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宁波:这方水土这方人
14393700000024

第24章 浙东大港

宁波自唐宋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对外通商口岸,“海上丝绸”之路起碇港之一。宁波也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之一,19 世纪中叶便已形成近代工业的雏形。然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经历连年不断的战争摧残,宁波经济逐步衰落,至解放前夕陷入崩溃的边缘。新中国成立后,宁波被确定为东南海防前线,国家对宁波地区建设的投资很少,直至改革开放初期,宁波基本上还是东南沿海一个并不耀眼的商埠小城。

宁波经济社会发生历史性巨变还是近20多年来的事情。特别是近年来,宁波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2009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68元,比上年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641元,比上年增长10.4%。

被誉为“港城、商城、名城、绿城”的宁波,近年来又获多项国家级荣誉:全国首批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品牌之都、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宁波在《2009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居第3位,在福布斯《2009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上,居第5位。

综合实力

2009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32.8亿元,为年初预算的104.6%,比上年增长10.9%,加上中央财政收入后,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66.2亿元,增长19.2%。减去新增成品油消费税后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69.2亿元,为年初预算的101.1%,增长7.2%。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506.1亿元,为预算的113.3%,增长15.1%。其中交通运输支出35.3亿元,增长45.0%;采掘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35.9亿元,增长30.7%;粮油物资储备等管理事务支出16.6亿元,增长111.6%;农林水事务支出35.5亿元,增长16.3%;城乡社区事务支出64.8亿元,增长15.0%;教育支出77.1亿元,增长14.9%。拨付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3.6亿元,有力地支持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国家高新区

2008年,中国第54个高新区在宁波诞生,剑指明日宁波的“中关村”。

依港而兴的宁波,今天正在寻找着港口以外新的城市发展动力,以实现城市功能及主导产业的进一步升级优化。而在高新科技驱动全球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聚集了宁波最雄厚的科技创新力量的宁波国家高新区,顺时而起,无疑将成为带动明天的宁波完成城市升级聚变的强大引擎。

作为“中提升”战略实施的载体之一,宁波国家高新区身处城市东扩的前沿,是宁波城市东部崛起的先行者。如今,在宁波国家高新区这片 18.9 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经集聚了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兵科院宁波分院、宁波微软技术中心等各类研发机构140多家和日本三洋、美国TRW、伊顿等世界500强企业,以及日银IMP微电子、升谱LED,永新光学、明昕微电子等科技型企业。

新的城市定位,决定了要打造成为一座创新型城市的必然发展方向。而伴随着宁波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推进,宁波国家高新区将成为宁波城市跨越发展的黄金基点。

这里,是宁波城市创业的龙头、创新的先锋;这里,正在打造宁波自主创新的强大“引擎”;这里,将成为引领整个城市发展方向的重要战略前沿和创新基地。宁波城市发展新的一片天地,正在宁波国家高新区衍伸。

按照规划,到2015年,宁波国家高新区单位面积工业用地实现增加值要达到全市平均水平的 5 倍以上,要集聚全市一半以上的市级以上科技研究发展机构、创业孵化企业和硕士、博士及高级职称人才,年发明专利授权量要达到全市的2/3。

在宁波国家高新区打造宁波城市发展新的高新动力引擎的过程中,必须关注研发园区——这颗高新引擎之“芯”。研发园区启动区东至陈郎桥江、南至光华路、西至聚贤路、北至江南公路,占地面积30公顷,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30亿元,于2006年8月全面动工兴建。2009年7月,宁波研发园举行开园仪式,一期20万平方米正式投入使用。目前,宁波研发园内集聚了五大院士工作室、十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十五家大院名校技术成果转移中心和百家研发机构。2010年年底全面完工。目前,研发园区已有总投资6亿元的宁波市“十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以及32家各类研发机构协议入驻。

宁波杭州湾新区

宁波杭州湾新区位于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全区规划陆域面积23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50平方公里。区内设有国家级出口加工区、省级经济开发区、杭州湾国际商务健身高端服务区等功能性平台,是宁波市和浙江省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性大平台、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兴增长极。

宁波杭州湾新区集区位、空间、生态和经济优势于一身,是长三角乃至中国沿海地区战略的发展要地。其功能定位是:国家统筹协调发展的先行区、长三角亚太国际门户的重要节点区、浙江省现代产业基地和宁波大都市北部综合性新城区。以建设浙江的“浦东新区”为目标,宁波杭州湾新区将通过20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努力,把这一区域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层次高端、机制体制灵活、现代都市气息与浓郁田园风光交相辉映、宜居宜商宜业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使之成为宁波乃至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起点最高、速度最快、协调性最好的区域。

立足于战略高度、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未来的宁波杭州湾新区是一个集现代产业和品质城市为一体的国际化新城区。在主导产业上,新区以高端化、新兴化、高产化为方向,大力发展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海洋设备、交通装备、节能环保设备、智能家电和IT制造、光伏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为主体的先进制造业,积极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体育健身、研发设计、物联网、现代物流等高附加值服务业;大力发展生态型都市农业,形成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在城市规划建设上,新区坚持国际一流的理念和标准,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海塘、平原、水文、湿地等自然遗存,把环境景观作为基础设施先行建设,理水成网、塑塘成廊、筑湖成城,构筑长三角高品质特色城市。

目前,宁波杭州湾新区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区内交通、电力、供水、供热、供气、通信、绿化等设施高标准配套,累计引进美国库柏、韩国SK、日本岛津、吉利新汽车等工业项目259个,总投资410亿元。高端服务业区块启动开发,总投资超过100亿元的大型休闲综合体项目即将开工建设。

宁波梅山保税港区

2008年2月24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宁波梅山保税港区,这是继上海洋山、天津东疆、大连大窑湾、海南洋浦之后的中国第五个保税港区。

宁波梅山保税港区正好处在中国黄金海岸线中间点,与国际主航道靠得最近,且背靠经济外向度高的长三角。规划面积7.7平方公里。首期2.21平方公里港区已于2010年6月封关运作。

国家赋予了梅山保税港区很多优惠政策:国外货物入港区保税;国内货物入港区视同出口,实行退税;货物出港区进入国内销售按货物进口的有关规定办理报关,并按货物实际状态征税;港区内企业之间的货物交易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保税港区叠加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园区的税收和外汇政策,在区位、功能和政策上优势更明显。

梅山保税港区是国家实施长三角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为宁波新一轮对外开放提供了更高的平台。根据功能规划,梅山保税港区将以国际中转、国际采购、国际配送、国际转口贸易和保税加工等功能为主,发展成为宁波打造亚太地区国际门户城市的核心功能区;浙江省深化对外开放和实施“港航强省”战略的先导先行区;长三角建设资源配置中心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功能区;国家建设自由贸易区的先行试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