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态度决定高度
14920600000017

第17章 在工作态度上创造高收益——态度是高收益的“担保书”(4)

山姆还认为,美国的领导管理层过于先己后人。另一方面,利润分配过于悬殊,也不利于建立团体精神。一块蛋糕,管理层分得越多,员工得到的就越少。所以,应该将经理们的收入和公司的经营状况,或者和给股东的投资回报,和能反映他们工作成就的各种指标挂起钩来,这样企业就会运作得更好。为此沃尔玛公司制定了细则,将利润分配和员工、股东及管理者的贡献、各自所承担的风险相结合。虽然支付给管理者的薪水比其他企业要低些,但公司却经常将股票红利和其他与企业经营密切相关的东西,奖励给公司员工。公司壮大了,员工也富了,这样,员工们才会更全心全意地为公司服务。

全世界的成功人士当中,有很多人不谋而合,都采取了和沃尔玛公司相同的策略。3M公司、惠普公司、通用电气公司都是这样做的。他们与员工共同造就了企业神话坚实的基础。

本事才是立身的支柱

准确地说,一个人要在社会中能很好地生活下去,主要依靠的是本事,即才能。因为只有本事才能创造效益,创造财富。

金钱、地位、名望都可能在一夕之间失去,可是你拥有一技之长,就可以从新开始,创造更好的生活。

据说很早以前,有个国王游兴大发,带着女儿乘船出海游玩。突然天气骤变,狂风怒吼,海浪冲天,一下子把他们的船刮到了一个陌生的国家。他和女儿上岸后,就向见到的人述说他们的身份及不幸的遭遇,可没有人相信他们的话,加上他们又没带一文钱,最后,竟落得没人理的地步。为了生存,国王只好去找活干,别人问他有什么技艺,他说什么都不会。没办法,最后他只好给人家放羊,成了牧羊老人。

过了几年,当地国王的王子出外打猎,碰巧遇上了牧羊老人的美丽俊秀的女儿,他被眼前的这个姑娘迷住了,发誓要娶她为妻。回家后,便和国王、王后说了这事。国王、王后都不同意,认为一个王子娶一个牧羊女做妻子,简直就是辱没自己的门第。可王子执意如此,国王、王后只好委派一个大臣去找牧羊老人提亲。

没想到,牧羊老人一点儿也不感到吃惊,反倒问:“王子有什么特长吗?”

大臣感到非常意外,便说:“牧羊老人,你的女儿是嫁给王子,王子要特长有什么用?普通人学点技艺,是为了养家糊口,他是国王的继承人,有的是疆土和财富,他要特长干什么?”

牧羊老人却说:“他没有一技之长,我不会把女儿嫁给他的。”

大臣只好回去如实禀报。国王又派了一个大臣来游说,牧羊老人照旧这样回答。

为了娶到牧羊老人的女儿,王子决定去学一门技艺。他喜欢制作陶器,于是就开始学习制陶术。最后,王子掌握了这门技术,制作出最精美的陶器。他带着自己制作的陶罐去见牧羊老人。

牧羊老人问:“这个陶罐你能卖多少钱?”王子回答:“每天做两个,每个陶罐能卖一个银币。”

牧羊老人说:“今天两个,明天就是四个。很不错。我如果有一技之长,就不会放牧了!”他答应了王子的求亲,并向王子述说了自己因没有一技之长而遭遇的种种不幸。

这虽然只是个传说,但它生发出来的道理却是现实的。人生无常,权力、地位并不是能让一个人永远站立着的支柱。一旦有一天这一切突然间消失了,而你却猛然发现自己并无可以赖以糊口的一技之长,到那个时候该是多么可怕。所以,未雨绸缪,掌握一项特长就显得格外重要。

这个故事中的牧羊国王,当他一无所有,也无非分之想,只想获得生存权力的时候,没有人对他的过去感兴趣,没有人对他的国王地位感兴趣,所有能够帮助他的人,也只对一个问题感兴趣,那就是你能做什么,“你有一技之长吗?”

因此,他选女婿的时候,就要求王子必须要有一技之长,这样才能在以后的生活中温饱无虞。

看来,即使一个人在现有条件下衣食无忧,也要试着想一想,自己是否拥有一件特殊的技能,是否有让自己在任何时候都能有用的独门秘器。这个问题,也许在平时显得很突兀,但当有一天,你不再是“国王”,可能就要必须用另一种方式去寻求你的人生价值。

明陈继儒《小窗幽记》中说:“是技皆可成名天下,惟无技之人最苦;片技即足自立天下,惟多会之人最劳。”这段话和前面的故事所体现的思想是一致的:人,只要有一技之长,就可以立足,就可以实现自我价值。

春秋战国时的公孙龙就很看中人的一技之长。他曾对他的弟子说:“没有特长的人,我一概不收他们做弟子。”一天,一个身穿粗布衣服、腰系麻绳的人来见公孙龙,想拜公孙龙为师。公孙龙问:“你有什么本事?”来人说:“我的嗓门很高。”公孙龙问他的弟子们:“你们当中有谁比他的嗓门高吗?”弟子们回答:“没有。”于是公孙龙收他做了弟子。几天后,公孙龙一行要去游说燕国,来到黄河边上,而渡船却在对岸,这时,公孙龙要那个嗓门大的新弟子呼唤船家,那弟子只喊了一声,渡船就划了过来。倘若公孙龙没有这么一个嗓门大的弟子,还不知要等什么时候才能把渡船等来呢!

因此,在所处的生活领域中,必须让自己明确这样一种态度,只有凭借本事才能为自己争得一席生存之地,在遇到危难之时,主要也凭借自己的本事来自己拯救自己。

把工作尽量做到最好

对待工作的正确态度是,热情投入,精益求精,不留“飞白”,能做多好就做多好。这不只是责任,也是可贵的敬业精神。

现在很多企业都在推行“零缺陷”的管理,这种思想是当前很多优秀企业的一项重要的文化内涵。“零缺陷”的管理理念要求员工在任何事情上都把标准定为“最好”,不能有一点疏忽,“差不多”是这种管理坚决要摒弃的。因为,任何一个对工作质量的妥协,都可能对企业或员工本身造成极大的伤害。无论是企业的产品品质还是员工的工作品质,都要遵循这样的原则,才会让自己的事业所有所保障。

浙江萧山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就是秉承着比别人做得更好的态度,在全国同类企业中脱颖而出的。15岁辍学,做过打铁匠的鲁冠球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创建了万向,经过多年的经营发展,成为了中国第一个为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提供零部件的OEM。2001年8月28日,他还一举收购了纳斯达克的上市公司UAL,开创中国乡镇企业收购海外上市公司的先河。比别人做得更好的工作态度体现在他工作的点点滴滴中。

有一次,鲁冠球接到一封安徽客户的来信,信中要求退货,原因是发到安徽的万向节出现了裂逢。鲁冠球马上找来了主管此事的供销科长,对他说:“没有什么比我们厂的信誉最重要,你现在马上把合格产品连夜送过去,换回那些不合格的次品。”

此时的鲁冠球在想:那些已发出去的货,是不是其他的地方也会有类似的情况呢?质量和信誉是企业的生命、企业的一切,一定不能有丝毫马虎。于是,他立即组织了几十人的专业小组,走访全国各地的用户,只要不合格的产品,不管是本身质量问题,还是用户原因造成的生锈,还是运输途中碰撞造成损坏,统统背回来,免费调换最新的合格产品。

这样,有3万多套产品被收了回来。鲁冠球把这些产品堆在厂中间,要求全厂职工对照次品找原因。原因找到后,他就亲自把这些次品装进麻袋,全部送进了废品公司。这次一共让他损失了43万元。这件事发生在1980年,那时的鲁冠球在经济还十分拮据。

工人们心疼地对他说:“鲁厂长,这些产品再维修一下总可以用吧。”也有人发牢骚:“这几十万,我们多少年也赚不了那么多呀!鲁厂长也太大方了。”

但鲁冠球却严肃地说:“生产出这样的次品不仅是对‘钱潮牌’万向节信誉的损害,更是对国家、对人民的犯罪。产品的质量是最重要的,是一个厂的信誉。只有更好,我们才有出路,只有更好的质量才是我们生存的根本。你们也一样,今后不管是哪个环节出了次品,都要罚款,谁的质量出了问题,就砸他的饭碗。”

正是凭者这种追求质量、精益求精的精神,1980年,在全国万向节厂整顿检查中,他的工厂以99.4的高分居全国同行业之首,被列入全国仅有的三家万向节定点生产专业厂之一。从1980年至1989年,鲁冠球的万向节产品经济效益年均增长达40%以上,1988年鲁冠球以1500万元向宁围镇政府买断万向节厂股权。后来,他把“钱潮牌”万向节产品打入了日本、意大利、法国、澳大利亚、香港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一年创汇在229万美元以上。

能做多好,就做多好。一个企业,要增强竞争力,必须靠人的积极性的充分发挥,按经济规律办事。而一名员工,要增强竞争力,则必须靠良好的专业技能和不断地追求卓越才能达到。我们的工作就如同企业的产品,只有质量保证了,才可能有市场,也才能为自己创造利润。

相反,如果一个人工作中总是出错、出次品,那么他的市场也就从此消失了,等待他的也只有“破产”了。只有在工作中把好自己的“质量关”,生产出超越别人的“产品”,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能够让我们做到这一点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地超越现在的自我,从这一点上来说,追求卓越是我们每个员工事业的最佳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