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姑苏食话
14640100000079

第79章 包装

苏州向来注重食品的包装,一般来说,酱货、腌腊用荷叶,糕团用箬叶,饼饵、糖果、蜜饯、炒货等用纸裹,水果用竹篮,茶叶用银罐、瓷罐,油、醋、酒、花露等用瓷瓶、陶瓶,因食品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包装形式和材料,大都比较简易,惠而不费,适应商品流通和市场销售的需要。

在食品包装史上,苏州最早使用饼匣,这是在美化商品上迈出的一大步。乾隆时袁栋在《书隐丛说》卷四中说:“市肆中货饼饵者,往往有匣以盛之,以极薄杉木板为之,一用之后,别无他用,长作弃物,非若包苴他物者之犹可以别用也。此饼匣者,无藉其有,却不可无,人之小有才而实无济于用者类是。”这种薄木饼匣,应该就是后来糕饼纸盒的滥觞,因未见实物留存下来,故难以详考匣内饼饵的分置。当纸盒流行后,就考虑到饼饵色泽、形状、图像等不同,在装盒时作合理安排。如东坡酥,每块糕上模压文字和花卉图案,如“进京贡品”、“福禄寿鼎”等。出售时用盒装,每盒二十四块,分两层,上层十二块均为“进京贡品”,下层十二块均为“福禄寿鼎”。如木渎枣泥麻饼,采用圆筒装,每筒十只,显得别致、美观。再如一品香的奶油西瓜子,采用马口铁听装,这是苏州炒货业的首创,除能持久保持瓜子质量外,又作为时新的包装形式,受到送礼者的青睐。

苏州人家待客,向用果盘盛以茶食,既有礼节的规格,又十分方便,客来摆上桌子即可。一九二·年代,采芝斋、叶受和、稻香村等店家,摹仿果盘之制,作为茶食包装的新形式。这种果盘用裱花硬板纸做成,盘中分七格或九格,分别放上饼饵、糖果、蜜钱、炒货等,盒盖上镶嵌玻璃,其中茶食一目了然。因为果盒装茶食比单买散装茶食多费无几,更特别适宜作访客的礼品,一时有相当销路。

仿单是历史悠久包装纸和纸质广告,今存最早实物是北宋时“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制,既可夹在出售的针包里,也可作为针铺的包装纸,还可成为招贴。随着商品包装史的进步,这一形式更多地被落实到商品上,印成花纸,裹扎在商品之上,今水果篮上衬着的一张红纸,就是它的遗制,也被称为“招纸”或“纸裹”。如顾禄《桐桥倚棹录》卷十就记道:“今忠烈公祠及文恪公祠皆有陈皮、半夏招纸。”再后来,就刷糊在纸盒上,甚至直接印制纸盒。

在苏州商业史上,仿单应用很广泛,主要见诸食品包装。《点石斋画报》记载了一个“赛行致病”的故事,这样说:“苏垣尧峰山施某与同村人马某相善,日前万寿圣节期内,闻城中灯景之盛,马自夸捷足,与施约曰:‘愿限二刻往返六十馀里,违则倍罚,能则汝以英饼一枚酬我。’施诺之,对准日晷,奋步疾行,不逾时而焉已归来。施以为诳,马出城中稻香村茶食示之,凡稻香村售物必印日期于纸裹之上。施见其非妄,如约酬之,同赴酒家买醉。甫入座,马即口吐鲜血,一息奄奄,施大惊,急延伤科某医,索酬多金始肯施始,戏真无益哉。”那是光绪二十年六月德宗生辰前后,苏城举行灯会。尧峰山马某向施某夸口,以二刻时间去苏州并返回,赌以英磅一枚,马某真如“神行太保”,但归来时已累得吐血。这个故事当然是虚构的,但“稻香村售物必印日期于纸裹之上”一句,可见当时稻香村的仿单上,已印有茶食生产和销售的日期。

有的仿单印得很简单,红纸印黑字或金字而已。讲究的仿单,则印绘图画,有的有商家字号,有的并无字号,商家采购后,再加印字号。周作人在《南北的点心》里说:“我又记起茶食店的仿单上的两句话,明明替我解决了疑问,说北方的是官礼茶食,南方的是嘉湖细点。”他并没有说是怎样的仿单,是否印绘图画,但茶食点心的仿单上,总印上类似的话。苏州茶食、糖果、糕团店家很多,仿单的需求量很大,这都由年画铺承印,也是年画铺生产品种的大项。但流传至今的,都为清末民初印制,并且是不署店家字号的通用类仿单,试举数例。三国故事仿单,共四张,每张的四角印字,分别是“进呈名点”、“官礼茶食”、“四时名点”、“佳品茶食”;吴王采莲仿单,四角有“改良食品”四字,上下左右有“四时茶食”四字;唐明皇游月宫仿单,四角有“卫生茶食”四字,上下左右有“四时茶食”四字。另有两幅,均有牌记“苏州朱荣记印”,当印制于民国年间。一幅四角有“嫦娥奔月”四字,画中有“唐明皇游月宫”小字;另一幅四角有“九美团圆”四字,乃画唐伯虎点秋香故事。这两幅的构图相同,四周边框有“暗八仙”图案,均为中秋月饼仿单。

上述仿单,人物故事生动,色彩鲜艳,套印准确,可见苏州桃花坞年画对食品包装作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