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智慧方圆之道
14918500000042

第42章 亦方亦圆:领导智慧的至高境界是拆除方与圆的界限(5)

吕布迫不及待地问道:“有人亲眼看见貂婵在太师府中,这难道是假的不成?”王允见吕布怒火中烧,更不急于回答,给吕布让坐后,又命人献茶,然后才一副无可奈何的架势说:“前几天太师来我府中饮酒,席间说要见见我的女儿,我不好拒绝,就让小女出来给太师敬酒。谁知太师见后,就十分喜爱,说府中缺人侍候,暂时让她过去,待找到合适的人,再送她回来,太师的要求我怎能违抗呢?”

吕布见王允说的合情合理,无可指责,就向王允赔罪,然后离去。

吕布回府后,坐卧不安,夜不能寐,第二天一早就借故来到太师府打探消息。侍卫告诉吕布,太师新得美人,还未起床呢,吕布听后心如刀割,但又不敢过于放肆,急得在大厅中团团转。

过了些时候,董卓来到大厅问吕布是否有事,吕布谎称刚刚听到义父得了美人,特地前来贺喜。董卓听后,称赞吕布有孝心,并让貂婵出来相见。貂婵在吕布面前装出愁眉不展的样子,趁董卓不备时,用手指向自己的心口,然后又指吕布。吕布领会貂婵的示意,心中更加凄苦。董卓见已到上朝的时候,就和吕布一同而行。见过皇帝后,董卓留在朝中处理政务,吕布借机来到太师府找貂婵。

正在二人难舍难分之际,董卓突然从外面进来,见到他们情意绵绵的样子,气得大喝一声直奔过来。吕布见势不妙,扔下貂蝉向外逃走。

第二天,王允将吕布请到府中,吕布满脸愁容,心情沮丧,王允假装不知,问吕布因何事而闷闷不乐,吕布就将昨天在太师府中发生的一幕,详细地告诉了王允。

王允听后,故意气愤地说:“想不到董卓已经荒淫霸道到如此地步,连自己儿子的妻子都要强娶,这不但使我无脸见人,还是将军的侮辱啊!”

王允的话音刚落,吕布就拍案而起,手握剑柄,满脸杀气,咬牙说道:“我一定杀了他,报夺妻之仇!”王允见吕布决心已下,又烧了一把火,说:“将军如果杀了董卓不但报了仇,重要的是为国家除去一害,可以名留千古啊!”吕布伏地而拜,表示愿意听从王允调遣。

数日之后,董卓在去未央宫的路上死于非命。

领导者最忌讳以疾风骤雨式的举措试图打开局面,其结果往往是非但局面打不开,还得把自己的前途赔进去。只有明白方圆互用的道理,找到问题的关键点、薄弱点,然后对症下药,才能取得到病除之效。

9.执其一端是导致失败的根源

我们说亦方亦圆是领导智慧的至高境界,因为它拆除了方与圆的界限,方中有圆、圆中有方,从而能够主导事情发展的走向。相反,如果偏执一端,一味守方或一味守圆就会导致不必要的失败。

方圆大师曹操竟也曾经栽在了这一点上。

三国初期,盘踞汉中地区的汉宁太守张鲁,打算夺取西川,扩大势力。好登上“汉中王”的宝座。益州牧刘璋急派别驾张松到许都向曹操求援。张松走时,除携带一批准备献给曹操的金银珍宝以外,还暗地藏了一幅西川的地形详图。由于刘璋糊涂而又懦弱,当时川中的有识之士都感到群雄竞争的形势下,刘璋绝对不能保住西川,因此不少人都有另投靠山的打算。张松借出使的机会,带着这幅极有价值的军事地图,就是有这种打算。

张松一行到了许都,被接待在驿馆里,等了三天才得到接见的通知,心中很有些不高兴。而且丞相府的上下侍从都公开索贿,才肯引见,这使得张松更加摇头。曹操傲慢地接受张松的拜见礼节,然后责问:“你的主人刘璋,为什么这几年都不来进贡?”张松巧妙地解释:“因为道路艰难,贼寇又多,常常拦路抢劫,不能通过。”曹操大声呵斥说:“我已扫清中原地区,哪里还有什么贼寇!分明是捏造借口。”

张松是西川有名的人物,生得头尖额翘,鼻低齿露,身长虽还不满五尺,但嗓音洪亮,说活有如铜钟之声。他读书很多,有超人的见解,以富有胆识闻名。自来许都后,发现曹操那样慢待,心中早已不快;今天又见曹操这般蛮横,便断了向他投奔的念头,决心教训他一番。曹操刚讲完话,张松嘿嘿一笑说:“目前江南还有孙权,北方存在张鲁,西面站着刘备,他们中间拥有军队最少的也有十余万人,这算得上太平吗?”

这一段抢白顿时使曹操窘得说不出话来。曹操一开始见到张松,觉得他个子小,面孔怪,猥猥琐琐,已有五分不喜欢,现在又发现他言语冲撞,让人很不高兴,于是一甩袖子,起身转进后堂去了。

曹操左右的人纷纷责怪张松无礼,不该这样顶撞。张松冷笑一声说:“我们西川可惜没有会说奉承讨好言辞之人!”这句话不打紧,立即召来一声大喝:“你们西川人不会奉承讨好,难道我们就有这样的人吗?”张松转眼一看,这人生得单眉细眼,貌白神清,原来是丞相门下的掌库主簿杨修。张松过去听说过他是朝廷太尉杨彪的儿子,博学善辩,不觉有心难他一难。杨修也一向自命不凡,发现张松不是一般人物,就邀请张松到旁边书院里会上一会。

两人坐定后,杨修略作寒暄说:“出川的道路崎岖,先生远来一定很辛苦。”

张松表示:“奉主人的命令办事,虽赴汤蹈火,也不能推却啊!”

杨修存心考考张松的知识,询问说:“川中的风土民情怎样?”张松察觉对方的用意,便回答:“川中原是西方的一郡,古时称为益州。锦江的道路险峻,剑阁的地势雄壮。周围四百八十条道路,纵横三万多里。人烟稠密,到处听得到鸡啼狗叫的声音。市场繁荣,抬头看得到四通八达的街巷。土地肥沃,没有什么水旱灾害。人民富裕,文化生活十分发达。加之物产堆积如山,是任何地方都比不上的啊!”

杨修接着又询问一句:“川中的人才怎么样?”

张松越加得意地说:“四川历史上出现过大辞赋家司马相如、名将马援、‘医圣’张仲景和著名阴阳家严君子。其他出类拔萃的人才,数也数不完!”

杨修逼近一句:“那么当今刘璋手下,像你这样的人还有几个?”

张松一耸肩说:“文武全才、有智有勇、为人忠义慷慨的,有几百人之多。像我这样无能的,更是车载斗量,难以计算了。”杨修又问一句:“先生现在担任什么职务?”

张松谦虚地回答说:“滥充一名别驾,很不称职。”迅速反问:

“敢问杨先生在朝廷里担任什么职务?”

杨修回答说:“在丞相府里担任一名主簿。”

张松不客气地反扑过来:“杨先生的上代担任国家高级官员,为什么不到朝廷里任职,直接协助皇帝工作,而屈居在丞相府里干这样一个小官!”

杨修听了这话,满脸惭愧,硬着头皮勉强解释说:“我虽然职位不高,但蒙丞相将处理军政钱粮的重任交付给我;而且早晚还可以得到丞相的教诲,很受启发,所以就接受了这个职位。”

张松听到这句话,干笑一声说:“我听说曹丞相文的方面不明白孔孟之道,武的方面不了解孙武、吴起的兵法,仅仅依靠强横霸道取得宰相的高位,哪能有什么教诲来启发阁下呢?”

杨修一本正经地说:“不对,先生居住在边地,怎么知道丞相的杰出才干呢?我不妨让你开开眼界。”说着,叫手下人从书箱里拿出一卷书来,递给张松。张松一看书名题作《孟德新书》,于是从头到尾翻了一遍,其中共有13篇,都是谈论战争中的重要策略的。谁知张松看完,颇有些不以为然地对杨修说:“杨先生怎样看待这部书呢?”

杨修不无炫耀地回答:“这是曹丞相博古通今,模仿13篇《孙子兵法》写成的。你看这部书可以传之不朽吗?”

张松竟扬声笑了起来:“我们西川三尺高的孩子都能把这部书背下来,怎能叫‘新’呢!这原是战国时代一位无名氏的作品,曹丞相把它剽窃来表现自己,这只能骗骗阁下罢了!”

杨修不无嗔怪地说:“这完全是丞相自己写成的,先生说什么川中的孩子都能背诵,欺人太甚了吧!”

不料张松立即应声说:“先生如果不相信,我马上背给你听。”说着,即合起书来,从头到尾将书中全部字句背诵了一遍,一字不差。杨修这时才大吃一惊说:“张先生过目不忘,真是天下的奇才啊!”

后来,杨修在曹操面前夸赞张松,要求重新接见张松。终因双方的观点差距太大,张松又讽刺了曹操一顿,然后离开许都,把身上带着的那张十分有价值的地图献给刘备去了。

可惜曹操一辈子都在搜罗人才,却因自己一时的骄矜之态一味以方看人、待人而助了他人一臂之力。

对于亦方亦圆的领导智慧不能僵化地理解和运用,只有利用方圆之道的精髓,才能正确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避免以一己之好恶取舍他人,也才能避免犯下曹操这样的大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