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王小波传
14914000000026

第26章 创作观:幽默、性爱与严肃文学(1)

王小波说:“我看到一个无智的世界,但智慧在混沌中存在,我看到一个无性的世界,但性爱在混沌中存在,我看到一个无趣的世界,但有趣在混沌中存在。”事实上,在二十多岁的时候,王小波就已经有了这样的想法,在写给李银河的信里面,他就提到过,他绝不相信每个人看到的世界就是眼前的世界。

王小波写作三要素

王小波曾打算把《寻找无双》、《革命时期的爱情》、《红拂夜奔》这三部小说编成集子出版,取名为《怀疑三部曲》,并且还给集子写了篇序言。在序言之中王小波写道,他一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写作,写的是些什么,直到在美国的时候读了《孟子》,他才深刻地体会到,孟子的全部哲学都来源于一种推己及人的态度。王小波虽然不喜欢孟子,也不喜欢推己及人,但是读了《孟子》之后,他猛然醒悟,在写作的时候,他其实也无法避免带上推己及人的态度。

这种态度其实是不科学的,一个人并不能从自身的喜好推导出来别人和他有一样的喜好,但是,王小波又觉得,至少可以把这些看作是一个假设,加以提出。好比拿他自己来说,他喜欢智慧、喜欢异性、喜欢有趣,于是他由此得出假设,别人都和他一样喜欢智慧、喜欢异性、喜欢有趣。在写作《寻找无双》、《革命时期的爱情》、《红拂夜奔》的时候,这些想法就萦绕在他的脑海之中。现在有很多人还由此认为,智慧、性爱、有趣,是王小波写作的三个要素。

王小波认为,没有智慧、没有性爱、没有有趣,这样的生活是不足取的。但同样地,别人也可以得出相反的假设,一个人的生活就应该没有智慧、没有性爱、没有有趣,并且他们还认为,人在无知无性无趣的生活中,可以得到巨大的满足。事实上,在传统文化之中,譬如说,在儒家和道家之中,他们有一部分哲学就是反对智慧、反对性爱、反对有趣的。这样一来,王小波就无法证明每个人和他都抱有一样的想法,而他的小说就是要揭示,智慧、性爱、有趣的存在。

在主流文化之中,这些东西仿佛是不存在的,一直以来也很少有人发出这方面的声音,因此这种立场一直被忽略。但王小波深深地知道,它们其实一直都存在着。很多人没有把这些说出来,是因为别人已经把反对的话说出来了。但这些东西依旧存在,它们在我们的心底形成暗流,虽然我们看不清这些东西的面目,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片混沌,但是当我们拨开混沌之后,这些东西就会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了。而王小波所做的,就是通过小说把这些呈现出来。

王小波说:“我看到一个无智的世界,但智慧在混沌中存在,我看到一个无性的世界,但性爱在混沌中存在,我看到一个无趣的世界,但有趣在混沌中存在。”事实上,在二十多岁的时候,王小波就已经有了这样的想法,在写给李银河的信里面,他就提到过,他绝不相信每个人看到的世界就是眼前的世界。在他的杂文里面,他也说到过,世界有阳的一面,同时也有阴的一面。在表面的热闹之下,其实还潜藏着一个沉默的世界,那个世界甚至才是更贴近真实的。

追求智慧的道路充满美好

在写《寻找无双》的时候,王小波的脑袋里一直在想关于智慧的问题。他自己十分热爱智慧,并由此得出假设,每个人都和他一样热爱智慧,但是生活的经历告诉他,这一点很值得怀疑,事实上他看到的情况与之相反,很多人是不喜欢智慧的。《寻找无双》所关注的正是这一点,王小波在小说的序言里面也写到了,这是一个关于智慧的小说,准确地说,这是一个关于智慧的遭遇的小说。

所谓智慧,在王小波这里的意思是,从事理性思维时的快乐。王小波觉得,智慧归根结底就是一种思维的乐趣,而要得到思维的乐趣,最根本的就是实事求是。他特别推崇费孝通先生的《江村经济》一书,因为这本书带有一种实事求是的诚实态度。王小波在《寻找无双》的序言里面说:“一种推理,一种关于事实的陈述,假如不是因为它本身错误,或是相反的证据,就是对的。无论人的震怒,还是山崩地裂,无论善良还是邪恶,都不能使它有所改变。唯其如此,才能得到思维的乐趣。而思维的乐趣是人生乐趣中最重要的一种。”

王小波曾写过一篇名为《智慧与国学》的文章,在里面也谈到这个观点,他特别推崇西方文化在这方面的态度,那就是不计成败利钝地追求客观真理。在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之中,在追求智慧这件事上面就没有这样的纯粹性,反而带有极大的目的性,要求学以致用。往往我们在做一件事之前,就已经设想好了最终的目的,这样一来,所做的一切都将自动导向最终我们所要求的结论。这在追求的客观性上就存在着严重的不足,这种做法就是对智慧的反对。

王小波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因此试图通过小说来改变人们的这一看法。他的小说《寻找无双》正是与人在作这方面的探讨,但是他的小说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说教,他讨厌在作品之中加入这种东西。所以,他所做的,不是告诉我们应该要有智慧、智慧是好的,而是通过铺展出一幅“智慧的遭遇”的画卷,让我们清晰地看出智慧所面临的种种情况,从而对自身有所认识。

在一个大多数人都推崇无智的情况下,拥有智慧的人反倒会遭遇许许多多的坎坷和艰辛,小说里面的王仙客就是如此,在寻找无双的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困惑。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也总是会遭到众人的侧目。但如果让王小波作出选择的话,那么毫无疑问他会选择拥有智慧,选择继续热爱智慧。他甚至觉得,如果一个人没有智慧的话,那么他活着也没什么意思了。

追求智慧的路其实正是人文知识分子所走的那条路,正如之前提到的,安徒生觉得,人文的事业就是一片着火的荆棘,智者仁人就在火里走着。王小波却认为,我们用不着想那么多,“用宁静的童心看,这条路是这样的,它在两条竹篱笆中,篱笆上开满了紫色的牵牛花,每个花蕊上,都落了一只蓝蜻蜓”。有细心的读者就指出,王仙客正是在这样一条路上遇到了彩萍,从而结束了他在记忆与遗忘间遭遇的身份迷途。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尽管王小波觉得智慧的遭遇充满坎坷,但是在他的内心,始终认为追求智慧的道路依旧是充满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