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朱颜惊明
1432500000074

第74章 死守济南城

朱允炆已下旨召还李景隆。徐妙锦默默收拾着行装,准备启程返回应天府。她内心百感交集,充满着离情别绪。刚与大哥相聚,转眼又要分别。还有那个大家在她面前小心翼翼回避,不愿提及的人,这一去,只怕是远隔万水千山,相见无日了吧?

“锦姐姐”,正当徐妙锦神伤魂断、愁肠百折之际,一个熟悉的娇脆声音呼唤她。徐妙锦惊讶回头,见铁凤俏立在房门口,笑意盈盈。将近两年不见,小姑娘长大了,愈发的俏丽可人。她三步并作两步跑进来,一把搂住了徐妙锦,又笑又跳,“锦姐姐,我好想你啊”。

“铁凤妹妹”,徐妙锦又惊又喜,“你是跟着你爹来济南的吗?”

“不是”,铁凤微吐舌头,“我们住在青州,听说爹要到济南来,我偷偷从青州乘坐马车过来的,没想到锦姐姐也在这儿”。

“你真是胡闹”,徐妙锦轻斥,“大战在即,你却往这最危险的地方跑”。

“我才不怕危险呢”,铁凤豪气万千,“我也要像男儿一样上战场,誓死守卫济南城”。

徐妙锦忍不住噗哧一笑,“你未免也太天真了,战争非同儿戏。不如跟着我回应天府吧,我们在一处作伴,你爹也可以放心”。

“不!”铁凤重重摇头,“我要留下来,亲眼看着燕贼被打败!”她倏然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急急住口,却已经来不及了。她偷眼看着徐妙锦,一阵心虚。

“燕贼!”徐妙锦心中哀号,如同被针刺般直跳起来,但是很快又默默坐下了。她的眉梢眼底凝聚着哀愁,坐正了身子,温和而苦涩的盯着铁凤,“你来了,我却要走了,也不知何日能再见面”。

铁凤恢复了嘻嘻哈哈的笑脸,“只要有缘,就有机会相见,说不定什么时候,我又随爹一道回应天府了,就像展翼一样。这次时间匆忙,来不及准备,下回再见面,我们一定要把酒言欢”。

徐妙锦望着铁凤灿若春花的笑靥,不知怎的竟想起了在坤宁宫中,铁凤抽中的那首花签诗,“江湖袅袅对渔歌,浪里风行倚碧荷。红颜俏貌藏青骨,夜起风骤卷流波”,一股寒意从她的心底直冒上来。

李景隆和徐妙锦离开时,****祖、顾烟萝和铁凤一直将他们送到了济南城外,晨风吹来,飘起几人的衣袂,空气中有一股悲怆的凉意弥漫开来。马车行出很远了,铁凤娇脆的声音还随风飘来,“锦姐姐,一路保重,我一定会去应天府看你的……”。

山东参政铁铉和李景隆手下的都指挥使盛庸一同赶到了济南。李景隆北伐,铁铉承担了为大军押运粮饷的任务。在他的指挥运筹下,官军粮饷无所匮乏,但他挽救不了失败的战局。在跟随李景隆撤退的途中,铁铉遇到了盛庸,两人酌酒同盟,感奋涕泣。于是相约一同来到济南,誓死守城。

一路上,铁铉和盛庸不断收拢被击溃的明军兵士。铁铉只是一介书生,不懂军事作战,明军溃败后,沿路各府县都闻风而降,铁铉却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

“爹——”铁铉刚进城,就见铁凤飞奔过来。

见到女儿,铁铉并不惊讶,只是叹息道:“爹什么也不怕,就怕连累了你。”

铁凤挺直了背脊道:“女儿和爹一样,天不怕地不怕!”

一旁盛庸问道:“这一路许多人嘲笑我们,说连主帅都逃跑了,江山很快就要易主,何必再作无谓抵抗。你怎么不劝劝你爹,反倒支持他呢?”

铁凤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虽不是男儿,却也懂得这个道理”。

盛庸好生感慨:“巾帼不让须眉,铁公,你生了一个好女儿。”

此时济南城内挤满了逃难的百姓和残兵败将,人心惶惶。有战斗力的士兵极度匮乏,****祖手下的精锐也不过近万人,根本无法与朱棣的军队相抗衡。朱棣很快就率领十几万军队列阵围攻济南,他第一次主动采取攻势,准备一举拿下这座城池。他早已胜券在握,无数的州府都已投降,不堪一击的济南城更是不在话下。

然而结果大大出乎朱棣的意料,铁铉督众悉力捍御,愣是挡住了燕军的去路。铁铉亲自在城上指挥战斗,身先士卒,盛庸和****祖则成了铁铉的得力助手。防守官兵士气大振,连续多次成功抵御了燕军的进攻。

济南城池坚固,将士齐心。朱棣见不能骤克,便命人射书信入城劝降。而城中也送出一书,朱棣展开来看,原来是儒生高贤宁所作的《周王辅成王论》,其旨在请燕王罢兵,朱棣自然对之不予理采。

燕军久围济南不克,朱棣在观察了济南的地形后,想出了一条毒计,筑堤坝拦截河水灌城,企图用洪水淹没济南城,摧毁城内守军的意志。

朱棣的阴招让盛庸也没了主意,“眼看城池就要失守,这可如何是好?”

铁铉却不慌不忙道:“我有一妙计,可缓解眼前的危机。”

****祖问道:“铁大人可是要假意投降?”

铁铉笑了起来,“魏国公与我不谋而合。可预备一千人前去诈降,并请求燕王单骑入城接受投降,以表明他的诚意”。

“单骑入城?”盛庸有些疑虑,“燕王会上当吗?”

****祖道:“燕王起兵已有一年多,对这种无休止的征战必定有些厌倦了。他急于攻下济南城,这样即使不能夺取应天府,也可就此切断南北通道,划中原而自守,落得半壁河山。而且眼下城池告急,他会相信我们已无计可施,唯有归降于他。”

在铁铉的安排下,守城人假意痛哭,大呼“济南急矣,亡无日矣”。铁铉又让人撤去防守器械,以示无心防守,随后派出一千人出城诈降。朱棣见济南终于投降,高兴万分,军中更是山呼“燕王殿下千岁!”

出城投降的一千人皆伏地请曰:“奸臣不忠,使大王冒霜露,为社稷忧。谁非高皇帝子,谁非高皇帝臣民,其又奚择焉!唯是东海之民,不习兵革,闻大军压境,将谓聚而歼旃,是失大王安天下、子元元之意也。请大王退师十里,单骑入城,臣等具壶浆以迎。”

果然不出铁铉和****祖所料,朱棣很痛快的答应了这一要求。他认为济南已进退无路,城中军民担心遭到无辜杀戮,希望大军退避也是可以理解的,于是亟令退军十里。

第二日,朱棣单骑入城,他过了桥,一路行至城下,城门大开,迎接他的到来。当他志得意满地进入城门时,忽有人高喊:“千岁!”话音未落,一块铁板从城门上坠落。城门上早已埋伏好了士兵,只待燕王进城,便以“千岁”为暗号下铁板击杀之。岂料下手之人太过心急,铁板落下偏早,只是砸伤了朱棣所乘骏马的头部,朱棣大惊失色,慌忙换乘另一匹马往城外逃命。城外桥下也设有伏兵,原本约定燕王一旦进城,便断桥截断他的归路,但此时伏兵见燕王刚进城便又奔逃出城,仓促之间挽桥不断,竟让他从桥上逃走。

听说朱棣逃跑了,铁凤气得直跺脚,“蠢才,真是一群蠢才,连这么好的时机都把握不好!”

顾烟萝怅然一叹,“或许这是天意吧。失手了也好,如果真的把人砸死了,且不说皇上那边不好交待,锦姐姐也会伤心欲绝的。”

****祖心情沉郁,将手搭在顾烟萝的肩上,重重的叹了一口气。

铁凤忽然瞪大眼睛望着他们,“你们……”。她并不知道****祖和顾烟萝的关系,这几****一门心思扑在守城之事上,连顾烟萝是谁都没有工夫打听。

****祖愣了一下,才想起将手拿开。顾烟萝已经红了脸,低低的垂下了头。

“哦——”铁凤拉长了声调,一脸恍然大悟的表情,“原来徐大哥带兵作战,身边还有美人相伴”,她似乎已经忘记了伏杀燕王失败的不愉快,又回复了她天真直率的本性,娇嚷着:“徐大哥,快快从实招来!”

“你让我从何说起”,****祖哭笑不得,大难当头,铁凤居然还有闲心盘问他的私事。

顾烟萝反倒先开了口:“铁凤妹妹,其实我们早就见过面的。”

“我见过你吗?”铁凤歪着头,努力回忆着,却怎么也想不起来。

顾烟萝道:“在广寒寺,还记得吗?”

铁凤张大了嘴,“难道你是……那个没脸见人的……”

****祖猛咳了两声,铁凤忙捂住嘴,又将手松开,嘻嘻笑道:“我又说错话了,希望姐姐不要怪我才是。”

顾烟萝微微一笑,“这样真性情的女子,倒真是少见”。

正说着,铁铉和盛庸从外头走了进来,两人的脸色都很不好看。

铁凤忙上前问道:“爹,济南城,还守得住吗?”

铁铉的语气既无奈又悲壮,“燕王恼羞成怒之下,必定会再度合兵围攻。惟有严防死守,却不知还能支撑多久”。

满室沉寂,只有紊乱的呼吸声此起彼伏。

顾烟萝沉吟良久,缓缓说道:“我倒是有一个想法,不知是否可行。”

铁铉忙道:“姑娘请讲。”

顾烟萝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铁铉不由得面上一喜,对****祖和盛庸道:“我觉得此计甚妙,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祖和盛庸互视了一眼,皆点头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