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王小波传
14914000000024

第24章 小说家:艺术、事业与虚构才能(1)

王小波说,初次读张爱玲的小说,是在他美国留学期间。那时他读着那些小说觉得怪怪的,回国之后发现青年作家的作品都是这个味,这时候他才知道不是张爱玲怪,而是他自己怪,但他依旧觉得,小说不仅仅只有一条途径,它可以是丰富多彩的,因此,他的作品就背离了这条主线,在想象力中恣意遨游。

追求小说艺术的无限可能

据王小波的朋友说,王小波杂文的路子一直是通的。但是到了后面几年,他的杂文越写越少了,他开始把大部分精力重新放在小说创作上。一直以来王小波所热爱的都是写小说,他曾多次在文章中直言这一点。后来有一次听说朋友也要写小说时,他就感到特别高兴,哪怕那朋友说自己要写的是爱情,创作理念和他大相径庭,他也一点不在意,还对那朋友说:“对,就这么写!”

在王小波看来,小说创作是一件值得做的事业。写小说对他来说是艺术事业,而不是表达自己的工具。王小波特别喜欢卡尔维诺,极度推崇他对小说的看法。在卡尔维诺的作品《未来千年备忘录》中,他提到,一篇小说之中应该具备轻逸、迅速、易见、确切和繁复,并且还要连贯。这和许多别的作家对小说的看法截然不同,很多作家甚至根本没有这样的看法,只把写小说当作传声筒,试图通过文字表达一些观点和理念,或者只是讲一个故事什么的。

王小波对小说的态度则并非如此,他在给朋友的信里面写道:“写一部小说,或者是作者操作了一些什么,或者是作者自身被操作了一番,我赞成的是后一种。”事实上,每个作者都只是文学长河中的一环罢了,推着文学的事业往前行进。因此,我们要做的不仅是用已有的方式去写作,而且是要创造新的方式去写作,用那些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方式去探索和创造小说世界的无限可能性。

像卡尔维诺,就是这样的作者。他的一些作品会让人觉得古怪,往往把书看完了之后,还不知道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我们看一部书,总是希望这部书能够告诉我们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要有开头,有结尾,中间各种各样的过程也是翔实的,但是卡尔维诺却不这样做,后期他的很多作品根本没有故事。王小波说,他大体明白卡尔维诺的想法,简而言之,他希望在小说的创作方式上有所创新,拥有轻逸、迅速、易见、确切和繁复等文学素质。

这样做是困难的,写出来的作品也未必能吸引读者,但是作为一个作者,总是应该要往这条路上走一走、试一试。王小波认为,一个真正的作者,必须如此。他自己正是不遗余力地在探索着小说创作的其他可能性。所以看他后期的那些长篇小说,会发现其和别人的作品比起来明显是不同的。有的读者见了之后曾对他说:“没想到小说原来还可以这么写!”虽然这句话让王小波感到汗颜,但至少说明他的做法收到了成效,他用一种新颖的方式创作出了自己的作品。

所以李银河会一再说,王小波的作品属于纯文学领域。他的创作态度就是如此,就是纯纯粹粹地写小说,用创新精神推动着小说事业往前行进。就像他自己在文章之中说的那样:“所谓文学,在我看来就是,先把文章写好了再说,别的就管他妈的吧。”与此同时,他的小说也是远离政治,远离意识形态的,只关注个人的生存状态,在主题上面也保持着纯粹性。所以,李银河说的一点都没错,王小波的确是一个纯粹文学的写作者。

用伟大的真诚去写作

在欧洲旅行的时候,王小波去看过很多画廊,他曾在伦敦的皇家画廊看到莫奈的风景画,被其中流露的艺术气息所触动。后来他又去了比利时的现代画廊,看到前辈大师们的画和后来者的画并排陈列,又被触动。在经历接二连三的触动之后,王小波自信自己对现代艺术已经有所了解了。在他看来,道德不是艺术,模仿者也不是艺术,真正的艺术是真诚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王小波说:“艺术只是人的感受与不同的表达方式,故而艺术需要一种伟大的真诚。”王小波曾在文章中引用尤瑟纳尔的一句话:“人在写作或计算时,就超越了性别,甚至超越了人类。”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艺术和科学是相通的。我们要达到两者之完美,就要一心浸入其中,苦心孤诣地追求,在科学之中追求智慧之卓越,在文艺之中追求艺术之巅峰,而不带功利性质。

就好像当初的阿基米德一样,只抱着一种真诚的心来研究他的科学,而不是想从中得到什么利益。罗马军队杀进城的时候,阿基米德还在计算他的公式,已经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地步,对自己命在旦夕这一事实毫无所知。罗马士兵朝他举起长矛的时候,他只说了一句:“别动我的图!”欧几里得也是一样,有一次他的一个学生问他说,几何学能带来什么好处?结果欧几里得就生了气,吩咐自己的仆人说:“给他三个钱币,让他走,他居然想从几何学中捞取实惠!”

阿基米德和欧几里得在对科学的态度上是一致的,就是孜孜追求智慧的卓越,王小波非常赞同这种态度,他觉得,也只有在科学和艺术上抱有这样的心态,在写作和计算的时候,一个人才能超越性别,甚至是超越人类。也正是因为这一点,王小波非常反对从功利的角度来衡量科学和艺术。这他在文章之中就提到过,后来在写给朋友的信中,他也说到了这个观点。在他看来,在科学上,智慧本身就是一种尺度,艺术上这样的尺度也是存在的,所以,我们追求科学和艺术,是在这些尺度之中进行衡量,而不是衡量它们能带来多少利益。

在写作的时候,王小波就是抱着这种态度。所以他曾说,他有一个很傻的想法,有朝一日写完很多书,出不出且另论,反正写出来,而且自信写得极好,岂不可以兴高采烈。他相信这是艺术家共有的想法。接着他又说了,当然,这样做,未必能够捞到油水,捞油水要有另外的功夫才行。而他在这方面的功夫,就可谓十分逊色了。

在艺术上,譬如在写作和画画方面,王小波自信已经找到了一种标准,他相信艺术的标准的确是存在的,他对此已有十足的把握。通过这些标准,有一些作品他觉得的确很好,有一些作品他就觉得不好。事实上,在他眼里很多作品都是非常平庸的,不仅艺术作品之中充满了平庸,生活处处也都存在着平庸,他反对这种平庸,但他的反对并不只是对平庸进行口诛笔伐,而是通过自己塑造出的丰富多彩和惊世骇俗来反对那些平庸。这在他看来才是更有力量的。

追求对作者自己来说的完美

在《黄金时代》一书出版之后,王小波曾把它给一位长者看过,那位长者觉得书写得不好,因为里面缺少教育意义,不能提升人的灵魂。王小波对这样的评价始终耿耿于怀,他不赞成每本书都应该有教育意义。尤瑟纳尔之所以会说人在写作时是超越性别超越人类的,也不在于在做的这件事有教育意义。但在我们国家,我们却总是希望作品对现世的人有益。王小波觉得,这样就把写作越说越小了,这样写也永远无法超越性别超越人类。

王小波并不是说,小说有教育意义是不好的,而是想说明,如果评判一部作品好不好,单纯只看它是否有教育意义,那么这样的标准就肯定是不好的,并且是不对的。王小波举例说,好比是英国文学,它是好的,自莎士比亚以降,名家辈出,内中有位哈代先生,写的小说惨绝人寰,但他的小说也是好的,可如果自莎士比亚以降的文学全是哈代的这种风格,那么英国文学就是有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