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俾斯麦(名人传记丛书)
14645700000009

第9章 领导统一大业(1)

迈出了第一步

什列斯威格和荷尔斯坦的问题很复杂也很难解决,这两个地方位于德国北方,近接丹麦国境,面积不到2000平方公里,人口不过百万,但是关于这两个地方的归属权和政治地位等问题,经过了几百年的纷争仍没有一个定案。该区的居民大多数是德国人,也有一些丹麦人,所以德国国内主张收回该区。俾斯麦知道,该区的重要性在于它有面临波罗的海的基尔良港,如果能把该地的地峡开凿成运河,就能连接波罗的海和北海。

奥布斯坦公爵提出这两个地方的主权问题时,与丹麦发生了纠纷,俾斯麦看到有机可乘,就逐步展开了他的吞并计划,这是1863年年底的事。俾斯麦决心出兵占领这两个地方,这也是统一德国的第一步。

同时,俾斯麦也想趁机试试他反对议会强行扩充军队后的实力究竟如何,但该事涉及的外交问题很微妙,尽管小小的丹麦军力不值一提,但欧洲列强的态度会如何?这是个需要考虑的大问题。

对于普鲁士扩张势力的举动,法国会不会坐视不管?俄国可能会因为俾斯麦这些年来的亲俄政策而保持中立,但是英国估计不会袖手旁观,尤其是奥地利,很可能会从背后偷袭普鲁士。而其他德国各邦又会不会赞同此举呢?此时该是俾斯麦展现其非凡外交手腕的时候了。他就像变魔法一样,诱使奥地利与普鲁士联合,组成普、奥联军,进驻了什列斯威格及荷尔斯坦。

眼看着普、奥两国联合宣战,英、法、俄也不敢轻举妄动,因为如果要出面干涉,必会牵连到德国国内的内政问题,另外,在普奥联合的情况下纵使胜利了,什列斯威格与荷尔斯坦两地也不会被普鲁士独占。所以拿破仑三世决定采取观望态度,英国政府也决定保持中立。

在普鲁士国内,俾斯麦也面临着许多难题。首先是说服国王裁定该次战役,因为俾斯麦对议会说明吞并什列斯威格和荷尔斯坦两地的问题时,威廉一世曾反对他,说:“我对这两个地方没有任何权力!”

当时,俾斯麦坚决地回答:“陛下的祖先曾占领过西里西亚之地,当时他们对这些地方是否也有权力呢?依我看,普鲁士王家的君主全都是领土扩张者。”

听到如此莽撞的言辞后国王很震惊,无言以对。但王子竟情不自禁地举起双手来表示赞成,其他的议员都一语不发地继续进行另一项议案,在他们眼里,俾斯麦所有的计划都是鲁莽而不实在的。

不过,俾斯麦已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强迫人民赞同这次征伐丹麦之举,后来在议会提及军费预算案时,遭到议员们的愤慨抨击。他们决定以多数票来否决该议案,于是俾斯麦立即解散议会,他已不再顾及全国国民的反对,坚持要完成该次并吞计划。俾斯麦凭借坚强的意志最终排除万难,使普王对丹麦宣战。普、奥联军势如破竹,不到3个月便完全占领了什列斯威格和荷尔斯坦。

但对如何处理两地使得两国意见相左,彼此关系恶化,几乎宣战。当时俾斯麦决定不惜一战也要吞并这两个地方,但是因为普王的犹豫不定使目的未能达成。后来在1864年8月24日,双方协议订定了和平条约,把荷尔斯坦与劳恩堡割让给奥地利,什列斯威格则并入普鲁士。

丹麦之战算是俾斯麦政策上的一大胜利,但却是英国的一大败举。当时英国曾数次游说他国干涉普、丹战事,都未成功,终使普、奥两国恣意蹂躏丹麦,基尔良港落入了普鲁士之手,这对英国的海上霸权是一种威胁。这是英国外交上的一大挫折,同时也更显示了俾斯麦的成就之伟大。俾斯麦在关系复杂、利害错综的欧洲本土上三次用兵,且未遭受任何国家的干预,这种出色的外交手腕,实在是无与伦比。

普鲁士国王封俾斯麦为伯爵以奖励他的功勋,俾斯麦对这个爵位也相当满意,他认为这为他的家族增添了无上的光荣。

取得拿破仑三世的支持

普、丹之战是统一德国的第一步,这次意外的大胜利,使俾斯麦的身价高涨,不过他并不在乎这些虚名,现在的他犹如饿虎扑羊般想急切寻找第二个猎物,那就是奥地利。如果不把奥地利赶出德意志邦联,普鲁士领导统一德意志的愿望就无法达成。俾斯麦认为只有依靠武力才能实现这个统一的目标。但是在普军击溃奥军前,他必须要运用外交手段让奥地利在欧洲被孤立。

俄国已站在普鲁士一方,而隔海的英国根本无意干涉欧洲大陆问题,最要注意的就是法国的拿破仑三世。现在最重要的行动就是笼络拿破仑三世。过去10年俾斯麦处心积虑,不断计划,他发现讨伐奥地利的胜败关键不在维也纳,而在巴黎。

俾斯麦突然称妻子身体不适,要带她到法国西北岸的琵亚瑞兹海滩疗养,他在拿破仑三世的别墅附近租下一间房子,希望能抓住机会与法皇谈谈。他所等待的机会很快就来了!一天,两人并肩在海边散步。

拿破仑三世为了保住他的皇位,必须要不断地有所表现,为了取悦人民,他实行了很多措施,巴黎居民举行世界博览会时,每个人都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而欢欣雀跃,前些日子,美国报纸评论拿破仑三世比他的伯父拿破仑还要伟大。按照目前情况,法国皇位无疑会由自己的子孙继承下去。

拿破仑三世心里虽然这么想,但他还是提醒自己千万不可大意,因为巴黎的人民很善变,他们随时可能再发生暴动,所以拿破仑三世认为把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国外才是上上策。那么下个目标到底该是哪一国呢?看来看去,还是以奥地利最为恰当。

奥地利领土广大,但军力不强,还是一个标准的君主专制国,巴黎报纸常借此攻击它。

“对了,再向它挑战一次,也好夺些领土。”拿破仑三世虽有这样的想法,但也知道必须谨慎行事,否则不知道普鲁士会采取什么行动,那个首相——俾斯麦是个老狐狸。同时,俾斯麦也在想无论如何得拉拢拿破仑三世才行。俾斯麦终于先开口说话,他大胆提出了德国领土莱茵区,他说:“如果你不要,我也不会勉强送给你,不过,你若是想要的话,我绝不会插手干涉。”

“不,普鲁士扩张势力,我并不反对。”这实在是令人意外的回答。

他们两人磋商后,法皇又说:“如果世界情势需要我们两国洽商时,请贵国国王不要客气,直接通知我好了。”俾斯麦听出他话中有话,但也不是没有希望。

另外,俾斯麦还发现拿破仑三世的健康状况已大不如前,健康对一个政治家而言比财富更重要,知拿破仑三世患了膀胱疾病,他的精神也逐惭衰弱,已经越过了生命的巅峰期而走下坡路,当俾斯麦发现一切都没问题后,便安心离开了法国。

接下来就需要攻克威廉一世的问题了。

俾斯麦心想:要让这位信仰虔诚、性情率直的军人皇帝同意发动一次毫无理由的战争,战争目标还是同文同种的邻国奥地利,恐怕比说服拿破仑三世还要困难。对付坏家伙不是难事,但碰上憨直的人,真不知如何下手,而且在国王身边还有三位反对者,这该怎么办好呢?

俾斯麦的办法是:让这位老国王相信是维也纳主动挑战,如果不进行反击,会让祖上蒙羞。正好,当时的维也纳政府在治理荷尔斯坦时发生了难题,便唆使前荷尔斯坦统治者奥布斯坦公爵发动暴乱,来破坏普、奥两国所缔订的条约,维也纳政府打算高价出售荷尔斯坦给普鲁士。

俾斯麦对国王说:“奥地利这样欺负普鲁士实在太过分了!我们难道就因为对方是大国就放弃条约上的正当权利吗?”1866年2月,国王在议会中严肃地宣布:“我们不会主动挑起战争,但我们也不会逃避战争!”同时国王还补充道:“为保护荷尔斯坦而战是正当的,我祈求神明得到启示,战争是正道!”

国王明言后,俾斯麦很高兴,现在他已无所顾虑,但细心的俾斯麦仍旧考虑到其他方面的问题。他明白最麻烦的就是议员,如果他们在议会中持相反意见,很容易使一般民众转而反对战争。所以他派检查官监视议员在议会中的言论,为此全场哗然,议员群起攻击叫嚣道:“如今连温和之士都认为除了采取报复手段外,别无他途!”议员暗示要发动革命威胁俾斯麦。

俾斯麦不甘示弱,说:“难道你们认为议员有资格无限制地发言来毁谤一切吗?”议场一片混乱。普鲁士国王这时展露了他的军人本色,他勉励这位勇敢的宰相。议会再次被解散了,俾斯麦再度以个人的力量引导着全普鲁士对抗奥地利。

普奥战争打响了

普、奥宣战的风声传遍了全欧。

拿破仑三世相信最终奥地利会获得胜利,同时他也认为普鲁士军队表现也很优异。所以他暗中计划,等普、奥相争两败俱伤时以武力干涉,坐享渔翁之利。但俾斯麦与参谋总长及陆军司令仔细斟酌之后,对胜利信心十足,因为他们早已在做准备,不顾宪法规定,挪用了数目庞大的军费来改建陆军。

同时,俾斯麦认为如果想要诱使奥地利步上战争之途,还需要一位助手,那就是小国意大利。意大利虽在5年前完成了统一,但许多领土仍被奥地利占领着。所以俾斯麦建议意大利,为了维护威尼斯地区,应该和普鲁士联盟对奥宣战,意大利的密使也来到了柏林,暗中商议双方的攻守计划。

一切都已准备妥当,只等时机一到,命令一下,普鲁士的精兵就会大举进攻奥地利。就在这重要关头,国王威廉一世拒绝批准普、意攻守同盟条约。整日奔波已疲惫不堪的俾斯麦,听到这个消息后就病倒了。

但他派出密使从各方面作用,想促使奥地利主动宣战。看到国内外纷乱如麻的情势时,他突然怀疑自己的体力是否还能胜任该重任。一天晚上,他坐在餐桌旁,双手扶额,低声呢喃:“我们可能会这样疯狂下去!”

在这种混乱而动荡的局面下,国民更加反感俾斯麦,他忽视议会、破坏宪法、压制言论,现在还要无故起兵攻打同文同种的奥地利,这种行为简直是恶魔化身,是君侧的奸凶,更是人民的公敌,民众把愤恨撒在他身上。1866年5月7日,发生了一起行刺事件。

当天,他和往常一样在官邸外的大道上散步,突然身后传来一声枪响,当他急忙返身时,看见一位青年右手握枪,正准备对他继续射击。俾斯麦扑向刺客,双方展开了搏斗。刺客连发两枪,这时行人逐渐围聚过来,警察也赶到现场,俾斯麦把凶手交给了警方,转身走进官邸。他登上二楼,脱下外衣,发现子弹幸好只擦破了一点皮。

威廉一世听闻来看望俾斯麦,他双手拥抱首相,庆贺他平安无事,后来皇家贵族也向他致慰问之意。官邸门前渐被民众挤满,俾斯麦带着妻子登上阳台,向民众挥手致意,喊道:“国王陛下万岁!”民众也报以热烈的掌声。

俾斯麦是想要以德国民族为基础,实现讨伐奥地利,完成统一事业。一向重视实际的俾斯麦,为了达成目的,并不在意手段的善恶或过程的良窳。

在拿破仑三世的唆使下,意大利突然兴兵攻打奥地利,奥地利立即下令动员全国。俾斯麦见此情势,提笔给国王写信,请国王向奥宣战。信中一如往常,不时地提醒国王的宗教心和荣誉心。5月初,国王终于下令了。宫廷上下极力反对国王的决定,这使国王和俾斯麦孤立无助。

俾斯麦当时曾说:“我现在是全国最受憎恶的人,不过我已经拿自己的脑袋做了赌注,即使要上断头台,也一定要把此事完成。”

当时国内外好多有影响力的人士都以进谒或奏折劝告威廉一世离开俾斯麦,以挽救柏林危机。为此事,王后愤而离开柏林;王子装病,对国王的一切举动都不予理睬;王子妃还写信给她的母亲——英国女王维多利亚,请她谴责威廉一世的举动。

威廉一世是个单纯的武人,对祈祷后获得神的启示之事,他绝不更改。此时,普鲁士国内还有一位头脑冷静、静待机运的男子汉,就是参谋总长毛奇元帅,他相信普鲁士大军必能获胜,便静待出兵的命令。

许多德意志小邦都拒绝了普鲁士发出的最后通牒。所以普鲁士军就侵入了这些小邦,击败了汉诺瓦,放逐了他的国王;袭卷了萨克森,把他们的国王放逐到了奥地利;征服赫森,俘虏其国王;消灭拿梭;同时逼近了莱茵河上游的自由市法兰克福,迫使巴伐利亚和乌鲁登堡归服普鲁士。然后又乘胜进入奥地利,和友军的先锋部队会合。

普鲁士的主力军连战连捷,直逼奥都维也纳,这个结果出乎所有欧洲政治家的意料,就连普鲁士人民也惊讶不已。原来被人民视为魔鬼化身的俾斯麦,现在他的官邸门外不分昼夜都有上千民众在向他欢呼。人民一旦发现他乘马车从王宫返回官邸,必定在中途拦下,层层包围,放走马匹,然后欢呼推拥送他进入官邸。

对此俾斯麦很冷静,他对善变的群众不屑一顾,在他心中所想是如何掌握实际权力。所以开战第三天,他召集政党领袖商议有关新选举的问题,这些人大多是他多年来的政敌,不过他坚信自己是欧洲第一位政治家,根本不把这些国内的小政客放在眼里,他是想趁着战胜余威实行普选,再利用普选的胜利动员全国民意,然后统一德意志。他是一位只重现实的政治家,眼前的大小事件全都是他达成目的的工具而已。

3天后,也就是7月3日,他穿着灰色外套,头戴钢盔,骑了匹栗色的马在山丘上观战。萨多瓦之役战况激烈,死尸遍野。当时俾斯麦对他身边的秘书说:“以后,我的儿子也可能会像他们一样惨死战场,想起来实在凄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