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姑苏食话
14640100000006

第6章 荸荠

荸荠,也写作荸脐,因为它的形状逼真人的肚脐,古人还称它为芍、凫茈、凫茨、水芋、马蹄、地栗、乌芋、苾齐、黑山稜等。《尔雅·释草》曰:“芍,凫茈。”郭璞注:“生下田,苗似龙须而细,根如指头,黑色,可食。”邢昺疏:“今俗瀹而鬻之者是也。”荸荠老熟后,呈深栗色或枣红色,苏州产的近乎于黑,相当甘美,它的色泽,沉着而宁静,髹漆木器即有所谓荸荠漆。

荸荠为多年生水生草本,产于浅水田中,初春留种,等其芽生,埋泥缸里,二三月后,复移入田。茎高三尺许,中空似管,无枝无叶,嫩碧可爱,花穗聚于茎端,泥里的茎块也就是荸荠,至秋后结实。荸荠之茎可供观赏,在荷花缸中植以荸荠数枚,则碧玉苗条,与莲叶莲花相掩映,别具雅观。

全国有四大荸荠产地,苏州、南昌、桂林、黄梅,苏州主要出自葑门外水田。吴宽《东昌道中偶阅画册各赋短句》有一首题荸荠曰:“累累满筐盛,上带葑门土。咀嚼味还佳,地栗何足数。”正德《姑苏志》卷十四记道:“葧脐,即凫茨,出华林者,色红味美,不能耐久;出陈湾村者,色黑而大,带泥可以致远,性可软铜。”道光《元和唯亭志》卷三则说:

“葧荠,即凫菇,有红黑二种,红者味佳,黑者次之。”葑门外尹山、车坊、郭巷、唯亭一带都盛产荸荠,以车坊最有名,叫卖者必称车坊荸荠,销行京宁沪杭等地。王世懋《学圃杂疏·蔬疏》说:“荸脐,《方言》曰地栗,亦种浅水。吴中最盛,远货至京,为珍品,红嫩而甘者为上。”据许云樵《姑胥》说,车坊荸荠也称虎口荸荠,虎口是指姆指和食指之间,比喻其大,说是清末时运至北京,每只要卖三钱银子,这自然是夸饰之辞,但北京民间确实有“天津鸭儿梨不敌苏州大荸荠”的说法。李家瑞《北平风物类征·饮食》引《食味杂咏》注:“荸荠亦名鼻脐,又名地栗,京城俱呼‘鼻剂’。”“今京城称南鼻剂,一枚须二三文。”“荸荠,京师凡公宴,加笾中,必有此品。”黑大而又带泥的车坊荸荠,出现在北京市肆,因其滋味清洌甘甜,又具清热生津等功效,人们争相购买,大概也是事实。

荸荠介于果蔬之间,味清而隽。周作人在《关于荸荠》中说:“荸荠自然最好是生吃,嫩的皮色黑中带红,漆器中有一种名叫荸荠红的颜色,正比得恰好。这种荸荠吃起来顶好,说它怎么甜并不见得,但自有特殊的质朴新鲜的味道,与浓厚的珍果正是别一路的。乡下有时也煮了吃,与竹叶和甘蔗的节同煮,给小孩吃了说可以清火,那汤甜美好吃。荸荠熟了只是容易剥皮,吃起来实在没有什么滋味了。用荸荠做菜做点心,凡是煮过了的,大抵都没有什么好吃,虽然切了片像藕片似的用糖醋渍了吃,还是没啥。”

荸荠固然是生吃能得真味,但最烦人的是削皮,于是市上小贩就有卖“扦光荸荠”的,即是将荸荠削皮后,用竹签串了,一串约有十个,白嫩如脂,爽隽无比,只是往往浸在冷水里,有碍卫生。有儿歌唱道:“小弟弟,有志气,开年带倷城里去,橄榄橘子买勿起,买串烂荸荠,我吃肉来倷吃皮。”

其实荸荠不易腐烂,可将它放置篮中,悬挂檐间,苏州人称为风干荸荠,皮皱易剥,更有一种甘美的滋味。据说,鲁迅最喜欢吃风干荸荠。

历史上,荸荠救荒,活人无数。《东观汉记》记王莽末年,南方枯旱,饥民群入野泽,掘而食之;《合肥县志》和《巢县志》都记嘉靖二十三年大旱,因地产荸荠,灾民得以存活。王鸿渐《题野荸荠图》诗曰:“野荸荠,生稻畦,苦薅不尽心力疲,造物有意防民饥。年来水患绝五谷,尔独结实何累累。”可见水患时,荸荠也是灾民的度荒之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