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刘邦驰文集
14359400000053

第53章 税收与国债经济(4)

二、我国现阶段开征社会保障税的可行性

1.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经过40多年的不断改革,目前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方面,已有2200多个县市实行了社会统筹。其中,北京、天津、上海、福建、江西、吉林、海南等地实行了以省(直辖市)为单位的统筹,江西、吉林、海南等省还建立了统一的个人缴费制度;在待业保险方面,建立了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制度,并实行了待业保险基金的统筹;在医疗和工伤保险方面,已选择部分省市试点,推行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共同负担的办法;在部分农村富裕地区.还进行了农村养老保险的试点,为我国适时开征社会保障税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随着社会保障基金统筹范围的逐步扩大,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和企业制度改革的深化,开征社会保障税已成为社会保障基金统筹的必然发展趋势。

2.过去,我国一直实行低工资制度,职工个人的经济收入较低,负担一部分社会保障费用确有困难,经济体制改革以来,职工工资、奖金等一系列制度实行了改革,职工收入有了大幅度增加。1978年全国职工工资总额为568.8亿元,1993年增加到4770亿元;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大提高,1978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210.6亿元,到1993年增加为14764亿元,为开征社会保障税提供了广阔的税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负担能力的增强,开征社会保障税的经济条件已逐渐成熟。

3.随着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建立,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企业不再具体承担本应由社会承担的社会保障项目,改由交纳社会保障税的形式承担义务,使企业负担更加公平;国家财政补贴改暗补为明补,将对职工、城镇居民的一部分补贴规范为工资形式,使工资更加合理;推进住房商品化和社会服务有偿化改革,使社会保障结构更加优化:劳动力合理流动,就业培训、职业介绍、其他社会福利设施等的不断健全和发展,会增强社会成员的社会保障意识。这些方面改革的深化,都为顺利开征社会保障税提供了条件。

三、社会保障税税制设计

1.征税范围和纳税人

社会保障税的征税范围应当包括全体社会成员,以体现普遍性原则。各类企业(含全民、集体、三资、私营企业)和国家机关、团体、事业单位中的就业职工及城乡自由职业者、个体工商业户和个体农户,是社会保障税的法定个人纳税人,上述各类企业、事业单位(雇主)是社会保障税的法人纳税人。

三资企业的外籍人员(含雇主和雇员)和中方人员,由于享有了在我国的生产经营机会和就业机会,获得了级差收入,应当同等纳税。为鼓励引进外资,扩大对外开放,可以通过其他税收优惠政策来体现。

行政事业单位和在业职工也应实行同等纳税,改变现行行政事业单位社会保障经费由国家拨款,开支列事业经费支出的作法,实行依法由事业单位代扣缴社会保障税,社会保障部门提供保障条件和保障项目,为劳动力在部门间的合理流动,控制行政人员和事业单位人员膨胀创造条件,对农民征收社会保障税,应当实行区别对待、合理负担的原则。鉴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部分富裕地区农民收入水平已接近或超过城镇职工的收入水平,而许多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水平还很低,对农民征收社会保障税应当比照城镇职工的平均收入规定起征点,收入在起征点以上的同等征税,在起征点以下的不征税。

2.课税对象与计税依据

社会保障税应以纳税人支付或取得的工资总额或收入总额为课税对象。现行社会保障基金统筹办法是按标准工资计算提取比例,由于标准工资额只是职工劳动报酬的基本部分。而且,自经济体制改革以来,职工工资与经济效益挂勾。各种奖金、津贴和补贴已有很大增长,有的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实际收入已大大超过标准工资。按标准工资额计算征收社会保障基金已不适应新的形势变化,不能体现公平负担原则。因此,应当以工资总额或收入总额(如不存在工资收入的农户)为课税对象。社会保障税的计税依据是课税对象扣除规定的减免项目后的余额。

3.税目设计

依据社会保障项目需要和我国国情,社会保障税税目应当设计为退休养老保障,待业保障、社会救济保障、医疗健康保障和伤残保障等五个税目。根据专款专用原则,社会保障税收入将分别用于退休养老保障支出、待业和再就业培训支出、社会救济支出、医疗健康支出、伤残费支出等。考虑到我国现行社会保障统筹的状况、国家财政的调控需要,退休养老保障、待业保障和医疗健康保障征税条件较为成熟,可以考虑先行开征,其他保障税目可以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成员收入水平提高状况,待条件成熟时逐步开征。

4.税率设计

社会保障税的税率设计既要考虑社会保障支出需要,又要考虑纳税人的负担能力。从世界一些国家实行的社会保障税税制情况看,主要有3种税率制度。第一种是单一比例税率制度,即只规定一个比例税率,如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和瑞典等国家的作法。第二种是差别比例税率.即根据纳税人的生产条件、所在地区和经济性质等因素,分别设计几个不同的比例税率,如罗马尼亚、委内瑞拉等国的作法。第三种是全额累进税率,即把应税工资收入划分为若干档次,每个档次适用不同的税率,如匈牙利和印度等国的作法。结合我国情况,可以考虑实行分项比例税率的作法,即按保障项目分别确定不同的征收比率。这种税率设计,一是结合我国职工平均工资水平较低的实际情况,按比例征税有利于公平负担;二是便于计算征收;三是可以明确反映企业事业单位(雇主)和职工(雇员)应尽的义务;四是有利于体现不同项目的支出由不同的收入来源保证的原则。

具体作法是:(1)实行量出为入原则。社会保障支出中各个保樟项目每年的开支目标和为在业职工储备一部分养老保障基金目标,为组织社会保障税收入的总目标。(2)确定相关因素,如年退休养老基金支出额,年退休养老基金储备额,年待业保障基金支出额,年用于再就业培训、职业介绍等的支出额,年医疗健康保障支出额,年职工工资总额,等等。(3)分项推算出各个税目的税率:

5.计算征收和管理

由于社会保障税税基大,覆盖面宽,且与发生支付和取得工薪收入(个人收入)的地点直接相联系,因此,遵循提高征收效率、降低税收成本原则,应由地方税务部门负责组织统一征收。

实行雇主和雇员共同负担,由企事业单位代扣代缴办法。即,企业事业单位工资总额乘以适用税率,计算出应纳税额,由企业事业单位和职工各按50%负担,职工负担的部分由企业事业单位在支付职工工资时代扣,连同企事业单位应缴部分,一并向税务部门缴纳。

企业缴纳的社会保障税可参照国际惯例列入产品和经营成本。自由职业者和个体工商业户、农户等符合纳税条件的,应当在当地税务机关征收其他税种收入时,一并征收。

社会保障税应由国家统一立法,明确作为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实行比例分成办法,中央按20%,地方按80%共享社会保障税收入。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保证中央有一定的调控权,又能充分调动地方组织收入的积极性。地方省级与市县级也可以实行共享办法,以调动各级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六、论优化企业税收环境

一、税收环境对企业的影响

从税收因素影响企业经济的力度和范围看,税制结构的变化,比如适应市场经济建立需要扩大增值税的征收力度,必然减少市场对价格的扭曲行为,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活动。又如企业税收负担水平的高低,会直接激励和影响企业简单再生产的积极性,而且还会抑制或刺激投资的积极性。再如为了执行政府政策需要,通过设置不同税种,会直接或间接约束企业行为。可见,只要存在着商品经济,税收环境对企业经济运行的影响,不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如何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实。我们探索企业税收环境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目的在于尽可能抑制税收的负面作用,充分发挥税收对企业经济效应的正面影响。

那么企业税收环境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笔者认为,在进一步推进我国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中,企业税收环境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税收环境影响企业的投资行为。众所周知,企业的经济行为是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由于市场变化导向,促使经营环境改变所作出的反映。税收环境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最明显地表现在所得税和流转税两个方面。在市场经济中,由于利益驱动,各个生产者都会尽力使自己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得到最充分的利用,以提高经济效益来增强自身的实力。所得税直接以国民收入分配额为课征对象,通过开征企业所得税,参与各类企业纯收益的分配,调节企业收益水平,可以调节国民收入分配在市场各主体之间的占有份额,引导生产要素配置和组合,约束企业投资行为。特别是所得税中的一些优惠政策,更能有效地起到鼓励企业贯彻国家产业政策的投资行为和帮助企业暂时渡过难关的积极作用。流转税以商品(或劳务)销售收入为征收对象,能消除企业收益中的客观因素影响,有利于企业公平竞争,优化产业结构。

税收环境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对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税收环境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归根到底在于税制中的公平税负。即纳税能力、纳税条件相同的纳税人,税收负担应大体上相同。纳税能力不同的纳税人,其税收负担应有差别。这就是一般所谓的税收负担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制建设坚持公平税负,能较好地体现普遍与公平原则,激励不同经济成分企业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有利于调动业绩优秀的企业的积极性,增加投入产出,扩大经济规模,促进经济迅速发展。反之,则会影响企业的积极性,阻碍经济发展。为此,政府在研究企业负担时,应力求体现公平税负,着力完善税收分配格局。

税收环境影响资源配置。市场机制具有显著的效率特征。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通过价格,竞争。供求等各种市场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自发地引导着企业、个人的经济活动,调节着生产结构和资源的合理配置。但是,单纯的市场调节机制无法克服自身的局限性。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必然导致财富的过度集中和资源配置的失误。为了克服市场机制的缺陷,客观上要求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税收是政府干预经济运行,配置资源的重要手段,通过征税,使资源由企业.个人向政府部门转移。同时,税负大小和税制结构的变化,又积极影响着消费者对商品的选择,迫使生产者对生产要素在各种可能的生产用途之间作出选择。以及人们对储蓄、投资的选择等等。从而达到社会有限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获得最佳效益,使企业效益最大化,实现社会成员和社会利益的最大满足。

二、优化企业税收环境

税收是以政府为主体的分配活动,处于政府直接控制的地位,具有集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于一身,作用领域广,作用层次深,与企业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特点。作为价格组成部分的税收,同价格杠杆相配合,通过商品价格和供求关系的变化,引导企业经济运行,调节企业生产经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良好助税收环境,有利于完善市场机制,使企业适应市场要求,真正成为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者和独立经营决策的经济实体。鉴于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社会负担重,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低,亏损面大的具体情况,优化企业税收环境,我认为必须解决以下一些紧迫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