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庄意境与现代人生
14115000000039

第39章 名利富贵皆烟云(9)

且不知其在彼乎,其在我乎?其在彼邪?亡乎我;在我邪?亡乎彼。方将踌躇,方将四顾,何暇至乎人贵人贱哉!”

仲尼闻之日:“古之真人,知者不得说,美人不得滥,盗人不得劫,伏羲、黄帝不得友。死生亦大矣,而无变乎己,况爵禄乎!若然者,其神经乎大山而无介,入乎渊泉而不濡,处卑细而不惫,充满天地,既以与人,己愈有。”

故事的大意是:

孙叔敖被解职了,可是他的心情很平静。肩吾问他:“先生三次被任命为令尹,没有见您为此而显示荣耀;三次被解职还乡,也没有见您为此而稍有懊恼。开始我对您的这种心态还抱有怀疑,可现在看您鼻子之间的表情,的确是坦坦然然的。先生您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孙叔敖说:“我有什么超人的地方呢?我不过是把那任命的事当成一件不可推却的事来办罢了,我不过是把那解职的事当成一件不可阻止的事来对待罢了。我把它们都看成是由不得我的事情,所以就任它去了,所以才能无有忧愁。我有什么超人的地方呢?不过是弄不清楚所谓的荣耀和所谓的懊恼到底是归于谁而已,是归于我呢?还是归于令尹呢?如果归于令尹,那就与我没有关系。既然与我没有关系,那么我有什么荣耀和懊恼可言呢?

如果归于我,那就与令尹没有关系。既然与令尹没有关系,那么我为什么还为担任不担任令尹而感到荣耀和懊恼呢?我正要去散心呢,我正要去游览呢,哪里有时间考虑什么贵贱,哪里有时间为所谓的贵贱而乐悲呢?”

孔子听到这件事情后发表了一通议论。他说:古代的真人就是这样的。智者难以说动他,美女难以打动他,强盗难以抢劫他,连伏羲和黄帝都难以和他交朋友。死生这是最大的事了,对他说来好像与自己无关_样,何况爵禄的得失呢?像这样的人,精神已经达到了一切都无所阻滞的境界了:穿越大山像是没有遇到障碍,入于深渊像不会沾湿衣服;处在低位不感到沮丧,胸中豪气能充满天地之间;将自己的东西给了人,却感到自己的东西更多了。

总之,在得道的人看来,有爵位与无爵位,授爵位和免爵位,都是自然的事情,既不是人应该追求的,也不是人应该回避的,既不是人能够求得的,也不是人能够逃避的。人所应该做的,人所能够做的,就是顺其自然。既然如此,对他们来说,来去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可以动心的。来之也不表明尊贵,去之也不表明卑贱;来之也不必推却,去之也不必忧伤。

人类社会发展到现代,与老庄之时有了根本不同。这种不同,就人生价值的取向而言,突出表现在两个相互矛盾的方面:

一方面是,人在人生价值领域已经有了科学的理论建树。

在现代,人类已经懂得,要想维护自己的生存,要想求得繁荣和发展,就必须用无私奉献的精神武装每个成员,就应该大力宣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这种理论认为,奉献就是人的生存价值,服务就是人的生存意义。无私地奉献,无偿地付出,体现着人类的成熟和人格的伟大。当社会的大多数成员接受了这样的价值观念并且身体力行之时,虽然并不排除在特殊情况下奉献者可能会作出无以回报的牺牲,服务者可能会做出无法偿还的付出,然而在通常的情况下,受惠的却不仅是作为整体的全人类,不仅是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而且是每一个奉献者和服务者。这里的奥妙在于,奉献与受惠恰恰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为了大家,为了整体而奉献,由此实现个人的价值和人格自尊;社会的进步,整体的繁荣,又会回报奉献者,带领每个奉献者走向美满,走向幸福。

另一方面是,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人们更加趋向功利。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格精神原本就产生在私人欲望之后;不但产生于私人欲望之后,而且要想巩固它,发扬它,比激起人的私人欲望不知要难多少倍。之所以这样,那是因为,人从动物演化而来,自觉或不自觉地总是将个人的生存放在第一位,至于如何生存,生存的价值如何,那则是其次的问题了。只有在人的精神文明达到相当高度的时候,这种情况才有可能得到改变。而到目前为止,还不能说精神文明已经达到了蔑视私人欲望的高度。

市场经济以竞争为机制,以物质利益为杠杆,可以调动起人的主动性和内在活力,对于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不过它也具有负面效应,这就是引动了人的私人欲望。不仅引动了人的私人欲望,而且改变着人的道德观念。追求名利、贪图富贵的观念,以往是受人鄙薄的,而在现在一些人的头脑中,变成了或正在变成正当的人生价值观。由此,名利富贵对相当一部分人具有不可抵御的诱惑力。

如果将以上两种价值取向作一结构式的描绘,可以这样说:

第一种价值取向,以“无私奉献”为旗帜,由那些社会先行者们高举着;第二种价值取向,以“名利富贵”为旗帜,由那些为己奔忙者们晃动着。这两支队伍的走向虽然还不至于形成一百八十度的直线相背,但它们的归宿却是相去十万八千里。如果说,他们自身的行动还不至于使社会产生太大震动,因为他们在人群中都还只是少数,但是他们的导向却有无可估量的力量,因为站在他们中间,游移观望、随从模仿的,却是千千万万的民众。

如果对以上两种价值取向的吸引力作一历史性判断,可以这样说:“无私奉献”的观念具有终极性的吸引力,大多数人最终都会聚集在这面旗帜下,不过这却需要时间和历史的磨炼;只有经过无数次的反复,只有在经受了无数次正反两方面的实践教育之后,大多数人才能认识到这种价值取向的可贵性。“名利富贵”

的观念具有现实性的吸引力,虽然大多数人终将体会出它的浅薄和危害,可是那终究要有一个相当长的体会时间;就眼下而言,它却具有强大的刺激性和兴奋作用,以致可以麻痹人的理智,不然的话,古人怎么会刨造出“利令智昏”的警句?

有鉴于这种情况,从有利于社会发展,有利于人类进步的目的出发,特别需要加强正面引导的力度,一方面需要大力加强“为人民服务”思想体系的宣传,另一方面还需要激发沉积在人们魂魄之中的无形力量,这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的优秀的、有益的,以至于无害的精神。老庄意境就是其中的一种。

之所以说老庄意境是一种优秀的、有益的、无害的精神,因为它自身包含着三层意义:

其一,它站在宇宙论的高度看待人生,揭示了人生真理的一个方面,这一方面包含着超越时代的智慧。

在它看来,人类社会在宇宙之中,只不过是眨眼即逝的一种事物;至于一个人,那就更是不值一提;再说到那名利富贵,只不过是一种身外之物,就如飘浮于空中的烟云,风吹即散,没有什么可以追求的。

一般人都会觉得这种想法荒诞离奇,还有人给它扣上一顶帽子,称其为虚无主义。不过只要静下心来想一想,再须加上一点求真的勇气,那就不能不从心底里默认,它果然是一种智慧,是一种真理。

如若不信,那就可以试一试:从眼下向前推上二百年,想想自己究竟在哪里?向后推上二百年,想想自己究竟在哪里?向前推上五百万年,想想人类究竟在哪里?向后推上五亿亿年,想想人类究竟在哪里?这样想了之后,再来领会老子说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岂不大有所悟?岂不觉得明亮透彻,无可辩驳?只不过常入不这样去想,也不愿这样去想,就像一个人不愿想到自己的死亡,宁肯用放大镜将自己一生中的几十年放大起来观看一样。

其二,它正视现实,并且满怀着弃己之利、为人与入的慈心善意,对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大有裨益。

我们说,“它站在宇宙论的高度看待人生,揭示了人生真理的一个方面”,其意有三:一点是说,它将人生放在宇宙的大时空中,看到了人生的瞬时性;另一点是说,人生的瞬时性是人生真理的一个方面;再_点是说,人生的瞬时性仅仅是人生真理的一个方面,而不是人生真理的所有方面。

人生真理,除了瞬时性的方面,还有它的实在性和延时性。

所谓“实在性”,是说人生尽管很短暂,但在它存在的那一瞬间却是真实的存在,不是虚假的存在;所谓“延时性”,是说人生尽管很短暂,但是它毕竟是一种时间的延续过程,而任何时间的延续过程都具有相对性,当这一过程确定下来之后,以比它大的多的时间为单位去量度它,它就很短,而以比它小的多的时间为单位去量度它,它就很长。有鉴于此,人生既可以说很短,也可以说很长。以一万年为量度单位,一个人的一生就可忽略不计;以一秒钟为量度单位,一个人的一生那就很长。

人生既然具有实在性和延时性,那么,不管它是长还是短,都应该认真对待,抱着对自己、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度过。

称老庄意境为“虚无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偏见。以为老庄以人生为瞬间,渺视人生,主张得过且过,对人生采取不负责任的态度。其实并非如此。

如果将老庄分别开来,可以这样说,庄子在表述自己的思想时,多多少少带有人生为虚的色彩。之所以会是这样,那是因为他更多具有艺术家的风度,讲起话来恣睢徜徉,为了强调一点,不惜过正,不惜夸张。他的寓言如此,论说也如此。目的就是一个,这就是把话讲透,引入警惕。而就其思想实质而言,他并不主张虚度人生,而且还特别强调活得清白,活得高雅,活出人的精神来,主张人们向真人、至人、圣人、神入学习。至于老子,无论从哪个方面说,都没有一点对人生不负责任的迹象。相反,他特别告诫人们“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也就是说,不要拿人生开玩笑,并提出了一整套的做人原则和做人方法,都有助于人更有意义地活着,更有成效地活着。

如果客观一点说,老庄意境中所包含的人生思想,不但具体、细腻,而且多有引人向善的指导意义。比如,主张去私忘己,报怨以德,为人与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等等。在没有根本利害冲突的人群中,这些思想大有益于群体的团结和人格的修养。

其三,它主张无争无求、顺随自然,虽然无益于鼓励进取精神,但却有益于人们冷静思考,量力而行,妥善地处理个人欲望与客观可能之间的关系。

老庄关于名利富贵的观点,表达的是一种人生价值的取向。

这种价值取向与“无私奉献”和“名利富贵”的取向都不相同,它的特点是注重个人的精神修养,使自己的主观精神与客观环境完全吻合,以此顺应社会发展,顺利而愉快地度过一生。将这种人生价值取向付诸实施,就是顺随自然。

上面我们已经谈到,人生最大的价值就是对社会的无私奉献,而奉献有大有小。要想作出大的奉献,就要具有进取精神,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寻求时机,作出努力。

用这样的标准来衡量,老庄意境确有不足。它不讲个人的主观努力,反而更强调无争无求。这样一来,通过主观努力可能成功,而放弃主观努力则不能成功的事业,也就失去了成功的希望。

不过,这也只是不足而已,却谈不上对社会的危害。与那以个人名利为目标,以一己私利为轴心的人生价值取向不能相提并论。它们属于性质根本不同的两种类型。

以“名利富贵”为取向的人生价值观念,以个人为轴心,对个人有利则为之,对个人无利则反为之。由此很容易引发害人之心和损公之行为,从而给社会造成危害。

以“顺随自然”为取向的人生价值观念,追求主观与客观相符合,虽然具有消极和被动的色彩,但并不失为一种有利于社会,无害于他人的人生观念。因为它主张在客观环境允许的条件下,自然而然地为社会做贡献;在客观环境不允许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地悠闲生活,在平静的心态中自得其乐。上面这两种态度,退到最底层,也不会给社会造成什么危害,而且在不危害社会的同时,或许对个人的身心修养还颇有益处。特别是在个人欲望与客观可能发生矛盾的时候,它能有效地发挥调节心理平衡,减少恶性事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