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朱颜惊明
1432500000084

第84章 炎炎炽娥眉

一直沉默着的马恩慧将怀中的孩子交给徐妙锦,自己朝朱允炆走了过来。“皇上”,她很轻很柔的呼唤他,恋恋不舍的目光缠绕在他的脸上,语意轻柔,却字字清晰明白:“臣妾不能跟着皇上走,还有圭儿也不能。如果我们一起走,只会死在一处,奎儿已经懂事了,皇上带着他,不会被拖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臣妾恳求皇上保护好奎儿,他是我们血脉的延续,也是将来的唯一希望”。

朱允炆眼睛里浮起一阵悲哀痛楚之色,“恩慧”,他握紧了她的手,“如果有来世,我情愿与你做一对平民夫妻,远离宫廷纷争。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这几句话含满了夫妻至情,也充满着离绪别愁,哀绝、凄凉、动人心弦。

马恩慧觉得内心抽痛起来,从心脏一直痛到指尖。她抽了口气,蓦然间,下定决心将手抽离他的。“有皇上这句话,臣妾已经知足了”,她双颊泪滚,有如带雨梨花,脸上却缓缓绽开了一缕欣慰的笑容。

朱允炆脱下龙袍,换上僧袍,顾烟萝为他剃净三千烦恼丝,带着他和朱文奎踏上了逃亡之路。

奉天殿内,马恩慧换上了朱允炆的冠服,她郑重将朱文圭托付给了徐妙锦,“锦姐姐,如果燕王要对圭儿下毒手,请你代为说几句好话,也不枉我们姐妹一场”。

“恩慧妹妹……”徐妙锦酸涩的眼睛直勾勾的盯着她,带着一份慌乱而凄迷的心情。

“锦姐姐,我要走了,到另外一个世界去”,马恩慧的脸上平静如水,“皇上原想烧毁这座宫殿的,现在就由我来完成他的心愿吧。必须让燕王相信,皇上已经葬身火海的事实,这样他们父子俩才能够平平安安的活下去”。

“恩慧妹妹……”徐妙锦惨呼了一声。含蓄内敛如恩慧,内心深处的爱竟是如此的炽烈,爱到情愿毁灭自己、万劫不复。她想起了那支向日花的花签,花语是沉默的爱,心忱炙热,其情烈也,“烈日炎炎炽娥眉”,多希望她能够如同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云开雾散时,烈焰烧炽了奉天殿的上空。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可叹往日一派繁盛而又肃穆,红墙黄瓦的宫殿成了一片火海。此时京城内也已是一派惨状,大街小巷满是燕军士兵,激战过的地方横尸流血,未交战过的地方也是一片狼藉。城内各处官军已四散逃跑,只有****祖仍组织尚未溃败的官兵与燕军展开了巷战。虽说以寡敌众,最后以失败告终,但他延缓了燕军逼近皇宫的态势,也为朱允炆出逃争得了宝贵的时间。

那个黄昏,徐妙锦牵着朱文圭的手,站在一片烈焰冲天的火海前,火光映照着她苍白的脸颊和失神的眼睛。太阳的威力逐渐减弱,天空却依旧火烧般的红艳。她愣愣的望着掩映在云层中的落日,恍恍惚惚,眼前全是一些被割碎的、不成形象的脸谱。

一个身影出现在落日的红晕中,在漫天红光中由远而近,逐渐清晰起来,那是一身戎装的朱棣。

徐妙锦只觉得眼前有金星在闪动,目光朦胧,她努力想要看清那个身影,却被一片泪雾挡住了视线。

“锦儿、锦儿、锦儿”,朱棣狂喜的冲到她面前,一连串的呼喊她,炽烈的火焰在他的眼底燃烧,眼里有浓得化不开的深情。

徐妙锦依旧在发怔,不闻不问。朱棣抓住了她,轻拍她的面颊,焦灼的喊:“锦儿、锦儿,你怎么啦?”

徐妙锦终于回复了些许意识,抬起泪痕遍布的脸来望着他,一别多年,他满脸的风霜,却比过去更加雄健英武,浑身上下都散发着历经千锤百炼的成熟男人的魅力。朱棣也回望着徐妙锦,她依旧风姿动人,只是眼中荡漾着春水一般的哀愁,她的憔悴深深震撼了他。

“锦儿”,朱棣用手扶住她的肩膀,他的脸色紧张而疲倦,眼睛焦灼的盯在她的脸上,“你为我吃尽了苦头,我都知道。我曾对你说过,如果上天肯助我成就大业,我定许你一世繁华。现在,我可以兑现这份承诺了”。

徐妙锦空洞的目光从他的脸上挪开来,她偏过头去,幽幽叹息,“皇上,在奉天殿内****了”。

朱文圭似乎听懂了徐妙锦的话,“哇”的一声大哭起来。

朱棣这才注意到了这个小小的孩子,“这是朱允炆的小儿子?”他向朱文圭面前移动了两三步,脸上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神色。

徐妙锦本能的将朱文圭护在怀里,“求你放过他,他只是个孩子”。

朱棣顾左右而言他:“太子呢?”

“我不知道”,徐妙锦茫然摇头,“宫中一片混乱,我只找到了圭儿,其他人,都已不知去向”。

朱棣沉默的注视着正大哭不止的朱文圭,过了一会儿说道:“锦儿,我让人先送你回府吧。”

“我要带他一起走”,徐妙锦紧紧搂住朱文圭,生怕一松手,他就会被朱棣抢走。

朱棣有些无奈的点头,“好吧,等过几日,我再接你们进宫”。

徐妙锦和朱文圭离开后,朱棣的目光久久停留在横陈于殿外的徐增寿和苏芸葭的尸体上,他庄严的肃立着,满脸的悲戚和痛楚之色。

且说顾烟萝带着朱允炆和朱文奎来到鬼门,鬼门在皇城之北的太平门内,是内城一扇小矮门,仅容一人出入,外通水道。三人弯着身子先后出了鬼门后,见水道上停着一艘小船,一位僧人站立船头,向朱允炆叩首称万岁,并介绍自己叫王升,是神乐观住持,专程来迎接皇上。三人于是乘舟自水道出了京城,黄昏时到了城外的神乐观。不久后吴王教授杨应能、监察御史叶希贤等十三人也来了,都是僧人的打扮。王升将朱文奎的头发也剃去,将他扮作小沙弥。而后众人连夜启程,一路向东南方向奔去。

朱棣手下的军士从奉天殿的废墟中掘出了一具面目全非的烧焦尸体,分不清是男是女,但是残留的金冠和戒指可确认是皇帝之物。朱棣心中虽怀疑,却当众哀叹痛哭:“侄儿怎么如此傻,四叔是替你清除朝中奸臣,你怎么不能理解我的心意,非要寻死呢?”

朱棣暂未入住皇宫,仍旧驻营龙江,下令安抚臣民,严肃军纪。并下令清宫三日,继续搜索朱允炆的下落,同时开列“奸臣榜”,搜捕奸臣太常卿黄子澄,兵部尚书齐泰,文学博士方孝孺,御史大夫练子宁,右侍中黄观等人。

六月十三日,大明燕王令旨:谕在京军民人等知道。予昔者困守藩封,以左班奸臣窃弄威福,骨肉被其残害,起兵诛之,盖以扶持祖宗社稷,保安亲藩也。于六月十三日抚定京城,奸臣之有罪者予不敢赦,无罪者予不敢杀,惟顺乎天而已。或有无知小人乘时图报私仇,擅自绑缚劫掠财物,祸及无辜,非予本意。今后凡首恶有名者听人擒拿。余无名者不许擅自绑缚,惟恐有伤治道,谕尔众咸使闻知。

那些朱棣口中的奸臣,也就是朱允炆的谋臣、建文朝的忠臣,事实上朱允炆低估了他们的气节,许多人并没有逃跑,而是以一己之力挽救朝廷的危亡。朱允炆端坐在奉天殿的宝座上绝望怒吼时,齐泰正在广德募兵,黄子澄在苏州募兵,练子宁、黄观在杭州募兵。虽然他们的行动无法真正挽救大局,但大无畏的勇气和气节令人敬佩。

“****祖呢?”朱棣语气冷肃地询问手下军士。他自然不会忽略了这个屡次将他逼入绝境的小舅子。原本还想看在徐贞静和徐妙锦姐妹的面子上,给他一个归降的机会,但他竟然一直没有前来迎接自己,这种毫不留情面的表现让朱棣恨得咬牙切齿。

那名军士禀道:“魏国公一直在延安殿内,不愿前来见殿下。”

朱棣怒气冲冲的召来吏官,“去告诉****祖,如果他写下一份罪状供认书,我或许还能网开一面,否则的话,杀无赦!”

延安殿就是徐府东花园中祭拜中山王徐达的祠堂,****祖跪在父亲的神位前,满腹惨痛。历时四年的“靖难之役”,以朱棣的全面胜利而告终。江山易主,已成为无法改变的事实。

吏官带着朱棣的命令来了,将纸和笔墨双手呈上。****祖嘴角带着轻蔑的冷笑,提笔一挥,写下了九个大字。

****祖写的是“父开国功臣,免死有券”,徐达是明朝开国功臣,****祖手中持有朱元璋所赐的免死铁券。朱棣看后怒火喷涌,将那张纸撕得粉碎,一面嘶吼:“好个****祖,胆大妄为!既然不能处死,就将他终身幽禁!”他当即下令,将****祖削去爵位,终身幽禁于东花园的居所内,同时命人全力搜捕顾烟萝,务必将其活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