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提高办事能力全集
14920300000021

第21章 办事通用规则(4)

1954年,瑞士日内瓦会议,周恩来碰到了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当时,朝鲜战争刚刚结束不久。周恩来落落大方,不记前仇,伸出手去跟杜勒斯握手,不料杜勒斯心胸狭窄,把手缩了回去。

谁料周恩来一点也不在乎,笑着说:“在朝鲜,我们志愿军一伸手,你们美国兵就一个劲地往后退!这个毛病,今天怎么传染给国务卿先生啦!”经周恩来这么一说,杜勒斯难堪极了!

第二天,有个仇视中国的西方记者,假惺惺地走到周恩来面前,伸出手主动与周恩来握手,握了以后故意大声嚷嚷:“我太糊涂了!我怎么与东方的好战分子握手了!”说罢,便从口袋里取出手帕,擦自己的手。一边擦,一边说:“Too dirty!Too dirty!(太脏!太脏!)擦了后,又把手帕塞回自己的口袋里。”

周恩来皱皱眉,也摸出一方手帕,把自己的手擦了又擦,擦后,随即把手帕扔进痰盂,说:“这块手帕,再也洗不干净了!”

这么一来,那记者真可谓手足无措了。

以上这两个故事说的都是这样一个道理:在自己受辱失利的窘态中,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针锋相对,就可以反败为胜。人世间事情纷纭复杂,变化莫测,让人难以捉摸,而且更有许多怪脑袋的人想尽办法耍小聪明。

对于这种人,心地宽广者一笑了之,然而大多数人认为还是应该惩治他一下,让他自食其果。

3.装疯卖傻

这个世界是永远存在着矛盾与斗争的。利益之争、权力之争、钱财之争、欲望之争……使人间无时无刻不充斥着险恶。在处事过程中,谁也不敢保证自己不会陷入危险的境地。如果真的有险情在即,就应该沉着冷静,迅速开动脑筋,发挥聪明机智,因势制宜,随机应变。“装疯卖傻”,也是一种保全自己的最好的方法。

战国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军事家孙膑,相传是孙武的后人。他少年时期聪明过人,心智灵犀,后拜名师学习文韬武略,颇受老师的喜爱。他有一位同学名叫庞涓,此人心计诡谲,阴险狡诈。他自知才能不如孙膑,想法迫害孙膑,但他表面却装着与孙膑交好。孙膑为人心地淳厚,善良纯洁,没有觉察出危险来,把庞涓当成自己最好的朋友,经常与之讨论韬略,议论时局,指点江山。庞涓越发嫉妒孙膑的才能。

后来,庞涓出师了,到魏国被召为附马,深得魏王的重任。他深知孙膑的存在早晚会对自己构成威胁,就写信邀请孙膑到魏国共事。等到孙膑来了魏国,就利用手中权力迫害孙膑,在魏王面前诬陷孙膑。魏王信以为真,下令要处斩孙膑。庞涓又在魏王面前替孙膑求情,建议将处斩改为“膑刑”,即砍去双腿的膝盖骨。表面上是救了孙膑,实质却是“一箭双雕”,既迫害了孙膑,又可把其留在身边,控制他的人身自由、为他所用。他把已成残废的孙膑接到自己府中,假装殷勤照顾,并要孙膑将平生所学写成兵书。

孙膑在惨痛的血的教训面前,终于认清了庞涓的真面目。他深知兵书著成之时,就是自己身首易处之日。他心计周密,知道自己现在掌握在庞涓手中,稍有反抗,就会遭受更深的迫害,他决定深藏仇恨,等待时机,为了不为庞涓著书,他佯装疯颠,整日在街头爬来爬去,夜晚则睡在茅厕、牛栏、猪圈等处。虽然庞涓没有看出孙膑是装疯,但他仍派人暗中监视孙膑,一旦发现破绽,就派人暗杀孙膑。孙膑只得整日整夜露宿街头,忍受种种苦难。

齐国大将田忌出使到魏国,见到孙膑,非常同情他的遭遇,就秘密地带孙膑到了齐国,做了他的谋士。后来在马陵之战中打败了魏军,孙膑杀死了庞涓,报了仇雪了恨。

在这则故事中,孙膑巧妙地运用了装疯卖傻的策略,既保护了自己,又消灭了仇人,一举两得。

装疯卖傻是一种临危之时,隐其锋芒,保全性命,韬晦等机的应变战术。

古人云:“识时务者为俊杰”,民间也有“好汉不吃眼前亏”的说法,凡人要想成就事业,建立功勋,必须认清时务,因机而变,相机而动,如果一味死拼,不讲策略,英雄是英雄,却无人喝彩,终究一事无成,后悔晚矣。

六、世人常用的办事方法

就像平常干活使用的工具一样,干什么活就应该选用什么工具。你要拧一颗螺丝,用木棒不行,用镐头不行,而用扳手或钳子肯定能把螺丝拧下来。办事也是如此,办什么样的事要用什么样的方法,方法不对头,你操作、实施起来便会觉得别扭、不顺利,事倍功半不说,甚至很多本应能办成的事却砸了锅。所以,办任何一件事都存在着一个技巧、手段和艺术的问题。不研究这些办事的技巧、手段和艺术,可能永远也不得办事的要领。下面这些办事方法很值得人们认真揣摸,因为这些方法是已经被人们证明了的屡试不爽的成功经验。

1.送礼法

古人说:“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意思是说穿了别人送的衣服,怀里就会装着别人的心事或隐忧。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收下了别人送来的礼物,就要为别人办事。这同民间所谓“收人钱财,替人消灾”和“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短”意思大体相同。送礼,在中国虽古已有之,却于当今社会愈演愈烈。自古以来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喜欢不喜欢,送礼都是和办事密不可分的,送小礼者办小事,送大礼者办大事,这似乎也算是一个人们心照不宣的办事规矩。

中国是礼仪之邦,送礼很有奥妙,很有讲究,可算是一门很有实际用途的学问。不好好学会这门学问,不懂得礼尚往来,多半是办不成事和办不好事或者说是办不了大事的人。

所以,要想学会办事,就要首先学会给人送礼,而送礼是需要自己往外掏钱的,要说情愿可能未必是真,但为了把事情办成办好,又常常不得已而为之。既然“为之”了,就要“为”好,就要把礼送到位,把事办成功。但我们特别强调的是,送礼不是去行贿,送礼的人要把握住正常的分寸,不然则会使自己和别人都陷入尴尬之中。

以下要谈的就是送礼必须注意的问题和方法。

(1)给谁送

这个问题表面上看不会成为问题,而事实上却是个大问题。因为在日常社会生活中选错了送礼对象的人不在少数,比如说把礼物送过去了,事情却没有办成。因为对方是并非起关键作用的人物,所以即便送了礼,也是徒劳无益的。

送礼要送给关键人物,不能送张三一点又送给李四一点,王五也收到一点,结果礼物被分割零散了,份量显得很轻,有时可能起不到利益驱动的作用,这还不算,送的对象多了,难免人多嘴杂,天机泄漏,对要办之事有百害而无一益。

所以,在送礼之前,一定要权衡好各位“要人”的利弊,查问好谁对这件事有裁决权,起主导作用。谁是办事的关键人物就把礼物送给谁。礼物送到点子上,要办的事情可能也就迎刃而解了。相反,如果把礼物送给了次要人物,可能就收不到相应的成效。

(2)送什么

确定了给谁送的问题之后,接下来就要考虑送什么好。这里的所谓“好”不是以自己喜好为标准,而是以对方的喜好为标准。所以,送礼之前要根据送礼对象的日常生活偏好分析他到底喜欢什么礼物。比方说,有的喜欢喝酒,有的爱好吸烟,还有的很高雅,他们对古董、字画、线装书感兴趣,还有的人干脆就只是喜欢钱,真是人心方圆,各有千秋。对方爱好什么,就给他送什么。要知道,只有给对方送上了他十分喜欢的礼物,他才会砰然心动的。对方只要砰然心动,就会拿出看家本领为你分忧,帮你办事。

(3)送多少

给人送礼送多少主要根据三个方面来划定:一是根据所要办的事情的份量轻重和利益大小来确定给对方送多少礼合适。事情较大,对自己的利害关系密切,就应该多送一些;如果事情无关大体,就可以少送一些。二是根据对方费劲和费周折以及所承担的责任风险大小来确定礼物轻重。如果事情难办,或者对方所承担的责任风险大,那么要送的礼物就应该偏重一些,否则便可以少一些。三是根据当时社会送礼的惯例确定礼物的“级别”。比如早年间,送上十几元钱买来的烟酒就算很贵重的礼了,而如今办事恐怕远非这个水平可比了。所以,礼物的轻重、多少要恰到好处,既要达到办事的目的,又要有所节省,不致得不偿失。

(4)送礼的方法

送礼送得好,方法得当,会皆大欢喜。送得不好,让人挡回,触了霉头,定会堵心数日。所以,只有巧妙掌握送礼的技巧,才能为整个送礼过程划一个漂亮的句号。

送礼者最头疼的事,莫过于对方不愿接受或严辞拒绝。婉言推却,事后送回,都是令送礼者十分尴尬和难堪的事。那么,怎样才能“防患于未然”,一送中的呢?关键在理由充分不充分,在于借口找得好不好。送礼通常有以下七种办法:

①借花献佛。如果你送土特产品,你可以说是老家来人捎来的,分一些给对方尝尝鲜,东西不多,又没花钱,不是特意买的,请他收下。一般来说,受礼者那种因盛情无法回报的拒礼心态可望缓和,会收下你的礼物。

②暗渡陈仓。如果你送的是酒一类的东西,不妨假借说是别人送你两瓶酒,来和对方对饮共酌,请他准备点菜。这样喝一瓶送一瓶,礼送了,关系也近了,还不露痕迹,岂不妙哉。

③借马引路。有时你想送礼给人,而对方却又与你八竿子拉不上关系,你不妨选受礼者的生诞婚日,邀上几位熟人一同去送礼祝贺,那样一般受礼者便不好拒绝了。当事后知道这个主意是你出的时,必然改变对你的看法,借助大家的力量达到送礼联谊的目的,实为上策。

④移花接木。老张有事要托小刘去办,想送点礼物疏通一下,又怕小刘拒绝,驳了自己的面子。老张的爱人与小刘的对象很熟,老张便用起了夫人外交,让爱人带着礼物去拜访,一举成功,礼也收了,事也办了,两全其美。

看来,有时直接出击不如迂回运动能收奇效。

⑤先说是借。假如你是给家庭困难者送些钱物,有时,他们自尊心很强,轻易不肯接受帮助。你若送的是物,不妨说,这东西我家撂着也是闲着,让他拿去先用,日后买了再还;如果送的是钱,可以说拿些先花,以后有了再还。受礼者会觉得你不是在施舍,日后又还,会乐于接受的。这样你送礼的目的就会达到了。

⑥借鸡生蛋。一位学生受老师恩惠颇多,一直想回报,但苦无机会。一天,他偶然发现老师红木镜框中镶的字画竟是一幅拓片,跟屋里雅致的陈设不太协调。正好,他的叔父是全国小有名气的书法家,手头正有他赠的字画。他马上把字画拿来,主动放到镜框里。老师不但没反对,而且非常喜爱。学生送礼回报的目的终于达到了。如不能“雪中送炭”,“锦上添花”也是良策。

⑦借路搭桥。有时送礼不一定自己掏钱去买,然后大包小包地送去,在某种情况下人情也是一种礼物。比如,你能通过一些关系买到出厂价、批发价、优惠价的东西,当你为朋友、同事买了这些东西后,他们在拿到东西的同时,已将你的那份“人情”当作礼物收下了。你未花分文,只不过搭上点人情和功夫,而收到的效果与送礼一般无二。受礼者因交了钱,收东西时心安理得,毫无顾虑;送情者无本万利,自得其乐。

2.情感法

情感法就是在托人办事过程中运用情感的力量,以情感人,打动人心,从而赢得他人的帮助。人心都是肉长的,当一个人被情感的力量感化之时,他就会主动地去帮助他人。处于困境需要他人帮忙的人,学会运用情感的方法,动之以情,才能激发他人的恻隐之心,达到自己的办事目的。

运用情感法托人办事要学会以下几点:

(1)恳请要真诚

前些年,某厂某车间接到国库券认购任务,几百名工人都认购了不同的数额,最后只剩下几个“老顽固”。这几个拥有三十年左右工龄的老工人,任凭车间主任磨破了嘴皮,他们依然不肯认购:“不是说要自愿吗?我不自愿。”

前后已开了三次动员会,仍然毫无结果,下班铃响了,车间主任把这几位老工人送到车间门口,轻声说:“我只讲最后一句:我现在很为难,请大家帮个忙。”

奇怪,刚才态度还强硬的老工人听了这句语重心长的话,竟纷纷表示:

“主任,我们不会让你为难。”说完,大家立即决定签名认购。

很快的,国库券的认购任务就完成了。

一句充满人情味的求助的话,居然比通盘大道理更具有说服力。作为老工人,虽然文化不高,但重情义。现在,领导不宣讲大道理,而是请他们帮忙。他们想:领导看得上咱,岂能不给面子,就这样气一下顺了。

那个车间主任,在正面强攻不下的情况下,改用避实就虚迂回包抄的战术,先适应对方的心理需求,然后由虚而实,从而达到目的。可见,诚恳的请求,实为有效的说服方法。

(2)哭要哭出感情

每个人都有恻隐之心,当求人帮忙时只要打动了这种恻隐之心,就可能赢得他人的帮助。而眼泪则是这种打动他人恻隐之心的攻心妙法。

宋太宗年间,曹翰因罪被罚到汝州。曹翰苦思返京之策。一天,宫里派了个使者到汝州办事,曹翰哪里肯放过这个机会。他想办法见到使者,流着泪对他说:

“我的罪恶深重,就是死也赎不清,真不知怎样才能报答皇上的不杀之恩,现在只有在这里认真悔过,来日有机会一定誓死报效朝廷。只是我在这里伏罪,家里人口太多,缺少食物活不下去了,我这里有几件衣服,请你帮我抵押一万文钱,交给我家里换点粮食,好使家里大小暂且糊口。”

说到伤心之处越发泪流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