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创业版
14124100000015

第15章 搭建成长成功的平台(2)

还要详细估量内外环境的优势与限制,如社会需求分析,家庭需求分析,个人SWQT分析(SWQ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Qpportunity、威胁Threat。就是将个人的自身优势、劣势进行明晰的列出,先是对其自身的优势要分析所能带来外部机会,更要分析出优势会导致的外部威胁;同样,对于自身的劣势亦是如此,要分析所带来外部威胁也要善于发现机会),通过分析自己能干什么、想干什么,设计出自己的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这是职业设计的第一步。

步骤二:确认自己的人生目标

要分析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和愿望,明明’白白地找出自己真正想要的、对自己来说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到哪儿去,那通常你哪儿也去不了。从找第一份工作开始,就要注意自己搭乘的是一艘什么船,要开往哪里去。往往第一份工作是决定人生方向的重要一步,所以这第一艘船一定要找好。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目标,而目标的设定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信息为依据的,因此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对这一目标进行确认,是不是符合自己愿望又切实可行的。

没有切实可行的目标做驱动力,人们是很容易对现状妥协的。盖尔希伊在《开拓者们》中,通过一份内容十分广泛的“人生历程调查问卷”,访问了6万多个各行各业的人士,发现那些最成功和对自己生活最满意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致力于实现一个其实际能力所难于达到的目标。他们的生活有意义,而且比那些没有长远目标驱使其向前的人更会享受生活。

在长期目标得到确认的前提下,我们还必须制定详细的年度奋斗计划。在不同的时期,需要实现的阶段性目标不同,实现目标昀措施也不同,因此,对目标的界定越明确越好。如一年之内读哪些书、读多少书,一年之内在某一行业做到什么职位等等。长期和短期人生规划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人生大的目标能够不沦为空想,而是一点点在一天天的推进中逐步落实。尤其是要找到实施的正确途径,正确方法,这样,才能让智慧的理想变成现实。

步骤三:制定行动方案

你是否有一种途径可以让你现有的职业与你的人生基本目标相一致?

实际上,并不是你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和就能干成什么,能干什么或能干成什么必须考虑自身和客观条件,这就是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必须考虑的又一个问题。对自身条件的认识是对自己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等方面的评估、总结;对客观条件的认识是对自己的“天时、地利、人和”的评估、总结。当把自己的职业兴趣、自身条件、客观条件研究分析完毕后,第三个问题就是要找到兴趣、条件、职业三者的结合点,发现三者的匹配性。清楚自己喜欢干什么(我想往哪方面发展)、能够干什么(我能往哪方面发展)、有可能干成什么(我可以往哪方面发展)。

赵本山还是一个农民时,有人说他重活干不了,轻活不愿干,光会耍嘴皮子。但他硬是把嘴皮子耍成一门功夫,成了小品明星。篮球飞人乔丹成名前到一家二流职业棒球队打棒球,成绩一般,只好悻悻而归。

可见,一个人要成功,必须找准个人能力和职业的最佳结合点。

现在有很多测试工具能帮助人们找准这个最佳结合点,一些知名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也要对求职者作一番个性测试。因为人们知道,必须把不同个性的人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潜能。比如一个喜新厌旧的人,对于一个保守的企业而言,可能是经常批评公司及主管的叛逆分子,令人头痛不已。但如果他去从事创意方面的工作,可能会大受欢迎,因为他总能提出新的想法。

要找准最佳结合点,更多的时候还是要靠自我发现。台湾著名漫画家朱德庸25岁红透宝岛,≤双响炮》、娌女郎》、艚溜族》等作品在台湾深受喜爱;在内地,他的漫画也非常畅销。可小时候的他却是一个问题孩子,并认为自己非常笨。十多岁以后,他发现自己对文字反应迟钝,但对图形很敏感。于是他在学校里学画,回到家里也画,书和作业本上的空白地方都画得满满的;在学校受了哪个老师的批评,一回到家就画他,狠狠地画,让他“死”得非常惨。后来就有媒体发现了他,为他开设漫画专栏。因为找准了自己的最佳结合点,他成为一位优秀的漫画家。

步骤四:停止梦想,开始行动

行动,这是所有生涯设计中最艰难的一个步骤,因为行动就意味着你要停止梦想而切实地开始行动。如果动机不转换成行动,动机终归是动机,目标也只能停留在梦想阶段。职业目标确定后,就要制定一系列的行动计划。包括学习计划、工作计划、技能提升计划等等。

立即行动,无论你是处于大学毕业刚刚踏上职业路途的年轻人,还是40岁左右并且正陷在一份你不喜欢的工作之中的中年人,现在都是你进行职业规划的好时机。只要你还没有到安享晚年的地步,任何时候开始你的职业规划都不为晚。

此外,还要对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

职业目标是人生奋斗的方向,是要找到施展才华、成就事业的平台,是走向职业成功的指南。实践证明,在职业生涯中能够取得成功的人,是那些有着一种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的人。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使个人认清自己发展的进程和事业目标,把相关的工作经验积累起来,准确地充分利用有关的机会与资源,指引自我不断进步与完善。

三、路是走出来的

很多人常常抱怨,自己先天条件不好,既找不到好工作,又无法自己创业,一生将与成功无缘。那么,是不是真的因为你现在的条件,决定了你一生都不能成功呢?生活中很多有优越条件的人,并没有成功,反而很多条件差的人创造了奇迹。如:上不起学的穷孩子竟能超过富家子弟成为名家,身体残疾的人竞能超过正常人,做正常人不能做到的事,又有多少人在被众人看作不可能的事上创出了奇迹。比尔·盖茨大学没有毕业,他的成功在于30年前判断每家的桌面上要摆一台电脑,以至于咸绩优于他的,拿到学历证书的诸位同学,要么给他打工,要么名未所闻。

条件的好坏对成功的影响并不是直观的,条件好可能省点力气,但绝不会起决定因素。根据很多成功人士的分析,成功不是靠条件,而是靠信念,靠方法。

下面的寓言故事,会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有一种鸟,它能够飞行几万里,飞越太平洋,而它需要的只是一小截干树枝。

它把树枝衔在嘴里,累了它就把那截树枝扔到水面上,然后飞落在树枝上休息一会儿,饿了它就站在那截树枝上捕鱼,困了它就站在那截树枝上睡觉。

谁能想到小鸟成功地飞越太平洋,靠的却仅仅是一小截简单的树枝呢?如果小鸟在嘴里衔的不是树枝,而是把鸟窝、食物等旅途中所需要的用品,一股脑儿全带在身上,那小鸟还会飞得起来吗?

在小鸟身上,我们可以悟出一点:

如果一味地苛求成功的条件,再好的条件也会成为一种负担,成为捆绑在翅膀上的黄金。成功,就是在没有条件中创造条件,就像那种飞越太平洋的小鸟,靠一小截干树枝,立足、生存和飞翔。

成功确实需要一些必备的条件,但也不必过分为必备条件所困。任何条件都是人创造的。我们现在分析一下成功条件的类型。

成功的条件可分成两类,A类和B类。A类指的是主观上拥有的条件,B类指的是主观上不具备的,而必须要从客观上去寻求的条件。

以找工作为例,A类条件包括学历、专业、经验、品德、素质等等,B类条件包括机会、背景、人际关系等等。我们会发现,在所有的条件中,A类条件是居多的,B类条件是大多数人都缺乏的,需要靠自己去寻找。

我们可以将成功必备条件一一列举出来,然后考虑一下,我们目前还欠缺哪些条件。一旦达些欠缺的条件被弥补了,我们才更加有可能获得成功。也就是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我们需要找出“东风”到底是什么。

其实,每一个人在走向人生成功的征程中,大部分条件都已经具备了,只是我们自己从未留意过!人们往往有一种非常悲观的感觉,总是将我们不成功的原因归结为条件太差,没有机会,所以不成功似乎是应该的,是正常的。但是,成功的决定因素不是机会,不是什么客观条件,而是态度!就是以积极的态度去借用“东风”。

《穷和尚和富和尚》是一个相当经典的故事:蜀地的边境有两个和尚,一个贫穷,一个富有。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到南海去,怎么样?”富和尚说:“你靠什么去呢?”穷和尚回答说:“我只要一个瓶一个钵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多年来都想攒钱雇船去,还没有成行,你靠什么去呀!”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此事告诉了富和尚,富和尚感到很惭愧。

成功之路不是靠条件铺就的,而是靠自己的双脚走出来的。

提起大庆油田,人们自然而然地会联想到一个英雄的名字——王进喜——铁人的故事。是他领导一批无悔的年轻人在极度艰苦的条件下开发大庆油田,为我们国家甩掉了“贫油”的帽子,他的创业宣言就是那句“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在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而他们却浑然不觉,他们需要的只是一点小小的推动——创造条件的决心。

20世纪70年代,新加坡旅游局长给李光耀写了一份报告,大意是,新加坡不像法国有埃菲尔铁塔,中国有万里长城,日本有美丽的富士山,夏威夷有几十米高的海浪,我们有的只是一年四季不断的阳光,除此之外,什么也没有,在新加坡发展旅游业很难。李光耀收到报告,非常气愤,在报告上只写了这样一句话:“你还想要上帝给我们什么东西?阳光,阳光就足够了!”于是,他撤换了旅游局长,制定新加坡发展旅游规划,充分利用一年四季的阳光资源,大量种花植树,让新加坡发展成为世界上著名的花园式城市,旅游业收入跃居亚洲前三名。

有时,不是你拥有的东西太少,而是缺少发现和创造。上天只是丢一个苹果给牛顿,他就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给了迪斯尼一只老鼠,却创造了世界上最大的童话世界;给了曲阜一个孔子,就将曲阜变成了圣城;给了广西一些山水,就夺得了甲天下的美名;给了一块最普通的油菜花地,却有了最美的乡村婺源究其原因,只有一个词——创造。

有这么一句谚语:当一个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时,整个世界也将为之让路。想成功吗,路就在自己的脚下。

四、主动适应环境

任何人都离不开具体环境而生活。“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自然界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在这个变化、竞争的时代,如果你能适应这种变局,你就是生活的强者,反之,就会面临巨大的危险。

有一部关于熊猫和北极熊的电视片,讲述的是熊猫与北极熊演化的故事。熊猫和北极熊有共同的祖先,由于气候变化,同一祖先的熊,一批移到中国四川的温带地区,另一批移到北极的寒带地区。按一般逻辑,进入寒带地区的熊会冻死,温带地区的熊会很容易活下来。结果却相反,由于环境好,熊猫由以前比较凶猛的物种变成好吃懒做、濒临灭绝的动物。因为熊猫退出了竞争机制。温带地区食物多,食肉动物也多,老虎、狮子和狼常和熊猫抢食物,熊猫抢不过它们就不吃肉了,改吃草。食草动物也多,熊猫决定连草也不吃了,吃其它动物都不吃的竹子。这一下,它犯了致命错误——它选择了唯一的食物来源。当竹子越来越少时,就有大批的熊猫被饿死,最后全世界只剩下屈指可数的少量熊猫。北极熊却在北极生活得很好,比当地的任何动物都更凶猛,体重也比熊猫大两倍。它本来是陆生动物,但最后能在海中游泳长达几小时,且能捕食水中生物,实在没东西可吃时,还能在零下40度的北极冬眠,北极生存坏境的恶劣导致了北极熊强健的体魄和强大的生存能力。

人也是一样的,凡是在艰苦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都会比较坚强,有活力也更能取得成功。而在舒适安逸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通常比较平庸、很难成就大事。在绝境和安逸面前我们会选择什么?是的,我们大都会选择安逸,却不知安危了,也就退化了,驻足不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