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杨力讲易经领导智慧
14904900000013

第13章 审时度势驾驭全局:领导者经营智慧(3)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人和蜜蜂一样,只顾一味前往,也不管前面道路能否走的通,也不管前面有多危险,最后碰得头破血流,甚至丢失了性命。事物的发展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有时候会出现较大的艰难险阻,作为一个领导者必须当机立断,见险能止,不冒险前往。《易经》蹇卦中说:“蹇,难也,险在前也。见险能止,知矣哉!”蹇,就是难,意味着有困难难以前进。前面有险阻,见到险阻能即时停止,这是聪明的做法。

东郭先生派他的三个弟子去襄阳办事。三个弟子临走时东郭先生对他们说:“从这儿一直往南走,全是畅通的大道,别走岔路啊!”

三个弟子分别是左野、焦苕和南宫无忌,三人向南走了50多里时,遇上了一条大河,河里的水流比较急,横在老师指示的正前方。他们往左右看了一下,发现沿河走半里左右,便有一座桥可以通过。

南宫无忌说:“那儿有座桥,我们从那儿过吧!”

但是,左野却皱着眉头说:“不行!老师要我们一直往南走!我们怎么能走弯路呢?这不过是个水流罢了,没什么可怕的。”

于是,三人互相扶持,一起涉河而过,由于水流相当湍急,好几次他们都险些葬身河底。

三人继续赶路,又往南走了100多里时,遇上了一堵墙,前进的道路又被挡住了。

这次,南宫无忌坚持己见,他说:“我们还是绕道走吧!”

但左野和焦苕却固执地说:“不行,我们要遵循老师的教导,绝不可以违背,这样我们才能无往而不胜。”

于是,焦苕和左野朝着墙撞了上去,只听“砰”地一声,两个人重重地撞倒在地上。

南宫无忌恼怒地说:“才多走半里路而已,你们干嘛不考虑呢?”

东野说:“不行,我就算死在这里也不后悔,与其违背师命而苟且偷生,不如因为遵从师命而死!”

焦苕也附和地说:“我也是,如果违背师命,就是背叛者。”

两个人话一说完,便相互搀扶,又奋力地往墙上撞了过去,南宫无忌想挡也挡不住,两个人就这么撞死在了墙下。

真可谓“撞了南墙也不回头!”有些人在遇到危险之时,为了标榜他的顽强和百折不挠,于是冒险前往,认为自己“不成功便成仁”。殊不知,这一念之差,自毁了多少英雄豪杰的大好前程!蹇卦中说:“往蹇,来誉。”前往有难,回来有誉。当预测到前面有较大困难和风险时,不要冒险前往,应明智地止步,回来会更好。虽然作为一名领导者,工作中要应难而上,不怕危险,但是,我们也应该冒合理的风险,如果前面是一条死胡同,或者是不能靠自身目前的力量而战胜的危险,就应该即时止步,不要再乱闯,如果还不信邪,不止步,便只有死路一条。

退一步来说,前面有不可逾越的障碍或危险时,就要知止,你要是做不到即时止步,那么,改变一下思路,绕道而行总该可以吧。《孙子兵法》中说:“军急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意思是说,军事战争中最难处理的是把迂回的弯路当成直路,把灾祸变成对自己有利的形势。也就是说,在与敌的争战中迂回绕路前进,往往可以在比敌方出发晚的情况下,先于敌方到达目标。作为领导者,在日常工作中,凡事不妨换个角度和思路多想想,遇到危险,学会绕道而行。绕道而行,并不意味着你在退却,也并不意味着放弃,而是在审时度势。

绕道而行,对于领导者来说,不仅是一种工作方式,更是一种豁达、乐观的工作态度和理念。

领导法则

遇事别钻“牛角尖”。《可兰经》里有句话说得很好:“如果你叫山走过来,山不走过来,你就走过去。”在日常工作中,在自己的事业中,领导者应该尽可能避开难走的或行不通的道路,找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

第22讲:赞助公益事业——益之用凶事,无咎

“益”有增益和利益两种含义。增益与减损相反,利益则是民众的福祉,政策的核心。有益事多做,无益事莫为,是人之常理。

《易经》益卦的卦象为损上益下,意思是下层在上层的资助下增强了实力和活力,稳定了国家的根基,本固枝荣,整个时代都会呈现繁荣昌盛的景象。这也是《易经》的智慧所以,它肯定了损上益下,牺牲社会上层不合理的既得利益,增加和维护下层人发利益的合理性和正义性,把它视为社会的进步现象。

实际上,损上益下的关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层的自觉和自愿,易家的这种益发安国的益德思想,是古代政治学的思想高峰。

在佛经《了凡四训》中提到的“舍得”一词也与益卦提倡的观点有相似之处。“舍得舍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大舍大得,”这是人们对佛教“布施”观念在寻常生活中的运用。“布”,是流通的意思,“施”是给予的意思。舍得,便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舍得还是一种时空的转换,精神和物质的交流,人情和礼节的传达,是物质世界的“流通”。

佛家的这种观点在传入中国后,迅速与中国传统的老庄道学思想相互融会,成为“禅”的一种哲理。随着光阴的流转,舍得这一禅理,又迅速渗透到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并逐步演进为一种雅俗共赏,启迪心智的“生活禅”。

收益是所有企业活动的基本目的。施舍和福利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在保证企业收益的同时,通过赞助公益事业等活动给予社会适当的回报,对于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将很有帮助。

肯德基自1991年进入北京以来,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很快便发展了几家连锁店。尤其前门的肯德基店,竞一跃成为肯德基在全世界销售额最高的分店。由于前景良好,投资者意欲再扩大餐厅规模。然而,由于过去的政治因素,投资者害怕许多人对美国还存在着某种心理上的抵制,公司对扩大规模始终心里没底。因此为了在中国老百姓心目中树立肯德基的良好形象,公司赞助了北京农运会、排球比赛等活动,但收效不太。这令肯德基公司高层领导一筹莫展。

直到有一天,肯德基北京公司总经理许喜林看到办公桌上有一本《半月谈》,封底是一幅题为“我要上学”的照片,于是他顺手捡起来。翻开封二,那里印着了小平同志为“希望工程”的题词以及“希望工程”的简介。他拿着这本《半月谈》,陷入了沉思。据根据显示,中国青少年基金会由于刚刚发起“希望工程”,缺乏宣传和赞助,参加者不成规模,还处在初步形成阶段。但是,这是一项国家重视、人民拥护的事业。如果肯德基领头响应“希望工程”的号召,对于改善其公众形象将大大有益。公司高层领导听了许喜林的提议后觉得这的确是公司树立公益形象的大好时机,于是肯德基开始着手策划此次活动。

首先,公司在全国捐建了几所“希望小学”,为了不使这次活动流于表面,许喜林同时建议让公司全体员工每人资助一名贫困儿童上学。并为此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发布会当天,《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全国30多家、海外20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大篇幅报道。

其次,为了增强新闻传播的效应,他们又与北京电视台邀请了河北崇礼县几十名受捐助的山村孩子来北京参观旅游。北京电视台《18分钟经济·社会》以“圆梦”为题作了专栏报道,博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同情、好评与参与。

通过这一系列的“希望活动”,肯德基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并得到了媒介、政府和公众的高度赞许。从而形成了宽松有利的社会环境,使肯德基在北京、青岛、西安、上海等地的分店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

热心于公益事业是许多企业走向成功的秘诀。企业通过举办或借助公益慈善活动可与消费者拉近距离,从而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并借企业良好的形象影响消费者,使其对企业的产品产生偏好,在做购买决策时优先选择该企业产品。益卦中说:“益之用凶事,无咎。”将获益用于救灾,没有咎害。企业将部分收益用于公益事业,可以弥补由于不正当收益而引起的不平反应。企业赞助公益事业会受到社会的好评,可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对改善企业的经营环境十分有利。

从表面上看,企业赞助公益事业好像是在做赔本的买卖,因为企业所投入的资金大都是有去无回,不会给企业带来即时的效益。但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看就会发现:企业是在以微小的投入换来比媒体广告效果更好的知名度,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的产品打入了名牌行列。可以说企业赞助公益事业不仅不是赔本生意,而且会给企业带来难以想像的效益。

从1998年4月2日起,上海的高考生及学生家长都开始关注养生堂,凡是看过《解放日报》、《新民晚报》的人都知道养生堂正开展着一项轰轰烈烈的“雄鹰计划”。

养生堂,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品牌,在它旗下出现了龟鳖丸、朵而胶囊、千岛湖纯净水这些称雄市场的名牌。这样一个效益卓著的企业为何要进行这一举措呢?毫无疑问,这是养生堂的一次公益行为。

“雄鹰计划”的主要内容是:以助学2000名、奖学100名、勤工俭学50名的三步曲给予高考生一份关心和支持。对于2000名相对困难的助学对象,每人赠送3盒龟鳖丸,价值人民币100余元;前100名考上重点大学的奖学对象,每人奖励1000元入学费用,并赠送1块纪念手表;经本人申请,择优选取50名获奖者,休息日每周1日到养生堂勤工俭学,薪金每日50元,并在寒暑假期间为其提供工作岗位。

从“雄鹰计划”的内容中透出丝丝关爱之情,让人有亲切、真实、可信的感受。分析这一活动,有两点值得思考的地方:

第一,“雄鹰计划”时间跨度比较长,持续效应强。养生堂将这一公益活动设计成了“助学、奖学、勤工俭学”这样一个系统化的操作程序。从高考前的4月份到高考结束的9月份,还有考生进入大学的勤工俭学过程都有助于养生堂传播自己的形象。养生堂在“雄鹰计划”上为其形象的投资,如果单纯地借助于广告未必会有完美的成效。

第二,“雄鹰计划”为夏季的销售铺下了成功的基石。夏季是饮料、矿泉水、纯净水纷争的季节,而养生堂的千岛湖纯净水也将在这个时候面临残酷竞争。养生堂用软性广告的形式区别于同类广告,高升了一个层面。而公益活动的这段时期正是饮料、纯净水消费的高潮期,那些关注“雄鹰计划”的高考生与家长们必然会成为养生堂千岛湖纯净水的真诚消费者。

养生堂的行为在最初有许多人都不理解,认为他们是在拿企业效益开玩笑。但事实上,他们的行动不仅不是开玩笑,而且还带来了一路凯歌。

成功后首先回报社会,这本身就是赢得人心的最好办法。一个企业如果能够赢得人心,自然就能在经营中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只要真正付出行动,就会将这种优势转化为效益,使企业获得成功。

当然,企业赞助公益事业也并不是单纯地为了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而树立企业产品的形象,而是以塑造企业形象、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为诉求点。它以真心关心社会、关心消费者的实际行动来引起消费者的共鸣,使他们自然而然地对企业产生良好的形象。

领导法则

当然,企业赞助公益事业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但也并不是实力不足就不能赞助于公益事业。因为赞助公益事业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的确需要一定的资金,有的则未必一定要投入大量资金,关键是有没有想让企业具有亲和力和感召力的长久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