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模范生
2013年的春节期间,我在泰国等待着飞往缅甸的航班。
距离起飞的日期还有一个星期,我决定利用这段时间去泰国南部海岸走一趟。在泰国旅游时,到南部去看海是花费最高的一段行程,我却准备用最少的钱来完成旅途。于是,剩下几天的夜间我大都在火车上和候车室里度过,只有在普吉岛的那一夜,住在了普吉城(Phuket)的家庭旅馆里。
与汽车相比,泰国的火车速度并不快,但三等车厢的票价便宜,铁路以曼谷为中心,向着四个方向蔓延,乘车旅行非常方便。
从华兰蓬车站出发前,我游览了曼谷的唐人街。临近春节,这里已经充满了浓浓的年味儿,街道上挂满了庆祝春节的横幅,写春联的老人在街边铺开红纸,拥挤的人行道上也挂满了各种节日商品。
泰国的华侨众多,从明清时期开始,大量的华侨就来到了这片土地,与当地人融为一体,却又保持着华人的传统,春节、传统的中国神祇,都被他们带到了这里。
从华兰蓬车站出发后,我的南方之旅也一直在浓厚的华人氛围中徜徉,列车到达素叻他尼(Surat Thani)后,我转汽车到了普吉岛,普吉老城也是华人聚集的地方,街道上挂满了红灯笼和标语。这些年中国国内的春节已经变得无比程式化,反而是东南亚的春节令人耳目一新。
在巴东海滩上逗留一阵之后,我乘车回到素叻他尼,坐火车继续南行,到达了合艾(Hat Yai),并转车去了宋卡(Songkhla)。宋卡在半岛的另一侧,面对的大海已经不是浩瀚的安达曼海,而是暹罗湾的一部分了。天黑时,我回到了合艾,与三位马来西亚青年睡在了车站上。夜间,小站已经没有了列车,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已经下班,站台上万籁俱静。
在睡觉之前,我去合艾的城区里逛了逛。繁华的城市商场正在表演舞狮。
在不知不觉间,我竟然撞到了一处庙会上,并接触到了当地华人的社团组织。在泰国华人社区,许多慈善事业是由民间机构来组织的。
合艾有一个叫作同声善堂的慈善机构,这天,这家机构正在善堂外举行庆祝春节的庙会。善堂外的广场和街道上有四处表演场:中心场是当地居民组织的表演晚会;而从外地请来的戏班正在一个戏台上表演中国戏剧;在另一个高台上,一个滑稽班子正在表演泰式喜剧,内容是关于阿瑜陀耶王朝的宫廷故事;在一段封闭的街道上,一群摇滚青年正在举行嘈杂的演唱会。表演之外,则是闻风赶来的各种食品和百货摊,合艾的华人仿佛全体出动,流连于庙会,庆祝春节的来临。
虽然是春节时分,但善堂的慈善机制仍然在有条不紊地运作着。施药处排着长队,有人在施棺处询问着什么。对于华人来说,死后是否体面是一件大事,穷人的棺材也是包含在慈善事业之内的。站在善堂的大厅里,我仿佛看到了过去,从明清以来,海外华人就有抱团的传统,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这样的慈善机构,它使得个人更能够在海外生存下去。
庙会散场后,我回到了合艾的火车站,休息时仍然在思考着泰国的舒适和安详。泰国不仅对于华人是乐园,对于东南亚其他国家的人民而言,也是一个重要的避难之地。当缅甸出现针对少数民族的灾难时,难民们想的是逃到泰国来;柬埔寨内战时期,泰国也是许多柬埔寨人的希望;甚至在越南,也有许多船民离家逃亡泰国。他们都知道,在泰国的日子并不好过,但至少这里是安全的。
泰国也是东南亚唯一没有经历过殖民阶段的国家,一直保持着独立和政治稳定,泰国的货币不仅可以在本国使用,在柬埔寨和老挝也可以直接使用泰铢,是典型的区域性货币。
那么,为什么泰国没有被殖民呢?它是怎样完成华丽转身,从一个传统的东南亚政权转变成现代化的民主政权,又是怎样完成经济发展的?
阿瑜陀耶王朝被缅甸毁灭之后,一个叫郑信的中国人登上了泰国的舞台。这位郑信在泰国的历史上被尊称为五大帝之一。
灭亡阿瑜陀耶的缅王孟驳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君主,除了与阿瑜陀耶作战之外,他还把战争的火焰燃烧到了中国清朝的边境。攻下阿瑜陀耶后,他不得不回到缅甸准备迎击清朝乾隆皇帝的军队,无法留太多的军队驻守泰国。
泰国将军披耶达信原名郑信,祖籍广东澄海县华富村①(即今汕头市澄海区上华镇。——编者注)。他的父亲是一个破产的农民,漂洋过海到泰国落脚,依靠贩卖水果为生,后来当了征收剧场赌坊的小官,娶了一位暹罗的姑娘,生下了郑信。
父亲过世后,郑信被一位暹罗的大臣收为养子,长大后成了一名将军,在泰国,人们称他为披耶达信。1766年缅军围困阿瑜陀耶时,郑信也在城中。在1767年的一次突围中,郑信率军冲出城池,与缅军作战。但在他的身后,城内守军为了防止缅军突袭,竟然关闭了城门,使得郑信无法回城,只得带兵杀出重围,向南方撤退。
一路上,他不仅击退了缅甸的追兵,还收编了不少泰国的地方武装,随着实力的增强以及阿瑜陀耶的陷落,郑信决定登基称王,举起了抗缅的大旗。
事实证明,缅甸虽然可以毁灭阿瑜陀耶,却无法建立稳固的政权,在郑信和各路义军的攻击下,缅人撤退了,泰国重新获得了独立。为了防止敌人再次包围,郑信把首都从阿瑜陀耶迁往了南方一个叫作吞武里(位于曼谷的西部)的地方,他建立的短命王朝也因此被称为吞武里王朝。
郑信一生南征北战,不仅将缅人拒于国门之外,还将老挝的琅勃拉邦、万象和占巴塞王国从缅甸手中夺了过来,变成了泰国的属国。
然而,过于自信的他最终受到了惩罚。在派兵攻打东部的柬埔寨时,由于泰国内部军力空虚,又出现了民众起义和叛乱,失去了军队的他在叛乱者的威胁下退位当了和尚,并最终被杀害了。
他的好友兼亲信,在柬埔寨率领军队的昭披耶却克里乘机率军回来平息了叛乱,登基成了新的国王,号称拉玛一世。随同拉玛一世一同崛起的还有一个小小的村庄曼谷。湄南河将郑信的首都吞武里和曼谷隔开,为了表示与前朝的不同,河西岸的吞武里被废除了,河东岸的曼谷最终成长为东南亚的中心。当穆奥来到泰国的时候,称曼谷是“世界上最美和最大的港口之一”,“并不亚于甚至像纽约那样驰名的港口”。
拉玛一世建立的新王朝被称为却克里王朝,也叫曼谷王朝。曼谷王朝建立的时候,正是英国人在印度急速扩张之时,几十年后,法国人开始在印度支那寻找立足点,荷兰人占据了印度尼西亚,而英国人最终也并吞了缅甸和马来半岛。
位于东南亚中心位置的泰国地处交通要冲,拥有着最优良的港口和最肥沃的土地,自然也成了西方国家觊觎的对象。但这时,曼谷王朝却出现了两位著名的父子国王,正是他们用走钢丝的技巧在英法两大强权之间游走,保持着国家的独立。与此同时,他们又有极大的魄力和开放的胸襟,向西方学习,不仅是学习他们的技术,还包括他们的政治制度和民主传统。两位国王放弃了无数的特权,建立了一套较为符合现代政治要求的制度,从而开启了泰国的现代化之门。
这两位国王分别是拉玛四世蒙固王和拉玛五世朱拉隆功王。在拉玛四世之前的三位曼谷王朝国王,与中国清朝的皇帝一样,秉持的是闭关锁国的传统,这其中又以开国皇帝拉玛一世为甚。
老国王基本上拒绝了一切形式的西方合作,他不和西方人做生意,也不准许他们传教,甚至不许他们在泰国居住,他想通过这种方式来维持一个传统的佛教社会,保持他认为的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传统。这时的泰国也和他的仇敌缅甸一样,充满着中世纪的自豪感和自闭心,仿佛只要闭上眼睛,世界就不存在了。
然而,到了他的儿子拉玛二世和之后的拉玛三世时期,新国王们已经看到,泰人王国无法不受到西方的影响了。英国人已经在印度获得了大片的殖民地,并在逐渐蚕食着它的邻居缅甸,缅甸这个曾经令泰国人闻风丧胆的国家,正在被西方人一点一点肢解吞并,这样的过程虽然持续了多年,却让泰国人看得心惊胆战。
西方人与泰国打交道是困难的,最初英国人在泰国的待遇并不比在中国受到的更好,但接下来,他们终于在1826年与泰国签订了一个友好协议。这个协议在非常有限的问题上做了让步,给予西方人一定的贸易权,但距离自由贸易还相差甚远。
如果按照前三位国王的做法,泰国与西方之间迟早会爆发剧烈的冲突。然而就在这时,随着拉玛四世的上台,整个局势突然出现了巨大的变化。
拉玛四世蒙固王是拉玛二世的儿子,曾经是王位的继承人。老国王按照传统的王位继承人标准精心地培养着这个儿子,在他12岁时让他担任了武装力量的统帅,14岁时,又让他当了几个月的和尚,培养他的慈悲和博学。然而,当老国王死去的时候,蒙固刚出家为僧,他的一位兄弟由此被推举为新的国王,是为拉玛三世。
在拉玛三世进行统治的27年中,未来的王位继承人却开始了自己的游历生涯。他广泛地学习西方的知识,不仅学习拉丁文和英语,还学习地理、物理、化学、数学、科技和天文学。在游历中,他经历了人生的各种酸甜苦辣,从王公贵族到底层人民都有着深刻的接触。蒙固的游历时代如同是歌德笔下的教育史诗,使得他成了一个非同寻常的王室继承人,他摒弃了传统的宫廷思维,开始站在一个更加全面的视角考虑问题,认识到泰国的出路在于改革和学习。
1851年,经过漫长的等待之后,拉玛三世去世了,蒙固继承了王位,是为拉玛四世。蒙固王随即开始了他的改革历程。
和他的儿子朱拉隆功相比,蒙固王是一个乐观派。英国人听说他继位了,连忙派人前来曼谷祝贺,这一点已经打破了英国和暹罗条约中的限制,但蒙固王不仅不以为意,还主动致信表示欢迎。除了热情地接待英国人之外,针对英国人对原来条约的抱怨,蒙固王还爽快地答应进行修改,以至于英国人都感到过于顺利了。
在新条约中,蒙固王授予了英国领事裁判权,将所有港口对英国人开放,允许英国人长期在曼谷定居、在泰国自由旅行,并限定了税收的额度。他还准许外国人自由传教,甚至允诺在政治上平等地对待所有宗教。
这个颇为大胆的条约受到了世界的瞩目,其他国家也很快都与泰国签订了类似的条约。
这是一个充满自由贸易精神的条约,它显示了蒙固王的智慧和勇气。条约本身的内容都借鉴了西方最优秀的制度。领事裁判权(治外法权)虽然看上去是丧失了部分主权(审判权),却逼迫泰国政府的法律向西方靠拢,采用更加文明的法律体系;关于信仰自由、居住旅行自由的内容即便在现在看,也是具有进步意义的,关于自由贸易的规定也使得双方的经济都得到了好处。
泰国之后的发展告诉世人:开放对落后的经济体也是有利的,它会逼迫着落后国家改变自己的制度,以适应接下来必然发生的剧烈变化。
蒙固王接下来的政治革新也充满了魄力,他废除了王室特权的那些繁文缛节,不再要求觐见者匍匐在他的面前,他出现的场合也不再要求人们回避,他要做个亲民的君主。
接着,他效仿法国人开始发行铸币,并大力发展交通、革新军队,减轻了拖累民间的繁重徭役,限制买卖奴隶。
在他的影响下,西方关于平等、自由的观念逐渐传入了泰国并深入民心,为泰国未来进一步的改革创造了条件。
但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1868年,他染上了疟疾,这个病让他所有的梦想都要交给后来者去完成。
蒙固王对泰国持久的贡献,还在于他对王室教育的重视。
他聘请了一位英国女士安娜·李奥诺文斯担任了宫廷教师,让王储熟练地掌握英语和西方世俗教育。在西方文学的教育下,年轻的王子朱拉隆功成长为一个信奉宪政、民主、自由的人,日后,正是这位王子带领着泰国保持了独立,又走向了现代。
和他父亲的乐观比起来,拉玛五世朱拉隆功王更加实际,也更注重效果。这与他们处于西方殖民思想不同发展时期有关。
在蒙固王时代,英国人基本上和泰国保持着较为和平的共处,但当蒙固王去世时,形势已经出现了巨大的改变。在泰国的东面,法国已经攫取了大片的土地;在泰国的西面,英国人即将打败不可一世的缅甸贡榜王朝,将缅甸变为其殖民地;在泰国的南面,英国人也占领了新加坡,并顺着马来半岛向北发展着势力范围。在英法两强的合围下,想要保持泰国的独立和强盛简直是无法完成的任务。
朱拉隆功采取的态度是极端务实的,甚至带有很浓重的悲壮色彩。为了保持泰国的独立,他甚至不惜将泰国对周边属国的控制权拱手相让。他把老挝、柬埔寨的宗主权让给了法国,使得法国可以建立一个包含了越南、老挝和柬埔寨的殖民地,他还将几个以马来人为主的省份让给了英国控制下的马来西亚。在让出了这些领地之后,他利用英法竞争的矛盾,把泰国塑造成两大势力的缓冲地带,并得以生存了下来。
在解决生存问题的同时,朱拉隆功还和他的父亲一样,注重解决泰国的发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