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复活的日本财阀
14357600000028

第28章 美国人来了:财阀的东京审判(1)

是结束,不是开始

1945年8月15日中午12点整,日本天皇裕仁通过广播向全世界宣读《终战诏书》,日本接受无条件投降。至此,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的这场历时15年的侵略战争宣告结束。

日后成为三井物产社长的水上达三,在三井物产北京支店的事务所里第一次听到了天皇的声音,边听边泪如泉涌。他身处的北京事务所,原本是晚清重臣李鸿章的私邸。正是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下的《马关条约》,成为中日两国在近代历史中的分水岭。从此,一个落后挨打,一个迅速崛起。李鸿章的私邸,亦成为中国主权沦丧的祭品之一,并最终落到了三井物产手中。水上达三在这座特殊的宅院里,写下了他在中国最后的日记:

“我独自垂泪,思忖着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日本今后该怎么办?三井物产又将如何?虽说没有少看军部的白眼,但毕竟,三井物产也是协助了战争的,日后恐怕会遭受处罚吧。”

与身处中国、亲历了日本侵华战争的水上达三不同,一直在日本国内的三井最高领导层和三井家族成员对于侵略战争缺少直观的认识,更不会去追究战争期间三井在华利润节节攀升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相反,这些高层更直接感受到的,是来自军部的压力,是“山西事件”给三井带来的伤害。所以对于战争结束,在日本国内的三井要员们并不像水上达三那样茫然而忐忑。

美国人来了是一件好事——这是三井财阀内部对于战争结束的主流判断,甚至认为该轮到三井来大显身手了。

这样的判断并非毫无根据。三井财阀一向属于日本的亲美派系,与美国的金融界、产业界有着深厚的渊源。三井系的企业很早就与美国杜邦公司、通用电气公司等大企业有业务往来,三井物产更是早在1896年就在美国开设了支店,美国一直是三井物产最重要的外贸出口地之一。以团琢磨、池田成彬为代表的历任三井大掌柜都曾留学美国,在美国的人脉关系很广。对三井而言,美国就是老朋友。

一想到在军部的刀口下舔血的日子,三井财阀的一众高层甚至还感到有些轻松。噩梦结束了,一切会是新的开始。

三井财阀开始为迎接新时代做准备了。8月17日,也就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的第二天,三井就成立了一个商讨战后发展方针的八人委员会。8月21日,总领家、三井本社社长三井高公向全体三井成员发表《败战训示》,希望大家相依相扶应对新局面,发挥三井作为综合组织所持有的优势和韧劲,为日本的战后复兴和民生安定全力以赴。

8月30日,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飞抵日本,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正式占领日本。

就在同一天,在三井总部大厦,由八个人组成的特别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美国人来了,国家的政策一定会发生变化,对此,三井的核心领导层是有预料的。因此在这次会议上,大家着重讨论的是三井财阀今后的生产转换、裁员以及发展和平事业的问题。

9月6日,麦克阿瑟第一次在讲话中透露,要对占据支配地位的日本工业和金融大企业实施解体。

9月7日,三井特别委员会召开第二次会议,讨论麦克阿瑟的讲话究竟是何含义。大家一致认为财阀的改革已经不可避免,但对于完全解散,丝毫没有心理准备。

9月21日,《朝日新闻》首次提起了“财阀解体”的字眼。报道称,联合国赔偿委员会美方代表提出,要将三井、三菱解体,没收其全部海外资产作为战争赔偿。

三井上下被报纸上的这条消息震懵了,此前所有的乐观情绪一下子被末日来临的悲观情绪笼罩。没有人料到,财阀改革的意思竟然是要彻底解体。美国人来了,原来不是开始,而是彻底的结束!

9月22日,美国政府发表了《日本投降后美国初期对日方针》,该方针由最终目的、盟国的权利、政治、经济四部分组成。在经济部分明确提及:“对那些一直支配着日本大部分工商业的产业及金融的大财团应予以解散”。三井、三菱、住友、安田四大财阀是最先被列入名单的解散对象,其中又以三井财阀首当其冲。

这是美国对三井财阀下达的死刑判决书。原本还指望着为日本的战后复兴贡献一己之力的三井财阀,这时才真正尝到了因国家战败而被连坐的滋味。

实际上对于是否要解散财阀,美国决策层内部曾有过争论。但最终,一份由美国学者E·波利撰写的调查报告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份报告分析说:“财阀是日本最大的战争潜在力量,他们使日本的一切征服和侵略成为可能。只要财阀不解体,日本人要作为自由人治理自己的国家就毫无希望,只要财阀继续存在,日本就是财阀的日本。”

解散财阀由此成为美国对日占领政策中的重要一环。

最后的挣扎

作为日本第一大财阀的三井,其命运如何,对日本其他财阀而言有着风向标的作用。美国自然也十分懂得这个道理。如果成功解散了三井财阀,那么其他财阀自然也就不在话下了。

与强制解除日本的武装不同,对于解散财阀,盟总方面希望避免使用强压手段,而由日本方面自主完成财阀解体的任务。无论是日本政府还是三井财阀,当然不愿意就这样束手就擒。

日本政府一开始采取了为财阀辩护的立场,哪怕牺牲掉一些新兴财阀,也要“丢卒保帅”,尽量保全三井、三菱这样的大财阀。因此在外国记者招待会上,担任币原内阁外务大臣的吉田茂发表了这样一番辩护词:

“日本迄今为止的经济架构,是依赖于三井、三菱等旧财阀而建立起来的。可以说,日本的繁荣与这些财阀的努力密不可分。在战争期间,他们不计损失地经营旗下的各大产业。政府无视这些财阀的损失,强行命令他们制造飞机和轮船。真正受到军部提携,谋取了巨额利益的,应当是那些新兴财阀。”

显然,日本政府此时希望的是牺牲掉日产、中岛飞行机这一类从战争中发迹的新兴财阀,保全三井、三菱这样的旧式财阀。这种论调当场就引起了中国记者的反问:“你和三井家有亲戚关系吗?”因为吉田茂的“失言”,日本政府不得不在随后发表声明,澄清绝无反对财阀解体之意。

三井财阀的“自救行动”则显得更加积极一些。

在9月22日的《初期对日方针》公布后,三井财阀立即于26日向日本政府提交了一份关于参与战后复兴的计划书。三井表示将拿出1亿日元注册成立“三井复兴事业株式会社”,计划填海填湖造田500平方公里,开发盐田10平方公里,同时新建20万户住宅,这一宏大的方案总计投资预计高达20亿日元。三井方面很清楚,不拿出诚意来,不拿出一个让政府无法拒绝的方案来,是铁定过不了这一关的。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对美国人的公关。方案提交的次日,盟总经济科学局的局长罗·克雷默上校就被请到了三井迎宾馆。克雷默早年从商时,曾与三井物产有过生意上的往来,算是旧交。克雷默当然十分清楚三井方面的用意,不等三井的人开口,便直言相告:“其实早在《波茨坦公告》发表之前的三个月,联合国就已经做出财阀解体的决定了。”此番开场白,让一众三井高层吃惊不小,原来在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之前,盟国就已经有了处置日本财阀的打算!

克雷默接着说:“日本有两样与其国力极不相称的东西,一个是海军,另一个就是财阀。这两样在今后仍旧是引发战争的潜在因素。”

三井方面完全没有料到,负责盟总经济事务的最高长官竟然对日本财阀有如此深的“成见”,把财阀跟狂热军国主义的日本海军相提并论。三井本社的执行常务理事住井辰男试图告诉克雷默,如果不是受到军部的歧视和打压,自己的前辈向井忠晴就不会离开三井,三井财阀其实是战争的受害者。

这样的解释徒劳无益,但是三井方面没有死心。10月2日,三井又把克雷默请到了帝国饭店。这次会谈从晚上7点一直持续到10点半,三井方面拿出了各种资料,力图证明三井历来的产业不是围绕军需产业展开的,而是以商业为中心,和平产业才是三井的命脉。

克雷默反问道:“我来到日本之后,发现日本人的生活水平低得令人吃惊。可另一方面,日本却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战舰,有富可敌国的大型财阀。为什么会这样?怎么解释?要让日本的经济实现民主化,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快解散财阀。”

三井方面拿出了“三井复兴事业株式会社”的构想,极力向克雷默说明,财阀的经济实力必定有助于日本的战后复兴,这是盟总和日本政府可以借用的力量。倘若解散财阀,等于瓦解了日本的经济基础,放弃了日本战后复兴的一股建设性因素。

对三井方面的苦口婆心,克雷默显得有些不耐烦:“财阀解体是早就敲定的方针。你们这样做,就好比面对着终审判决,却还不死心地想要上诉。”

在长达三个半小时的交涉后,三井的高层绝望了。他们终于明白,解散的命运是无论如何也躲不过的。

在接下来的十几天里,三井特别委员会接连开会,商讨解散的方案。因为盟总的态度是不强制,由日本方面自行完成解散任务。自己对自己动刀,自然会手下留情。

10月20日,克雷默再次被请到三井迎宾馆。第三次与盟总沟通,三井方面拿出了连日来商讨的结果,其主要内容涉及:三井家族全面退出一线、高层管理人员全部撤职、母公司三井本社的股票向社会公开、三井本社成为单纯的持股公司、下属子公司全部独立等等。这个方案的核心主旨就是“去三井化”,并以改组的方式保住母公司。

克雷默对三井高层提出的改革方案十分不满,如果连母公司都不解散,那谈何“解散财阀”?在晚餐会上,克雷默放出狠话:“倘若在10月24日之前还不能痛下决心自主解体的话,那么盟总就要直接出面干涉了。”

三井高层想打擦边球的最后一丝侥幸,终于彻底破灭。盟总给了三井解散的自主权,但实际上不过是要三井自己走上那条早就被定好的唯一道路。所有的辩解、争取,乃至折中,全都徒劳无益。在美国看来,财阀和军部就是日本的两大恶魔,降魔必须要用尽最严厉的手段。

三菱、住友、安田财阀的日子并不比三井好过。安田和住友的解散方案提交得比较早,只有三菱拒不服从。10月24日大限之日,大藏大臣亲自找三菱商事社长田中完三谈话,表示无论如何都期望能在10月31日正式公布四大财阀的解体声明。病榻上的三菱第四代传人岩崎小弥太无奈接受了最后通牒,仅仅一个月之后便气死了。

三井家族的态度是务实的。11月8日,三井第十一代总领家、三井本社社长三井八郎右卫门高公在500名员工面前致告别辞。他说:“今日国家遭遇战败之不幸,三井之解体也是在所难免。希望大家以冷静的态度面对现实。”同年12月,三井财阀母公司的全体管理人员离任。

三井财阀的解体大幕,自此缓缓拉开。

呼喇喇似大厦倾

在四大财阀被迫达成共识的情况下,日本政府于1945年11月4日向盟总提交了《关于解散控股公司备忘录》,得到盟总批准。随后,又公布了《限制公司令》,所有被点名公司的财产和权利均被冻结。1946年8月8日,作为解散财阀的执行管理机构,控股公司管理委员会宣告成立,财阀解体工作正式启动。

这个时候,三井财阀的成员企业已达到近270家,其中由母公司直接指定的直系公司有10家,准直系公司,即直系公司的子公司有12家,这22家核心子公司与母公司三井本社加在一起,总资产约为72.8亿日元。如果把其他近250家下属子公司和旁系公司都计算在内,整个三井财阀可动用的资本则高达334亿日元,而当时全日本的储蓄存款总额不过才1200亿日元。说三井财阀富可敌国,丝毫不夸张。此等一马当先的实力,远非三菱、住友、安田等财阀能够同日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