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王小波传
14914000000023

第23章 生活范:优雅、智慧与生命尊严(2)

当然,在没有证据证明之前,研究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得出任何结论。事实上,在科学领域,很多发现都不是靠逻辑推理推导出来的,而是靠猜给猜出来的,所以想象力在科学领域也至关重要。但是,光靠猜还不行,猜出结论之后,你还得通过实验去证明这个结论。

对于那位柯老来说,他力图证明特异功能和气功都是真的,那么他就把自己置于了一个骗子的位子之上。接下来他要做的,就是找出证据证明自己的清白。但事实上,那位柯老并没有这么做,他只认为特异功能和气功是真实的,然后一口咬定自己的观点正确无疑。这种态度和江湖骗子如出一辙。在这种情况下,柯老的研究就背离了科学的原则,因此他的结论不足以取信众人。

在写给这位柯老的信里面,王小波说,任何人想要在科学上有所创新,都要从学习开始,就拿证明人体的特异功能来说吧,首先应该从学习现代医学开始,跳过这一段是不对的。接着王小波又说,现代科学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但是假如说这些问题会被对科学一无所知的人破解,这种可能性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倘使你要觉得,事有凑巧的时候,难死大师的问题会被一个一无所知的毛头小伙子解决,这就更加荒唐了,事实上,这是中了武侠小说的流毒。

王小波说,在武侠小说里面,天性鲁钝的人练成绝世神功,生手打死老拳师,都被当作平常事来写,在书里是蛮好看的,实际上却不可能。相信事有凑巧,外行人对科学作出巨大贡献,便是同一类的想法。而如果我们把目光一直聚集在这里的话,就很不好了,甚至会产生灾难。这种心态当然要不得,因为这个缘故,王小波就在信里面对那位柯老说:“我现在还不能紧握你的手。”

推崇科学、理性、智慧

一直以来王小波都非常推崇科学、理性、智慧等,所以他对柯老的反对我们不难理解。他还为自己能够为科学辩护而感到高兴,在文章中说:“我的前半生和科学有缘,有时学习科学,有时做科学工作,但从未想到有一天自己会充当科学的辩护士,在各种江湖骗子面前维护它的名声——这使我感到莫大的荣幸。”其实在王小波的某些文章中一直都在支持科学,他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反对文化自激、反对专制等,都是力图让每个人摆脱愚昧,拥有真正的科学素质。

在王小波这里,这些科学素质促使我们走向智慧,失去它们人则将变得愚蠢。所谓愚蠢,并不是先天在智力方面有着缺陷,而是没有用科学的态度看待问题。譬如说,王小波提到的,在传统文化里面,有人忽然想通了一个道理,然后觉得自己事事都对,不可能错,继而对别人滥作价值判断,也不验证自己的道理是不是正确,总是指手画脚地在旁边说,这个对,那个错。这种态度就是愚蠢。

聪明则与之相反,譬如在伦理领域,聪明人就会认为,只有详细地考虑有关证据,经过一系列的思索过程,才能搞清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而这种态度才是值得推广的,但事实上,王小波遇到的却总是另外的一些东西。愚蠢在社会上简直形成了大合唱,大家毫无顾忌地作着价值判断,从来不去思考自己的判断是不是正确的,并且大家都有一个难以驳倒的理由,那就是善良。

这种善良是非常可怕的,因此王小波后来才会说,当知青的时候是他一生最善良的时期,到了中年时则是他一生最不善良的时期。正是因为在做知青的时候,他也从不去考虑问题别的方面,只简单地作价值判断,中年时期他则改变了这一做法,所以,他说自己最善良的时期,就是他一生最不善良且最愚蠢的时期,而他说自己最不善良的时期,则是他一生中最聪明最善良的时期。

王小波说:“以愚蠢教人,那是善良的人所能犯下的最严重的罪孽。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决不可对善人放松警惕。”看这样的话,我们总以为王小波是不善良的,其实这些话正说明了他是善良的。他所考虑的并不是简单地下达结论说,某些事情是善的,某些事情是恶的,因为他深深地知道,在不同的情况下,按固有的标准简单地评判善恶会造成极大的灾难。所以他一再反对盲目的善良,试图阻止因这种善良而产生的恶果,因此,他才是真正的善良。

在这个社会上,聪明的人和愚蠢的人总是在不断地斗争着,聪明的人希望愚蠢的人变聪明,愚蠢的人希望聪明的人变愚蠢。最后聪明的人发现无法扭转愚蠢的人的意志,就说:你爱当笨蛋,就随你吧。愚蠢的人最后也发现无法改变聪明的人的意志,但是他们却不放弃,较真道:你想做聪明人?没门儿!

王小波有一次曾对他一个朋友说:“也许是生态平衡吧,要不然这个世界发展的速度会更快,都是聪明人领导了,这个世界会疯的。所以聪明人和傻人打架,大家常常都说傻人有理,慢慢地,聪明人也就会变傻。”类似的话他在《椰子树与平等》一文中也提到过。

活着要有尊严

但是,王小波从来没有放弃自己的争斗。在上大学的时候,他写过一篇关于海明威小说《老人与海》的书评,发表在了《读书》杂志上,名为《我喜欢这个向“限度”挑战的强者》。在那篇文章之中,王小波已经表露出了这样的气质,那就是,面对一切应该与之斗争的事情,永远不放弃和妥协。

在那篇书评中,王小波通过海明威笔下老人的遭遇,探讨了什么是成功和失败。在他看来,真正的失败,不是没有达到目的,而是面对困难选择了放弃,而是从来没有向自己的限度挑战,安于做一个平庸的人,这才是失败。所以,尽管海明威笔下的老人最后只带回一具大鱼的骨架子,王小波也依旧认为他没有失败。因为当他遇到阻碍,遇到自己的限度的时候,他没有放弃斗争,所以,他没有失败,他是一个英雄,相反,那些甘于平庸的人才是失败者。

由此再来看王小波后来遇到的事情,当不理性的思潮弥漫于整个社会的时候,他就不断地奋起反击。当遇到宣扬迷信的时候,他曾奋起反击过;当遇到阻碍自由的时候,他更是奋起反击过。因为这些事,他遭受了很多批评,甚至还收到过很多读者的谩骂信,他也遇到了自己的限度,但是,他同样也对这样的限度发出了自己的挑战,即便困难重重也不放弃自己的斗争!

这种做法出自于王小波的尊严,所谓尊严,王小波的看法是,首先,在任何一个地方我们都应该被当作一个人来看待,而不是一个东西。这是别人对你的态度,是你的尊严所在。其次,我们自己应该把自己当作一个人,而不是一件东西。这是自己对自己的态度,也是你的尊严所在。我们国家的人对此往往有所忽略。而只有满足这些,一个人活着才是有尊严的。

看王小波的这些话我们就能明白了,一个人要有尊严,他基本的权利首先应该得到满足。他特别赞同罗素先生所说,伦理的准则,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这样的平等就是有尊严。除了这些之外,人还应该有一些体面和优雅。所以,当王小波看到出现春运高峰这种现象的时候,他就觉得人们的尊严受到了损害。春运的时候,几十个人挤在一节车厢里面,每个人都被挤成一条带鱼模样,毫无优雅可言。奇怪的是,对于人们的尊严缺失,大家谁也没有提。

王小波说,在传统文化里,人从来都是没有尊严的,因为这种不平等到处存在。在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里面,等级观念非常重,人与人之间失去了平等,也就失去了尊严。因此,在古代社会,人多半是被当作一件东西来看待的,而不是被当作一个人。此外,人们自己对自己的态度,也缺少尊严,大家往往只关心与自己关系近的事物,关系远的就不关心,结果有些事从来没有人关心,像环境问题就是这样。我们的环境脏乱,其实也是有损尊严的。

王小波所说的尊严包含了社会准则和做人准则这两个方面,他之前在杂文中所提到的那些观点,譬如说,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反对专制提倡自由,要求人有公德心、有理性等,其实都是这个观点的发散,也就是尊严所涉及的方方面面。毫无疑问,王小波一直在孜孜追求的,就是一个清明的社会,每个人都有理性和独立思考能力,有一定的文化修养。生活在那样的社会里面,人与人之间没有迫害,大家可以收获优雅和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