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股爷天下
14912200000032

第32章 1993~1995扼住虎狼之啸北京上位(7)

尉文渊回忆道:“1995年2月‘327’国债期货事件之后,是上交所最先发现辽国发有异常。当时上交所意见不统一,我说必须封,连夜就封!管电脑的回家了,结果夜里1点多钟给叫了回来。第二天上班,交易部的人说有些公司反映国债卖不掉,我突然反应过来辽国发要跑。赶紧让登记公司查,一查有800多个账户,大多数是辽国发的。肯定有些辽国发账户还没露出来,我就让登记公司把名单调出来,那些多年没动的肯定就是它的。”

上交所发现辽国发所提供的一大批国债入库通知单均是空单,便马上向辽国发追拆借资金,并将辽国发及与辽国发有关机构的股票账户上的股票强行平仓,以补资金缺口。

由于当时对证券市场和证券公司的监管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和证监会双重执掌,一些事情未能及时解决处理,于是被涉及机构便各自分别动用当地的公、检、法自我保护。这样又引起各地司法机构抢管辖权、抢资金、封冻资金和股票账户的行动,最后由中央政法委与国务院发文协调。

1996年4月,最高法院发文,要求中止涉及辽国发经济纠纷案件生效的判决,明确由公安机关进一步侦查。1997年1月,最高法院在武汉召开涉案地区8个高级法院、5个中级法院审理证券回购纠纷案件的座谈会,并给各地法院发出会议简报,明确这类案件的受理与管辖、主体资格、证券回购合同的合法性问题、民事责任、纠纷与经济犯罪等问题。

后有报载:“辽宁国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岭等人,采取私刻公章、伪造证书和票据等欺诈手段,在沈阳和武汉等地大肆进行非法融资和证券、借券、证券回购、炒作期货、股票等体外经营,负债98.66亿元,资产合计82.62亿元,资产与负债差额16.04亿元,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据称,辽国发案涉及犯罪人员数百,涉及金额数百亿元人民币。

辽国发高氏兄弟在逃。证券市场的又一个谜。

【存档】四川长虹法人股流通尴尬

1995年8月,距“327”国债期货事件仅半年,上交所再次成为焦点。

此前7月24日,四川长虹公告配股说明书披露:以总股本23781.876万股向全体股东按10∶2.5比例配股,配股价7.35元。由于法人股股东四川长虹机器厂等放弃配股,公众股股东还可以按10∶7.41的比例受让法人股转让的配股权。

转配股是中国股票市场特有的产物,国家股和法人股的持有者放弃配股权,将配股权有偿转让给其他法人或社会公众,这些法人或社会公众行使相应的配股权时所认购的新股就是转配股。

四川长虹转配股的主承销商为中经开,副承销商是南方证券上海分公司和上海财政证券公司(简称上财证券)。这个中经开,正是“327”国债期货事件的主角,杀得万国证券片甲不留。

在实施配股的第二天8月15日,四川长虹发布分红派息公告,确定按配股后的股本(包括转配股部分)每10股送红股7股,派发现金红利1元。正是这个分红公告,使承销商中经开和上财证券有了运作的空间。

8月16日,受送配股利好刺激,四川长虹股价自14.80元上涨至17.69元,涨幅近20%。8月18日,四川长虹股价更涨至18.73元,3日之内带动委靡不振的上证综指从751点冲高至769点。8月21日,四川长虹红股除权上市的第一天,报收9.92元,复权价为17.26元,下跌7.85%。为何大幅跳水?不经意间,有人发现四川长虹转配股红股居然可以参与交易。市场哗然。

1995年8月23日,《中国证券报》在头版刊登了12位股民联合署名的《长虹转配红股上市是怎么回事》的读者来信,信中称:“此为一起严重违规事件,一,国家股、法人股转配股暂不上市是早已公布的政策,四川长虹公司在配股说明书中也有此条,而红股作为转配股票的派生物亦不应上市流通;二,如果有关方面对四川长虹转配股有别的认识或特别考虑,此次事件在信息披露方面也存在严重违规,四川长虹事前未发布任何有关转配红股上市的公告,就连上交所电脑系统中的公告信息在21日全天也没有丝毫反映,严重违背了‘三公’原则,极大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当天四川长虹股票停牌半天。8月25日,证监会作出裁决,认定此事件违反有关规定,将上交所的作为定性为“工作失误”。

四川长虹的转配红股是如何溜出来的?谁又牟取了暴利?11月6日,停止交易达两个多月的10万四川长虹股东终于等到了证监会的处理结论:

“经查明,四川长虹公司法人股转配红股违规上市事件,是一起违反国家法规政策、违反‘三公’原则、扰乱证券市场秩序、损害投资人合法权益的严重违规事件。上交所、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对这一事件负有重要责任。中国证监会经研究决定:1.对上交所予以通报批评,责成其对本单位主要责任人员分别给予行政记过和纪律处分。2.对中经开所获非法收入扣除必要的成本后,剩余2506.32万元没收上交国库,中经开所掌握的转配红股尚未流出部分397.1659万股予以锁定,对其处以200万元罚款,责成其对本单位有关责任部门进行整顿,对有关责任人员进行处理,对其在自营中使用A字头账户问题,由于涉嫌其他违规行为,证监会将另案查处。3.对上财证券所获非法收入扣除必要的成本后,剩余406.16万元没收上交国库。4.责成四川长虹公司对其内部证券事务进行整顿,切实规范信息披露工作。5.对其他投资者所获转配红股,由于已有部分上市流通,剩余部分可继续上市流通。6.在证监会公布对四川长虹事件处理决定的三天后复牌。”

由于当时大势低迷及转配股比例过高等原因,四川长虹转配股并未完全配售出去,4400万转配股中有1100万股由承销商中经开及上财证券包销。8月15日,四川长虹公告送股派息当天,上交所擅自批准四川长虹转配红股上市,并定于8月21日四川长虹送股除权日同公众股的红股部分一起上市流通。主承销商中经开于8月21日至23日上午两天半时间内,利用自营账号抛出转配红股421万股,所得金额

437570万元,其中8月21日集合竞价时,利用自营账号抛出80万股转配红股,占当日集合竞价开盘交易总量的81%。与此同时,上财证券也于8月21日上午利用自营账号将70万股转配红股悉数抛出。

原来,四川长虹转配股红股违规上市,先是本应提供技术保证的上交所偷偷打开后门,继有中经开等捷足先登抢先开溜。交易所开的后门,主承销挖的跑道,在其他投资人尚不明白纷纷放弃转配之时,1000多万股的馅饼大部分落到了中经开的嘴里。默契啊。

事已至此,证监会只得将错就错,对其他投资者持有的转配红股也允许流通,这是证券市场头一遭。然而,流通的权利有了,股价却泄了。8月21日违规交易后,四川长虹红股股价从10.96元跌至当年年底的7.59元,上证综指也跌至555点。中经开在第一时间内卖到每股10.40元,但中小投资者可没有这样的运气,在11月9日连9元都卖不出去。中经开不过被没收了2000多万元的违规收入,但成千上万四川长虹股东又损失了几何?

受此一击,尉文渊焉能不走?

【第十七回】·七年一瞬半月高潮法人股

戛然而止两网莫名断了翅

法人股成了香饽饽

1990年12月5日,全国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STAQ)开始运行。STAQ是瞄着美国纳斯达克系统而起立的,但内容不一样,国债交易是STAQ的头牌,其中国债回购是大头。之后,法人股又来了。

中国的上市公司有趣,家里尊贵卑贱很鲜明。上市公司多是从国企改制而来,于是便有了国家股,这国家股和法人股是公股不能上市流通,能流通的是个人股和外资股。而个人股又分为可公开上市股和内部职工股,外资股又分为H股和B股……

法人股就是法人单位以自有资金在股份公司认购的股份,或原集体企业的资产重估后折算成的股份。公家的东西一分一厘也是宝,容不得一丝一毫的流失。因此有规定,公有制法人股禁止在二级市场流通,锁在家里就丢不了。

不许动!许多大汉锁在一间屋子里大眼瞪小眼不许动弹,时间长了非癔症不可。

于是,政府要给法人股透透气。国务院批转的《1992年经济体制改革要点》中提出,法人股内部流通试点于当年7月1日开始运行。国家体改委批准STAQ为法人股流动试点。

1992年7月6日,首家试点企业——珠海恒通置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恒通)通过分布于国内10个省(市)的17家STAQ会员公司组成的承销团,定向募集恒通法人股3000万股获得成功;其法人股每股面值1.00元,募集溢价3.98元,共募集资金约1.2亿元。7月8日,恒通法人股在STAQ内开始流通转让,首日便从开市的5.8元跃至10.25元,上涨近1倍,当日成交量300多万股。

在STAQ法人股市场运行9个月后,由中国人民银行、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及华夏、国泰、南方三大证券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NET法人股市场于1993年4月28日正式在北京开通。终于,法人股市场迎来了它7年寿命中的唯一一次持续半个月的高潮。

从1993年4月中旬至月底的半个月时间,在STAQ开户法人已由1400多家猛增到近2400家,到5月底突破6000家。法人股一下子成了香饽饽。

一篇文章这样描述市况:“像从睡梦中惊醒,投资者突然意识到了法人股市场的存在,纷纷涌向了这一风水宝地,大户们开着汽车、提着大哥大不约而同地来到场内大笔买进……”

投资者构成已非单一的机构法人,众多个人股民也通过法人名义开设账户,涌进了法人股市场。个人取得法人股投资资格的主要途径是:单位出面购买,而后分售给个人;几个自然人自愿联合,到工商部门注册一家法人单位,然后以此法人执照开户;法人单位将所持有的法人股转让给个人。

由于事实上的“限定法人间转让”难以实现,不少营业部干脆网开一面,法人股的概念在不少地方早已形同虚设。人们凭借一纸营业执照复印件,甚至只出示个人身份证即可开户。法人股之所以受到股民青睐,缘于三个原因:一是价格低,市盈率仅五六倍,远低于深沪股市;二是挂牌公司业绩优良,每股税后利润多高于深沪股票;三是深沪股市半死不活,不似法人股市场生机勃发。

让人无法忘怀的行情出现了,《证券市场周刊》记者谷一海、凌华薇叙述道:

“(1993年)5月7日开始,行情愈发火暴,NET指数节节上推。5月11日,在达到其历史最高点225点时,也将当时这个市场仅有的三只股票——中兴、东方、建北的股价分别打到了12元、12.5元和8.8元的天价,几天后又有100%升幅,而比之三只股票的发行价(分别为1.00元、3.00元、2.00元)则翻出4~12倍。STAQ市场的涨势更是让人眩目。仅5月7日一个交易日,就成交3400万股,成交金额达到创纪录的2.7亿元,指数由4月底的100点左右,猛升到5月10日的241点。这一天,所有股票都创出了历史最高价位:恒通11.82元、玉柴8.5元、蜀都8.90元、大自然7.93元、国实8.16元、长白8.75元、中商6.35元。”

两个市场创出的上述历史纪录,无论对投资者或其他业内人士来说都可谓铭心刻骨。因为,几年后,当看到两个市场股指和股价几被削尽,投资者屡买屡赔,成本越摊越高之时,几年前创出的所谓“历史纪录”也就变成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神话,几乎所有人都感觉像是经历了一场噩梦。

NET最后一搏

高潮戛然而止。转折是从1993年5月12日开始的,大市掉头向下。5月20日,两系统分别接到证监会“暂缓审批新的法人股挂牌流通”的指示。

消息不胫而走,虽然只是“暂缓”,却被业内人士看做是一种政策倾向。敏感者吃透政策知悉实情陆续出局,但更多的人则认为这只是一时的政策需要,不过一个顺应时政的临时决定。大家依旧亢奋,法人股火势不减。

6月1日,江泽民总书记视察了NET系统监控中心,这让人们产生美好的遐想,这一天广州电力在NET挂牌。几天之后,证监会主席刘鸿儒也到NET视察。之后两市场又分别批准挂牌了几家公司。

7月9日,朱镕基副总理宣布金融整顿,针对金融乱象提出“约法三章”:第一,立即停止和认真清理一切违章拆借,已违章拆借的资金要限期收回;第二,任何金融机构不得擅自或变相提高存贷款利率;第三,立即停止向银行自己兴办的各种经济实体注入信贷资金,银行要与自己兴办的经济实体彻底脱钩。

看着这忽红忽绿的场面,有多少人舍得割肉斩仓出走呢?大家依然信心十足,在等待《法人股流通转让办法》出台,等待法人股与个人股的大联合。NET作了最后一搏。10月,NET推出华远房地产等6家公司上市,但仅交易了1天就遭禁止。试探失败,市场哗然,股指无奈两探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