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西域要冲:阳关
14953900000008

第8章 风俗民情(2)

待鞭炮燃放之后,全家人还要准备一些丰盛的晚餐,所有人都要吃饱喝足,这叫“装仓”,寓意来年有个好收成,人人不饿肚子。

这时,装仓和守岁就同步进行了。人们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守岁。在过去,全家人团聚在一起,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在火炉旁话家常;现在,人们要么喝酒,要么相聚打牌娱乐,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4.拜年

和其它地区一样,拜年也是阳关一带人民在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此时,人们走村串户,要到长辈、亲戚、朋友家里祝贺新春,统称“拜年”。

阳关一带的拜年的习俗行之已久,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新中国成立后,有些机关团体、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长辈受拜以后,要给晚辈“压岁钱”。

初二,出嫁的姑娘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初三,到舅舅家拜年。从初四至正月十五,是到亲朋好友家贺年的时间。人们外出相遇熟人时都要相互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新年快乐”“身体健康”等吉祥的话语。拜年的礼物带多带少都没有关系,但每样礼品一般都是双数。

5.春节禁忌

因为正月是一年之始,阳关一带人民往往将它看作是新的一年运程好坏的兆示期,因此禁忌特别多。

在言语方面,凡是破、坏、没、死、光、鬼、杀、病、痛、输、穷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说出口来。

也忌婴儿啼哭,因为啼哭是“没头彩”,兆示疾病、凶祸,故这一天即使小孩惹了祸,也不能打或呵斥,以免孩子啼哭不休。

在行为方面,端杯、盘、碗、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坏。不慎打坏时,要及时说一声吉利话来弥补,如东西打碎了,要立即说上一句“岁岁平安”或“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加以化解。

禁扫地也是当地的一个重要禁忌,因为这被认为会把一年的财气扫走,很不吉利。但是这一习俗后来慢慢被淘汰,因为春节期间燃放鞭炮、人来客往,地上纸屑、垃圾特别多,不打扫一下的确有碍大雅。从讲究卫生出发,不少年轻人也就对这些禁忌习俗不怎么讲究了。

(十五)六月六晒腰腿

和其它节日主要有美食不同,农历六月六,阳关附近居民还有一种敦煌民间的习俗,即晒腰腿。

阳关附近的鸣沙山,沙粒纯正,不含一点尘土,热沙浴具有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奇效,传说阴历六月六这天最为灵验。所以,阳关附近有六月六上鸣沙山晒腰腿的习俗。

到了每年六月六,凡有腰腿病的患者,都熬好乌鸡汤,备上老黄酒,正午以后,来到鸣沙山下的沙梁上,喝汤、饮酒。然后,他们用热沙埋住腰腿部,头上打伞遮凉,让身体在烈日下暴晒三个小时左右。

据说,连续晒七天,腰腿病便可消除。

(十六)阳关的婚嫁习俗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礼仪之邦,这种对礼的要求常常会贯穿到生活的方方面,婚嫁习俗也反映了我国的礼仪。婚姻自古是“合二姓之好”的喜事,备受古代人重视。

千百年来,在阳关一带,质朴的阳关一带人更把婚嫁看作是神圣的事,并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婚嫁程序。

1.说媒的习俗

在封建社会,男女要讲究“授受不亲”,强调“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因此,当时的男女双方遵照传统习俗,一般都要经人从中说合,才能结合到一起。这种说合,就叫说媒。

新中国成立之后,在阳关一带,说媒曾改称为介绍,做这种说合工作的人,被人们雅称为月老,俗称为媒人。

说媒是一种技巧,媒人不仅要熟悉男女双方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力求门当户对地提亲,而且必须做到既准确地向男女双方及其父母反映对方的情况,又要尽可能隐恶扬善,使双方充分认识对方的长处,从而乐于达成嫁娶的意向。

除要技巧外,做媒人还要勤于跑腿,从开始为男女双方牵线搭桥之日起,要经常往来于男女两家之间,交流情况,传达彼此的愿望和要求,防止发生变故。

媒人的辛苦自然会得到回报,在阳关一带,按照习惯男女两家都有义务招待媒人,有句俗话叫“媒婆婆,嘴吃成个油饽饽”。

在阳关一带的婚嫁习俗中,媒人是一个重要角色,在男女两家对婚事达成基本一致的意见之后,就要引导男方去相亲,代双方送换庚帖,过礼订婚,选择成亲吉日,引导男方接亲,协办拜堂成亲事宜,一直到新人进了房。

2.上门的习俗

上门又雅称为相亲,即在男女双方经媒人说合后,若女方经过打听认为男方情况尚可,便答应男方上门。上门的时候,一般是由媒人带领男方到女方家进行初次走访,目的是为了让女方及女方父母和长者审核未来女婿。

在阳关一带,上门是婚姻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环节,特别是男方,尤其要慎重对待。礼物并不在乎数量多、价值高,但切忌触犯对方父母的禁忌,衣着打扮要大方入时,言行举止要谦虚有礼。

因为古代讲究授受不亲,所以男子想看一下女方也并不容易。一般情况下,男子只能由媒人创造机会偷偷看姑娘一眼。

在阳关一带,人们的表达方式是比较含蓄的,这就形成了一些独特的表达方式。在相亲时,相亲的结果往往并不直接表白出来,而用各种暗示来表现。一般都是在男方进门之后,女方父母先给小伙子倒上一杯热茶,小伙子看了姑娘觉得中意,就把这杯茶一口饮干。

男方同意后,开始看女方的意见了。此时,姑娘的父母开始同姑娘一起商量是否同意,如有意结亲,就留男方和媒人吃饭;不同意就任由男方告辞回家,甚至还要托媒人将男方带来的见面礼退还。

3.看家道的习俗

所谓看家道,就是看男方家的生活境况,要看前院的房屋、后院的牲畜,甚至还要看粮仓的储备等。

在男方上门之后,由媒人探问女方家意见,若女方家同意,由男方家提出邀请,请女方及家人到男方家做客,即看家道。在看家道时,一般是女方及其父母、叔叔、舅舅等人在媒人的引领下,回访男方家。

在很早以前,看家道时还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做法,就是男方父母先奉上香茶一盏,然后和女方父母交谈。女方父母通过察看男方的家境,对男方财产、生活、家居环境等情况进行了解。了解过后,如果对婚事认可,就将香茶喝尽,男方父母立即以亲家相称,并盛情款待客人。如果不认可这门婚事,女方父母起身告辞,男方也不勉强留客。

4.订婚的习俗

在上门、看家道之后,由媒人询问男女双方家的意见,如果男女双方都满意,并认为时机成熟,就要履行订婚手续。

订婚日期由双方确定后,媒人带女方及其父母等直系亲属到男方家去订婚,此时男方家则邀请亲属长辈在家恭迎认亲。

在阳关一带,订婚是大事,男方要向女方送一笔重礼,包括给女方父母的衣料,给姑娘的衣物、首饰、彩礼等等。关于礼物的数量与规格,一般都是事先由媒人同双方分别协商好的。如果男方因吝惜,不舍得按要求准备礼物,就会造成造成女方不满,甚至订婚取消。除了准备礼物外,男方还要准备酒席,款待女方家人。

在阳关一带,关于订婚时的程序还有一些讲究。待女方家宾客齐至时,第一顿饭吃菜和馍。然后认亲戚,重点是女方认男方家亲戚,逐个敬酒称呼,长辈要给女方端礼钱,婆婆给未来的儿媳妇佩戴耳环、项链、戒指等,女方给男方赠送一套衣服。

认亲的程序结束后,男方家开始正式摆酒席,做臊子面。此时,新亲戚上桌喝酒交流,增进情感。

5.结婚的习俗

婚期确定后,男女双方就开始着手做结婚准备工作。

婚礼前一天下午,男女两家都要待东,即招待东家和所有帮忙的亲戚朋友。傍晚时,男方家要选个干净的空地给祖宗烧纸,向祖先告知后人婚事。

同时,在男方这面,他们还要请亲戚、同事、朋友开始布置、收拾新房,主要是张贴喜字,裁剪张贴鸳鸯、拉花、窗花等饰物,营造喜庆气氛。

到了晚上,女方的姑嫂以及朋友还要到男方家看新房布置情况。男方则和媒人、伴郎一道到女方家送大红“肉方”。

新房布置完成后,不铺床,晚上由新郎与一个亲属的未婚男孩一起在新床上就寝,俗称压床。压床的人有条件限制,不是任何人随便就能压的,一般由新郎的亲弟弟,或朋友或同学,但必须是岁数小于新郎的未婚青年。另外,有的家庭还讲究请四五岁的男孩儿压床,这是从延续子孙的角度来考虑的。

次日,便要举行结婚仪式。在阳关一带,结婚一般还要分乔亲、典礼、认亲、闹洞房几个环节。

结婚的第一个环节是乔亲,就是新郎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婚礼当天,新娘一大早首要的是化妆和打扮,然后穿上漂亮的结婚服装在娘家等候。

此时,新郎则与伴郎、伴娘及娶亲人员,在媒人的引领下,从男方家出发前往女方家娶亲。临行前,男方还要准备好双份礼品,包括红酒、挂面、猪肉方、红糖、点心及红包等,还要拿一红木匣子,内装香、艾、挂面、酵面、棉花、红枣、桂圆、莲子、碗、筷、化妆品、钱等物,均是双份。

乔亲的队伍来到女方家门口时,放鞭炮告知。女方家则事先准备好难题,或提问题、或让乔亲人员喝酒等,待嬉闹后才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