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教育,诗意地哲思
14394200000071

第71章 社会刻板效应

心理学上有这么一个著名的刻板效应,即以某类人的整体印象去评价某一个人,如认为英国人是具有绅士风度的,法国人是浪漫的,德国人是严谨的,等等。社会刻板效应能使人先入为主地形成一种观念,但有时却会产生误解、曲解、错解。

其实,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也经常有意无意地犯类似错误,总是基于自己的刻板效应给学生贴上标签:认为男生是调皮的、女生是乖巧的,工人、教师、干部家庭的子女是聪明有礼的,而外来人员的子女是粗俗野蛮的,等等。社会刻板效应在教育中有形无形地存在,是不利于教育的。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就是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反复,那是很正常的现象,教师不能用社会刻板效应人为地给学生贴标签,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理念之一是把学生看做是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发展的人,是教师教育的合作者、参与者,彼此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因此,教师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学生,尤其是不能带着偏见去对待后进生、外地生。

其实,怎样的学生观,体现了教师怎样的教育观。一个先入为主地视学生为一个模子里生成的零件的教育,必定是别扭、苦涩的教育;一个视学生为发展的有独特个性生命体的教育,必定是顺畅、甜蜜的教育。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将学生看作“生”,后者把学生看作“人”。显然,对于学生刻板式的印象,大大增加了教师教育的难度。

刻板印象表示社会认知偏向性和凝固性。因此,刻板印象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很难随现实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而它往往会阻碍教师接受新事物,极易导致偏见的产生,给师生交际带来不良影响。所以,教育中的刻板效应是教育最大的硬伤。教育是心育,强调心与心的对话、交流、顿悟,而不是先入为主地下结论、划成分。对于教育而言,切实摆脱刻板效应的影响,是教育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一个现实课题。

教育,是独特的师生交际过程。教师如何才能有效地防止社会刻板效应?首先,要以全面的印象看学生。全面地看待学生,就是说教师在看待学生时,不要仅仅从局部、部分上去加以概括、判断和认知,而要从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着手,对多方面特征加以观察与研究,不要只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其次,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学生是动态发展中的人,教师不能一成不变地用老眼光去看待他们,而要用与时俱进的发展眼光看待他们。教师要用一种动态发展、曲折进步的观念来认识教育现象,对于学生的反复、退步要有一个心理预期区间,而不是根据学生的一次表现就给其扣帽子,要允许学生在反复与犯错中成长。最后,要以公正的理念看学生。不要因为学生的出身、相貌、年龄、性别、地位、种族等因素而判定学生是什么类型的人,要实事求是地看待学生,尽量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主观臆断、不浮于表面、不刻板定型。

其实,社会刻板效应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故犯、不知悔改。只要教师本着切实注意、认真对待,那么社会刻板效应将会被扼杀在摇篮里。因此,教师要吃透新课程理念,充分尊重、善待每一个学生,用发展的理念来看待学生的成长,那么,教育的美好前景就离我们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