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煮酒论史:史记中的哲学与智慧
1484700000039

第39章 狂妄者的末路 (2)

桀即位后的第37年,东方商部落的首领汤将一个德才兼备的贤人伊尹引荐给桀。伊尹屡次劝说桀王,要亲贤臣,远小人,险些被杀头。因为此时夏桀非常信任一个名叫赵梁的谗臣,终日沉迷酒色不理朝政。太史令终古哭着进谏,桀反而很不耐烦,斥责他多管闲事。

贤臣关龙逄见国运日危,就手捧绘有大禹治水、涂山大会等先朝兴盛景象的“皇图”,进谏说:“如果天子做到谦恭、节俭、讲究信义、爱护贤才,那么,天下才能安定,王朝才能稳固。国家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时刻,您只有赶快纠正过错,体恤民情,才有可能使夏朝的统治千载万世。”

夏桀容不得别人这样直接指责他的不是,一怒之下将关龙逄杀害,将“皇图”焚毁,同时警告臣下,如果再有人进言,一律杀死。

终古知道夏桀已经不可救药,就与伊尹先后投奔了成汤。从此,贤臣绝迹,佞臣当道,夏桀的统治越来越黑暗无道。

商汤看到夏桀十分腐败,决心消灭夏朝。他表面上对桀服从,暗地里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那时候,部落的贵族都是迷信鬼神的,把祭祀天地祖宗看作最要紧的事。商部落附近有一个部落叫葛,首领葛伯不按时祭祀。汤派人去责问葛伯。葛伯回答说:“我们这儿穷,没有牲口作祭品。”汤送了一批牛羊给葛伯作祭品。葛伯把牛羊杀掉吃了,又不祭祀。汤又派人去责问,葛伯说:“我没有粮食,拿什么来祭呢?”

汤又派人帮助葛伯耕田,还派一些老弱的人给耕作的人送酒送饭,不料在半路上,葛伯把那些酒饭都抢走,还杀了一个送饭的小孩。

葛伯这样做,激起了大家的公愤。汤抓住这件事,就出兵把葛先消灭了。接着,又连续攻取了附近几个部落。商汤的势力渐渐发展了,夏桀心中也有些害怕。他曾经用计把汤骗进朝庭,天子召见诸侯也是经常的事,汤想都没想就带了随从去了,一去就被夏桀囚禁在夏台(今河南禹县),这里是夏王朝的监狱。

消息传到商,群臣惊惶失措,举国上下都很着急,全赖伊尹主持。

伊尹,又名伊挚,夏朝莘国人,出身奴隶,曾辅佐商汤起兵伐桀,建立了商朝,成为我国奴隶社会唯一的一个奴隶出身的圣人宰相。伊尹是个聪明勤奋具有心计的人,他虽然祖祖辈辈当奴隶,地位卑贱,可他肯动脑筋,有志气、有抱负,注意研究三皇五帝、大禹等英明君王的施政之道,对当时社会有深刻的观察分析。后来汤与莘氏通婚,伊尹作为莘氏的陪嫁奴隶做了汤的厨师。

后来,商汤渐渐发现伊尹跟一般奴隶不一样,商汤和他交谈以后,才知道他是有心装扮作陪嫁奴隶来找汤的。

伊尹见汤是个贤德的君主,便向他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伊尹认为,做菜既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要调好佐料才行;治国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把事情办好。“物无美恶,过则为灾,五味调和,君臣佐使”。而要想品尝到人间至味,就需要有充分的物质作为保障。只有坐拥天下,延及四海,才能得到各种原料。如果仅仅是在商这样一个小国,根本无法满足物质的筹备。“君之国小,不足以具之;为天子然后可具。” “非先为天子,不可得而具。天子不可强为,必先知道。道者,止彼在己,己成而天子成。天子成则至味具。故审近所以知远也,成己所以成人也!” 作为一代人君,必须要有雄霸天下的气魄,才能审时度势,趁机而为。要成为天子,不能单纯依靠武力和强势手段,而是要敬业修德,施行仁道,赢得天下士人的拥护。伊尹这番庖厨之论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那就是要依据客观实际,灵活选择不同的策略,以达到战略目标。

商汤听后茅塞顿开,深感相见恨晚,激发了他的万丈豪情。他不以伊尹出身低贱为顾虑,立即举行隆重的任命仪式,拜伊尹为“阿衡”,即尹,统领一切军国要务。同时,韬光养晦,内敛锐气,以待时机。

伊尹知道夏桀是个酒色之徒,是残害贤臣亲近奸佞的小人。便派人搜罗珍宝和美女进献夏桀,又暗中贿赂夏桀宠信的近臣赵梁,请求放汤,汤得以安全回商。

汤回商后立即起兵灭了桀的两个亲信,桀知道后非常恼怒,于是下令起“九夷之师”准备征商。汤想迎战可是伊尹阻止了汤。他说:“现在时机还没成熟,他还能调动所有的兵力,我们打不过,不如进贡请罪,称臣供职,以待时机”。这夏桀一看贡物和请罪奏章不但不起兵打商了,还很高兴地炫耀自己的威力和本事,助长了桀的自大。一个君王到了贪财这一步他已经穷困潦倒了,只有末路。

伊尹见时机成熟便劝汤发兵讨夏桀。公元前1711年,商汤联合诸侯兴师讨伐夏桀。夏桀再也顾不得饮酒作乐了,慌忙调集军队迎战。夏王朝的国民吃尽了夏桀的苦头,早已是苦不堪言,听说商军来攻,纷纷欢呼跳跃积极响应,商军很快逼近了夏都,双方在鸣条(今河南开封封丘东)展开大战,桀登上附近的小山顶观战。忽然天降大雨,桀又急忙从山顶奔下避雨。夏军将士原来就不愿为桀卖命,此时,也乘机纷纷逃散。夏桀制止不住,只得仓皇逃入城内。商军在后紧追,桀不敢久留,匆忙携带妺喜和珍宝,登上一艘小船,渡江逃到南巢(今安徽省巢湖市)。后又被汤追上俘获,放逐在这里。

自从夏启以来,同姓相传已经四百多年,要把夏王朝推翻,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汤和伊尹商量了一番,决定召集商军将士,由汤亲自向大家誓师。汤说:“我不是敢进行叛乱,实在是夏桀作恶多端,上帝的意旨要我消灭他,我不敢不听从天命啊!”他接着又宣布了赏罚的纪律。商汤借上帝的意旨来动员将士,再加上将士恨不得夏桀早早灭亡,因此,作战非常勇敢。夏、商两军在鸣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北)打了一仗,夏桀的军队被打败了。最后,夏桀逃到南巢(今安徽巢县西南),汤追到那里,把桀流放在南巢。

桀到了这般地步,还不明白自己的错误,反而恨恨地说:“真懊悔,当时没有把汤杀死在夏台,以致今天反被他囚起来。”由于桀和妺喜生活在宫中,养尊处优惯了,在这荒僻山乡无人侍候,自己又不会劳动、就活活地饿死在卧牛山。有的史书上说,桀被囚禁在南巢,郁郁寡欢,3年就病死了。

夏桀是历史上第一个亡国之君,算是荒淫天子的老前辈,他宠爱妃子妺喜,因此误国。妺喜也由此成为后世人们所谓红颜祸水的滥觞。

桀至死仍不悔悟,由于他的暴政,荒淫享乐,不理朝政,才使国家政乱,才使百姓无以生存,才使四方诸侯群起,最后才使国家灭亡。夏代自夏启建国,传于17个国王,延续了四百多年,至夏桀彻底灭亡。

夏朝的统治已经维持了四百多年,没有新兴家族的参与和推动创新,统治和管理的方式都走向落后和反动,观念暮气沉沉,行动停滞不前。这必然导致各种利益阶层矛盾激化,危机四伏,再加上天旱灾情,社会经济大萧条的出现带有某种必然性。这是任何专制家族都必然面临的历史命运,除非它能引进新鲜势力充进自己的统治集团,仿佛凤凰涅槃,自我变革更生。但这在“家天下”者的古代中国,怎么可能呢?

独一家族长期专政积累出的被动后果,都被记在夏桀身上,夏桀成为千夫所指,万世所讥,和后来的商纣一样,成为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最大的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