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教育,诗意地哲思
14394200000113

第113章 拍球效应

拍篮球时,用的力越大,篮球就跳得越高。这就是“拍球效应”。拍球效应的寓意就是:承受的压力越大,人的潜能发挥程度就越高,反之,给人的压力较轻,其潜能发挥程度就较低。

其实对于教师而言,拍球效应是存在着。许多教师以地域、年龄作为自己不求上进的理由:年纪偏大,新观念难以接受;地方偏僻,新理念难以接触。在如今的信息化社会,年龄、地域已经不再是影响教师学习的主要因素,而事业心、学习毅力则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教师只要有信心、恒心、专心,就一定能促进自身发展。

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一样,只要你去挤,时间总是有的。教师的职业注定了教师的工作是比较琐碎、繁忙的,但是,再忙的教师也总会有时间可以挤,更何况很多教师是忙于所谓的“应酬”,疏于专业学习,热衷于人前人后。

我们不难发现,越是非常“忙”、“累”的学校里的教师越是出书立著忙得不亦乐乎,他们在那样的工作环境下取得那么大的成就,证明了“忙”不是教师懈怠的唯一理由。同样我们也看到,那些悠闲的农村学校、偏远山区学校里的教师,总是以各种借口“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就这样浑浑噩噩般教育着。由此可见,只要教师愿意,时间还是有的,即使是零碎的时间,还是可以利用起来的。

有时,教师真的像一个“球”,琐碎、繁杂的教育生涯,磨平了教师的棱角,也磨灭了教师的激情。如果教师甘于这样的生活,那么教师就如这个圆溜溜的“球”,蜗居于学校、局促于教育,最终在平淡中过着平凡的教育生活。教师职业注定了风光、风头远离教师,但是不排斥教师对教育真理永恒的追求。只要教师愿意潜下心去研究,其“球”必定像篮球一样越拍越高,又何怕没有成果呢?

其实,作为一个“球”,应该“蹦”起来,像雄鹰搏击长空般证明自己神气十足的“内力”,而不是只会在地上滚来滚去。因此,“球”越击越高,自己的潜力在沉重的外来压力下愈容易激发,赢得学生和世人的尊敬。哪怕外面的环境没有给自己一个自由跳跃的空间,也应中气鼓鼓地立在地上,展现自己的魅力。所以,外来压力会成为教师这个“球”激发潜力的源泉,因而教师也应感谢压力,将压力视为动力、将潜力视为实力,这样的教师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那么教师在教育中如何有效地发挥“拍球效应”呢。首先,要化压力为动力。教师要学会将压力化为教师这个“球”上蹦的动力,将之看成是教师华丽转身的基点、专业发展的起点。其次,要化潜力为实力。教师即使气鼓鼓地立在球场上,大家也看不到其实力,只有“蹦”起来,将潜力完全地发挥出来,才能赢得大家的关注、尊敬,才会完整地展现自己的风采。最后,要化内力为能力。教师深厚的理论知识、扎实的教育技艺,要通过专业学习,实现内力的嬗变,将之转化为现实的教育能力,证明自己不仅可以“蹦”,而且可以“蹦”得很高很高。

“拍球效应”告诉我们一个浅显的道理:只要压力越来越大,“球”才会“蹦”得越来越高。压力是动力、是活力、是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