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和孩子分清界限
14094900000004

第4章 中国式家长的教育误区(3)

2.培养孩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意识和习惯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12岁的小女孩问妈妈:“为什么我们每天在自己家里走路,都要轻轻的,像怕踩着地雷似的?”妈妈说:“我们走路声音大了怕楼下的爷爷奶奶受不了。”小女孩说:“我们楼上为什么总是弄得声音那么响?”妈妈说:“因为楼上家里有一个3岁的小弟弟,他要长大,需要蹦呀跳呀的运动。”小女孩说:“这不是说该委屈的就是咱家呀。”妈妈说:“能为别人着想是一种美德。”

这位妈妈以行动和道理教孩子为别人着想,她带给孩子的是一种伟大的智慧和美德,并且让孩子受益终身。

那些缺乏爱心和同情心、不关心他人、甚至连父母也不关心、更没有集体观念的人,长大以后怎么能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冲突?怎么能与他人合作和分享?又怎能在充满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中立足生存?所以父母要培养孩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高尚情操,使他们具有健全的个性品质,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3.培养孩子节俭的好品质

提倡节俭对于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影响极大。节俭可以使人集中精力,把身心投入到学习和事业上来,这关系到一个人一生事业的成败。节俭可以培养一个人坚强的意志和战胜困难的不屈不挠的精神,这是人生的巨大财富。节俭有助于体察他人的疾苦,培养对人的爱心,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

父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孩子:

(1)教育孩子正确认识钱。

要让孩子从小懂得钱是什么,钱是怎么来的,怎样正确地对待钱财,不义之财绝不可取。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应联系实际生活给孩子讲解,多引用一些事例;对于年龄大的孩子,可以跟他专门讨论钱的问题。

(2)教孩子学会花钱。

孩子消费行为是由被动逐步走向主动的,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应教孩子买东西,如何用钱,如何找钱,如何选择物有所值的物品;并教孩子把钱保管好,防止丢失、被窃。

随着年级的升高,要让孩子学会先认真思考再花钱,而且逐渐养成习惯,避免盲目消费。有些父母让孩子“一日当家”、“一周当家”、“记收支账”,这都是教孩子学会理财、培养节俭品质的好方法。

(3)教孩子学会积累。

孩子手里的零用钱、压岁钱应该计划使用,适当积累。必需的东西才买,可买可不买的不买,把剩余的钱存起来。教会孩子在存钱、用钱的过程中,培养节俭的好品质。

(4)教育孩子懂得量入为出。

要让孩子明白,花钱必须有经济来源。每个人、每个家庭的经济情况不同,花钱要看支付能力。即使家里很有钱,也要坚持前述的三条标准。

(5)教育孩子珍惜物品,不浪费。

让孩子懂得所吃、所穿、所用来之不易,都是人们用汗水和心血创造出来的,随意浪费是不珍惜劳动成果、不尊重劳动者的表现。让孩子经常参加劳动,体会劳动的艰辛。有条件的,可以带孩子去参观工厂、农村的生产劳动过程,参观书籍、报刊的印制过程。

以上列举的只是众多品德的几种,父母们要在点点滴滴的生活小事中不断培养孩子各种好的品德,让孩子全面发展,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

1.6 重言教轻身教

人的一生是在不断地学习中成长的,也就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多种多样的学习。孩子从出生开始就在接受父母的教导,学说话、学吃饭,什么事情都是要学的,父母传授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父母应该怎么样传授孩子知识呢?“言传身教”就是一种最好的方法。言传身教就是要父母在传授知识的时候以自我为榜样,把所有的事情做在前面,起到一个表率的作用。科学研究表明:孩子最早的学习是从模仿父母开始的。

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会将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东西“溶化”在正在发育的大脑里,并在以后的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加以效仿。所以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父母是孩子人生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每句话,每个举动,每个眼神,甚至看不见的精神世界都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但很多父母往往没有注意到自己行为的重要性。父母都渴望孩子学习好,将来能考上大学,因此一再叮嘱孩子要好好学习,可是自己下班回来就看电视,一看看到十一二点;或者一到双休日,家里来人玩麻将,一玩一整天,抽烟把屋里搞得乌烟瘴气。在这种家庭环境中生活的孩子,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能不受到影响吗?他们哪能安心好好学习?

父母教育孩子好好学习、教育孩子勤奋努力,这是对子女负责任的表现。如果我们不只是嘴上讲,而是身体力行,也抓紧时间学习,孩子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父母会通过心理的模仿、感染等强化孩子的学习信心,促进孩子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还有的父母教育孩子要注意交通安全,而自己却不遵守交通规则,红灯亮时强行通过。

有这样一个例子:孩子说:“爸爸,红灯!”可爸爸说:“没关系,走,要不等到什么时候?”这样,平时对孩子遵守交通规则的教育被父母的行动完全抵消了。有人曾在没有警察只有红绿灯的十字路口观察,发现相当多的行人看见红灯亮了也要通过,很多机动车只能因人多势众而停车,倒是看到有些学生红灯亮时等在哪里。这些成人大部分是父母,试想,你要带着孩子红灯时穿行马路,你对孩子交通安全的教育还能奏效吗?

我们父母教育孩子要讲文明礼貌,可是有的父母自己脏话不少,孩子在自己身边生活,说的脏话会通过模仿、感染等心理机制传给孩子。所以,有的孩子说话的口气、语调和他父母一模一样是不难理解的。

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主张身教胜于言教是非常有道理的。不仅要言教,更要身教,这样通过模仿大人的姿势、动作、习惯,就能把父母的优秀品质、优秀作风、良好习惯传达给孩子。

如果父母有不良的习惯,也会通过模仿、感染等心理机制传染给孩子。我们现在有些孩子的不良个性、品质、不良习惯与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有密切关系。哪个父母不希望孩子有良好的个性和良好习惯。但是我们都不要忘记孩子的不良个性、品质、习惯与我们自己的不良个性、品质、习惯有密切的关系。正是通过心理的模仿、感染等潜移默化地把父母的不良个性、品质、习惯传给了孩子。换句说话,不良个性、不良习惯,不仅使父母自己受害,也使女子受害。

那么在生活中,父母应该怎样给孩子做榜样?

1.正直进取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上层有腐败现象,下层有道德滑坡,能够做到正直,也是不容易的。这需要父母有正确的人生观、是非观,对社会上的丑恶现象,不但要分辨清楚,而且要嫉恶如仇,该反对的反对,该揭发的揭发,能抵制的抵制。在生活中,这样的态度应明显地表现出来,让孩子也看得见、听得见,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

据报道,一个孩子跟妈妈一起坐公共汽车,孩子发现一个小偷在伸手掏别人的钱包,孩子对妈妈说:“妈妈,那个人在偷别人的钱包!”妈妈看了一眼偷钱的人,对孩子说:“别瞎说,那个叔叔跟人家闹着玩儿呢。”这位母亲是害怕小偷报复才这样说的,但把是非、善恶完全混淆了,对孩子会是什么影响?

进取,既体现在工作态度上,也体现在思想作风上。父母虽然已成人,但上进心不能没有。父母不断地有所追求,不断地有新的进步,对孩子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孩子会从父母的精神风貌中学到做人的真谛。

2.勤俭自律

勤劳与节俭相辅相成。不勤劳的人,不懂得物质财富来之不易,往往不珍惜劳动成果。每一位父母都应把勤俭这种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自己身上、在家庭里继承发扬。

据调查,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孩子的勤劳节俭表现超过家庭经济富裕的。这就提醒我们,越是有钱,越要做到自身勤俭,越应教育孩子勤俭。

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经过刻苦研究,从数以吨计的沥青油矿渣中提炼出0.1克纯净的镭。当时,1克镭价值在100万法郎以上。居里夫人的丈夫因车祸逝世,有人建议居里夫人把这些镭卖掉,用来抚养孩子。可是居里夫人毅然将这些镭无偿地赠给了巴黎镭学研究所。

她认为:“贫寒固然不方便,过富也是多余而且讨厌的,孩子们将来必须自谋生活,这才是妥当而且自然的事情。”她经常教育自己的孩子:“不应该虚度一生,应该像蚕一样,自愿地、坚持地工作,永远忍耐地向一个极好的目标努力。”居里夫人以勤劳节俭的美德要求自己,也要求下一代。

一个人要做到勤劳节俭,需要有很强的自律精神。要想获得成功和进步是离不开自律精神的。父母对自己是不是能严格要求并持之以恒,孩子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自律,是人的意志品质的反映,父母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够要求孩子自己管好自己。如果父母抵制不了花花世界的诱惑,经常放松自己,说话不算数,是不可能教育好自己孩子的。

3.求知善思

渴求知识,善于思考,这是人们开阔视野、建立良好知识背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前提。懒得学习、懒得动脑的人,是不会有什么创造性发展的。如果父母是这样的“懒”人,就算对孩子说再多“要好好学习,多动脑子”的话,恐怕也无济于事。

因为,在父母身上,他们看不到知识的力量,也看不到开动脑筋的效果。常常听到一些成年人在家里说:“累死了,烦死了,真懒得再动脑子。”也有些成年人认为学习阶段已经过去了,现在是工作阶段,对于读书、学知识十分冷淡。这不但影响父母自身的发展,也影响孩子的发展。

世界著名作家泰戈尔,小时候曾因学习不好被学校除了名。泰戈尔的父亲为教育好儿子,以自己的示范作用影响儿子。每天早晨,父亲把泰戈尔叫醒,父子俩一起背诵古诗。早点之后,父亲让泰戈尔坐下来,静静地听自己颂唱经文,然后一块儿去散步,散步时讲各种知识。回到屋里,教孩子读英文。晚上,爷俩又一块学习,还以天为书,讲初级天文知识,泰戈尔的求知欲越来越浓,父亲把家里的藏书展示给孩子,泰戈尔饱览名著,写出第一部诗剧。在父亲的精心引导下,泰戈尔经过自身努力,成为名扬全球的大文豪。

我们应从泰戈尔父亲“求知善思”的榜样中受到启示,做一个爱学习、爱动脑的父母。

4.文明友善

父母讲文明、懂礼貌,孩子也就会学着父母的样子做一个文明的人。父母待人友善,团结亲友、邻里、同事,乐于助人,孩子也能学会与人友好相处,多做好事。有些父母不重视文明礼貌,只顾自己,对别人冷漠,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

社会上,没有人会喜欢不文明不友善的人。社会犹如一个大家庭,文明友善的人受人尊敬、受人欢迎,人们愿意与他交往,这就为他的成功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但遗憾的是,有的父母这样对孩子说:“谁打你,你就打他;谁骂你,你就骂他。”有一位父母在孩子被另一孩子打了一巴掌之后,领着孩子到学校找到打人的孩子,当众给了那个孩子一巴掌,而且说:“儿子,记住,就得这样!”本来可以有更好的解决办法,父母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5.民主乐观

父母要尊重孩子独立的人格,给孩子参与家庭事务的权利,给孩子说话的权利。父母与孩子既有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又有民主平等的关系。学校里讲教育民主、教学民主,家庭里也要贯彻民主精神。讲民主,孩子会更有积极性。讲民主并不是全听孩子的,全听孩子的会走向放任,要做到“宽严有度。”

乐观是一种品质,是心胸宽阔、勇于面对现实、正确对待顺逆与逆境、充满自信、有幽默感等多种素质的综合表现。在坎坷的人生旅途中,做到乐观并不容易,需要不断地磨练。父母的乐观品质会潜移默化地传给孩子,对孩子的一生都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