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煮酒论史:史记中的哲学与智慧
1484700000040

第40章 欲望的黑洞 (1)

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於是纣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

——《史记·商本纪》

人的欲望就像一座火山,若不加以控制一旦爆发就后患无穷。古往今来,有多少功成名就的人正是毁于“贪婪”二字。人有时会成为欲望的奴隶,在欲望面前不能自已,往往寻求捷径,脱离了正常的轨道,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做出一些违背良心、损人利己之事。不但扰乱了社会秩序,伤害了人民大众,自己心灵上也终生不得安宁,甚至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人可以有欲望,但要适度追求,过分强烈,过分膨胀的欲望会危及身心健康。

商纣王身死鹿台,就是因为欲望太盛,为追求感官享乐,搜刮民脂民膏,终至王朝覆灭。伴随权力而来的与日俱增的强烈欲望使他为后人不齿,成为史书上臭名昭著的暴君。然而,追寻商王朝的发展轨迹,可以发现历史发展的某种规律,何以出现桀纣这样的末代暴君,除了他们个人的权力、欲望的膨胀之外,是否还有其它的原因。

商汤灭夏后,不断向四方扩展自己的统治区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朝。商朝历时六百多年,是我国奴隶制文明发展的重要时期。商朝的国都开始设在亳(今河南商丘),后来由于黄河下游常常闹水灾,人们不得不搬家,商朝的都城也就几次搬迁。公元前十四世纪,商朝的第十八代君王阳甲去世,阳甲的弟弟盘庚继承王位。

盘庚是个能干的君主,他即位之后,立即召见官员们商讨大计,最后决定再一次迁都。他带着平民和奴隶,渡过黄河,搬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盘庚在那里整顿商朝的政治,使衰落的商朝出现了复兴的局面。殷是商代的后期(公元前1300~前1046年)的都城遗址,所以商朝又称作殷商,或者殷朝。

武丁时期,商朝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国王生前便预立嫡长子为王位继承人,以避免子孙在王位继承问题上的纷争。此后的国王都是以嫡长子身份继立的。

帝乙在位数年,王后没有生育,姬妾虽生有几个儿子,但按当时的习惯,都只能算庶子,其中启年龄最长,又很有才能,贤明聪颖过人,帝乙很喜欢,屡次想把他立为世子,因不是王后所生,因此耽搁下来。不久王后病故,帝乙把启的母亲立为王后。后来王后又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为辛。帝乙对将来由谁继位的问题,觉得更难了,他召集群臣和太史,商量立谁为世子的问题。辅佐帝乙多年的大臣商容说道:“启虽为长子,但他是王后被封以前所生。以臣之见,将来由辛继位,才合乎礼仪。”辛就是后来的商纣王。

盘庚迁殷,原想纠正贵族的腐化堕落,可是武丁以后,他们腐化更甚,日常生活便是淫乱嬉戏,打猎游玩。他们荒废耕地,让麋鹿禽鸟生长。

他们想出各种残酷的刑罚,榨取财物。很多任统治者日夜酗酒,殷墟出土的青铜器,有相当大部分都是酒器。可见当时饮酒之风何等之盛。

传到第30代君王纣时,商王朝已是危机四伏,社会动荡不定。

商纣王是商朝最后一个国王。叫做受,又称帝辛,乃帝乙之子。帝乙死后,辛继位为王,称为帝辛,后人称他为纣,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在位33年,是商朝第30代君主,也是商朝的亡国之君。

殷纣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和夏桀一样文武全才。人们对他的了解比夏桀要充分,因为以他为主人公的通俗演义小说《封神榜》家喻户晓。不止于知道,后世无不在批判他,以之为戒,以之为鉴,有语“殷鉴不远”;或者在模仿他,或学习他。根据史料的记载,纣王和夏桀一样,被后世列为暴君的典型,以“桀纣”并称。纣王本名为辛,因为其被认为是暴虐之王,逃不过后人的谥号之束,谥“纣王”,和“文王”、“武王”等形成鲜明的对比,与“厉王”、“桀王”同类。但是,一个古代的帝王也非一个谥号就可以说明白的。

即位后的纣王,在名臣贤相的劝谏教育下,也曾励精图治,以期增光先王,兴国振邦。所以当时的政治也还清明,四海也还臣服。只是江淮间的夷人,还时有内侵。帝辛八年,纣王决心御驾亲征,彻底制服夷人。

帝都的9月,沫邑柿叶染丹,淇滨竹林叶翠。英姿飒爽的纣王,身着戎装,在大臣的陪伴下,举行了告庙典礼,接着在大校场杀牲祭旗,鸣炮启驾。只见旌旗蔽天,戈戟耀日,这时纣王坐在四马拉的战车上,东征大军出淇水关,越过汤汤南流的淇水,跨过滚滚北流的大河,向通黎邑(在今河南浚县东)的大道进发。在黎邑会合了诸侯发来的军队。纣王作了征东夷的誓师后,东征大军便直奔商邑(今河南商邱)而去。在商邑略事休息,第3天便向攸地(今安徽桐城)开赴。到达攸地后,纣王接受了攸侯的参拜及军情的汇报。纣王的大军在攸侯军队的前导下即开赴前线。也许是由于王师军容的盛壮,夷方闻风丧胆,仓皇远遁。纣王的军队只和东夷的盟国小有接触,未有大的斩获。后来纣王的军队在夷方国域大肆威势之后,即于次年正月,由前线返回攸地。再入商邑。在商邑举行了告庙后,纣王的大军便走上返国的道路。在返国途中,遇上风景好的地方,便留连几日;碰上好的围场,便狩猎一番。边走边玩,兴致勃勃。直到杨花扑暮春天时,王师才回到沫都。

这次御驾亲征,大大增长了纣王的见识,提高了纣王的威望,同时也暗暗滋长了他骄横与逸乐的情绪。东征归来,沫都显得狭小了,纣王便决定扩沫都,并因城西的朝歌山,改沫都为朝歌。以后纣王即不断地向东夷用兵,由于战争的胜利,一批批的战俘不断地拥向朝歌。这些成十万,成百万的战俘,都变成了殷国的奴隶。大批战俘成为商朝的奴隶,也有力地促进了商朝农牧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提高了奴隶主贵族的生活水平。

纣王是个天生做大王的人才。纣王曾经也是一个颇有作为的君主,据说他身材魁梧,相貌英俊,聪明睿智,勇力非凡。《史记》说:“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已之下。”他天生神力,能把九条牛倒拉着走。他的双手还能托住大厦的横梁。放眼天下找不出一个人比他更厉害,更具天才的人来,更适合做好一个大王。

但他没有把他的聪明才智用在治国安邦和济世安民上,而是用在拒绝规劝和掩饰错误上。从历史上看,要做好一个大王,及至后来的做好一个皇帝,没有才能是不行的,要有统治国家的才能,要有政治才能。但是,倚才傲人傲世的人,因为自己觉得天下人尽不如自己,所以,就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始终以为自己一贯永远正确,如果和别人有不同的意见,那定是别人错了。同时,别人也很容易相信他,大家都知道他是个了不起的人,没有不正确的,也认为他做什么事情都是一贯正确,没有人能识其错,纠其错,他的权力必然达到极致,无人可以监督,无人能够监督,一个无约无束的大王。这样的大王注定身上有很多的毛病。

殷王朝的“中兴气象”,滋长了纣王对自身价值的再认识,使他在人臣面前开始骄横起来,变得刚愎自用、巧言饰非,听不进谏言,矜人以才能,以为天下没有人能高过自己;甚至对大臣说话,也渐声高气粗,渐渐地连比干的话,也听不下去。

同时,他对生活的要求也跟着高了起来,雕花的筷子换成了象牙的,杯子也换成犀玉的。有了象牙筷、犀玉杯,又要吃旄象豹胎。穿衣要锦衣九重,住房要广厦高台;而且梁要雕,栋要画,窗要镂,墙要文。《史记》说:“好酒淫乐,嬖於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於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益广沙苑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慢於鬼神。大绩乐戏於沙丘,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

纣王他把殷都从安阳向南扩大到朝歌,并且为把朝歌变成他的游乐胜地,便役使成千上万的奴隶,花了7年的时间,在朝歌建一座鹿台,鹿台周长三里,高达千尺,楼观巍峨,亭阁秀丽,规模比夏桀留下来的瑶台还要富丽堂皇,以供他享乐之用。

为了讨妲己的欢心,商纣王下令从各地收集各种奇珍异宝,又命人在沙丘(今河北平乡东北)修建了大规模的苑囿、台榭。苑中养着从全国各地进贡来的珍禽异兽,作为专供他欣赏的王家动物园。又在里边建了倾宫、琼室,全用美玉装饰,华丽壮观。

他在宫廷里举行各种大型宴会,表演各种音乐、舞蹈、游戏。商纣王还让人挖了许多大池子,然后用酒灌满池子,可以供数千人狂饮不止;他还让人把熟肉悬挂起来,看上去像树林一样,人们可随便伸手摘取食用,这就是著名的“酒池肉林”。为满足自己的淫乐,商纣王让成群的男男女女赤身露体在“酒池肉林”中追逐戏耍,彻夜狂欢。后来人们常常用“酒池肉林”来形容君主生活的荒淫无耻。这点和夏王朝的末代君主夏桀很相似,历史也证明商纣走上了夏桀的老路,有了鹿台、倾宫、琼室,商纣王又觉得寂寞,便召集朝中文武群臣说道:“如今倾宫、琼室建成,又给大地增辉,只可惜室中空空荡荡,不免有荒凉之感,现令四方诸候各选美女不论富贵贫贱,只要年龄相当,容貌端庄,性情温和即可”。老臣商容劝谏,纣王不但不听,反而要将他斩首,商容怒斥无道昏君,将毁掉汤王六百年的基业,一头撞死在宫中的龙盘柱上。

英明的君主旁边会有许多贤臣,而昏庸的君主旁边必定会有一帮的谀臣。当然,这不是说贤臣和谀臣都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两个时代,而是因为英明的君主亲近贤臣,远离谀臣;昏庸的君主亲近谀臣,远离贤臣。而纣王身边就有这么几个助纣为虐的谀臣,如费仲、蛮廉、恶来和崇候虎等。他们都是当政的大臣,因善于阿谀奉承、迎合纣王和妲己,深得信任。于是,这帮小人就仗势欺诈百姓从中渔利,百姓对他们恨之入骨。

殷纣和夏桀一样贪淫好色,他宠爱的苏妲己据说比妺喜还要美丽一百倍,民间传说她最后被铁石心肠的姜子牙绑赴刑场处斩时,刽子手无不失魂落魄、骨软筋酥,姜子牙只好亲自行刑,在遇到同样的困难之后只好下令把苏妲己那美艳绝伦的面容用布蒙起来。

妲己是有苏氏的女儿,商纣王子辛的宠妃。有苏国在今天的河北省济源县境内。有苏国对纣王不满,纣王便下令讨伐有苏。苏侯打不过纣王,只好献出美人妲己。纣王看见妲己杏眼桃腮,冰肌玉肤,喜欢得不得了。纣王对妲己倍加宠爱,终日带着妲己在鹿台饮酒作歌,他对妲己更是言听计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