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宁波:这方水土这方人
14393700000025

第25章 宁波港

历史沿革

宁波港,一个具有1200多年历史的古老港口,历来是中外闻名的港埠。唐时已是与日本、朝鲜及东南亚国家通商的主要港口,鸦片战争后,宁波被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

据史料记载,宁波港起源于古老的河姆渡。公元752年(唐天宝11年),3艘日本遣唐使船在宁波靠泊登岸,标志宁波港正式开埠。唐朝时与扬州、广州并称中国三大对外贸易港口,宋时又与广州、泉州同列为对外贸易的三大港口重镇。一千余年的悠久岁月,宁波港历尽磨难,饱经风霜。至1949年,全港的货物吞吐量仅4万吨。新中国的成立,使衰落的宁波港获得新生,港口发展蒸蒸日上。

1973年,根据周恩来总理3年改变港口面貌的指示精神,宁波港开始了镇海港区的建设,使这个有一千余年历史的古老港口出现了第一次历史性跨越,由内河港走向河口港。1979年1月10日,为上海宝钢配套的北仑10万吨级进口铁矿中转码头主体工程在海上打下了第一根钢桩,开始了北仑港区的开发建设,从而使古老的宁波港走出甬江,完成了由河口港到海港的第二次历史性跨越。

宁波港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北仑港区航道水深一般在30米至100米,可满足20万吨至30万吨巨型船舶进港的需要,可开发的深水岸线达120公里,具有广阔的开发建设前景;宁波港地处中国沿海和长江黄金水道“T”型航线交汇点,位置适中,内外辐射便捷;北仑港区的北面有舟山群岛为天然屏障,港域内风平浪静,建港投资省效益好;且深水岸线后方陆域平坦宽阔,发展港口堆存、仓储和滨海工业极为有利。

优越的港口条件,是国家的宝贵资源。1989 年国家确定宁波港的北仑港区为中国大陆重点开发建设的四个国际深水中转港之一。宁波港加快建设进口铁矿中转、国际集装箱远洋中转、大型原油成品油中转、大型煤炭储存中转、大型液体化工产品储存中转5个基地,建成现代化的国际大港。

1978年,宁波港仅有500~3000吨级泊位11个,年通过能力97万吨,年货物吞吐量214万吨。到2007年,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的深水枢纽港和国际集装箱远洋干线港,构筑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深水外港,成为浙江省、宁波市的物流龙头,全面建成集装箱、矿石、原油、煤炭、液体化工5大中转基地和港口物流信息平台。2009年宁波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 3.8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1000万TEU,居全国第四位。

宁波港现已拥有进口矿石中转,大型液体化工产品储存中转,国际集装箱远洋中转、大型煤炭储存中转,以及大型原油成品油储存中转“大基地”。有“东方大港”之称的宁波成为中国大陆大型和特大型深水泊位最多的港口。成立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建设领导小组和宁波—舟山港管理委员会,推进港口一体化建设步伐。

自然条件

宁波港地处我国大陆海岸线中部,地理位置适中,是中国大陆著名的深水良港。宁波港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内外辐射便捷。向外直接面向东亚及整个环太平洋地区。

海上至香港、高雄、釜山、大阪、神户均在1000海里之内;向内不仅可连接沿海各港口,而且通过江海联运,可沟通长江、京杭大运河,直接覆盖整个华东地区及经济发达的长江流域,是中国沿海向美洲、大洋洲和南美洲等港口远洋运输辐射的理想集散地。宁波港水深流顺风浪小。进港航道水深在18.2米以上, 30万吨船舶可候潮进出港。可开发的深水岸线达120公里以上,具有广阔的开发建设前景。北仑港区北面有舟山群岛为天然屏障,在北仑港区建码头无需修建防浪堤,投资省、效益高,且深水岸线后方陆域宽阔,对发展港口堆存、仓储和滨海工业极为有利。

港区概况

2006年1月1日起“宁波—舟山港”名称正式启用,位居宁波—舟山港重要地位的宁波港域地处中国大陆沿海中部长江出海口“T”字型航线交汇点,由甬江港区、镇海港区、北仑港区、大榭港区、穿山港区等组成,是一个多功能、综合性、面向世界的现代化大港,已成为中国大陆主要的原油、铁矿、集装箱、液体化工中转储存基地,华东地区主要的煤炭、粮食等散杂货中转和储存基地。主要经营进口铁矿砂、内外贸集装箱、原油成品油、液体化工产品、煤炭以及其他散杂货装卸、储存、中转业务。

宁波港已基本形成高速公路、铁路、航空和江海联运、水水中转等全方位立体型的集疏运网络。作为我国著名的深水良港,宁波港域进港航道水深在 18.2米以上,25万吨级及以下船舶满载可自由进出港;25万吨级至30万吨级超大型巨轮可候潮进出。全港域拥有经营性泊位311座,其中万吨级以上大型深水泊位有60座,是中国大陆大型和特大型深水泊位最多的港域。港域水深、流顺、风浪小,每年可生产作业天气达350天以上,是中国沿海向欧洲、美洲、大洋洲和南美洲等港口远洋运输辐射的理想集散地。

宁波港目前已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有贸易运输往来,并积极开发中东、红海、地中海、南美、非洲、东南亚等新航线,2009 年新增和恢复航线31条,航线总数由去年底的210条增加到216条,其中远洋干线114条,月均集装箱航班数有900多班。2009年宁波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3.84亿吨,同比增长6.07%。宁波港口年集装箱吞吐量再破1000万标箱。

以港兴市

1916年8月孙中山在宁波作了一次有历史意义的演讲,他说:“宁波风气之开,在各省之先。将来整顿有方,自可为各省之模范,以地位、人才均具此项资格。”同时,他在“振兴实业”、“讲求水利”、“整顿市政”三个方面提出了设想。讲到振兴实业时,他说:“宁波地方之实业,非不发达,然其发达多在外埠,鄙见以为发展实业,在内地更为重要。试观外人其商业发展于外者无不先谋发展于母地,盖根本坚固而枝叶自茂也。宁波人对工商业之经验,本不浅薄,而甬江有此良港,运输便利,不独可将商品运输于外洋,若能悉心研究,力加扩充,则母地实业既日臻发达,而甬人之营业于外者,自无不随母地而益形发展。”这些话,当时只是一种美好的设想,而今天却是有现实意义的。

宁波港的前身是公元前4世纪越国水军营建的要塞句章港,也是我国最古老的港口之一。深水岸线长120多公里,最浅航道深18.2米,一年四季风小浪低,港域航道不冻不淤。建港专家无不对其优越的地理环境赞叹备至。然而,三千年风蚀浪剥,古城池几经沉浮,海上“丝绸之路”之辉煌,国父孙中山《建国方略》中建设“东方大港”之梦想,随风飘摇化作声声叹息。

港口经济在宁波的地位举足轻重。宁波之所以有今天这样一个经济地位,都托港口之福,说港口是宁波一切经济的基础并不为过。而宁波杭州湾大桥的兴建将使宁波举世的腹地大为拓展,改变交通末端的被动局面。

北仑港本是为上海准备的,而舟山的深水岸线甚至优于香港。宁波市计委的资料显示,舟山可供开发建港的海岸线长达1500余公里,其中水深大于10米的深水岸线164公里,水深超过15米,可建设25~30万吨以上的港址25处,岸线103.5公里,且拥有优越的建港环境。在上海洋山港如火如荼施工的同时,宁波和舟山就港口一体化达成了合作协议。

宁波和舟山一体化后,未来货物吞吐量将达到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能达到4000万~5000万吨,从它的发展潜力和港口自身优势来讲,具备成为世界第一大港的条件,接纳10000只集装箱的船舶,需要水深达16米以上的深水良港,全中国只有宁波才有这样优良的港口资源。

杭州湾大桥将上海港与宁波港、太仓港、舟山港密切地联系起来,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提供了便捷的陆路通道,可使各港口之间优势互补,进而支持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上海、宁波、嘉兴、苏南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变交通末梢为枢纽。以港兴市,以市促港。在交通网络和临港产业上求得突破。以港口为圆心,建设环城高速和对外5条通道的“一环五射”格局,对内实现一小时交通圈,形成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多功能综合交通网。特别是刚建成的世界最长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将使宁波成为沪杭甬经济“金三角”的重要交通枢纽。

宁波依托港口优势在临港区域集中建设的一批重化、能源和原材料工业项目,发展势头喜人。北仑港区周围崛起的宁波开发区、保税区、大榭开发区、科技园区等临港型产业区,奠定了炼油、化工、电力、钢铁、造纸、修造船等六大临港工业基地的雏形。

“宁波活力”的根本启动点是民营企业的创造力,即永不枯竭的“群众的首创精神”。

国际经济界权威人士预言,世界经济的增长中心正在向亚太地区转移,而经济增长中心的转移必将使一批城市群相应崛起。继巴黎、伦敦、纽约、东京、芝加哥五个国际级大都市圈之后,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15个城市群将成为“第六个国际级都市圈”。一桥架海湾,天堑变通途。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开通,宁波又昂首阔步迈向“第六个国际级都市圈”。

在中国加入W TO后,香港、台湾、日本、韩国等地更成为宁波企业竞相寻求合作和促进发展的重要地区。作为与家乡有着特殊文化、历史渊源的海外“宁波帮”人士,更加有条件和能力加强经贸合作,扩大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通过各种接触和各领域交流合作,以建立宁波与海外之间长期、稳定、全面、新型、密切的合作关系,实现更大的双赢。

“以港兴市,以市促港”,宁波的发展必须依托港口。宁波港的下一步建设目标,是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一部分,跻居世界十大港口之列。为谋求发展,宁波走出世界,拉开了港口拓展腹地的行动。宁波的“无水港”工程依托甬金高速公路,将港口功能向内陆地区拓展,最终建成具有综合物流集散功能的港口中心。如今正在金华、义乌、台州建设国际集装箱堆场,将实现报关、报检、签发提单、票据服务的直通关运输,为周边的外贸企业提供更经济、更高效的服务。宁波正借着“宁波帮”和“宁波港”的双重优势,发展大产业、建设大港口、构筑大都市、繁荣大文化,正大踏步走向崭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