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林果飘香
14644400000024

第24章 林业产业的现状与发展(3)

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的枣产业将逐步进入一个由量的扩张向质的飞跃转变的调整期,枣产业的发展将向着生产区域化、产业化,品种多样化、高级化,鲜枣系列化、周年化,苗木嫁接化、规范化,栽植矮密化、设施化,施肥平衡化、有机化,修剪周年化、精细化,病虫害防治综合化、无害化,采后处理机械化、现代化,产品绿色化、两极化,经营组织化、品牌化,消费全民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4.3.3油茶产业发展概况

油茶为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有2000多年的栽培和利用历史,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近年来,随着我国食用油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油茶的价值得到了重新认识,带来了油茶产业发展的一个新机遇。2006年,国家林业局专文下发了《国家林业局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鼓励扶持发展油茶产业。2009年国务院批准的《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出台后,油茶产业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1)栽培现状

我国是油茶的原产地和分布中心,栽培历史悠久,其水平分布具有分布区广、很多地区分布不连续以及分布区内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差异很大的特点。油茶垂直分布的变化亦很大,随着海拔的升高,气候的变化和土壤及植被条件的不同,油茶垂直分布上限和下限由东向西逐渐增高。我国油茶主产区集中分布在湖南、江西、广西、浙江、福建、广东、湖北、贵州、安徽、云南、重庆、河南、四川和陕西14个省(区、市)。据2009年的数据,全国共有油茶林面积4531.2万亩,以湖南、江西、广西三省(区)最大,分别为1778.0万亩、1120.0万亩和552.4万亩。2008年全国生产油茶籽97.55万吨,生产茶油26.25万吨。

(2)加工

油茶树全身是宝,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茶籽经过加工制成的茶油是优质的食用油,深加工可制作高级护肤化妆品、精油、皂素和茶粕等系列产品。茶饼可生产有机肥、生物农药和机床抛光粉。茶壳可提炼茶碱、栲胶,制造洗发香波等。树干、根部可用于盆景雕刻,制作砧板、生产生活物品、木柄等。茶树开花量大,花香,树常绿,可作为庭院绿化树和蜜源。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对油茶果有效成分的研究不断深化和完善,油茶果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也逐步成熟。2009年,全国14个油茶主产省(区、市)共有油茶加工企业659家,油茶籽设计加工能力可达424.83万吨,每年可加工茶油110.79万吨,油茶加工业已经形成一定发展规模,具备一定基础。油茶副产品综合开发利用技术进一步成熟,目前可年产茶粕68.39万吨,茶皂素1.86万吨。

(3)发展目标

《全国油茶发展规划(2006—2020)》的发展目标:油茶种植总规模达到7000万亩,稳产后,通过抚育改造的油茶林年亩产茶油可达25千克,更新、嫁接和新造油茶林年亩产茶油40千克以上,全国茶油总产量达到250万吨。同时,形成相对完备的油茶产、供、销产业链条,逐步形成资源相对充足、利用水平高、产出效益显著的油茶产业发展格局。

4.4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林下经济是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遵循技术、经济规律建立的一种有多种群、多层次、多序列、多功能、多效益、低投入、高产出的高效、持续稳定的生产系统。它突破了传统单一的农林生产方式,形成以林为基础的一个复合的、开放的、具有整体效应的生产系统。这种复合生产系统能有效地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促进太阳能和有关物质在系统内的多项循环利用,实现整个系统在空间与时间上的高效运转。

林下开展生产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有关农、林、牧、副、渔综合经营的思想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在我国的历代农书中,大多都论述了综合性农业,即把种植业、养殖业与森林资源的保护联系在一起,达到“相继而生成,相资以利用”,并获得显著的经济收益。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认为,中国的农、林、牧、副、渔结合的“生态系统耕作制”若能和太阳能、沼气、遗传工程及计算机构成一体,将是一个巨大的突破,将成为世界上的一个范例。

4.4.1林药模式

林药复合经营,在农业产业结构上能够促进多种产业的协同发展,在生产经营时间上能够实现长、中、短结合,在土地空间利用上能够实现上、中、下配置,在效益上能够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因此,林药复合经营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林区生产的转变和生态环境建设中都将发挥独特的作用。适宜于林下栽种的药材,一般是喜湿耐阴的草本、藤本或灌木,如人参、西洋参、桔梗等。在幼龄林种,也可发展一些喜阳的草本中药,如菊花、柴胡等。

林药模式可以有效利用林木与药用植物在土地和光能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的时空差异,如生长周期的长短、发育期的早晚、根系分布的深浅、叶面层的高低等,形成互补、互利、合理的群体结构。

在开展林下药材种植时,首先要根据不同树木与中药材的生物学特征,组成合理的田间结构。第一,选用的中药材品种要以耐阴性、浅根性为主;第二,配置比例要适当,坚持营林为主,优势互补的原则;第三,间套种植本地的优势、地道药材;第四,加强田间管理,互促互利,控制矛盾,以确保双丰收;第五,还要注意不能互相传播病虫害,所以中药材不能是森林病虫害的中间寄主等。

4.4.2林禽模式

在林下种植牧草或保留自然生长的杂草,在周边地区围栏,养殖柴鸡、鸭、鹅等家禽。树木可以为家禽遮阴,是家禽的天然氧吧,还能通风降温,便于防疫,十分有利于家禽的生长。而放牧的家禽吃草,吃虫,不啃树皮,粪便能肥林地,与林木形成良性生物循环链。在林地建立禽舍省时省料,投资少,林地生产的禽产品市场好,价格占优。

林地野草茂盛、营养丰富,使家禽有了主要饲料来源;其次,林地是金龟子、蟋蟀、蚱蜢、地老虎等昆虫的滋生温床和藏身之地,它们也可作为家禽的营养来源。由于林地树冠遮阴,夏季温度能比林外气温低2~4℃,比普通封闭式禽舍低4~8℃,更适合家禽健康生长,能够使蛋鸡产蛋量提高,肉鸡生长加快。同时林木也是天然的灭菌器和滤毒器,除了制造氧气外,还可散发出植物灭菌素杀死多种病菌。

优良品种是林下养殖的生命线,选择好的饲养品种是林禽模式取得经济效益的关键一步,家禽品种选择要适合本地气候条件,同时也要符合市场消费需求,主要选择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病力的品种。林地养殖需要采用舍饲和放牧相结合的方式,应根据设施要求、当地条件、养殖规模及资金状况来决定,建立棚舍遮风挡雨,在冬季还能起到保温作用。

4.4.3林花模式

林花模式是在林下种植耐阴性的花卉和观赏植物,充分利用林下空地及资源的一种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开展林下花卉种植的主要造林树种有樟树、桂花、紫薇、广玉兰、悬铃木等,多为常见的园林植物树种。

适合林下种植的花卉主要为耐阴性花卉,有石蒜类、百合属、水仙类、萱草、毛地黄、玉簪、三叶草、孔雀草、地被菊、垂盆草、麦冬、吉祥草、万年青、地锦、美人蕉等。

开展林下种花,适宜在土壤深厚肥沃、腐殖质含量高的园地进行。林木栽植宜采用较大株行距,为花卉提供足够的营养空间,并且方便花卉栽培时的各种作业要求。由于花卉的市场价值高,经济周期短,往往是栽培管理的重点。但同时要注意对林木的抚育,以保证维持较为稳定的林地环境,同时获得大规格的木本绿化苗木。

林业产业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农民就业、带动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和十分特殊的作用。森林通过农村经济活动和各种林产品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我国林业产业增长迅速,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版块。速生丰产林经历了试点发展、大规模推广和可持续发展三个阶段,每年营造速生丰产林面积在19万公顷以上。经济林中,核桃、大枣、油茶等林种的产业化发展已经初具规模。林下经济的林药模式、林禽模式、林花模式也有较大规模的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