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喜事大观
14121300000056

第56章 喜望子(1)

送子观音

观音在人心目中是妙相庄严的一个女神,她大慈大悲,闻声救苦,灵迹昭著。由于《香山宝卷》的传播,人们都熟悉妙庄王三公主出家的故事,元明戏曲里常用“观音”来形容美女,美女也用观音作名字,妇女们崇信尤为虔诚。观音是妙庄王三公主的故事初见于元人著的《三教搜神大全》,可见观音的女神观念早在元朝以前已经形成。吴承恩《西游记》里一再写到观音救助孙悟空的故事,而且称之为“观音老母”。这证明了明代已经把观音当成了慈悲博爱的母性之神。观音保护产育,扶助儿童是由于观音是女人的缘故,因此女人往往最崇信她。女人在危难的时候祷念观音圣号就会得救。这类民俗故事最早见于南宋洪迈的《夷坚志》

等书。从江南到闽粤台湾都比较相信送子观音。所以民间没有儿女的人要到观音庙里偷佛桌上供奉的莲灯,或者偷了佛座下面放送子观音着的观音穿的绣鞋。也有生了儿女怕长不大,就送到观音庙里去寄名。

金花娘娘

广东比较崇信“金花娘娘”。妇女们奉她为保佑生产和婴儿的神,所以金花庙到处都有。过去民间年年要举行金花会。“金花娘娘”又被称为“金花夫人”,又名“金花小娘”。据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篇卷七记载:“广东金花夫人庙最多,其说不一;或日金花者神之讳也,本巫女,五月观竞渡,溺于湖,尸旁有香木偶,宛肖神像,因祀之月泉侧,名其湖日仙湖。或日神本处女,有巡按夫人方娩,数下几殆,梦神告日:请金花女至则产矣。密访得之,甫至置,果诞子。由此无敢婚神者,神羞之,遂投湖死,粤人肖像以祀,呼金花小娘。后以能佑人生子,不当在处女之列,故改称夫人云。神诞为四月十七目,画航笙歌,祷赛极盛云。”金花夫人庙里配祀的座像也有许多属神,比如《民俗杂志》里面就有容肇祖记金花庙文,其中谈到了这样一些属神,共有19位:

◎保痘夫人胡氏

◎养育夫人邓氏

◎剪花夫人吴氏

◎濑花夫人林氏

◎腰抱夫人万氏

◎梳洗夫人张氏

◎血刃夫人周氏

◎红花夫人叶氏

◎保胎夫人陈氏

◎栽花夫人杜氏

◎教食夫人刘氏

◎转化夫人谢氏

◎小笑姑娘黄氏

◎教饮夫人梁氏

◎送花夫人蒋氏

◎白花夫人曹氏

◎大笑始婆谢氏

◎羊刃夫人苏氏

◎教行夫人黄氏

从上面这些金花夫人的名字中,想像不出她们到底都是属于哪一项。只知道她们和安产、换胎(保痘、教养诸事有关)。由此可见,老百姓求子心切,渴望安宁的想像力真的是过于丰富了。

送子张仙

保佑生育的神仙大多数都是女神。惟有张仙是一个男神。北方人家习惯把张仙供在内室。张仙一般都是画像,少有雕像或者塑像。人们认为,张仙是一位巾帻绣袍的美丈夫,手执金弓、银弹姿势。在张仙画像的左上角,画着云端里有一只天狗,围绕在张仙身边的有五个男孩,还有一些画面上有麒麟相。意思是“麒麟送子”。商承祚《广州市人家的神》里面,有对上述画面进行的图文解说。一般图文的上额写着:“添丁发财。”画上的对子喜联是:“天赐麟儿凭司马,花生贵子赖仙官。”或者是:“多福多寿多男子,日富日贵日康宁。”据说张仙神话起源于四川民间,宋代以后才渐渐传遍全国。张仙的民间说法一般有四种:文昌星、陈昶、张恶子或者梓潼帝君、张远霄。

虎符护身

虎是深山老林当中的一只最大猛兽,民间称虎为“百兽之王”。许多地方都习惯借喻虎的勇威,比如比喻将军英武善战时候,称为虎将,比喻儿子雄健奋斗时候称为虎子,比喻天下大势锁定之际,称为“虎踞”等等。古代时的“虎符”是调兵遣将的一种特殊信物,是拥有兵权的象征。通常实用时候,一块虎符一分为二,一半交给执法兵权者,另一半虎符皇帝自己掌握,如果某地需要用兵,皇帝就派人把自己的一半虎符传送交给所要调动的将领。两半虎符一旦吻合,当下可以调兵遣将了。否则擅自用兵要给以谋反罪重处置。

因而古代的虎符往往是皇帝势力的象征,同时也是带兵镇守将士们的一块护身符。在民间,人们视虎为神,但是更加善用虎的威猛勇武,镇祟辟邪,保佑安宁。

《风俗通》中说:“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噬食鬼魅亦辟恶”。上古时代,有神荼虞缚兄弟二人,据说能执鬼,度朔山上桃树下简阅百鬼,百鬼无理,忘与人祸,神荼与虞缚以苇索执以食虎,于是后人常以饰桃人垂苇索。画虎于门用以辟邪驱祟。过去,许多地区端午节时,人们用艾编成虎形。或者用彩纸剪成虎状,再贴上艾叶,挂在门旁用来避邪。大人们还要在小孩的头上用雄黄酒画上王字借虎以避邪。除此之外人们还给孩子穿虎头鞋,戴虎头帽,枕虎头枕等等,也是借用虎的神威来避邪。从这个意义上说。虎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护身符。除此之外,民间还认为虎能保佑妇女怀孕、子孙升宫。史书《龙鱼河图》当中也说:“悬文虎鼻门上,宜官子孙,带印绶。悬虎鼻门中,周一年,取烧作屑,与妇饮之,二月中便有儿,生贵子……”可以看出,虎作为一种护身符的范围就更广。

床公床母

唐宋以来,不论上层宫廷或者民间,都相信床公床母是一双保佑房帏的神仙。新郎新娘入洞房时要拜床公床母,妇女生产和儿童出疹时也要祭床公床母。每逢年底,人们照例要在卧室里祭拜他们。明清时代,关于婚礼新郎新娘同拜床公床母,史书《醒世姻缘传》里就曾经谈到过。曾朝东著述的《台湾婚俗谈》中也说过,结婚前数日“安床”那天夜里,是要讲究拜床母的。民俗所信的床母是守护生儿的床神,由此可见,台湾乡间直到如今仍然要拜叩床母。婚礼拜床公床母是希望保佑新婚夫妻从此鱼水和谐姻缘美满。民间续娶填房更要拜床公床母,希望保佑死去的前妻鬼魂不要干扰新人夫妇。等到婚后生产了小孩,就在产房里设床母的神位来祭拜,感谢她保佑母子平安。北京东岳庙正院西配殿又名“广嗣殿”,殿中供奉的九天监生明素真君及九天卫房圣母元君,道士说那就是“床公床母”。历史神话讲,床公床母就是周文王夫妇。

吃瓜求子

吃瓜求子是一种民间风俗习惯。百姓的现实生活中确实也有许多成语。

比如:“瓜瓞绵绵”、“瓜熟蒂落”、“种瓜得瓜”、“好瓜子少,癞瓜子多”等等。这种民间吃瓜求子在什么时候举行呢?而且吃的又是那一种瓜子呢?各个地方有所不同。比如清明那一天,恰好是农历的三月初三日,安徽芜湖一带的百姓认为,百年难逢称清明。相传缺少孩子的人,买一个南瓜在清明日入锅煮烂,午时把它放在桌上,夫妇并肩坐同时举起筷子,能吃多少就吃多少,不久必然得子。江南求子的习俗有的较特殊。比如安徽歙县、江西吉安等地,每年中元普渡时,僧人诵经放焰火,最后施食时,将所陈列的包子水果等向法台抛掷。女人如能抢到一个包子,说明来年可得贵子。

孩儿灯

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比如,西安地区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