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失真,企业难逃其责
§§§第一节 真真假假
JY集团有限公司(下称JY集团)成立于1989年,主要从事食品饮料制造、加工和销售。JY集团2005年度财务报表由JY集团本部及A食品公司(下称A子公司)、B实业公司(下称B子公司)、C饮料厂(下称C子公司)、JY集团PL有限责任公司(下称JY-PL)五家具有法人资格、实行独立核算的企业报表汇编而成。2005年合并财务报表反映,该集团年末资产总计72356万元、负债总计31241万元、所有者权益41115万元、利润总额217万元。当年财务报表未经社会中介机构审计。2006年7月,财政部门派出检查组,对JY集团及其下属四个子公司2005年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检查。检查发现,JY集团财务管理混乱,会计核算不规范,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经检查后调整财务报表,该集团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分别虚增了126%、74%、308%,利润虚增达3000余万元。检查结果被财政部门公告,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强的反响。
一、违纪事实与手段
1.违规合并报表,夸大会计数字
JY集团2005年终编制财务报表时,未按《合并财务报表暂行规定》要求,将汇总单位间往来款项长期投资与实收资本等项目核对抵消,而是将集团和所属公司的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简单相加,汇总成集团的合并报表,造成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重复计算,导致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夸大。
2.虚增资产
(1)凭空增加资产。
2003年JY集团与FY公司、PL市政府三方共同出资成立了PL-YS联合公司。由于种种原因,该公司后被分立。分立时该公司有5家企业划归JY集团,这5家公司资产少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750万元。JY-PL为将账作平,凭空将差额作其他流动资产增加处理,导致资产虚增。
(2)经营性租赁作为固定资产入账。
A子公司将经营性租用的厂房价值2000余万元,作增加固定资产和资本公积处理。
(3)固定资产清理未及时核销。
账务处理中,将C子公司固定资产清理余额,JY-PL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等科目长期挂账,未按规定及时清理,虚增资产800余万元。
3.转移收入,漏缴税收
JY集团子公司JY-PL是当地重点企业,享受政府税收优惠政策。为偷逃税收,JY集团采用了转移销售收入和费用的办法,将自己销售、自己收取货款的产品,通过开具JY-PL的销售发票,转作JY-PL的销售收入,造成两个公司销售收入、成本费用严重失实,偷逃税款近200万元。
4.随意核算成本、费用
(1)费用挂账。
B子公司、JY-PL将应计入损益的广告等费用挂账,造成利润虚增400余万元。
(2)成本多列。
A子公司在结转销售成本时,多结转自制半成品200万元,致使自制半成品年末出现红字。
(3)费用变投资。
在没有任何投资协议的情况下,JY集团擅自将应计入损益的待摊费用2500万元,转为对所属公司的投资核算,造成长期投资核算不实,虚增利润2500万元。
(4)少提或多提折旧。
集团通过少提折旧、对融资租赁资产不计提折旧的方式,共少提折旧100余万元,虚增了利润。
二、处理结果
JY集团及其子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严重违反了《会计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2006年9月,财政部门依法对JY集团发出了处理决定。对虚假的财务问题要求其调整有关会计科目,补缴相关税收,责令其全面整改,并建议JY集团免去不符合任职条件的财务部经理职务。JY集团会计信息失真被公告后,对其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其市场形象和生产经营一度陷入危机。集团领导痛定思痛,打破用人上的家族制,重金聘请高级财会人员,全面负责和管理集团的财会工作,调离和辞退了不符合规定和要求的财会人员,全面制订和规范了集团会计信息流程操作制度,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合规,重塑企业形象。2009年,该集团下属A子公司食品有限公司,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成功地通过证券监管部门审查,成功上市。
三、经验与教训
JY集团算国内企业的佼佼者,其当时财务管理薄弱、会计核算不规范问题,在众多企业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近年来,当我国企业逐步做大做强时,对其会计监督和指导却显得相对弱化和滞后,缺乏全面系统的管理监督,也很少对他们进行会计辅导。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不高,会计信息失真、财务管理薄弱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企业要想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转变管理理念,真正树立“管理就是生产力”的思想,彻底摒弃“肉总烂在锅里”的经营理念,加强会计核算,强化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向财务管理要效益。
§§§第二节 会计信息失真
在上一节的案例中我们已经看到,由于会计信息的失真,JY企业受到了重大的打击,那么会计信息究竟什么是,有哪些作用,会计信息失真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一、会计信息概述
1.什么是会计信息
信息是对人有用的,能够影响人们行为的数据。信息是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最新反映,是客观事物之间联系的表征,也是客观事物状态经过传递后在人脑中的再现,从而可以对人产生指导。任何信息只有经过传递才能被人接受和利用。
会计信息主要用来处理企业经营过程中价值运动所产生的数据,按照规定的会计制度,法规,方法和程序,把他们加工成有助于决策的财务信息和其他经济信息。具体地说,会计信息是指会计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产生的,为会计管理和企业管理所需要的经济信息。它包括:反映过去所发生的财务信息,即有关资金的取得,分配与使用的信息,如资产负债表等;管理所需要的定向信息,如各种财务分析报表,对未来具有预测作用的决策信息,年度计划,规划,金额等。会计通过信息的提供与使用来反映过去的经济活动,控制目前的经济活动,预测未来的经济活动。
会计信息是指会计单位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或附注等形式向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信息使用者揭示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
2.会计信息的作用
会计信息是价值运动及其属性的一种客观表达,包含相互关联,互为制约的“数据输入,系统转换,信息输出”三个有机过程。它是整个会计行为系统的核心部分,其实质是各种利益关系的反映。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随着经济主体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国际化,以及经济规模的日益扩大和内涵的日益复杂,会计信息在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上越来越显示出其突出而重要的作用。
(1)会计信息能帮助投资者和贷款人进行合理决策
在市场经济环境里,企业的资金主要来自股东和债权人,无论是现在或潜在的投资人和贷款人,为了作出合理的投资和信贷决策,必须拥有一定的信息,了解已投资或计划投资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会计信息能评估和预测未来的现金流动
企业内外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主要是为了帮助未来的经济决策,预测企业未来的经营活动,其中主要内容侧重于财务预测,如现金流量,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等。通常,预测经济前景应以过去经营活动的信息为基础,即由财务报告所提供的关于企业过去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信息作为预测依据。
(3)会计信息有助于政府部门进行宏观调控
国家财政部门根据企业报送的会计报表,监督检查企业的财务管理情况;税务部门通过阅读企业的会计资料,了解税收的执行情况。
(4)会计信息有利于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
企业将生产经营的全面情况进行搜集,整理,将分散的信息加工成系统的信息资料,传递给企业内部管理部门。企业管理者可及时发现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做出决策,采取措施,改善生产经营管理。
二、会计信息失真概述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的输出与输入不一致产生的信息虚假,即财务报告反映的情况与原始凭证(包括依据原始凭证所作的进一步处理)不符。即会计信息的形成与提供违背了客观的真实性原则,不能正确反映会计主体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会计信息失真有多种表现,归纳起来看,不外两种类型。首先,从横向看,信息流向失实。例如,将应计入生产成本的支出计入在建工程,以减少成本,虚增利润;如果想多计成本,隐瞒利润,则使用相反的调节手法。然后,从纵向看,流量失实。由于损益是分期计算,通过在不同的会计期任意调节收入和费用(特别是费用)来人为调节利润,是一些企业惯用的手法。例如,任意多摊、少摊或不摊待摊费用,任意多提、少提或不提预提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任意分配费用等。
会计信息失真可分为无意失真和故意失真两种类型,下面分别介绍:
三、无意失真
1.无意失真的含义
无意失真是在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非故意的过失,财会人员由于种种原因可能在会计核算中发生各类失误。无意失真是指基本会计信息的控制人员由于自身状态,专业素质等内因以及行业会计制度的规定等外因的影响,造成的对政策法规理解不透,运用相关条款不当或账务处理错误而导致的报出会计信息与实际信息不符。因此,无意失真也称为会计错误。
这种失真的最大特点就是“无意”,这与那种故意曲解有关的规定从而达到某种目的的恶意失真行为有严格的区别。但是,这两种“失真”造成的后果都是非常恶劣的。
2.无意失真的内容
(1)原始记录和会计数据的计算,抄写错误;
(2)对事实的疏忽和误解;
(3)对会计政策的误用。
传统核算技术错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是纯技术层面的原因,如会计核算进程中的重记,漏记,串账,笔误,借贷方向错位等错误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有些错误与会计人员的熟练程度有关,如果其业务水平和熟练程度较低,就会发生较多的错误;也有些错误与其熟练程度并无直接联系。从人的生理角度看,财会人员在大量的业务面前,难免会由于疲劳或大意而发生一定比例和一定数量的差错。
3.无意失真的特点
(1)无意失真并非出于故意,而且从客观后果上看,经办人员并没有从中获益。
例如,会计人员由于业务生疏,将应计入制造费用的车间管理人员差旅费计入了管理费用;出纳人员由于粗心大意,误将现金收入8000 元记为800元,但并没有侵吞差错部分;材料核算人员因月末结账任务繁重,对材料收发业务只记总账而未记明细账等。
(2)无意失真可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造成影响,也可能并不影响会计信息的合法性,公允性和真实性,而只是在业务处理过程和方法上有不妥当的地方。
例如,会计人员误记会计科目或误记金额,出纳人员为图方便没有逐日登记现金日记账,而将几天的业务合并填列等错误,均会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
(3)无意失真往往只是个人行为,而非团伙行为。
(4)无意失真往往易于查找和纠正,一般不具有隐蔽性。
如果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则错误很容易复核,在账目核对,试算平衡,内部审计等环节中被发现,并被予以纠正。
四、故意失真
1.故意失真的含义
故意失真是指故意的,有目的的,有预谋的,有针对性的财务造假和欺诈行为,也称为会计舞弊。控制会计基本信息的人员为了会计主体本身或相关主体的局部利益,不顾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和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要求,故意篡改、伪造、编造有关的会计凭证,虚报、漏报、瞒报有关的会计数据而造成报出信息与会计主体本身的实际信息不符的现象。舞弊强调的是出现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他与无意失真有相同或相近的形式,但却有本质上的不同。舞弊是见不得人的,是不敢公之于众的,需要伴有一定形式的伪装和掩饰,通过虚列事实或隐瞒真相等手段做假,一般很难让人发现。
在这里,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有关人员(直接有关的会计人员和其他有实际控制能力人员)的故意作为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最直接因素。其“作为”的结果导致账账不符,账表不符和账实不符。而其中的账实不符则是其中最隐蔽,危害最大的一种。多数的恶意失真都是有关经办人员以事实无从查起,无法进行账实核对作为侥幸心理而造成的。
2.故意失真的内容
(1)伪造,编造记录或凭证;
(2)侵占资产;
(3)隐瞒或删除交易或事项;
(4)记录虚假的交易或事项;
(5)蓄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
3.故意失真的特点
(1)故意失真一般都是故意行为,当事人进行舞弊是为了达到某种不正当的企图
例如,出纳人员为侵吞现金而隐瞒现金收入业务;企业领导为虚夸利润,粉饰企业及骗取上市资格等而授意财会人员虚列收入,人为少计费用等。
(2)故意失真一般都会导致企业最终会计信息被歪曲或掩盖,与客观事实不符,违反国家有关法规和企业会计准则,不能准确,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