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藕香残玉簟秋”一句,用“红藕香残”四个字来形容零落的荷花,可以说是形神俱备:这是已经凋谢可又还没有完全枯萎的荷花,随着萧瑟的秋风,一天天地消退下去了。“玉簟”跟“红藕香残”没什么关联,然而和下面的“秋”字一并把作者本人的境况给点出来了,由“红藕香残”客观形象上的秋意到作者自我感觉上的秋意,都给人一种萧瑟凄清之感。所以,“红藕香残玉簟秋”这一句,既形象地写出了秋天的时令特色,又烘托出了作者寂寞凄凉的感伤情绪。“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就是描写作者乘船出游时的情形。从“轻解罗裳”的“轻解”两个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迷离怅惘的忧郁神情。“独上兰舟”的“独”字点出了作者出游时的孤独之感。“云中谁寄锦书来”应该理解为是作者想像丈夫应该寄书信来。“雁字回时”和“云中谁寄锦书来”的自问相应,就是说大雁来到了,书信也该到了。“人似秋鸿来有信”,雁是遵守时令的候鸟。这里寄寓着作者对丈夫的真挚感情。“月满西楼”,是被清亮的月光洒满了的西楼。西楼应是接到书信的地点。“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三句写得委婉曲折、凄楚动人。
下片的头一句“花自飘零水自流”,是从丈夫来信的遐想又回到“独兰舟”乘船出游的现实。“花自飘零水自流”的两个“自”字,把作者此时的情感完全渗透到落花流水的自然景物中去了。正是这个落花流水,触动了作者,产生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烦恼。尽管有同样的思念,却又不可能互相倾诉,只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这就是“一种相思”和“两处闲愁”的矛盾。把“一种”和“两处”在词中对称起来写,再同上面的“花自飘零水自流”连起来,就有一种既一致又矛盾的特殊艺术效果。“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是一个迅速变化的过程,表露作者思念之情的深度。所不同的是,愁在眉头是看得见的,而愁在心头是瞧不着的,把作者那种浓烈的情感作了进一步的渲染。“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和上面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样,都运用语言上的对称所造成的既一致又矛盾的特点,产生一种特有的艺术效果,不但含蓄生动,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耐人寻味。
蝶恋花
李清照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迭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潇潇微雨闻孤馆。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这首词是李清照只身赴莱州途经昌乐县时寄语姊妹之作。惜别词在清照的词作中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这一首是吟唱姊妹间的手足之情,笔致率直坦露、直抒胸臆。
这首词的开头和结尾,也是很值得称道的。谢榛认为:“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开头像爆竹一样,一下子带动全篇,震撼读者,把感情的最高峰推到读者面前,使读者立即沉入那无限伤感的氛围之中;结尾又宕出新意,写出了新的希望,从而更加表达出她那深切的相思之情。
蝶恋花
李清照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这是一首闺中伤春之作,抒发相思之闺情,以融融的春景相反衬。“暖风晴雨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春归人间,大地复苏,绿柳吐芽,红梅绽蕾,微风是那样的和软,就连漾漾雨丝也是暖融融的,明媚的春光也撩动着她的游春之心,牵惹着她的赏花之意。但是,“酒意诗情谁与共?”对月饮酒,却无人交盏;对花赋诗,却无人唱和。一想到无尽的赏春趣事都因丈夫的远离而无人与共,变得索然无味,思妇烘动的春心立刻又死灭成灰。泪水涟涟不断,连头上的花钿也好像变得沉重了起来。“泪融残粉花钿重”一句,将肖像描写与心理描写水乳般地交融起来,悲伤沉重的心情得以形象生动的具体化表现,人物外貌特征的细腻描绘又被贯注以情与神,达到了形与神的高度统一。
下片描绘孤苦寂寞的闺中生活。在这里,词人运用了行动描写,写思妇一系列疏懒的动作,与上片的复杂心理互为映衬,将思妇百无聊赖而又思绪万端的愁情苦态尽行托出。尾句写夜阑人静思妇空对孤灯剪弄灯花,更把凄清孤苦的意绪与氛围推向了极致。全词只有尾句中的“夜阑”点明了时间,但却使人能清楚地感觉到贯穿首尾的一条时间线索。词人有意不明写时间线索,正是为了显示出思妇的这种心理特征。“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二句历来为人称道。清代词人贺裳在《皱水轩词筌》中誉此二句为“入神之句”,词人以一个“抱”字,把思妇的难言苦楚突出了出来,而“弄”字,则出神入化地把思妇神不守舍而又虔诚至笃的内心状态形象地给以外化,的确堪称“入神”。
鹧鸪天
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这首是李清照南渡之后的作品。词人将写景、叙事、怀古有机地结合起来,抒发了沉郁浓厚的离乡之愁。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是典型的深秋景色:太阳虽已升得老高,但日光惨淡,显得十分阴冷凄凉;夜来遭受寒霜侵袭的梧桐树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萧萧”来形容日光,是凭借奇妙的视听通感,写出对黯淡凄凉的秋阳的主观感受。写梧桐,则是运用了移情手法。说梧桐怨恨秋夜的寒霜,实际上是托情于梧桐,抒发词人自己的悲秋之。接着叙写酒罢品茶、梦断嗅香等生活琐事。“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二句,从表面上看似写品团茶之喜与嗅瑞脑之乐,却是在写“酒阑”、“梦断”后的空虚、孤寂、无聊和饮茶、嗅香以求自慰的闲愁。然而,饮酒、品茶、寻梦、嗅香都不可能真正解除词人心中的愁苦,只有任凭忧愁百般折磨,因此这里的品茶之“喜”和嗅香之“乐”,实际上是以乐写愁,用反衬的手法。委婉含蓄地抒发了拥塞在心头的难于排解的闲愁。
过片处仍以秋景相贯穿,写暮秋时分阴冷漫长的白昼。本来,“秋已尽”之时节当是白日渐短了,然而,词人却仍觉“日犹长”。此中已暗传孤寂愁闷之情,词人所处的这种特定环境很容易使她联想到与她有同样遭遇、同等情怀的人,于是,怀古之幽思便油然而生,“仲宣怀远更凄凉”的诗句便自然地流于笔端。这一诗句,集中地概括了仲宣登楼远眺时悲旧乡、涕横坠、心凄怆、意忉怛、气交愤等复杂的感情。表面看来,词人这里是转笔写汉末文学家王粲遭逢乱世、流寓荆州的思乡之愁,但句中着一“更”字,就使全句产生了与上片中所抒写的伤时之愁、寂寞闲愁相比较的意味。这不但把三种忧愁并列,使“仲宣怀远”具有了以古喻今、以粲喻己之意,而且进一步突出了在三种忧愁之中,如王粲一般的离乡怀归之愁为愁之最甚,伤时之愁、寂寞闲愁都是由思乡怀土却不得归的愁怨所派生出来的。这样,全词感情发展的脉络就清晰地显示出来了,感情的积蓄也达到了高潮。结尾二句,化用李白、陶渊明尊前篱下的典故,煞为绝妙:表面说不如沉醉于菊酒以解忧愁,但古来饮酒赏菊只是添愁之事,故读之使人感其隐忍婉曲之至,较之李白的“举杯浇愁愁更愁”别具一番含蓄蕴藉的愁滋味。
小重山
李清照
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上片主要描绘红梅吐蕾、芳草萌绿的早春景色,并表现词人碾尝春茶、沉湎春光的喜悦心情,但笔墨间却隐隐露出一缕愁思。开篇处借用五代薛昭蕴词《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句十分自然巧妙地将薛词愁思哀怨的情调融入了对春景的描绘之中。
长门宫是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失宠后居住的地方。用薛词表现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为了表现春日的生机,词人进行了巧妙的点染:“红梅些子破,未开匀。”春草之嫩绿,红梅之鲜艳,使人顿生逸兴,神思陶醉,飘然若有融入春色之感。
下片描绘月夜的迷人景色与词人的缱绻情意。下片起首并不急于去解开“晓梦惊破”的悬念,却一笔宕开,极写明月初照时重重门墙上映印着斑驳的花影、扇扇帘帷上铺洒着皎洁的月光:“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过片处词人别出心裁地以黄昏为背景再写春色,进一步开拓了词的意境。句中的“压”、“铺”二字精警传神。花影本没有重量,词人却说它是“压”在重门上;月儿本来是在高天之上,词人却说它是“铺”在帘幕上。这“压”和“铺”的感受该由何而来呢?一定是词人对帘外景色注视得很久了,所以她看那花影分外清晰浓重,仿佛是压在重门上,看那月光也格外近了,仿佛是铺在帘上。置身于这种极其静谧的境界之中,她也许会感到更加孤单吧!何况这美好的景色又处在黄昏时分。若是亲人就在眼前,和她共享这不可多得的月色美景该有多好呵!这正为下面惜舂、盼归之情作了铺垫。
对春夜月色的赞美发出了“二二年三度负东君”的慨叹,赞春之情引出了惜春之意,词人积郁于心中的强烈渴望与思念霎时喷涌而出,热情地呼唤远行在外的良人:“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怨王孙
李清照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蓣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从内容和格调上看,这首《怨王孙》词,是词人早期郊游抒怀之作。整篇作品的内容,重点着眼于全面咏赞晚秋湖上的美丽风光。暮秋时节,湖面上虽然已是风凉水冷,但在词人笔下却全无零落萧条之感,反而别具一番情趣:疏红余香,岸草沾露,莲房结实,欧鹭眠沙,一幅“无穷好”的湖光山色图就这样被突现了出来。
通常,借景抒情的作品是通过勾勒画面,创造一定的艺术境界来完成的。这首《怨王孙》词是在描绘了秋天景色的同时,又直接抒发了主人公的内心感受,使写景和抒情统一、密不可分。整首词运用平淡无奇的语言,勾画了一幅清新淡雅、恬然无声的优美的画面。上片,词人勾勒出摄入眼帘的远景,主要对画面中虚的部分作了渲染;下片又从细微处着墨,描绘出画面中实的部分,最后在读者面前展示了“眠沙鸥鹭不回头”这样一个特写镜头。“眠沙鸥鹭不回头”一句,更生动地描绘出一个极静之境,展示了词人平静、和悦的心境。同时,又反衬出隐藏于词人心底的情愫;看似超逸、欢悦,实则更加孤寂、惆怅。此正所谓以乐景写哀,而倍增其哀也。
临江山
李清照
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语,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其声即旧《临江仙》也。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客建康城。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上片描绘江南早春的风光。词人选择了一个独特的角度来描写春色,从静幽的深宅大院里,从紧闭着的、有如云遮雾罩的阁窗里去看春。一方面,它巧妙地显示了词人身处的独特环境特征。“深深深几许”的庭院已经使词人远离闹市的纷扰,“云窗雾阁常扃”更简直是与世隔绝了。但是,幽深的庭院、紧闭的门窗都锁不住融融的春光,即使是穿宅过院、穿窗过户,春的消息也传进了深深的闺房。柳梢吐绿,梅萼泛青,写词人从窗底所看到的这些许景象,起到了以微见著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暗示出词人郁闷沉重的心情。下片是追忆往事,直抒胸怀。“感风吟月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一忆一叹,寄托了无限的身世之感。建康时夫妻们多少感风吟月的雅趣乐事都还历历在目!这里词人只举出元宵佳节试灯与顶笠披篓踏雪两件最惬意的乐事,而其他千般万种皆在“多少”这一不定指数词之中。然而,雅趣乐事再多也终已成为过去,如今已是面容憔悴,心灵之泉也已枯竭,“老去无成”了。就是过去认为最惬意的“试灯”和“踏雪”现在也深感“无意思”和“没心情”了。“无意思”和“没心情”这两个口语,朴实无华,恰似心灵的直白,更使人感到情真意切,仿佛看到了词人百无聊赖、心灰意懒的形态。整个下片,仍然是用对比反衬,将往昔幸福美好的生活同今日孤寂清冷的生活对比,从而更深刻地揭示剖析了词人万念俱灭的绝望心理。
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多重比照,充分显示了作者柔肠百结的凄苦心境,因而,读来异常凄婉。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的重阳《醉花阴》词相传有一个故事:“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见《元伊世珍·螂嫒记》)。这个故事不一定是真实的,但是它说明这首词最好的是最后三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