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竹初!张竹初! ” 连部文书跑得气喘吁吁来到训练场上一个墩墩实实的小个子列兵面前,交给他一封信。“好像是黄司令员寄给你的,你看,广州军区的信封!”文书的话语中充满神秘与羡慕。
张竹初停下来,接过来信。班长闻讯走过来,看着张竹初一脸激动手拿着信,不知该不该现在拆开看,就理解地说:“批准你休息一下,快看一下司令员信上讲了什么!”
张竹初走到训练场边上,坐在草地上,把信拆了开来。这是黄司令员给他的拜年信。信上这样写道:
竹初同志:
春节就要到来了,特写信向你拜年。
新年对于我们革命者来说,不仅是一个快乐的节日,而且应把它作为鼓励我们不断进步的太好时机。因此,希望你当此节日来临之际,很好的回忆一下:自己在过去的一年当中,有了哪些进步,还有哪些不足的地方,以便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准备在新的年度里,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以实际行动实现自己的决心,争取在各个方面获得更大的进步,当一个光荣的五好战士。
祝你
新年快乐,身体健康!
黄永胜
一月二十二日
张竹初是广州军区41军某部l连1排3班战士,湖南人,1962年入伍。1963年元月9日下午,l排正学习《解放军报》元旦社论,张竹初突然听到排长高喊:“起立! ”全排站起来后,见到本部队几名首长陪着一个身穿呢子军装,领章上缀有三颗金星的高个子首长进到屋里。经介绍,他知道来人是军区黄司令员,正在部队蹲点,专门来参加1排的学习讨论。他和战友们一样心里非常激动。司令员坐下后,亲切地与大家交谈起来。讲到四好连队和五好战士的情况时,排长说3班因去年有些同志执行命令不够坚决,作风有些稀拉,所以没有评上四好班。司令员听了说:“革命军人不坚决执行命令可不行呵! ” 接着又问3班长陈振忠:“你们班谁执行命令不坚决?”
张竹初心里一热想也没想,马上举起手说:“报告首长,是我。”接着低下头红着脸,准备接受首长的批评。
黄永胜看到这个矮矮胖胖的朴实战士,敢于承认缺点却又一脸窘样,就有几分喜欢。笑着问他:“你怎么不坚决执行班长的命令呢?”
张竹初坦率地说:“我个性强,修养不好。”接着,他就听到司令员耐心地给大家讲了一段道理。司令员说:“几万军队在一起打仗,指挥员下了命令,要是几万人几万条心,能不能打胜仗?一个连队一百多人,要是有一百多条心,能不能打胜仗?自觉地服从命令是我军的光荣传统啊!”张竹初正琢磨着司令员讲的道理,忽地又听见司令员问他:“你有这个缺点,打算怎么办呢?”
“坚决改正!” 张竹初坚决而又大声地回答。
这时他听见司令员高兴地说:“那很好!你跟我交个朋友好不好?”
张竹初一下子楞了,不知道怎么回答。自己这么多缺点,没评上五好,还影响全班评四好,怎么够得上与司令员这么大的首长交朋友?正楞神间,他的胳膊被捅了一下,斜眼看过去,原来是站在身边的同班战友段明清,见他不作声,一个劲用肘部捅他,但他还是低着头不吭气。
黄永胜见此情景,笑呵呵地说:“没关系嘛,你当战士,我当司令员,不过是革命分工不同,政治上我们是平等的。”
张竹初这才有了勇气,干脆地说:“好!今后我好好向首长学习。”
“我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嘛,你也有许多优点值得我学习的。”司令员这句话让张竹初心里更加热乎起来。
就这样,一名上将与一名列兵,一个老资格军人与一名新兵交上了朋友。
几天后是个星期天,黄永胜又约张竹初单独对话,还请他吃午饭。饭前饭后,两个人一起对坐着,讲了很多话,从家庭到思想,从道理到鼓励。分手时,黄永胜叮嘱张竹初:“春节快到了,要给家里写信,替我问候你家里所有人和你爱人,祝他们春节快乐。
司令员的鼓励给了他巨大的动力,从此3班里面出了一个新形象的小战士。
炎热的阳光从无云的天空,向训练场倾泄它如火的热能,正在练习队列动作的张竹初,额头冒出的汗水滚进他的眼睛,眼睛被咸涩的汗水刺激得疼痛难忍,他想起司令员,打消了抬手擦一下的念头,一丝不动。
练习瞄准的张竹初,56式半自动步枪的枪管上,挂着水壶和装着4颗手榴弹的弹袋。
沉寂无声的营房内,半边月亮挂在天上。突然一阵急促的小喇叭声连续响起,营房内沸腾起来,战士们急速地打背包佩装具。连长站在操场上面对营房,抬手盯着手腕上的手表计算时间。不到3分钟,张竹初第一个全副武装跑到连长面前站好,连长满意地点点头。
障碍训练场,张竹初正在通过各种障碍,连队文书站在终点卡着秒表。他飞奔通过终点,文书大喊:“49秒!”
张竹初伏在床铺上学习《为人民服务》、《纪念自求恩》等毛主席着作,边读边记笔记;在操场边树荫下,他在看《雷锋日记》;班务会上他积极发言。
他给妻子写信,给她讲革命道理;他妻子给黄司令写信,表示决心支持丈夫安心服役,自己要在家里搞好生产,支援前线。
野外训练中,休息时张竹初背着十几个水壶,去炊事班给战友们灌开水。
烈日下,水龙头边,张竹初坐在小板凳上,身边堆了一大堆战友们的床单被套,他正满头大汗地在洗涮晾晒。
黄永胜在广州军区威信很高,人人见了他都非常恭敬,一口一个司令员、黄司令的。以他待下级随和、没有架子和非常爱兵的性格,他真是有些高处不胜寒。现在他交了一个士兵的朋友,就很有些战争年代的感觉。他是从一名士兵走过来的,从心里头喜欢这些年轻朴实朝气蓬勃的小伙子们,他们是他手下部队战斗力的核心组成部分。每当看到他们,就好像看到了初入军营的自己,心里暖暖的,让他很高兴。黄永胜没有食言,时常关心着小朋友的进步表现,下部队期间与张竹初谈了八次话,回到军区后又给他写过两封信,为他的每一个进步由衷地高兴。与张竹初交的这个朋友,让他对部队基层情况有了更清晰更深入的了解,引导他将工作目光更多地放在基层连队。
张竹初也没有食言,他写了多封信向这个老朋友汇报思想和训练情况,他以司令员这个朋友为进步的动力,在训练、学习、思想、生活、团结各方面都有了明显进步,训练成绩节节攀高,战斗作风更强更硬,不仅在年内评上了五好战士、三八作风标兵,还被选为军区第三届共青团代表大会代表出席了大会。在广州参加团代会期间,黄永胜特意将张竹初约到家里作客,招待他在家里吃饭。一老一小两个朋友相谈甚欢,一种革命的情谊在悄悄弥漫。
上将与战士交朋友,经军队报纸连续报道,传为美谈。用与战士交朋友的方式,推动部队政治思想工作和基层工作,这是黄永胜那一代老军人的光荣传统,而他的作法更有个人色彩。而用部队中的文娱体育活动,鼓舞部队战斗力,融洽官兵关系,这又是共产党军队政治思想工作的一项传统。
黄永胜从井冈山时期起就是部队文娱活动积极的参与者。他喜爱玩乐器,但他只是个玩手的水平,从来未进行过表演。可是他另外经常在用自己的嗓音和形体,融合在部队文化娱乐中,积极参与,从不拿捏,没有架子。就是他当了团、师级干部以及军分区司令员后,还常和战士们一起学唱部队中创作的歌曲和流行的民歌、抗战歌曲,用军人的吼声喊出心中的情怀。他参军前就会踩高跷,长征路上和长征前后,行军驻下来,也常参加部队里编的那些小戏、活报剧演出。1944年在延安时,延安流行跳舞,他很快学会了,不但喜欢,而且跳得相当不错。以后从北到南,在各个城市里机关的舞会中,常见到他的舞姿。
1959年黄永胜正在北京高等军事学院学习,那时建国十周年大庆,有一个重量级的节目是将军合唱团。总政歌舞团经批准,到高等军事学院寻找将军合唱团的成员。两名总政歌舞团的人员按名单找到了黄永胜,请他唱一首歌试试。黄永胜即兴唱了一段,嗓音洪亮有板有眼还不跑调。这两名总政歌舞团的人员一个劲动员他参加合唱团演出。后来他参加了将军合唱团的排练,不过到合唱团演出时,他到沈阳执行任务去了,没有参加。事后他的儿子们遗憾,他却不以为然。他说:“被别个指挥又不是军令,别扭,不去凑那个热闹更好。”
在他领导下,广州军区的文艺工作在全军不断频频闪出耀眼的火花。优秀的文艺作品不断涌现,如话剧《南海长城》、小说《欧阳海之歌》等;广州军区的专业文艺团体与战士业余文艺宣传队,在多次全军调演、比赛中获得了引入注目的成绩;连续多年不间断地深入海岛边防的广州军区海上文化工作队,成为全军文艺战线的一面鲜艳红旗。
1963年在馒头山集训时,军区政治部组织战士话剧团到那里演出。课余休息中间,黄永胜叫演员们在训练场上表演了几个小节目。接着有人提议要求军区领导也演个节目。话剧团李长华团长自告奋勇担任导演,运用他多年从事文化工作的经验,一定要弄个官兵同乐的场面。他们在场地中间竖起两根竹竿,中间扯了一条绳子,让黄永胜和军区副司令梁兴初以及军区机关两位领导为一方,4名战士为另一方,然后将一根蓬松的鸡毛抛向绳子上方,要求双方以嘴吹气,能将鸡毛吹至对方场内落地为胜。
只见双方人员忽而跃起,忽而弯腰,这边抬头,那边俯身,这个挺直脖子,那个半蹲摆胯,鼓着腮帮子,涨红脸,口口相传,拼命吹气不使鸡毛落在地上。看着平日里威风凛凛的将军、大首长洋相百出,怪样不断,又认真得就像打仗,这与年轻力壮正当年的战士形成形像反差,周围数百观众发出震耳的呐喊和掌声,有的人笑得叉了气,抱着肚子直叫痛;文工团的女演员们,更是笑得欢声洋溢,清脆的笑声忽停忽起,时高时低,混在男性战士们的轰笑声中格外响亮。
比赛下来,53岁的黄永胜满头大汗,弯着腰,双手撑在腿上,大气接不上小气,自己还抱着肚子笑。
比赛结果已经不再重要,这时的将军和士兵完全融为一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