半朴半贤。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显。一半还之天地,让将一半人间,半思后代与沧田,半想阎罗怎见?酒饮半酣正好,花开半吐偏妍。帆张半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人生皆半,是士子儒生向往的至情至境。

林语堂先生就很欣赏《半半歌》中所描画的自然放浪的生活。他认为中国最崇高的理想,就是做一个不必逃避社会和人生、本性仍保持快乐的人。一半有名,一半无名;懒惰中用功,用功中偷懒;穷不至于付不起房租,富不至于不做工;会弹钢琴,可是技法不精,只为消遣;收藏古玩,只够摆满壁炉;读书,可是不用功;学识广博,可成不了专家;写文章,寄出的稿件一半被刊用一半被退回。名字半隐半显,经济适度宽裕,生活逍遥自在,过中等阶级的生活,人类的精神才最快乐,才达到一种温和不争的境界。

中国名士的处世哲学无疑是一种“半半哲学”,落入爱情中,便是“花看半开,酒饮微醺”的情境,也同样让人揣度和想象。

关汉卿有一支曲《一半儿·题情》就这样笑谑:“鬟雾鬓胜堆鸦,浅露金莲簌绛纱。不比等闲墙外花。骂你个俏冤家,一半儿难当一半儿耍。”“碧纱窗外静无人,跪作床前忙要亲。骂了个负心回转身。虽是我话儿嗔,一半儿推辞一半儿肯。”一半迁就,一半拒绝,原不过是给对方一点温柔,再有一点想念,不会抛洒全部的感觉。这是一种技巧,浸透了中国人圆融的中庸智慧。

明代文人张岱写过一个妓女,叫王月生。说她如出水红菱般美丽,会写楷书,兰竹水仙,水墨工笔,无一不精,还会唱当地民歌,却言语不多笑也矜持,客人怎样和她玩闹戏谑,也轻易不能勾出粲笑。有一个富商召妓十几人宴饮,大家都围着纵酒行乐,独有王月生扶栏立在露台,目光迷离而含羞。众妓见了,顿时泄了底气,纷纷躲到别室。如此不擅欢术女子,却惹得公子老爷出重金欲得之。张岱把王月生写得像是隐逸的名士,过于夸张,让人目滞神眩。我倒觉得,作为妓女,她的“寒淡如梅,含冰傲霜”只是诱惑男人的钩儿,以其所谓鹤立鸡群、孤芳自赏的姿态,来刺激男人的欲望。她懂得“物以稀为贵”的奥妙,更深知“居心于有意无意问,处世于若即若离中”之玄奇。如此的半推半就,见出了她的心机,顺手间,便敛进可观的金银。

“半”字里有禅意有机心,不是全身的舍予,而是有保留的倾注。一半推却,一半相就,要的就是有心无意间的那种风情和韵味。撩拨着,逗弄着,酥胸半露,云鬓轻散,轻解罗裳,偶一回眸,惊艳,动心。就像张曼玉在《花样年华》踱在巷问的身影,夜深,无人语,只一个幽怨的凝视,就是那样的让梁朝伟辗转于心,一生难忘。而那种欲诉未诉的暖昧、欲得未得的怅惘,只能在伤情故事后落下的时光里,说给树洞听。

半推半就问,晕出女人的气质,散出女人的芳华,却要捏住分寸把好经脉。恰剑好处,婉转成一段风情;过犹不及,便狼狈为一场尴尬。所有的韵味,就在那若即若离欲擒故纵的那一刻。像加了奶油的卡布其诺,和加了威上忌的爱尔兰咖啡,虽然已不是纯粹的咖啡、纯粹的奶油和纯粹的酒,却因为那一半的渗透和融合,让咖啡漾出风格各异的口味。

所以,在咖啡馆里,总有着半推半就的风情和半梦半醒的姿态,小口抿,轻声啜,矜持若,羞涩着,在迷离的幽光下,女人的味道,男人的叹息,现出人生的另一种光景。忧郁的情绪,颓废的意念,暖昧的感觉,在一杯混淆不清的咖啡中,在一室幽离的灯光下,在一刹出轨的情念问,散出尘外的暗香。女人放纵美丽,男人恣意风流,可以想入非非,可以沉醉不知归路,可以灯火阑珊处蓦然回首,攒一夜良宵,春风几度。

同西方人仲夏夜晚捧着玫瑰花、唱着咏叹调的示爱相比,东方传统文化下的克制与隐忍,总是雾里看花、相思暗起,生出一场场偷情暗渡的风月事。却浮出一丝西方人所料不到的狡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