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提高办事能力全集
14920300000023

第23章 办事通用规则(6)

此时孙权的斗志已经被激发了起来,当时便定下决心与曹军决一死战。

二是利用“爱屋及乌”的心理特点,故意贬低与对方有亲密关系的第三者,间接地贬损对方,使他尴尬,达到让他出手办事的目的。

如司马相如求岳父救济一事就是采用了此法。

汉代的大辞赋家司马相如,出川漫游,一篇《子虚上林赋》博得海内闻名。这一年司马相如外游归川,回成都路上,路过临邛。在当地豪富卓王孙家里,与其貌美如花、才艺俱全的女儿卓文君相遇,两人一见钟情,当夜便订下终身,天明即起身私奔回了成都。

哪知司马相如家中一贫如洗,无法生活。卓文君便力主又回到临邛,向爹爹求援。但那卓王孙见女儿违礼私奔,早已气在心里,半个钱也不给卓文君夫妻。司马相如笑了笑,对卓文君说:“无妨。你父亲最怕的是什么?”卓文君想了想说:“他最怕的是丢了面子。”司马相如说:“如此,我们要他自己送上钱来!”

于是,司马相如卖掉车子,在卓府对面开了个酒馆,让卓文君当垆卖酒,自己则穿上短裤,与酒保佣作一块干活。消息传出,城内城外的都来看美人卓文君卖酒,同时,对卓王孙不顾子女之情议论纷纷。卓王孙听后,气撅了胡子,却也无可奈何,为了不让司马相如再这样给自己丢人,只得分给卓文君夫妻仆人百名,钱财百万。司马相如夫妇大喜,带上仆人和钱财,回成都生活去了。

暗激法的巧妙,就在于它是通过“言外之意”、“旁敲侧击”进行的,但显然这会对你要求之人起到一种暗示性刺激,从而激发他做出有利于你的选择。

(3)导激法

激将法所使用的语言有时并不是简单的否定、贬低,而是应该“激中有导”,用明确的或诱导性语言,把对方的热情激出起来。

某校有一个调皮学生,学习成绩很差。一次,他打了一位同学,还自夸是拳击能手。老师叫住他说:“打架,算什么英雄?有本事你跟他比学习。你期末考试如果赶上人家,那才是真正的英雄呢!”一句话激发出了这个调皮学生的争强好胜之心,后来,果然有了明显进步。

5.间接法

有些事很难办,如果找人直言要办,对方可能会因面子问题、声誉问题、法律制度问题等各种原因婉言拒绝,从而让你吃到“闭门羹”,或者产生令人难堪的尴尬,致使办事不顺,甚至堵死了办事的门路。如果能事先意识到这种不利的结果,而采用“间接法”,先谈论别的话题,旁敲侧击探明对方的意图后再说,或者先打通能影响、左右对方的周围人,通过他们间接达到办事目的,则既能避免遭到拒绝的尴尬及不愉快,又能让对方在维护自己面子、声誉的条件下帮自己办事。间接法可谓是两全其美的办事妙计。

(1)投石问路法

当你有具体想法时,并不直接说出,而是先提一个与自己本意相关的问题,请对方回答,如果从其答案中已经得出否定性的判断,那么自己原定的要求、想法就不必再提了。

有个女青年买了块布料,回家却觉得售货员找的钱不对,又没有把握就是人家错了。于是,她找了回去,但女青年并未说售货员可能算错帐的事,而是问道:“小姐,这种布多少钱一米?”对方答后,她立即明白是自己算错了,说了句“谢谢”,满意地离开了商店。

西安事变前夕,张学良和杨虎城频繁晤面,都有心对蒋发难。可对于这样一个关系到身家性命和国家前途的大事,对方亮明态度之前,谁也不敢轻易开口。眼看时间越来越近,双方都是欲说还休。

杨虎城手下有个著名的共产党员叫王炳南,张学良也认识。在又一次的晤面中,杨虎城便以他投石问路,说道:“王炳南是个激进分子,他主张扣留蒋介石!”张学良及时接口道:“我看这也不失为一个办法。”至此两个聪明的将军完全明白对方所思所想,从此开始商谈行动计划。

当时,张学良的实力比杨虎城大得多,且又是蒋介石的拜把子兄弟。杨虎城如果直接把自己的观点摆在张的面前,而张又不赞同,后果实在堪忧。

于是他借并不在场的第三者之口传出心声,投石问路,同时也为自己留下了退路。

这两个事例告诉我们,拿不准的时候,最好先投石问路,摸摸情况,再决定下一步行动也不迟。直来直去,莽撞行事往往使自己陷入窘境,也达不到办事目的。

(2)触类旁通法

当你想提一个要求时,可以先提出一个同类问题,以试探对方的态度。

如果得到肯定的信息时,便可以进一步提出自己的要求;如果对方明确否定,那你就免开尊口,以免遭到拒绝出现尴尬。

有一位干部打算调离本单位,但又担心领导否定,留下不踏实工作的坏印象。于是他这样提出问题:“书记,咱们单位有的青年干部想挪挪窝儿,你觉得怎么样?”书记说:“人才流动我是赞成的。”他见书记态度还可以,于是进一步说道:“如果这个人是我呢?”“那也不拦,只要有地方去。”不久,该人便顺利地办理了调动。可见,用触类旁通法进行试探,其好处是可进可退,进退自如。

(3)利用幕后“关键人物”

常言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在战争中,突然袭击敌人的指挥机关,捕杀敌方指挥人员,可以使敌人立即陷入群龙无首、不击自溃的困境。

这是克敌制胜的绝招。

同样,在求人的时候,要想办成事或尽快办成事,就要针对关键人物下功夫。突破了关键人物这道关卡,谋求到关键人物的赞同和协助,问题往往就迎刃而解,势如破竹了。

说到“关键人物”,人们往往首先想到主管人员或上级领导。是的,主管或领导的意图对解决问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俗话说:“上面动动嘴,下面跑断腿”,形象地道出了这种影响的威力。与其唇干舌燥地和具体办事人员交涉,再心急火燎地等待他们向上级主管请示汇报,“研究研究”,不如想方设法径直向有关上级主管申请洽商。这样或许可争取到当场解决问题的可能性,至少也可以减少辗转获悉上级主管意图的时间。

但是,关键人物不一定就是台面上看得见的人物。正如光绪当皇帝,慈禧掌印玺,幕后人物往往才是真正的“权威人士”。所谓“全公司听厂长的,厂长听老婆的”,就是最通俗的注解,老婆的枕头风,胜过旁人的大炮筒。

因此,想要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稳操胜券,除了着眼于主管、领导一类正式组织身份的负责人外,还应该争取足以影响主管领导的非正式“权威人物”的同情、支持和帮助。通过当事人或上级主管人员的亲友故旧,来说服当事人,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得多。

有时候,即使是上级主管和具体办事人员同意解决的问题,也会由于下属某一环节作梗而搁置下来。负责这一环节的人不论职位大小,也就变成了解决问题所必需的“关键人物”。

这时候你切不可因他无权无职,就以为可以随便应付,否则你的好事就可能坏在他的手中。因此,切不可掉以轻心地对待你身边老态龙钟的老太太,玩弹珠打水枪的“小皇帝”,或风韵犹存的半老徐娘……这些人不显山,不露水,但他们都有可能是你走向求人成功的垫脚石,一定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抓住每一个可能发挥作用的人物。

宋朝蔡京曾一度被宋徽宗罢相,落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但是他并不甘心就此退出政治舞台,而是多方活动,以图东山再起。

首先,蔡京暗中嘱托亲信内侍求郑贵妃为己说情,又请深得徽宗信任的郑居中伺机进言。一切妥当之后,蔡京再让自己的党羽直接上书徽宗,大意是为他鸣冤叫屈,说蔡京改变法度,全都是禀承圣上的旨意,并非独断专行。

现在一切都否定了,恐怕并不是皇帝的本心。

这些意见的要害是把徽宗牵了进去。徽宗见表,果然沉吟不语,但也没有批复。

这时该郑贵妃发挥枕边作用了。郑贵妃本是识文断字之人,早已看到表章的内容,又见徽宗这种表情,就顺势替蔡京说了几句好话,这时徽宗便有些回心转意了。

第三步是请郑居中出马。郑居中了解内情后知道时机已经成熟,便约了自己的好友礼部侍郎刘正夫,二人先后晋见徽宗。

居中先进去向徽宗说道:“陛下即位以来,重视礼乐教育,欲行居养等法,对国家和百姓都很有利,为什么要改弦更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