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俾斯麦(名人传记丛书)
14645700000007

第7章 四面楚歌的首相(1)

终任首相一职

此时柏林的政情日益艰险,随时都会发生不可预料的情况。国王与议会间为了扩充军备之事而相持不下,国王面临着最后的抉择,是屈服于议会放弃己见,还是解散议会断然依己意行事呢?那俾斯麦这时在做什么呢?

他离开巴黎,来到西班牙海滨旅游,柏林的陆军司令一再拍电报催促俾斯麦:“情势紧急,速回柏林。”但电报并未传到俾斯麦手上,俾斯麦回到亚未农时才接到电报,当天是1862年9月18日。第二天,俾斯麦立刻搭夜车返回巴黎,再直奔柏林,首相的印绶正等着他呢!9月20日早晨,俾斯麦来到柏林火车站,他形容消瘦,皮肤黝黑。

柏林的情况究竟如何呢?

两天前,国王召见了王子,表示了自己即将退位的想法,但王子却连诏书都没看就退下了。议会否决了扩充军备的方案。军人出身的国王绝不能让步,但是不懂政治的国王实在不知该如何应付这种局面。

陆军司令见情况十分危急,心想:“俾斯麦这家伙,到底跑哪里去了?”

正在这时,俾斯麦回来了。国王分析了目前的政局,然后坦白地表示,现在是国家的多难之时,他找不到一位能挽救危局的有力阁员,所以决定退位。

俾斯麦立即回答:“陛下应该知道臣自今年5月以来就已经准备就绪,只等陛下授命。”

国王问:“卿是否准备力排众议,强行扩充军备一案?”

“不错!”

“那么我认为自己有义务在卿的支持下继续奋斗,我决意打消退位的念头。”

9月23日,俾斯麦出任首相的命令终于颁布了,当时俾斯麦47岁。当时的情势是四面楚歌,除了国王与陆军司令,没人帮助斯俾麦,举目所见都是敌人,他到底要如何计划才能担负此重任呢?

若稍有不慎,不但他自己的前途毁于一旦,说不定还会赔上一条命,甚至整个普鲁士王室都会覆灭。因为在俾斯麦初掌首相之职时,普鲁士还是一个贫穷的小国家,国际地位岌岌可危。由此看来,俾斯麦断然接受首相重任并非只为名利,而是一项悲壮的冒险。全国上下都以好奇的目光注视着这位新首相。

铁血首相初露锋芒

整个柏林的气氛好像革命前夕一样紧张,人心惶惶。但俾斯麦的行动却出人意料。他过去给人的印象是性急、傲慢、专断、绝不妥协。但是自从担任首相后俾斯麦完全变了!他似乎不知道暴风雨即将来临,而悠闲自在地工作着。

他首先用冷静的头脑来分析、批判一切事务,从各个角度详细检讨,得到结论后便开始实行。在选择内阁阁员时,他选了自由主义派的党魁们入阁,他把政敌一个个拉拢进来。他可以随时翻脸,但当时的情况,减少一位政敌就除去了一份阻力,所以他采取笑脸外交,四面讨好,不过他也会向敌人露出他的拳头。所以上下两院的政治家们,表面上迎合他的笑脸外交,暗地里对他的拳头也很警惕。

俾斯麦在下议院小组委员会中,对数十位议员及数位内阁阁员发表谈话,这是一次非正式的演说,内容没有列入记录。当时他的意思大致是:

德意志并不惧怕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在静观普鲁士的实力演变。德意志诸邦早已步入自由主义的道路。普鲁士现在该做的,就是集中力量以备日后之需。维也纳会议中决定的普鲁士国界,对我们国民的健全生活极为不利。我认为天下的大问题,并不能依靠议会辩论和大多数人的意见改变,最后的决定要由铁与血来做。

俾斯麦最后的一句话,被报刊夸大后登载出来,甚至还把铁与血的次序颠倒,改写为血与铁,进行大肆渲染,认为血就是流血,铁就是武器。也就是说,俾斯麦要用战争的方法统一德意志,而敌人就是奥地利和南部德意志的巴伐利亚王国,对此维也纳和慕尼黑政府很紧张。

俾斯麦马上发表声明,澄清他所说的血是指血税(就是说老百姓的义务服兵役),即招募新兵,扩充军备的意思,并不是要发动战争。但世人都不愿听他解释。尤其是威廉一世很气愤,俾斯麦偷偷离开柏林,只身前往乡下车站去迎接正在回宫途中的国王。他突然钻进国王的专车内。

国王很不高兴,不等俾斯麦辩解就说:“事情的经过我已经知道了,你肯定会在皇宫的墙下被民众砍下脑袋的,然后不久……”

俾斯麦泰然地说:“然后呢?陛下?”

“然后?然后我们两个就都死了!”国王大声吼叫着。

俾斯麦接着说:“一点不错,陛下!那时我们就已经死掉了!不过陛下,您再想想,反正难逃一死,难道还有比这种死法更有意义的吗?臣希望能为陛下与祖国奋斗而死。陛下,请您想想路易十六,他懦弱地死去;再想想查理一世,为拥护君权而战,虽败犹荣,保持了王者的威严而死。事到如今,陛下只能奋战到底,绝不屈服。就算有生命危险,也绝不能做任何让步。”

仔细地听完俾斯麦的每一句话,国王脸上现出了满足及刚毅的神色,继承了腓特烈大帝军人血统的威廉一世,听到俾斯麦的劝解,要为维护神圣的君权而不惜一战时,他的心情豁然开朗,充满斗志。

当国王的专车到达柏林时,国王已下定决心与这位首相共同奋斗,为统一德意志不惜一死。如此看来,俾斯麦的失言虽引起了国内的轩然大波,但也挽回了因失言而造成的僵局,可见他杰出的政治手腕。

但是因此世人在他的名字前也加上了“铁血宰相”四个字。

取得王室的信任

俾斯麦与拿破仑相比,他很幸运自己遇见了一位明君,拿破仑虽有过人的才能,但终归失败了,主要原因是他毫无凭借,突然崛起,他必须要奋力与欧洲传统战斗。

威廉一世是个典型的军人,诚实、勇敢、信仰虔诚。他不像他哥哥威廉四世多谋善变,也不像王子感情用事。他是一位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军人,他的缺点是容易发怒,性情偏狭,因为理解力差,所以易猜疑犹豫,也正因如此,他爱憎分明,没有主见,所以容易被人左右,常会因王后的谗言而意志动摇,所以俾斯麦必须要把握住国王的心意,以领导德意志迈向统一。

俾斯麦极为关心他与国王间的关系。哪怕与民众有冲突,也要和丹麦、奥地利、法国决一死战。现在能依赖的只有王室,还有忠于王室的陆军。威廉一世是王室的重心,也是陆军的中心人物,所以俾斯麦知道绝不能离开威廉一世,他想出各种谋略,紧紧抓住国王。

当然,威廉一世也很需要俾斯麦。因当时王室只是一个贵族的大家庭,国王如果不慎犯错,也可能会被送上断头台。尤其是19世纪中叶,革命频频爆发,各国王室被民众放逐者不计其数。

能辅佐威廉一世维持王室政权,实施国王所希望的扩充军备方案的人,只有俾斯麦。所以国王对俾斯麦的需要程度也许比俾斯麦对国王的需要更急切,从另一方面看,俾斯麦失去首相职位,还可以回庄园过他悠闲自在的生活,但如果国王退位了,不仅是终生的耻辱,也象征着王室的衰颓。俾斯麦是国王的最后王牌,所以每当国王不答应他的要求时,俾斯麦就提出辞呈,为此国王就不得不顺从其意。

另外,俾斯麦要做的是排解国王对他的嫌恶感。单纯、刚直,头脑有些简单的威廉一世,身为王子时,就有点讨厌俾斯麦,因为他俩的性格完全不同,不仅这样,国王身边的人也都讨厌俾斯麦,俾斯麦就在这种环境下担任了26年的首相,对俾斯麦而言,如何应对讨厌他的国王,比操纵议会、领导民众,或是愚弄拿破仑三世更要困难,尽管如此,他最终还是获得了王室的信任。

古今中外,有很多伟大的政治家都有能力把讨厌自己的人转变为信任自己的人,俾斯麦怎样获得了这位原本讨厌自己的国王的信任呢?

首先俾斯麦发现国王是位典型的军人,军人最怕被人看不起,怕被人说卑鄙无耻,不忠职守。所以每当国王犹疑不决时,俾斯麦就会问他:“是不是害怕了?”

听到这样的问话,国王一般会动怒,大声喝道:“我怕什么!你去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