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王阳明心学
14925400000014

第14章 成事在心,心之所向终能抵达(3)

跟王阳明学心学智慧

无论你将来能获得多大的成就,但是在当下你却只能从读一本书、做好一段读书笔记的小胜利感中寻求安慰。快乐存在于何处?只存在于当下。

生命需要坚强和韧性

当遭遇失败或者挫折时,我们应该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呢?对于这个问题,王阳明给了我们答案。

王阳明说:“凡‘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动心忍性以增益其所不能’者,皆所以致其良知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是孟子的话,指的是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坎坷,当然也包括了失败。王阳明引用孟子描写人生坎坷的话,是为了说明人生的一切坎坷都是为了致良知,也就是让自己得到完善。由此可见,王阳明对于失败的真实看法是:虽不足喜,但也不必忧,可以把失败当成是自我完善的一个机会,从失败中亦能得到一些收获。

王阳明说得不错。成功也好,失败也好,个人总是无法掌控的。个人能做到的,就只有看淡成败。看淡了成败,因成败而带来的心灵纠葛也就会烟消云散了。那么如何看淡成败呢?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妨试着以对待四季的态度来对待成败。

一年分四季:春、夏、秋、冬,有人喜欢秋天的秋高气爽,有人讨厌冬天的数九寒天,有人喜欢春天的微风拂面,有人讨厌夏天的烈日炎炎。然而无论是喜欢也好,讨厌也罢,四季都是不停地轮转而无法割裂开来,没有让某一个人单独只过一个节气的,因而我们看到世间没有人抱怨四季,大家只是在自己喜欢的季节好好享受,而在不喜欢的季节也能泰然处之。

我们对于人生也应该有这样的态度,无论是在成功还是失败时,都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而且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世间正是因为有了四季的交替,才给了万物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而我们的人生也正是因为有了成败输赢,才使得我们一点点地成长起来。

春夏秋冬对于万物而言是必须的,酸甜苦辣对于身体来说都是有营养的,而成功失败对于我们的人生而言都是能够带来收获的。有人认为失败是人生的灾难,一遇到失败就怨天尤人,恨不能赶快摆脱这个恶魔。这些人不明白,其实失败也是对于人生的历练,如果能够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那么对于人生的收获而言,往往要比成功更有价值。

曾经有这样一位年轻的美国律师,在他早年的生活中,失败就仿佛他的搭档一样,总是伴随在他的左右。在人生最低谷的时候,这位年轻的律师曾这样写下自己的心态:“我现在是世上最不幸的人。我究竟能不能突破困境,我也不敢说。我有预感,这似乎不会好转。”

这个年轻人说得一点也不夸张,和很多人比起来,他的确是非常不幸。他自幼贫穷,基本上没有受过什么良好的教育。23岁时,他辛苦创建的公司倒闭了;24岁的时候,他的恋人因为得了斑疹伤寒离他而去;31岁他结了婚,但结婚之后的他却总是被妻子挑剔,对于这样不幸婚姻的痛苦他有口难言,几次想要离家出走。在岳父家的资助下,他开始谋求公职,但不幸又再次降临,他鬼使神差般输掉了一次又一次的竞选,为此很多人嘲笑他是“常败将军”,甚至就连岳父家也开始对他绝望。

但在一次次的失败打击下,这个从年轻人变成了中年人的小伙子却越来越坚强,失败让他获得了比成功更多的财富——坚持。终于,在他50岁那年,他获得了成功,成为了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他就是亚伯拉罕·林肯。

在历史的长河中,林肯总统就是一个厚积薄发的最好的例子,他的深厚基础是什么呢?就是他从失败中学习到的坚强和韧性。

跟王阳明学心学智慧

就如同挑食不利于健康一样,良好的人生是不应该挑选境遇的。境遇好了就享受,境遇不好就怨天尤人,如此称不上是一个成熟的人。

在千难万苦前咬牙挺住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这句古诗经常被人们提起,其意是告诫人们:成功的人生须经历磨难,不经历磨难的人生是不可能成功的。

磨难出英雄,自古就是真理。一个人若不经历痛苦和挫折的考验,是很难担得起大任的。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由此可见,磨难实际上是在帮助人提升自己,让人更加坚强,更加完善。

王阳明曾经说过:“从百死千难中得来,实千古圣圣相传一点滴骨血也。”意思就是说,他之所以能成就“心学之说”,也是经历了无数的磨难的。可见,王阳明认为,磨难是普通人修炼成圣人的必经之路。

龙门在今天山陕交界处的壶口瀑布,黄河水从壶口咆哮而出,进入晋陕大峡谷,峡谷的最窄处就是龙门所在。每年龙门开启的时候,都有无数的鲤鱼逆流而上,顶着奔腾的激流,越过一片片险滩和岩石,想要过龙门,化身成龙。

在游向龙门这一路上,鲤鱼们要经历千难万险,稍有差池就可能被激浪卷到岸上或者被飞起来的沙石拍个粉碎,但也正是这艰险的旅程,才造就了最后成龙的可贵。只有那些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鲤鱼,最后才能真正跃过龙门,变成真龙。

如果我们将“鲤鱼跃龙门”看做是一个人的人生,那么跃过龙门的鲤鱼无疑就是成功者。这些鲤鱼有大有小,有雄有雌,可谓是参差不齐。然而有一点是它们的共性,那就是经历了滔滔黄河水的洗礼而没有后退,最终战胜了这痛苦的历程。

我们的成功,也像鲤鱼跳龙门一样。成功道路上的失败就是那逆流而上的艰险考验,它锻炼我们的意志,考验我们的能力,让我们越来越强,从而获得成功。

作为好莱坞历史上最著名的动作明星,史泰龙的名字自然是家喻户晓。

然而在他成名之前,很少有人知道他也曾经有过一段非常漫长的痛苦经历。

在年轻时,史泰龙是一个挣扎在贫困线上的穷小子。他落魄的时候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唯一的财产就是一部又老又旧的二手汽车,为了节省房租他就睡在车里。但即使是这样他有时也要为没有付停车位的钱而发愁;因此人们经常能够看到他将车子停在24小时营业的超市门口,因为那里的车位是不用付钱的。

即使是如此潦倒的生活,史泰龙也是有着自己的理想的,他要成为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为了实现这一理想他挨家挨户地拜访了好莱坞的所有电影制片公司,寻求任何能够出镜的机会。然而,他的理想在现实面前被击得粉碎。

当时的好莱坞总共大约有500家左右的电影公司云集此地,史泰龙逐一进行拜访,却遭到了500次拒绝。面对这500次拒绝,史泰龙虽然痛苦,但并没有灰心。他回过头来,又从第一家开始,挨家挨户地自我推荐。结果如何?又是500次被拒绝。

被拒绝了1000次,这让史泰龙痛苦不堪。他几次想要放弃,然而最终成功的信念和内心那种刚强的意志战胜了放弃的念头,他又一次敲开电影公司的大门。最终,他成功了,他的坚持让他得到了回报。而在回报到来之前,他所经历的拒绝居然有1885次之多。

磨难总是痛苦的,在痛苦面前选择退缩、避让,这是人之常情。然而一旦退缩了、避让了,那么成功也就离你远去了。

当年王阳明在被贬谪龙场之前,不是也曾经有过不去的念头吗?龙场之行之苦,超出一般人的想象,因而放弃也不是不能理解的。但最终王阳明还是选择了坚持,大步向前地去迎接可能到来的磨难,而结果如何呢?

磨难在给王阳明带来痛苦的同时,也给了他成功的机会,在龙场的穷山恶水之间,王阳明悟得学问的奥妙,最终完善了心学。

跟王阳明学心学智慧

如果没有龙场之行,可能就不会有阳明心学。磨难和成功在很多时候,都是有着一种微妙的联系的,磨难带给你痛苦的同时,成功很可能就在后面跟着到来了。

成功要经得住磨练

王阳明说:“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这句话其实就是要人在平时多经历磨炼的意思。“只好静”是说一个人不愿意经历磨难,一个人不愿意经历磨难会怎么样呢?那就是“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遇到事情便不知所措,这样的人生终究不会有什么成就。

凡是有志于做大事的人,就不要怕磨炼。因为没有磨炼,就没有成长;经历的磨炼越多,成长也就越快。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总不免被人误解、质疑、否定,这些其实都是人生对我们的磨炼。在这些面前,有些人选择了沉沦,有些人则选择了坚持。选择沉沦的人很可能会就此平庸下去,而选择接受磨炼、完善自我的人,则在磨炼中锻炼了意志,找寻到了真正的自我。

其实成功的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找寻自我的过程,因为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都拥有很美好的理想。但因为各种原因,这些拥有理想的人不断地掉队、迷路,这时,只有那些能重新返回原来道路上的人才能够成为真正的成功者。

磨炼是人生的压力,但同时也是动力,因为它在让人沉沦的同时,也让那些坚强的人更加清醒。因此一个人在迈向成功的过程中,是需要不断磨炼自己的。

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可达70岁。要活那么长的时间,它在“中年”的时候必须做出一项困难的决定。这时,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脯;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捕捉猎物;它的羽毛长得又浓又厚,翅膀变得十分沉重,飞翔起来十分吃力。此时的鹰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等死,要么蜕变。

蜕变是一个极其痛苦的过程。鹰首先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其完全脱落,然后用新长出的喙,把爪子上老化的趾甲一根一根拔掉。当新的趾甲长出来后,鹰便用新的趾甲把身上的羽毛一根一根拔掉,以便新的羽毛可以长出来,使其再次翱翔。

将其自己原本引以为傲的利爪一根根拔掉,哪怕鲜血一滴滴洒落,这需要多么大的决心和毅力。这是一次全面的自我磨炼,是对于美好事物或者说再次重生的勇敢而无畏的追求,是将自己引入成功的道路上必须经历的痛苦。

我们也看到,古往今来有很多平庸者,他们的智慧不可谓不高,志向不可谓不大,但最终却沦为平庸,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经历磨炼的重要性。

王阳明的弟子除准浚问他这样一个问题:“在静坐思考时,就能感觉到此心正在收敛。但若有事情发生就会间断,马上就起个念头到所遇的事上去省察。待事情过去后回头寻找原来的功夫,依然觉得有内外之分,始终不能打成一片,这是什么原因?”

王阳明说:“这是因为对格物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心怎会有内外?正如你现在在这里讨论,岂会还有一个心在里面照管着?一心听讲的心和说话的心就是静坐时的心。功夫是一贯的,哪里需要另起一个念头?人必须在事上磨炼,在事上用功才会有帮助。若只爱静,遇事就会慌乱,始终不会进步。静时的功夫,表面看是收敛,实际上却是放纵沉沦。”

上面的一番对话,王阳明是以委婉的语气批评自己的学生,只重视思考,而忽略了历练。在今天,我们没有王阳明这样的好老师,但我们却能够自己当自己的老师;没有王阳明的督促,我们却可以督促自己在磨炼中成长自己。

跟王阳明学心学智慧

如果总是喜欢故步自封、自怨自艾,不敢接受人生的磨炼,那么你就只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原地踏步,丝毫不会有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