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院士世家:杨廷宝·杨士莪
14643800000040

第40章 夕阳青山(4)

在这次城市规划研讨会上,杨廷宝对南阳古建筑的修葺、自然环境保护以及市政建设等各方面都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他还先后四次到医圣祠等工地进行现场考察,从而推动了南阳城东古建筑医圣祠扩建工作的进展。分别近40年的故乡南阳,这些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一个仅有5万来人的小城发展到近30万人的新兴城市,城区也扩大了几倍,这使杨廷宝非常高兴。他满怀深情地写下了《故乡南阳的今昔与展望》一文,以一个归来游子的所见所闻,饱含深情地写道:“离开南阳37年啦!现在回来看到城市大变样,几乎认不出来啦!唐朝诗人贺知章有几句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确几十年后又有机会能见到少小时代的家乡环境,心情格外激动。短短几天印象加回忆,南阳已经不是幼年的印象了,发展很快,变化很大,这都是和解放后中央政府和同志们的努力工作分不开的,带来了工农业繁荣和城市面貌的改观一个人少小离家老大回,就是感想很多,不像同志们天天在这里工作的情况。将近四十年在外,回来看到南阳的景况,改变得这么快,多么令人高兴又兴奋。”

但是,当他“看到许多古建筑年久失修甚至毁坏殆尽,看到从前清澈见底的白河变成污臭不堪的黑河,当他听老百姓反映自来水常常供不应求时,又顿时紧锁双眉,陷入了深思。”后来,陈法青在《重返故里》一文中回忆了当时丈夫回乡的情景:

他是作为一位建筑师来为故乡的建筑规划设计添砖加瓦的。谁也没有料到,这竟是他最后一次重返故里。到了住地。刚刚放下行装,廷宝就急不可待了,“看市容去”,说罢,就兴冲冲地往门外奔。他在南阳的十一天中,十足地工作了十天半,每天都在八小时左右。在城市规划会上,在两次学术会上,他对古建筑修葺、自然环境的保护,以及市政建设各个方面,都提出许多意见。廷宝从来不是光发议论的人,他看准了就要干,实干才是他最大的乐趣。

在故乡停留的短暂日子里,他对古建筑医圣祠的扩建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此后,廷宝四次上工地,经过实地勘查,缜密思考,提出诸如汉阙不能靠门,就在6米开外处才有宏大的气魄;单层圆形碑亭应改为双层六角形;祠堂两侧的廊沿石刻,除介绍仲景事迹外,能否把中华民族历代名医的头像都雕刻陈列出来。这样,纪念意义就更大了。另外,对大门围墙等建筑物细部装饰、色彩用料一一陈述自己的意见。只用两支烟工夫,碑亭的修改图和三皇殿的平面草图,就勾勒出来了。好清秀端庄的造型,准确的比例尺度,当一百多位中外医学专家来此开会时,修葺一新的医圣祠胜利竣工了。日本医学代表团的一位团长赞叹地说:“这一座建筑真是气度不凡。”

5月底,杨廷宝应邀参加武当山风景区规划研讨会。开会时,他联系路途中的观感见闻,以及其他名山大川的规划建设,娓娓而谈,从武当山的宏观规划到微观实施细则,洋洋洒洒,一口气阐述了十二条意见,并郑重其事地撰写了《武当山的建设与古建筑保护》一文,他提出的十二条建议如下:

一、要有一个坚强的组织管理机构实行统一管理;二、在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处不要修疗养、休养所等高大的现代化建筑;三、交通问题,下边一段公路(元和观至老君堂)要改善;四、要修建几个水库,解决食用水问题;五、控制旅客的人数,上山要有预约;六、要保持好和保存好明初的建筑风貌;七、重点修缮几个地方,如玄岳门、遇真宫、磨针井、太子坡、南岩、龙头香、金殿、紫霄宫等;八、迁移民居;九、山上种茶和绿化的矛盾要解决;十、加强对地方的教育,包括初中等学校的学生、社员群众和职工等的教育;十一、修整好古神道,先修外乌鸦岭至金殿一段,再修下一段;十二、文物保护要有专门机构,还要从事研究工作。

陈法青在《忆廷宝》一文中讲:“湖北省委第一书记陈丕显同志听取规划建设意见时,关心地说:‘杨老,你千万要保重身体。”廷宝充满信心地说:‘现在还能走,就再走几步吧。’短短一句话,道出了他对伟大祖国大海一样的深情。”

从河南、湖北回到南京后,杨廷宝又于6月1日参加了南京雨花台红领巾广场纪念碑的揭幕仪式。从武昌返回南京时,杨廷宝已明显地感到自己心力衰竭,饭后经常会长时间酣睡,可他仍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

7月,杨廷宝和弟子齐康等人奔赴上海,视察上海园林局与南京工学院共同设计的南翔古猗园。本来,此行齐康不准备通知杨先生,将上海园林局发来的请柬藏了起来,但杨廷宝在齐康办公室发现了请柬后执意要去。当上海市园林局局长和总工程师看到老人从火车上走下来时,感到分外的惊奇和激动。杨廷宝年事已高,身体不佳,又值盛夏暑热,大家都担心他身体吃不消,但他却仍兴致勃勃地前往古猗园、秋霞圃、淀山湖,以及同济大学设计的松江方塔园等园林参观、品评。行程中,他还为秋霞圃题写了“静观自得”的额匾,之后又跑了上海近郊的一些地方,接待了建筑界的来访者,帮助审图,或帮助答疑,直至大家都满意归去,他才歇下。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有好几次,杨廷宝在看图纸期间打起了瞌睡,但他没有因精力不济而停下来,工作也没有因此中止和耽误。活到老,做到老,学到老,杨廷宝一直坚持着,行进在建筑设计的大大小小的工地上,这就是他的工作作风。

1982年9月,从沪回宁不久,杨廷宝感到自己的体力明显不支,他本该去开封师范学院参加校庆活动的,可谁知身体一下子出现了异常情况——毛细管充血,双脚出现了疹状红斑。得知这一情况,组织上劝他立刻休息,医生也让他停止工作。夫人陈法青更是忧心忡忡,整天都在他耳旁嘀咕,不让他上班和外出。

不去上班,他的生活还有乐趣吗?“你哪里知道,我的事情多着呢,还有好几个规划要做,有课题要指导,还有一堆的图要看”“叫我不上班,在家休息,我不干!”“我是一级教授,每月不能白拿国家三百多元的工资!”离开工作,对于杨廷宝来说,也就失去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于是,他执拗地、步履蹒跚地坚持去建筑研究所上班,虽然登三层楼梯他要歇几次。工作就是他的生命,他离不开工作。

9月16日,杨廷宝感到浑身乏力,走路时连脚都迈不动,不得不歇了下来。

当天夜里,他起来上卫生间时,一下子跌倒在地板上,陈法青闻声赶来,将丈夫搀扶到了床上。直到这时,倔强的杨廷宝才不得不相信自然法则,万分感叹地说:“看来,我是真的病了。实在不行了!”他被送进了江苏省工人医院。

听说杨廷宝住进了医院,因癌症复发而正在南京军区总医院进行手术的童,马上打发刚从北京赶回南京的长子童诗白,要他连夜到工人医院照顾杨老,他担心杨老的子女都不在身边,陈法青一个人照顾不过来。

第二天清晨,杨廷宝一觉醒来,当他看到病榻前一夜未眠的童诗白时,动情地说:“你爸爸怎么样了?你怎么不在他身边,跑来照顾我了?”

62岁的童诗白,故作轻松地宽慰他说:“我爸这几天好多了,他让我过来看看你,等士莪兄弟他们从外地赶回南京后,我再回去。”杨廷宝听后,眼睛一下子就湿润起来。近六十年的真挚友情,一切都在不言之中。当初戏称他做的面是“杨廷宝面”的童夫人关蔚然,早在多年前就已驾鹤西去。童老现在也是体弱多病,这两年又检查出了癌症,杨廷宝自己平时忙,没办法照顾老友,只好让几个研究生多陪在童老身边,不想现在反过来让童牵挂。童老的病这么重,却把儿子打发到这里来照顾自己,这怎能不让他感动呢!

杨廷宝挣扎着从病床上坐起来,激动地握着童诗白的手:“到底是老朋友啊,老朋友!”

10月的一天,刚从医院回家养病的童,体质极弱,连走路都走不稳,却不顾亲朋好友的再三劝阻,硬是让家人扶着他到工人医院探望。

在工人医院的病房里,童和杨廷宝这两位相交相知数十年的老友见面了,两双瘦弱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看到老朋友有病在身,还执意要到医院探望自己,杨廷宝心有不忍,含着泪对童说:“你现在都病成这样,还要来看我,叫孩子们来就行了!”

童满怀感慨:“老兄弟,见一次少一次,咱们可见不了几面了!”

两位老朋友在医院里谈了许多,医生催了好几次,童才依依不舍地向杨廷宝告别。此次相见也是杨廷宝、童这两位中国现代建筑大师的最后一次见面。

进入12月,杨廷宝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白天黑夜都在沉沉的昏睡之中,常常发出喃喃的呓语:“风景区规划要抓紧古建筑快保护”夫人陈法青,还有从各地赶回来的女儿、儿子、孙子、外孙等,以及弟子齐康和南京工学院的其他师生,看到这些,都忍不住落下了眼泪。

然而,病魔无情。在中国现代建筑事业默默耕耘了近六十年的杨廷宝,生命已到了弥留之际。临终之前,他躺在病床上,还念念不忘祖国的统一大业,一字一句地给身边的亲人们背诵南宋大诗人陆游的诗句: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是杨廷宝最喜爱的诗人之一,这首诗也是他最喜爱的诗篇之一。这位为了中国的建筑事业操劳了一生的老人断断续续地喃喃吟诵着,郑重地嘱托身旁的孙儿、孙女们:“要热爱祖国!”

1982年12月23日16时45分,杨廷宝静静地离开了人世,离开了他的亲人们,离开了他一生挚爱的建筑事业和教学讲台。

5.风范永存

杨廷宝先生去世的消息不胫而走,他的亲戚朋友、门生弟子、同事故旧,还有熟知他的领导和各界的朋友们,无不为之感到痛惜和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