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许鸿宾说许鸿宾
14113400000005

第5章 许鸿宾说(3)

问:您后来再见到过那些书签、明信片吗?答:见过,有别人买到后给过我。当时天津有两个地方收我的画,一个是劝业场那边,还有一个是荣宝斋。后来,中央美院的录取证书寄到家里,我父亲就让我回家。当时我不相信,真的能考上吗?我不放心,从天津直接到北京去问,查查有许鸿宾这个人吗?人家说有。这才踏实了。那时候没经过事,自己学画只是零散地学,人家都是系统地学了四年,有些自卑。

问:在天津画书签的那时候,一下画上万张,我想恐怕就像蚕结茧一样,会不会也形成一个壳一个茧啊?因为画得太多了,重复几千遍。

答:几千遍,那蝈蝈跟大米粒一样大,连翅膀的纹,腿上的刺都画出来。

问:也没形成习气?答:没形成习气呀,虽然画得很熟,可是我都是写生过来的,到不了那个地步。

到中央美术学院上学/助学金三十五元/不会花钱/病休一年回老家放羊/老教授们讲课/同学们/郭味蕖是最后一个文入画家/李苦禅讲课就是说戏/在北京各公园写生/开始专攻花鸟/请李苦禅补画/每周末去故宫看画/林风眠画展在中央美院学生中引起轰动

许夫人:他在班上是岁数最大的学生。

答:我教了五六年中学,退了职以后去上的学。

问:当时可以结了婚还去上学吗?答:可以,我上学期间孩子都十二三了,毕业后待了四年还分配不了,大伙说我就指望儿子挣工分,供我上学,大伙都拿这当笑料。(笑)我去中央美院上学时,家里比较困难,我结了婚,也有了孩子,靠妻子一个人挣工分,不够吃。我哥哥支持我,说你去吧,家里这摊儿我管,我才安心上学去。上这学也没钱呀,申请助学金,我的助学金在学校里最高,三十五块,那时候的三十五块相当于现在三干五百块。县里的干部才挣二十多块钱,我吃饭一个月才花六块钱,也吃得挺好,饺子包子都能吃,肉也经常吃,我剩下的钱,买笔墨纸砚、穿的衣服、来回的路费。那些年,我八分钱的白菜吃半个,儿子生病还得领着儿子去扎针,每天上协和医院,五毛钱治一次,我还得挤出钱来治病,我们两个人吃,比如一块钱一个菜吧,我们两个就吃五毛钱的,生活到那个地步,我一个棉坎肩儿自己补了三十个补丁,相当艰苦,直到现在我不会花钱,那时也没钱花,这几十年养成的习惯,随身不带钱。有时候出去存自行车,一摸兜儿,存车二分钱都没有,不带钱,也不知怎么花钱,我觉着花钱麻烦,有吃有喝有穿就行了。我花钱就是买书,还要花大笔的钱,在生活上我几乎是不花钱的,工资多少我不知道,都是老伴代领,药也是女儿给买回来,所以松心。

问:这就比较松心,就可以集中精力搞艺术。王怀琪也是中央美院毕业的,你们是校友。

答:是的,我们同班,后来是河北画院院长、河北美协主席。1960年他是从附中考上的,后来上学期间我病了,休了一年学就不同班了,我就比他们晚一年了。我休学一年,回家怎么养病呢?大队里让我放羊,给工分,一天给半个劳力的分,村里人都把我比作苏武,说是苏武牧羊来了,说风凉话儿,你看上着上着大学怎么放开羊了?问:幸灾乐祸也正常,这是人性的弱点。大学生放羊这也是不常见的,那个年代大学生很少的。

答:要不“苏武牧羊”呢,我给村里放了一年羊,把病养好了,而且我也学了东西,那时各种虫地里有的是,我一边放羊,一边观察虫,观察透了,都记在心里了,螳螂什么样,蚂蚱什么样,蝈蝈什么样,都记在心里了,它们怎么行动,行动规律、生活规律,如何表现它们之间的关系,我都摸清楚了。

《怎样画草虫》的文字稿就是那阶段完成的草稿,有了大体的眉目。

问:那也是因祸得福。

答:因祸得福,我要没有那一段生活,现在也画不了这么生动。

问:当时美院花乌课还有谁教?答:刘继卣教过我们画动物,把纸打湿了,撕毛,他是学他父亲那一套。余致贞教过我们草虫,专门画草虫,这些画家基本上我都沾到了,都跟他们学过,有的是没上过课,但平常也找他们,像叶浅予的家,我是毕业后来自己找去的。

问:他还认学生吗?答:认,他对我印象挺好,给我画画,像刘凌沧、李苦禅、黄均啊都给我画过画,他们对我印象都比较好。李先生说我“少年老成”。

问:您在美院读书读了六年,那美院教中国画的这些老师的课肯定都听过了?答:上学时间是从1960年到1966年。中间休学有一年多,回来又从头开始,一共是六年。老先生们正在好时候,都处在顶峰阶段。那些有名的老师的课我都听过了,还有不少外请的名师也都教过我们。王雪涛,北京画院的,还有刘继卣,都给我们讲过动物课,余致贞教草虫,衣服里装着草虫,这些都是外请的。

问:实际上在进美院之前您已经画了好多年画了。有一种说法,是说自己学画的,容易是野路子,再受科班教育时是不是有一些习气或者毛病需要克服呀?答:这些东西也有的,但我的毛病不太大,并不是画得很油,个人形成一套习气,还没形成那种风格。个人的面貌还没形成,谁的好学谁的,喜欢谁的学谁的,基本上忠实于原作,没有形成个人习气,没有到那一步。

问:老师们讲课主要是示范吧?答:不都是示范。像李(苦禅)先生吧,就是师傅带徒弟,不只是示范。他讲课就是说戏,总是用戏剧来做比喻讲画,他说比如草虫应该是敦实,就是像那种胡子很长、唱花脸的,比较厚重,紧凑,不要画散了;这个蜻蜒翅膀的纹理也不能勾得过细,太细就飞不起来了。因为我报考的时候画的是蝈蝈长卷,黄均挺感兴趣,他是画工笔的,画的双钩须,后来我又练双钩须。

问:双钩须据说是在学生里只有您画得好?答:对,双钩须就是两线并一线,当中的空隙比这勾的线还细。一笔,比头发还细,最后两线并一线,当中是空心,这个比头发丝的一半还细。我的眼睛特别好,那时的笔又好使,用大红毛、小红毛勾发丝。我准备这次画展用上那一幅双钩须的,现在我还有那画。

问:黄均主要是画人物吧?答:对,刘凌沧的学生。黄均在我上学的时候是全国画的最细致的一个,画人物也画花鸟,他对我这蝈蝈特感兴趣。一说就是:许鸿宾你看看我画的蝈蝈,这须是双钩的。

问:这么细要双钩可是要有一定的难处。答:难处很大。我现在的草虫长卷上面还有双钩。你看看这个草虫画卷,这是蝉、蜻蜓,一开始是蝈蝈,这是蟋蟀,这是螳螂,这又是蝈蝈。这是画的农作物,有丝瓜,有豆角,有倭瓜、南瓜、西红柿、萝卜、白菜、荷花、蝉,这是一个长卷,我是分开裱的,这样好画,也好看,最后连起来。这上边的蝈蝈是双钩须,有双钩须。

问:黄均当时讲的什么呢,人物?答:讲的是人物,我们临摹也临摹人物。

蒋兆和先生教我们画头像,从眼睛开始,画了眼睛画鼻子、嘴巴、眉毛,再画头发。蒋兆和先生是这么画。李斛先生教我们素描,以勾线为主,不是完全西化的,中西结合,是国画的素描。人物是叶浅予教,教我们画舞蹈人。

问:叶浅予还讲课?答:那时他不是院长,是国画系的系主任,所以也讲课,教我们构图。叶浅予这个人很聪明。他画的舞蹈戏曲人物,画得好,大气,几笔就勾出来了,都得益于他的速写功底。问:他的造型能力特别强。

答:他有点时间就掏出速写本来。带我们出门,在火车上,他也不闲着,一路走一路画。问:这也是中国美术史上了不起的人,在美术教育上尤其是。那么课上示范创作是不是很频繁?答,李苦禅先生每次讲课都是画着画说戏,说戏就是说画。因为他对戏特别感兴趣。

问:您当时去上过戏园子吗?答:偶尔去过,喜欢京戏,可是没钱。

问:李可染先生对京戏也特别着迷。

答:是。有时候国画系有展览他也出去看看。不过他大部分时间在家里养病。因为失眠,他每天吃二十多种药。我那时也失眠,他还告诉我,别光吃一种药。他是苦学派,讲究先打进去再问出来,强调苦学。

问:他教临摹吗?答:教临摹,郭味蕖也教,很多教授都教过临摹,那时以临摹为主,毕业的时候才用创作。

问:临摹是用院里的藏画?是不是也用教授自己家里的藏画?答:是有用教授家里的藏画的。

问:那他们自己推崇的画家也是不一样的吧?答:对,李苦禅就是推八大、徐渭、齐白石,他们有相近的地方。郭味蕖带着我们下乡搞创作,回来看作品。我特别喜欢郭味蕖的小写意,原来我喜欢王雪涛,后来见到了郭味蕖的就喜欢郭味蕖的了。郭味蕖能够跟创新结合,是学者型的画家,画得非常好,很生动,那是真正的文人画家。

问:郭味蕖学问做的很扎实,他写了好几本书,一本是《中国版画史》,还有《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还有一本就是教材《写意花鸟创作技法十六讲》。

答:郭味蕖写了好多书。那时他“黑”了以后,把他弄到老家潍坊,在那里什么资料也没有,他自己写出来一本教材。在美院讲课就是那个“十六讲”,我们都有笔记。这本教材才叫扎扎实实,学问太好了。后来这本书出来我一看,就是当年上课听的那些。

问:这本教材在花鸟画领域被很多人认为是最好的。

答:是最好的,而且实际,还有创新,因为他有许多写生的资料,直接写成稿子画成画。他的家学很丰厚,是名人的后代,长辈是大金石收藏家。而且他文才很高,人风度也很好。

那时岁数还不大,原来在徐悲鸿纪念馆,后来调来中央美院,他那时还是讲师,和萧淑芳一起带着我们下乡,上香山、樱桃沟、颐和园写生,一住就是半个月。一开始我写生就是跟他学的,和我们同吃同住。那些年写生老到公园里去,满世界逛,十来年下来,北京的公园里有哪几棵树我都一清二楚。

问:郭味蕖的儿子也算是子承父业。

答:对,郭味蕖原来在故宫绘画馆临摹,接触到古代的一些精品,在那里进步不小。所以他把古代的每一个画家谁继承的谁,画风如何,是怎么发展的,系统地给我们讲,特别精细。问:您经常去老师家里吗?答:经常去,郭先生、李先生家里,我都经常去,毕业以后还去呢。

问:郭先生住什么地方呢?答:他住的离地安门不远,也是一个小四合院。他直接教我们花鸟,有时候我们几个要好的同学,课余的时间就到他家里,谈生活谈创作,那时郭味蕖先生身体好,精神也好,正在创新。郭味蕖就是去世得早,如果晚些,那就是不得了的文人画家,他真称得起文人画家,现在好多人没学过什么东西,就说是“文人画”、“新文人画”,要我说,文人画家最后一个就是只郭味蕖一人。

问:王雪涛也去学校?答:讲座形式的,请他讲座,经常去。他在北京画院。

当时我们外请的老师有好多,差不多月月有讲座,外地的钱瘦铁、陆俨少都来讲过,钱瘦铁是治印的。刘凌沧介绍说钱瘦铁的印章有大个的,有分量,就在那儿一搁,不用人摁,章就能印在宣纸上面。

问:那得多大的石头?答:那石头该不小吧。

问:他讲篆刻吗?还是讲书法?答:给我们讲的是画梅花,很好,有金石味儿,画的东西很老到。

问:当时中央美院有书法课吗?答:有,刘冰庵教我们。

问:这个人好像不是太有名。

答:“文革”当中被斗,把手用绳子捆上,站到板凳上挨批斗。他教篆刻、书法两种,他那里有好多齐白石的画册,他常说齐白石的篆刻里这个是我代刀的,那个是我代刀的。

问:噢,给齐白石代刀治印,学的齐派。

答:他学得挺好,我刻的一个章“许鸿宾”,就是他教的,经过他的修理收拾,我过去一直用。

问:那书法课是一学期的课?答:不是集中上,过一段时间有一次,讲座形式的。

问:中央美院过去传统上好像不是太重视书法?答:原来不太重视。

问:一直都是画为主,特别是人物画是长项。

答:啊,人物画,直接为工农兵服务嘛。就是“连年宣”嘛,连环画、年画、宣传画,这是当时主要的题材。

问:这也是主打,是当时整个社会美术的最主要的品种,最风光的。

答:为工农兵服务嘛,《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毛主席提的“为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

问:当时的史论课上的是什么呢?答:史论课也讲近代史的,有老先生讲。

问:美术史论呢?答:有孙美兰教史论。她教西方的,也有中国的,我们有两个史论教师呢,有教近代国内的,有教国外的。在校外也请过,还有单聘的,一个画家一个画家地轮着讲。当时美院有美术史论专业,我们是按选修学习的。

问:当时用的什么教材?答:当时没有教材也没书,就是师傅带徒弟,亲自带,跟着谁学谁,什么都没有,学生有需要就到图书馆找资料去,老师教学就是上去表演示范,主要依靠自学,老师一个礼拜表演一两次就完,也不经常在教室里。

问:那时美院图书馆资料都挺多的吧?答:挺多的,国内国外的画册不少。

问:要看就是国画?答:国画、画论。画论我研究得比较深,以俞剑华那个为主,其他的还研究了一些古代的画论。下功夫读的是石涛的《画语录》。

问:《石涛画语录》一直比较热,但也比较难读。

答:里面有好多内容都掺杂了佛学、禅学。

问:有好多人都写过这方面的书,包括吴冠中都写过。答:吴冠中、刘海粟都写过。他们各有各的见解。

问:上学期间笔墨纸砚怎么解决呢?答:自己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