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刘邦驰文集
14359400000085

第85章 税收与国债经济(36)

三、衡量国债限度的指标体系

中国国债发行规模从上世纪80年代年均维持在60亿元左右,到90年代迅速上升,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关注,讨论不断见诸报端。因而如何评价当前的国债规模便成为议论的热点。政府举债是否适度,国际上衡量的指标通常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国债依存度

国债依存度是指当年国债发行额与当年财政支出之间的比例关系。这一指标从流量上反映了财政支出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债务收入。政府举债过多,债务依存度高,表明财政债务负担重,有可能给财政未来发展带来巨大压力。国债依存度的国际公认警戒线为15%~20%,中央财政的债务依存度公认的警戒线为25%~30%。

国债依存度用公式表示为:

(二)国债负担率

国债负担率是指国债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这一指标着眼于国债存量,表示国民经济国家债务化程度和国债累积额与当年经济规模总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它重视从国民经济总体来考察国债限度的数量界限,被认为是衡量国债规模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国外经济学家多数都认为,国债累积余额,一般应控制在当年GDP的45%为宜。

国债负担率用公式表示为:

(三)国债偿债率

国债偿债率是指当年国债还本付息额与当年财政收入的比重。这一指标反映着政府财政偿还举借债务的能力。一国财政偿债能力越大,政府举债的承受能力也就越大;反之则越小。这个指标明确告诉我们,国债规模大小要受到国家财政收入水平的制约,在一般情况下,国债规模应当同当期财政收入状况相适应。偿债率的国际公认警戒线为22%。由于我国政策规定,地方政府不能发行公债,国债全部由中央发行、掌握和使用,并负责还本付息。考察国债偿债率,我们认为使用中央财政偿债率指标更有实际意义。

国债偿债率用公式表示为:

研究国债规模除较多地使用上述三个指标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参考指标。例如,国债余额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重;当年国债发行额占当年国民收入或国民(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国债费用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重等等。

三十五、关于国债若干有争议问题的评析

一、关于国债负担

在西方国家,随着国债数额的巨大增长,国债负担问题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一个热点。西方财政学中占主导的观点认为,就国家而论,国内债务的取得与偿还系国内财富的相互转移,除少数发行管理费外,其货币收支的数额应相互抵消,并不发生直接的货币负担或直接的货币利益。这种国债无负担论的观点显然只看到了问题的现象,不符合当代世界各国举债的社会实践,其要害在于抹煞了资本主义国债的阶级实质。

我们认为,国债既然是一种具有信用原则的借贷关系,这种借贷关系的债务人、债权人都客观上存在着国债负担问题,这是因为:

(一)从政府角度看,借债到期必须还本付息,这是政府债券发行所具有良好信用的基本条件

借债偿还本息的支出本身就是一个名符其实的负担问题。一个国家举借债务,如果不从本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具体情况出发,单纯为了满足政府运作需要而举债过量,势必导致债台高筑而不能自拔,容易造成财政危机。为此,政府举债要量力而行,必须考虑到一定时期内财政偿还债务的承受能力。

(二)从国债认购者看,用于购买国债的资金主要是地方、企业、居民个人所拥有的暂时闲置的资金

这种使用权的暂时让渡对他们的经济行为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尽管国债偿还时由政府付给的补偿要抵消其国债负担,甚至超过认购者的边际损失,但国债认购者的负担总量是客观存在的,这就不能不充分考虑认购者的应债能力。

(三)从国债偿还的资金来源看,归根到底来源于税收和国有经济上交的利润

不管用增加税收、加重国有经济上交利润的办法,还是采用紧缩削减事业经费的办法,偿还国家债务都会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阶层的经济利益,直接或间接地形成劳动者的负担。马克思曾说,国债是一种延期的税收。不仅如此,如果国债偿还期限较长,而国家通过举债所动员的资金使用不当,效益差,或连年以新债还旧债,不断扩大债务规模,还会造成未来收入的增加不足以偿还本息,使当代人的负担转移到下一代人的身上,从而形成国债的代际负担。当然也要指出,如果当代人将闲置的资金用于购买国债,把消费基金转化为积累基金,并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为下一代人带来较为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则表明当代人付出的代价又为下一代人创造更多的财富奠定了基础,这种情况只会对当代人造成负担而不会形成代际负担。

二、关于国际公认的警戒线

怎样看待国际公认的警戒线?理论界研究国债规模限度一般都常用国债依存度、国债偿债率、国债负担率三个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指标为依据,以警示政府举债行为。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时代背景和财政体制多方面原因,实践中存在着很大差异。就以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来看,1996年美国为63.0%、日本97.3%、德国60.4%、法国55.7%、英国54.4%。我国只有7.29%。相比较而言,我国债务累积规模是很小的。不能由此简单地认为,政府可以举债无度。事实上,这一年我国中央国债依存度已高达56.8%,远远高于国际公认警戒线。如果不加控制,要不了多久,政府就会陷入债台高筑而不能自拔。判断一国举债是否适度,不能只着眼某一个或两个指标的比重或绝对值。必须把公认的警戒线作为一个整体,结合具体国情做出理论的分析,而检验的唯一标准只能看是否有利于推进经济的稳定增长来判断。

三、关于我国国债规模

巨额国债有益于经济发展吗?这是国债限度讨论的又一个热点。我们的答案是肯定的。发展中国家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是资金严重短缺和人才匮乏。如何解决这一突出矛盾呢?出路在于向国内外举债借钱。邓小平同志指出:“有些国家借了很多外债,不能说都是失败的,有得有失。他们由经济落后的国家很快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要借鉴两条,一是学习他们勇于借外债的精神,二是借外债要适度……借外债不可怕,但主要要用于发展生产。如果用于解决财政赤字,那就不好。”欧美国家1950一1974年的25年中,累计国债以美元计算,美国为4920亿元,英国为938亿元,法国为198亿元,联邦德国为280亿元,日本为360亿元。同一时期国内生产总的增长速度为:美国2.3倍,英国1.9倍,法国3.2倍,联邦德国3.9倍,日本6.7倍。我国1981—1998年共计发行国债11542.21亿元人民币,同一时期GDP由4862.4亿元上升到79395.7亿元。实践证明,负债搞建设有利于经济的超前发展,而不是经济的衰退。债务规模较大不可怕,只要把借来的钱花在生产建设方面,实实在在地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债务问题就不会形成沉重负担。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实施多年的实践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