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做人资本总集(精华本)
14124000000029

第29章 习惯改造(9)

大哲学家蒙田说:“健康的价值,贵重无比。它是人类为了追求它而唯一值得付出时间、血汗、劳力、财富甚至付出生命的东西。”的确如此,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是你最大的资本,是你重要的竞争力,只有拥有了这种竞争力,才能以积极的心态、充沛的精力和高昂的斗志去实:睨你的目标,赢得人生的胜利。

2.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为未来储蓄健康”

健康是人类生存、发展、享乐的基本条件,是资源,是幸福,是美的境界,是长寿的基石,是神圣的人权,是人类自始至今追求和创造活动中赋有魅力的主题,是万物及其生命的最佳存在状态和最原始的、最基本的、最本能的意志。

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没有病痛和不适,就是健康”,甚至有人认为能吃能喝能睡就是健康。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心理因素对于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人们在重视生理健康的同时,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那种“无病即健康”的传统健康观日渐为人们所抛弃,新的健康观应运而生。

现代健康观是从全方位的角度积极地诠释健康的。世界卫生组织1948年在其宪章序言中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美状态。”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又把健康定义扩充为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人不仅仅是一个生物体,而且是有复杂心理活动、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完整的人。健康包括了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一个人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性都处于完满状态,才算是真正的健康。

岁月无情,古往今来,无论是统率千军万马的名将、倾城倾国的美女、腰缠万贯的大亨、功成事立的泰斗都无法抗拒这铁定的自然规律。

如果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热爱生活,积极锻炼身体,勤于动脑、动手和应用科学方法饮食,就可能保持身心的健康。把镇定的情绪和豁达的心态在人生的银行里不断储蓄健康,每当你在这个银行里存入了一点良好的生活习惯,在你的帐号上不但拥有了健康的本金,而且它还会给你生命健康的利息!

那么,如何养成锻炼身体、讲求:卫生、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呢?

(1)懂得工作,也要懂得休息

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这是许多人都明白的道理。工作是一个人生存所必须要经历的过程,但是,如果你要是不顾自己生命过程的特征,一味地以工作为目的,长期超负荷工作,那就是对自己的极端不负责任了。

成功者并非都是工作狂:他们知道休息,注意自己的健康,他们懂得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不会因为疯狂地去工作,而抛弃了生活中应有的轻松和快乐,更不会拿工作获:得的高额报酬,来出卖自己宝贵的健康和生命。

会工作的人,不论工作有多么紧张,都不会把自己看做一台连轴转的机器,他们不管时间有多么紧迫、任务有多重、工作强度有多大,他们都要适当停下来,给自己以放松。

一位公司老总在生意正红火的时候,突然辞了职,一个人跑到美国去进修。有人问他:“为什么呢?放弃你的生意不觉得可惜吗?”他说:

“有什么可惜的!人生苦短,做爱做的事,而且要想在有限的一生中比别人活得更多些,就要把人生分成一截一截来过。”他解释道:“上一截我的人生主要目标是赚钱,现在我认为已经赚够了足以养老的钱,然后这个阶段,也就是今后的五六年,我的人生主要目标就是出国研修、旅游、开眼界、尽享爱情。再往后的一截还没想好,也许会去写书,也许做更大的生意。每一截人生我都认真投入地去做。这样我的一生会很丰富,尽可能地实现我想要的生活形态。”

要使生活过得更有意义,并不是什么难题,你只要学会协调,做到工作生活两不误就行了。

休息并不是浪费生命,它能让你在清醒的时候做更多有效率的事。

一位卓越的实业家每天承担着巨大的工作量,没有人能够分担他的任何一点点工作。他每天都得提一个沉重的手提包回家,包里装的是必须处理的急件。紧张劳累的工作,使得他身心疲惫不堪,于是,他不得不去医院诊疗。医生给他开了处方:每天散步两小时;每星期空出半天的时间到墓地走一趟。

这位实业家对此迷惑不解:“为什么每星期要空出半天的时间到墓地走一趟呢?”“因为”医生不慌不忙地回答,“去瞧一瞧那些与世长辞的人的墓碑。你可以仔细思考一下,他们生前也与你一样。认为全世界的事都得扛在自己的肩上,如今他们全都长眠于黄土之中。也许将来有一天你也会加入他们的行列,然而整个地球的活动还是永恒不断地进行着。”

是的,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紧张、忙碌,而应适当放松、缓解,有了放松的身心,生活才过得更有意义,更加美好。

(2)控制饮食,均衡营养

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营养学家麦卡经过试验,提出一项营养学的理论学说“麦卡效应”。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后来,美国老年学家马克莱顿又经过试验再次证明,在保证均衡营养的前提下适当限制身体的热量摄人,可以推迟衰老,延长寿命。“麦卡效应”终于引起了营养界和医学界的重视。到上个世纪末,人们普遍有了自觉控制饮食的习惯,讲究“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合理控制饮食。

许多实验证明,人从中年时开始,适当控制饮食可提高人体免疫力,降低自由基的水平,从而延缓衰老进程。日本大村裕教授从另一个角度的研究发现,人在进食过饱以后,大脑中一种叫“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

的物质要比进食前增加数万倍。这种物质能使毛细血管内侧细胞和脂肪细胞迅速增殖,并能促使脑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大脑早衰的主要物质。

大村裕教授指出,目前虽然还没有研制出有效的药物来控制饱腹时“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的增加,但通过控制饮食量,减少“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在大脑中的生成,推迟脑血管硬化和大脑的衰老,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适当控制饮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要减少食用动物脂肪、高胆固醇、高糖和高淀粉食物;另一方面,:适当增加富含蛋白质与维生素的食物。

(3)坚持每天锻炼身体

说起锻炼,人人都知道它有很多好处:减肥、治病、强体,使人生活充满活力。如果你能每天锻炼40分钟以上,不仅减少疾病,还能让你的工作精力大增,效率更高。

锻炼可以分许多形式,一定有几种形式能适应你。

慢跑,它几乎适应于所有人群。每天早晨起来跑上十来分钟。但要注意,跑步前,最好先喝点液体食物,不要空腹跑步,还要注意先做些准备活动,活动活动手、脚、腿等。跑步绝对不能穿拖鞋或高跟鞋。

工间操、课间操是你工作和学习中的调剂品,每天至少一次。

球类运动应以年龄和身体条件来定,篮球、足球是体力消耗最大的,羽毛球、乒乓球相对消耗体力就小些,还可以打打保龄球,岁数大些的则可打打曲棍球、门球等等。

野外散步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身体方法。

专家提出的建议是,坚持每天锻炼1小时。

(4)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每个人都要面对社会、事业、家庭等方面的精神压力,在人生旅途上,每个人都无法避免许多不顺心如意的事,诸如学业上的挫折、事业上的坎坷、生活中的磨难、情感上的失意等等。这些需要进行心理调整,以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①要善于自我克制。保持清醒的头脑,镇定自己的情绪,总结受挫折原因,用理智去克服情感上的失意,不必为心事大动肝火。

②要善于自身排解。去做自己喜欢干的事,诸如看小说、看电影、唱歌跳舞等。

⑧要善于减轻自己的精神负担。走出郁闷的氛围,投人大自然的怀抱。根据自己的性格和当时的心情,选择幽静清新的环境或人多喧闹有趣的公共场所,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忘掉那些让人心烦的事情。

④要善于宣泄内心的感情。寻找知心朋友倾吐心中苦闷,寻求朋友的理解。让心中的郁结尽快解开,或者用适当的方式来宣泄。

心理健康是每个人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从情绪、适应力、行为意志等方面体现出来。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以下几点:

情绪:有自我控制能力,情感表达恰如其分,举止得体,情绪稳定,心-情愉快。

适应力:能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与社会协调一致,努力适应环境。

意志:意志坚强,有一定耐受力,能把困难变成奋斗的动力,在逆境中奋发图强。

行为:行为协调,言行表里一致,有完整的人格。

社交:有一定的社交能力。与人交往适度,择友得当,能正确处理生活中的人际关系。

智力:智力发育正常,思维敏捷,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能保持较高的工作学习效率。

总之,在生命的银行里多存一点儿健康,就多一分精神,神定自若,悠然自得,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