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蒋介石的后半生
14395600000005

第5章 “保卫大台湾”(2)

蒋介石最后说,撤出海南岛后,“台湾防守的兵力,很显著地加强了,虽然装备方面还感不足,但台湾的防务,从此益形巩固。自信更能确保台湾”。【58】他在当年的总结中也写道:“四月底乘匪攻海南之时,放弃海南,调军防台,此为集中兵力第一步之实行,而于内政影响及统一关系乃更为重大。否则,桂系与美艾□□专以海军为其分裂我政治,挑拨我内部,削弱我实力惟一工具也。”【59】

国民党自身岌岌可危,随时面临灭顶之灾,在惨败后只有部分部队弃甲丢盔逃到台湾,完全是势所必然。蒋介石却强词夺理地找出种种借口解脱,似乎成了主动的、有利于日后作战的“战略撤退”。为了安慰刚刚逃脱厄运的来台官兵,蒋介石又下令“国防部”政治部预算局会同“联勤总司令部”,给每人发了5元新台币,作为慰劳金。

但海南撤退震动尚未平息,东南沿海的舟山一线又告危急,蒋介石又不得不决定放弃舟山,回缩防线。

同海南相比,舟山群岛之战略价值,只在其上,不在其下。对此岛的经营,蒋介石一直十分重视,亲自领导制订该岛的防守计划。1949年10月初,舟山之云横岛及定海之门户金塘岛均被人民解放军攻占,舟山形势告急。蒋介石乘船前往该地视察战况,巡视驻军阵地,并于10日召集桂永清、石觉等陆海空军将领,研究防卫定海与收复金塘、云横之计划。11月1日蒋介石又召见陈诚研究定海防务问题,决定加派52军前往增防。

根据蒋介石的指示和训令,国民党在舟山一带集结了15万大军,并有大量的海空部队,屯集了大量军用物资,修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和大型军用机场。蒋经国的政工人员也积极活动,以彻底动员组织民众。舟山本岛25万人口,凡年满8岁者均被列入动员对象,8—12岁的男女儿童组成儿童队,13—17岁男女少年组成少年队,18—45岁壮年组成壮年队,18—45岁女性组成妇女队,46岁以上男女组成长老会。各队下面又分若干分队,分担不同工作,如壮年队又分警戒队、担架队、输送队、情报队、宣慰队,妇女队又分缝洗队、救护队等。国民党以地方保甲为中心组织上述各种会队,并强迫民众参加三个月的训练,以备战时之用。同时,蒋介石还以舟山诸岛为基地频频出动海空军,攻击大陆沿海各港口及长江中下游各大城镇。特别是对上海的轰炸和封锁,严重影响了这一地区的生产恢复和人民生活的稳定,对新政权的巩固和发展构成了很大威胁。海南战事开始之际,他还派蒋经国于4月18日赴定海视察舟山防务。5月3日,海南撤退刚刚结束,国民党陆军官兵第一届代表大会在舟山“革命干部学院”举行,大会发表宣言,“确认三民主义是救中国救世界的惟一主义,蒋总统是领导中国革命的惟一领袖”。蒋经国又专程前往致词,鼓动官兵士气。总之,蒋介石是要将舟山诸岛建成袭扰大陆的基地,防卫台澎的屏障。

但是,形势的发展迫使蒋介石不得不对舟山防卫问题重新加以考虑。

以舟山为基地的国民党海空军的频繁骚扰,给大陆沿岸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人民解放军制定了作战计划,要迅速解放舟山,歼灭此地区的国民党军。为此,在浙江沿海一带,特别是以杭州湾为屏障,征集、赶制了千余艘帆船及轮船,集结了大量兵力,准备发动两栖进攻,一举攻占舟山,并相机进攻台湾,国民党舟山防卫部队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1950年4月始,人民解放军加紧在浙江沿海赶修大型军用机场,以使最新式的喷气式战斗机能够起降,舟山国民党军又面临着猛烈的空中打击。而解放海南岛、琼州海峡渡海作战的成功,也使解放军掌握了远距离渡海作战战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舟山的国民党军处境越来越险恶。与此同时,又得到可怕的消息,在上海发现了苏联的喷气式军机,蒋判断,解放军已经有丰富的渡海作战经验,再加上优势空军的掩护,国民党军队将难逃覆灭命运。

舟山是守是撤?董显光的一段回忆很好地表露了此时蒋介石的心情,他说:“蒋总统前海南岛所谓的决定,此际的舟山问题又呈现于眼前。他应否牺牲台湾所有资源之半以保卫舟山群岛呢?此举固又使匪军付出极大代价,但蒋总统知道如果他们愿付出这样的代价,那是无法阻止他们的”。【60】但如果真的撤退又将给本已心灰意冷的士气以更大的打击,从此更加一蹶不振,且国民党将领中抱此忧虑者不在少数。然若负隅顽抗,结果无异以卵击石,15万守岛部队将遭全歼,而这15万人占了国民党当时战斗部队的45%。惮于舟山守卫部队的可怕未来,蒋介石权衡利弊,最终决定在人民解放军发起攻击之前,悄悄地从舟山群岛全部撤出。5月7日,他紧急召见舟山防卫司令官石觉等高级将领,下达撤离命令。他对众人说:“你们恐怕因为舟山撤退,就会使台湾人心不安,但是,如果这支兵力在舟山被‘共匪’消灭了,台湾的人心又会不安到什么程度呢?你们又恐怕因为舟山撤退而使大陆同胞失望,但是,如果为了守舟山而台湾不保,大陆同胞又将失望到什么程度呢?”【61】蒋介石在会议上宣布放弃舟山的决定时,遭到“行政院长”陈诚、“空军总司令”周至柔等高级军政干部的“全力反对”,陈诚等所担心是撤退影响士气,且如果撤退过程中被解放军察觉而发起进攻,则后果不堪设想。蒋一再解释,表示撤退是他的最后决心,陈诚“仍不首肯”,而蒋介石也“置之不顾”,坚持实施撤退战略。【62】

5月9日,石觉等悄悄返回舟山。11日“国防部”参谋次长郭寄峤、空军副总司令王叔铭等也悄悄抵达舟山,秘密准备撤退工作。5月13日清晨,国民党空军开始出动,严密监视人民解放军的动态,掩护执行撤退任务的大批舰船进入港口。晚间,在王叔铭亲自指挥下,大规模撤退开始。至16日中午,撤退全部完成,15万人全部撤往台湾、金门等地。台湾舆论界称这次撤退“未遗一枪未失一弹,实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一次撤退”。同一天,台北正式向公众公布了舟山撤退的消息,蒋介石同时发表《为撤退舟山海南国军告全国民众书》,向公众宣称撤退乃既定计划,并再次开出空头支票,夸下海口:【63】

我现在先将当时政府所决定的根本大计与步骤明白报告大家,就是第一步要集中一切力量,第二步巩固台湾及其卫星岛屿,第三步反攻整个大陆及拯救全国同胞,第四步,复兴中华民国,建设三民主义独立自由的新中国。因此,半个月之前,我们撤退了海南的军队,今天定海的军队也主动地向台湾及其卫星岛上集中了。这就是我复职以后的第一步的计划完全实现了……

我可很确实地告诉你们,今后三个月内,“共匪”如果来侵犯台湾,那就是我们迎头痛击、乘胜反攻大陆的时机。这样,三个月以后我们就可以正式开始反攻大陆了。如果“共匪”始终不敢来侵犯台湾,那我们亦要在一年之内完成反攻大陆的准备,至迟一年之后,亦必能实行反攻大陆。

为振奋来台官兵的士气,蒋介石也下令给每人发慰劳金5元。蒋经国的政工人员组织了隆重而热烈的欢迎活动。宋美龄除给每人发面包代金2元外,并于18日晨率“中华妇女反共抗俄联合会”人员40余人,冒着初夏的炎热亲赴基隆码头,欢迎舟山退台之官兵,并发表演讲说:【64】

我今天不是以蒋夫人的身份,而是代表自由中国所有的妇女,来慰问你们劳苦功高的英勇战士。现在,自由中国只有这块土地,我们要齐心合力保卫台湾,反攻大陆,拯救水深火热中的亿万同胞,希望英勇的壮士们,负起这神圣的历史使命。

在放弃海南、舟山的同时,国民党军队在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也被迫撤出了东南沿海的另外一些岛屿。蒋介石自己总结道,舟山撤退是国民党军队“生死存亡之一关键”,也是他军事生涯中“最大之决心,实超过于十一年在桂林回师广州之决策”。“如果当时不能撤出定海,则共俄协定已成,且有喷气机为其攻定之掩护,陆空优势全在敌军,则必为匪消灭无疑。则台湾不足廿万之陆军兵力,其将何以当此陆空优势方张之寇?”【65】

蒋介石从收缩战线、保卫台湾的战略出发,认为“此时以保全兵力为主”,甚至一度要撤出在金门的驻军,认为“金门防军以势以理,此时皆应撤退”,且越早越好。但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及麦克阿瑟均不同意,美国军事顾问“踌躇不决”。蒋最后只好放弃此念。【66】

就当时两岸实力、士气对比而言,集兵保台,尚嫌不足,“反攻大陆”更是妄言。蒋介石在被迫撤出海南岛、舟山前后的表现,说明他还算是“识实务”的,“反攻大陆”云云不过是自欺欺人的宣传而已。

五 ”精神物质总动员”

面对岌岌可危的形势,蒋介石除加紧军事部署外,还对台湾的民众进行动员,以将他们也拉上战车,为其提供人力物力。为了调动台湾每个军民的积极性,蒋介石发表一系列谈话,号召他们立刻行动起来,“树立必胜信念”,努力生产,踊跃参军,勇敢作战。

1950年3月30日,蒋介石参加“青年节”纪念集会,他在致词中号召:“全国青年们,起来,起来,为光复你祖国而拼命,为拯救你同胞而奋斗,奋斗,奋斗,快快起来。”【67】在致词后,他还领导与会全体青年男女,高呼“励志勤学”、“除奸讨共”、“劳动报国”、“复兴中华民国”等口号。五一国际劳动节,蒋介石又发表《告劳工同胞书》,称:“我们今日反共抗俄的力量是在劳工”,“我们救亡复兴的口号是‘劳工第一’,我们要在这一口号下,人人努力生产,人人参加战斗”。【68】 5月16日,台湾各大传媒又发表了蒋介石一个月前在“革命实践研究院”第五期开学典礼上所致训词,训词名为《军人魂》,又名《革命军人成功成仁之要义》。训词说:“国家存亡,本身生死,成败已临最后关头,革命军人要有坚定决心,否则上无以对先烈,下无以对后代。”但蒋介石所谓的“要义”不过是他对国民党官兵重复了几十年的“知廉耻”、“辨生死”、“负责任”、“重气节”等充满封建说教的老一套。或许要为其下属作出榜样,蒋介石声称自己“决定忍辱负重与匪周旋到底”,“台湾如陷敌手,决定以身殉国”。【69】 6月12日,蒋介石向党政干部训话时,又提出了“革命魂”的概念加以阐述。

根据蒋介石的这些要求,在新闻媒体的渲染和政工人员的鼓动下,台湾上上下下掀起了一个宣誓效忠运动。先是国民党中央党部工作人员于5月22日集体宣誓效忠蒋介石:“余谨以至诚,效忠本党总裁,誓死保卫台湾,反攻大陆,完成反共抗俄之神圣使命。”【70】随后各级党员干部也纷纷步其后尘,各部队也争先恐后召开代表大会,在“从死里求生”的口号声中,歃血宣誓,效忠蒋介石,组织“反共敢死队”。

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必然需要巨额的经费。台湾经济本不宽裕,国民党大批的军政人员的到来使岛上一时人满为患,供应匮乏,物价飞涨。巨额军费对台湾微薄的财政收入来说是个难以承载的重负。蒋介石在日记里,记下了当时台湾的经济困窘:1950年2月底,“经济较上月稳定,但物价仍在动荡中,此实为存亡之根本问题,……正在设法平衡收支”。【71】 3月底,“黄金售出之数三个月来已有六十余万两之多,现存黄金总数已不足壹百五十万两,而米价已上涨至百元,殊为可虑”。【72】如按此速度兑换,全部黄金半年多即告罄,经济彻底崩溃。当时普遍认为,如果美援不到,台湾经济到九月必然崩溃。美国驻台使馆人员更悲观地宣扬,台湾连七月都“不能度过”【73】。

蒋介石在年底总结经济状况时,对老天爷的帮忙,使台湾农业“年成丰收为从来所未有,因之经济稳定,民心安康”而充满着侥幸:【74】

自去年台币改制,充实基金以后,至本年五月间,金融稳定,未有重大化,惟存金日渐减少,至七月间中央存金(除台行基金六万两外)不足五十万两矣,乃竭力整顿税收,紧束支出,至年底尚有四十万两之存金,殊为难得。尤其外汇头寸之支拙,去年以来外国使领馆经费积欠无着者,自余复职以后一律清偿,按月发给,更为自慰。其间虽于五月间为撤退海南定海之故,与十月及十二月杪为停兑黄金之故,物价与美钞均有一时之动荡,然皆不久卒告平复。……然而大平皆得天助,本年收成丰盛,风调雨顺,实为最大效果耳。

为解决财政实际困难,蒋介石乃决定进行物质总动员,宣布台湾进入“战时生活状态”,强迫民众压缩非“必需性”开支,全力支援前线,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有人出人,在全台掀起“生产、节约”运动,其中最有特色的还是蒋经国一手扶植的军中“克难运动”。

“克难运动”,是在蒋介石生产节约运动背景下由国民党军某部士兵发起的,后被蒋经国发现这一典型并把它推向全军。按照蒋经国的解释,“克难运动”的内容是“要运用全体官兵每一个人的良知良能克服生活上、战斗上、工作上、物资上和一切现实所能遭遇的困难,赢取反共抗俄建设国家最伟大的成功”;“克难运动”的目标是:“第一步克服一切困难准备战斗;第二步克服一切困难反攻大陆;第三步克服一切困难扫荡敌匪;第四步克服一切困难完成建国。”因此,他要求每一个人要“冒人家所不敢冒的险,吃人家所不能吃的苦,负人家所不能负的责,忍人家所不愿忍的气”,要做到:【75】

第一,打破心理上的依赖观念,坚决维护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坚决实践领袖“革命魂”、“军人魂”、“民族正气”的革命教训,坚决保持“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民族人格。

第二,克服生活上的困难,食的方面,开垦荒地,建立农场,自力更生,自给自足;衣的方面,改良衣服鞋袜保管和穿着方法,延长使用寿命;住的方面,自盖草棚,自筑营房,自编草褥竹椅;行的方面,自修道路,自造交通运输工具。

第三,克服战斗上的困难,进行战略战术上的研究和武器装备的维修保护。

第四,克服工作上的困难,依据领袖“建立科学化制度化军队”的指示,加强纪律,严格职权,研究改良工作方法,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第五,克服物质上的困难,依据“人定胜天”的道理,高度发挥精神力量,勤俭节约。

在蒋经国及其政工人员的鼓动下,各部队制定了各种各样的克难计划,如联勤总部制定的计划包括人造血浆的研究与制造、配制“克难号”卡车、研究仿制各种电池、武器装备、节约军粮、清查仓库、整修旧军服等。为了奖励有功人员,他还制定了各种措施,选拔克难英雄,举办克难英雄大会、克难成果展等。

蒋介石对此运动也十分重视,1951年元旦上午,“第一届克难英雄大会”在“总统府”大礼堂举行,蒋介石亲自主持。“参谋总长”周至柔,副总长郭寄峤,陆、海、空、联勤及宪兵总司令,“国防部”政治部主任蒋经国等参加。大会先由克难英雄代表向蒋介石致颂词:

总统,亲爱的总统,您到哪里,那里就有力量,您到哪里,那里就大放光明,在您坚强的领导下,我们的反共抗俄战争一定胜利,我们的复兴建国大业一定成功!让我们一致高呼“总统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万岁”声中,蒋介石亲自给来自陆、海、空、勤的代表佩戴奖章,并致训词:“你们表现出的精神使我欣慰,无论国家,一个部队,一个人,要成功就必须遭遇困难,遭遇的困难愈大,成就也就愈大”;“任何严重的困难,任何强劲的武器都可以寻出克服的方法和对付的途径,只要我们有检讨、有发明、肯创造”;“在克难英雄的面前是没有任何困难的,希望诸位能真正成为克难英雄,克服一切困难,完成反共抗俄的大业”。【76】

最后,蒋介石在中山堂设宴招待代表们,并为每人赠“国旗”一面,签名照片一张。“克难英雄”们为表感激,一致通过了给蒋介石的致敬电:【77】

蒋总统钧鉴,乾坤斡旋,国祚更始,恭惟政躬康健,德威广布。职等谬以末技,辱蒙贾瓦选为克难英雄,铅刀初试,成果未新,此后收复失土,重建河山,艰巨当更甚于今日,自虑职责,弥深战兢。誓愿本斯忠贞,在钧座领导之下,为国家民族而奋斗到底,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尚祈时赐鞭策,俾合素志。

蒋经国曾把“克难运动”吹嘘为一股“扫荡我们历史上最强大的敌人俄帝和朱(德)毛(泽东),重新建立我们新的文化,我们新的社会”的洪流。然由其表现看来,它更多的是一场向蒋介石献忠心的运动。所以蒋经国对此活动的支持不遗余力,每年总要举行一次“克难英雄大会”,以渲染士兵对领袖的“崇拜与尊敬”。

为弥补财政亏空,台湾省政府还于5月26日决定,自6月1日起发行“节约救国有奖储蓄券”,第一期发行750万元,5年还本,周息2分,由各县、市、区、乡、镇、村、里、邻长,按人口财力推销,所得款项除奖金外,全部用于建设营房,安顿官兵。其推销标准为省辖市平均每人推销3券(每券新台币5元),台北等5县平均每人2券,花莲、澎湖等3县平均每人1券,完全用行政命令和各级政权机构,强迫民众购买,否则就是“不爱国”。5月30日,蒋介石召见台湾省17位县市长及高雄市长时,特别就发行储蓄券一事再加指示:“此次推行有奖储蓄券,希望各县市长群策群力,达成任务,尤须避免苛刻,必使有钱者出钱,本人全力支持省政府这项政策,贯彻到底。”【78】

蒋介石面临的严峻形势是悬殊的力量对比,即使他竭尽全力,仅凭岛内的人力物力,仍难有胜算。因而,在加强内部动员、努力开源节流的同时,蒋介石还多方谋求外援,特别是来自美国的支持。虽然杜鲁门政府发表“白皮书”以来,美国就不再积极地援助国民党了,在很多问题上甚至故意冷淡蒋介石。国民党政权也发表声明,对“白皮书”多有责难。在1950年初的日记里,蒋介石对美国充满着抱怨,认为美国的所有政策是受共产党影响而针对他本人的“毁蒋灭华”政策,对实际主持对华政策的国务卿艾奇逊更是大肆攻击,直接以“艾奸”称之,称马歇尔为“顽石”,“比史(斯)大林更为冷酷与残忍也”。如蒋在1月初写道:“美国务院对援华之阻止仍不遗余力,必欲达其倒蒋亡华之一贯目的,最近尚密令其远东各使领捏造台湾必败,无法保守之空气与报告……对我正式要求美政府援华之提议,则压制搁置不理,并声言并未接到我之正式要求美政府援华之提议以讳之。……(美)国务院恼羞成怒,不惜公开反对援华矣。……惟使我国更加痛苦而已。”【79】“近日社会应受美国务院反对援华之影响及其声明,尤其台湾动摇与不安之现象正在发展未已。又以美国驻台领事密劝其侨民所谓台湾恐遭空袭,不如准备回国之消息,更使社会动荡。此皆美共操纵其国务院,而其使领多受美共指使,故使各地使领馆凡可摇动我社会与政府之阴谋与行为,无所不用其极矣。中华民国完全为美国马、艾等所断送矣。”【80】到1950年底,美国已经确定对台湾实行大规模经济与军事援助,蒋仍对美国原先的政策耿耿于怀:【81】

一月间,东京泄露其美国务去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对台湾必将陷落之宣传,指示彼驻台之外交人员一面依此宣传,重加分口,一面勿结台湾民众,鼓励其反对政府,驱逐国军,助长其自治独立与托管之野心。其代表斯窟郎扬言,我政府经济六月间必然崩溃,“共匪”七月间必将进攻台湾,中央政府命运绝不能延续到七月以后也。艾其生在韩战未起以前其台湾政策:甲,以李宗仁为逼制我内政,使其分化瘫痪,乙,煽动台民独立与自治,丙,由美国托管,丁,由联合国共管,戊,让给匪俄占领。总其第一步,只要能达成毁蒋消灭国民政府之惟一目的,则无不可为之事。不料六月底韩战暴发,乃不能不变更其方式,使台湾中立化为名,而实冻结我政府与国本,不容我在韩战期间复活。

但蒋介石始终没有放弃与美国重归于好的希望。复职之初,他就先后秘密会见美国退伍情报官普雷斯顿·古德费洛上校和陆军上尉欧文·肖特,商讨组织美国退伍军人加入国民党军对共产党作战、帮助组织国民党特工在大陆活动等问题。不久,蒋致电其驻美军事代表皮宗敢转肖特,让他全力进行各项准备工作。

5月9日,蒋介石接见刚到台湾的美国报界、广播界和专栏作家访问团时,发表了一项声明,正式要求美国提供援助。他说,他虽然对于如何在欧洲避免大战不甚明白,但对亚洲却看得很清楚,那就是只有确保台湾,才能避免在亚洲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因此,美国应该像苏联帮助中共一样帮助其保卫台湾。【82】此后,蒋介石在会见美国记者斯坦劳·安度斯时再次谈到美援问题。他说:“我们现在有足够的军事力量,未来的发展当然是很难预料的”,但他将作战到底,“我们欢迎美国的技术援助,但不需要美国人来为我们作战”。他承认在过去运用美援时有浪费现象,军用物资大多消失于无形,“但是,在目前,我认为部队的组织,已大见改善,我确信今后不会重蹈覆辙”。他还保证说:“任何人士欲使美援运用达于最高效率而提出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我都乐于接受”,“只要有美援,便绝对不会发生台湾失陷的事情”。【83】蒋介石看得很清楚,没有美援,台湾的“失陷”是难免的,他无回天之力。

与此同时,他一再电令在美国的孔祥熙、宋子文、顾维钧等人设法缓和与杜鲁门政府的紧张关系,促其改变美对国民党政权的“袖手”政策,以争取美国人的援助。但在当时的世界格局下,美国政府并不认为台湾岛有特别重要的战略地位,杜鲁门下定决心“不给蒋分文军援”,蒋介石的努力难有效果。

1950年上半年,在大陆政治、军事的双重攻势下,台湾如汹涌波浪中的漏船,随时有倾覆的危险。蒋介石的“肃谍”、“集兵”、“总动员”贯彻到台湾的每一个角落。在街头,在学校,在军营,从咿呀学语的儿童,至步履蹒跚的翁妪,都在传唱着《保卫大台湾》:【84】

保卫大台湾,保卫大台湾!

保卫民族复兴的圣地,保卫人民至上的乐园!

万众一心,全体动员!

节约增产,支援前线!

打倒苏联强盗,消灭“共匪”汉奸!

我们已经无处后退,只有勇敢向前!向前!

台胞七百万,快快总动员!

七百万人一条心,拿起武器上前线。

杀尽“共匪”保家乡,

打倒苏联护国权!

海陆空军声势壮,

勇敢战斗,齐步向前!

杀尽“共匪”,打倒苏联,

保卫反攻战线!

保卫金澎舟山!

保卫家乡,保卫自由,

保卫祖国,保卫台湾!

但是,国民党能否守住台湾,很少有人对此表示乐观。台北的高官富商们都在寻找退路,准备逃难。更有些人见机不妙,干脆就留在美国、香港等处观望,拒绝到台湾“共赴艰难”,这中间也包括孔祥熙、宋子文等蒋家亲属。蒋介石本人虽口口声声准备“与台湾共存亡”,但仍在秘密准备后事。有报道说他已派人到菲律宾的碧瑶购置了公馆,以备日后逃出台湾时居住。【85】

然而,就在此时,历史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随着6月25日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宣布“协防台湾”,派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以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台湾的危机过去了,蒋介石终于保住了台湾,渡过了难关,但并非如他所说是靠自己的军队,而是靠了美国人的军舰。

注释:

【1】《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50年1月7日。

【2】《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50年1月7日。

【3】《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50年2月22日。

【4】《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50年5月21日。

【5】《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50年5月22日。

【6】《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50年6月11日,“上星期反省录”。

【7】《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50年6月27日。

【8】《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50年10月7日,“上星期反省录”。

【9】《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51年6月3日,“上星期反省录”。

【10】《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51年6月28日。

【11】《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51年10月19日,“上星期反省录”。

【12】《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53年,“本年度总反省”。

【13】《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53年5月9日,“上星期反省录”。

【14】《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51年6月3日,“上星期反省录”。

【15】[美]布赖恩·克罗泽著,封长虹译:《蒋介石》,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5页。

【16】《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50年1月12日。

【17】江南:《蒋经国传》,美国论坛报1983年版,第198页。

【18】《国军失败的原因及雪耻复国的急务》,《蒋总统集》第2册,第1655页。

【19】《蒋经国传》,第206页。

【20】《中央日报》,1950年6月21日。

【21】《中央日报》,1950年5月14日。

【22】《蒋经国传》,第201页。

【23】《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52年4月5日,“上星期反省录”。

【24】《吴国桢口述回忆》,第173—174页。

【25】《蒋经国传》,第200页。

【26】《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50年1月12日。

【27】《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51年5月31日,“上月反省录”。

【28】《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51年,“本年总反省录之略述”。

【29】《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52年4月30日,“上月反省录”。

【30】《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53年,“本年度总反省录”。

【31】《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52年,“四十一年总反省录”。

【32】《台“海军司令”桂永清自杀真相》,《扬子晚报》2009年1月29日。

【33】《中央日报》,1950年6月11日。

【34】《中央日报》,1950年6月15日。

【35】《国军失败的原因及雪耻复国的急务》,《蒋总统集》第2册,第1655页。

【36】《蒋介石的宠将陈诚》,第205页。

【37】《蒋介石的宠将陈诚》,第205—206页。

【38】黄嘉树:《国民党在台湾》,南海出版公司1991年版,第195页。

【39】《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50年2月27日。

【40】《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50年3月7日。

【41】《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50年3月31日。

【42】《中央日报》,1950年6月6日。

【43】《中央日报》,1950年6月6日。

【44】张山克主编:《台湾问题大事记》,华文出版社1988年版,第49页。

【45】《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50年,“三十九年工作反省录”。

【46】《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52年,“四十一年总反省录”。

【47】《吴国桢口述回忆》,第222—223页。

【48】《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50年4月,“本月大事预定表”。

【49】《蒋经国传》,第184页。

【50】《风雨中的宁静》,第250页。

【51】《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50年2月27日。

【52】《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50年3月6日。

【53】《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50年4月22日。

【54】《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50年4月25日。

【55】《中央日报》,1950年4月23日。

【56】《中央日报》,1950年4月29日。

【57】《中央日报》,1950年5月3日。

【58】《中央日报》,1950年5月6日。

【59】《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50年,“三十九年工作反省录”。

【60】《蒋经国传》,第187页。

【61】《风雨中的宁静》,第60页。

【62】《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50年,“三十九年工作反省录”。

【63】《中央日报》,1950年5月17日。

【64】《中央日报》,1950年5月20日。

【65】《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50年,“三十九年工作反省录”。

【66】《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50年7月15日,“上星期反省录”。

【67】《中央日报》,1950年3月30日。

【68】《中央日报》,1950年5月1日。

【69】《中央日报》,1950年5月16日。

【70】《中央日报》,1950年5月23日。

【71】《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50年2月28日,“上月反省录”。

【72】《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50年3月31日,“上月反省录”。

【73】《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50年9月30日,“上月反省录”。

【74】《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50年,“三十九年工作反省录”。

【75】《中央日报》,1950年10月3日。

【76】《中央日报》,1951年1月2日。

【77】《中央日报》,1951年1月3日。

【78】《中央日报》,1950年5月31日。

【79】《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50年1月4日。

【80】《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50年1月9日。

【81】《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50年,“三十九年工作反省录”。

【82】《顾维钧回忆录》(七),第750页。

【83】《中央日报》,1950年6月7日。

【84】《蒋经国传》,第192页。

【85】《顾维钧回忆录》(七),第7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