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态度决定高度
14920600000016

第16章 在工作态度上创造高收益——态度是高收益的“担保书”(3)

要做人才,不要做奴才

很多成功的企业家都有这样的经验,人才难得,得人才者得天下。

可是,很多人才都是有棱角的,锥处囊中,不让它脱颖而出也难,因此就需要领导者有容人的雅量。

串田万藏是日本三菱集团公司的董事长兼三菱银行总裁和明治保险公司董事长,在商界具有崇高的地位。

有一次,明治保险公司的推销员原一平想出一个大胆的推销计划:

找串田董事长要一份日本大企业高层领导人的名单和简历,直接向他们推销保险业务,使明治公司的保险业务打入三菱财团的所有分支企业以及与三菱有业务往来的关系企业。

为此,原一平求见串田董事长,并得到批准。

这天,原一平早早来到总公司,求见串田先生的人很多,他只好耐心等候。由于昨天晚上过于兴奋,没有睡好,他居然竟倒在沙发上睡着了。串田董事长接见完其他人,走到外面,看见睡得正香的原一平,心里大为不满。在工作时间打瞌睡,是公司不允许的事,他推醒原一平,大声问:“找我有什么事?”

狼狈不堪的原一平结结巴巴地谈了自己的推销计划。他却不知道,串田先生曾订过一个规矩:凡从三菱工作的高级职员,绝对不介绍保险业务,即使他本人也不例外。原一平这个推销计划无异于跟他订的规矩作对。串田先生打断他的话,大喝道:“什么!你以为我会介绍保险这玩意?”

原一平此人也非常倔强,他不能容忍有人对保险有丝毫的污辱。

一听串田把保险说成“这玩意”,顿时被激怒了,冲串田吼道:“你这混账家伙!你居然说‘保险这玩意’!保险怎么了?它不是公司的业务吗?你还是公司的董事长!我这就回公司去,向全体同仁转达你的话!”说完,他掉头就走。

一个普通职员,居然敢当面辱骂董事长。串田先生气得面红耳赤,真想命令马上炒掉这个妄自尊大的家伙。但他很快冷静下来,仔细思考原一平的计划,觉得它除不符合原有约定外,确是一个能促进公司发展的好构想。串田先生当即打电话给原一平的上司,说:“保险公司以前的约定确实有偏差,原一平的计划是对的,我们也是保险公司的高级职员,理应为保险公司贡献力量,帮助公司开展业务。我们还是参加保险吧!”

放下电话,串田立即召开临时董事会。会上决定:凡三菱财团的有关企业必须把全部退休金投入明治公司,作为保险金。

当天晚上,原一平收到一封串田先生的亲笔信:“今天,你特地来找我,我却是个老糊涂,居然没有善待你,实在失礼!明天是周末,若不嫌麻烦,望你惠顾舍下一趟。”

第二天,串田先生亲切会见了原一平,还特地为他定做了西装、衬衫、皮鞋,并说:“一个像样的推销员必须有像样的外表。”原一平感动得差点掉泪。他诚恳地向串田先生鞠躬道歉,谴责自己的无礼行为,并表示一定要以全部精力投入到保险事业中去。

后来,原一平成为日本保险业的“推销之神”,连续15年保持全国推销冠军纪录。他终身都不忘串田先生的厚爱。

所谓的奴才是封建社会供官宦人家驱使的仆人,可更多的时候人们习惯上把只知一切听命于人,没有自己思想,也不知有丝毫反抗的人称为奴才,他的特点是听话,让干啥就干啥,在现实中有类似奴才的员工,他们虽然听话,但是对企业有害无益。而有些人才虽容易恃才傲物,但比奴才强,他们才是推动事业发展的真正动力。

成功后不能只突出自己

即使自己是一个成功人士,拥有不同凡响的名誉与地位,但过分的强调自己的作用和能力也是不足取的。有点功劳就喜欢炫耀的人显得轻浮,这样的人其形象定位就是浅薄,他一定会因居功、抢功而失去人脉的支持,最终是孤独求败。

某厂的研发部门成功研究出一种新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率。

厂长专门为研发部办了庆功会,该项技术的主要研究员张某,在会上做了主题发言,重点介绍了自己的成功经验。张某的朋友在散会后劝张某说:“怎么搞的?你也有点太居功了吧!你应该多提你们领导和同事,我在台下听着你怎么好像把功劳都说成你一个人的了!你这样做太缺少品位了吧。”张某对朋友的劝说嗤之以鼻:“本来功劳就是我最大,论功行赏,难道你还要让我把功劳让给别人呀!他们做什么了,不就是打打下手吗?我当然要多提自己刻苦攻关的事儿!”最后,朋友临走时扔给了张某一句话:“你也就这点出息了。”不久,张某就觉得组员对他的态度出了问题,以往需要什么配合,他们都会主动去做,但现在却要他三催四请,对方不但不配合,还常常揶揄他:“哟,大英雄来了!我这无名小卒能帮上什么忙啊!”总是这样,张某也受不了了,他怒气冲冲地去找组长,说:“组员们都不愿配合我的工作!”组长却说:“不能吧!你可是咱们组的明星人物,他们怎么敢得罪你?”张某呆了,从组长的说话语气中,他终于反过味了。张某无论在人缘上还是在业绩上都很快沉寂了。

张某研究出了新技术,但对人情世故却缺乏了解,他不明白,居功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它会给你制造出许多敌人。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养成居功的习惯,在功劳面前要谦虚,要避让,这样别人才会对你欣赏有加。

相反,如果能做到有功不居,你的功劳不会因为“不居”而减少,而且别人会觉得你大度、有涵养。真正的成功人士都深知这一点的重要性。他们从来都是依仗人脉的支持来发展自己的事业,同时,也让他们的支持者们从各个方面获得他们心满意足的收益。

到1995年为止,沃尔玛已经几乎淘汰了除凯马特和塔吉特等几家大公司以外的所有的折价零售商。

之后在短短的10年间,沃尔玛脱胎换骨,带领着零售业实质性地向前发展。沃尔玛每年有25%的年增长率,而且在折价零售行业中,每平方英尺销货量、存货周转率、营业利润三项桂冠都由沃尔玛所拥有。到后来,沃尔玛更发展成全世界最大、获利最多的零售王国,公司的投资回报率达32%,股票市面价是票面价的10倍还多。

“罗马并不是一天建成的”。沃尔玛能够发展到今天离不开它强大的根基。而这个强大的根基不仅来自于沃尔玛原先为事业打下的基础,也来自于发展过程中沃尔玛对基层的重视,那的确是他们不断保持领先的要素。沃尔玛的销售额和收入不断增加并不意味着他们比别人更聪明,也不单纯只是因为他们的规模发展到这么大才发生的这一切。

那是因为顾客们一直在支持沃尔玛,所以沃尔玛知道自己应该不断降低价格、改善服务以及让那些在商店购物的人满意。这些事情不是通过主管办公室下命令就能全面做到的,必须通过逐个商店、逐个部门、逐个员工地进行当面的指示,他们才能真正了解到这一点的重要性。

这就要求管理层人员必须倾听外面店员的意见。沃尔玛在总部本顿威尔就拥有由218人组成的采购员,他们的真正任务是去协助商店内的店员。山姆也认为如果他们拥有的是与每家特定商店的顾客脱节的总部推动体制,那么巴拿马城海滩商店内就会有一大堆卖不出去的工作靴、工作服和猎枪,而那里的顾客却需要水枪、钓鱼竿、提桶和沙铲;而市内的巴拿马城商店则堆了许多因卖不出去而积满灰尘的海滩用品。

而就山姆个人而言,他也为自己在商场上的拼搏扎下了深厚的根基,要知道,一个好老板并不只是光懂得如何管理就可以的,他必须精通这一行所有的一切,这才能让下属们心服口服。山姆说,他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是否还有其他人会和他一样,从一个十足的新手起步、学习生意经,擦地板,记账,装饰橱窗,称糖果,管理收银机,装修店堂,安置设备,建立起一个相当规模和高质量的公司,并且一直坚持到最后。就是这样,山姆稳扎稳打地建立起自己的事业,发展至今天的沃尔玛。

山姆并没有过分强调自己的作用,他更重视为沃尔玛付出辛勤劳动的广大员工们。他认为,员工就是企业的根基。而且,相比其他的公司,沃尔玛可能在更大程度上帮助了自己的员工,公司推出了“利润分享计划”,满足了员工们个人利益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