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员工的36个绝招
14094400000019

第19章 掌握鉴别、选拔人才的有效方法

§§§第1节 细节看人最真实

某本杂志上说:“管理无小事,局部细微的问题最终将导致全局的崩溃。”并用西方流传的一首民谣作了形象的说明:

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

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

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争;

输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国家。

细节决定成败。只是一个钉子的小事,却最终导致了一个国家的灭亡。可见,即使是看上去多么微小的细节,也是非常重要的,千万不可忽视。

管理是如此,管理员工的第一步——识人也同样是如此。

中国人特别善于隐忍,个性和才华都藏在里面,说话、做事之前都要经过再三思考,不轻易表达。所以,管理者想要发现员工的个性和才能,就像面对一个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春笋,非得揭开它一层层的外壳,才能看见里面的东西。俗话说:“知人知面难知心。”如果管理者掌握不到正确方法,可能永远也剥不开这个春笋,了解不到员工的真实一面。

针对管理者的困惑,我们提供了从细节着手这一有效途径作为参考。人就算是再擅长于修饰自己,也终究不是机器,言行举止不可能面面俱到、滴水不漏;他的真实自我,总会体现在细微的地方。细节可以折射出员工的个人修养、某时的心态和思想的变化,可以从外表看到内心的东西。只要善于从细节看人,从生活习惯看人,从言谈举止看人,管理者就能了解员工的真正个性和才能,从而因材制宜,物尽其用,以达到管理的目的。

某涂料公司的总裁刘先生,一次去主管会计的办公室。他发现这位会计的办公桌上杂七杂八的东西到处摆放。因为这个会计平时干活还算麻利,所以他并没有当场作出批评。但是,当他第二次、第三次去她办公室,看到一切依然如故时,刘先生便感觉这个人不适合主管会计的工作。果然,七个月后事实表明这个会计确实不行,刘先生只好把她辞退了。

做会计是一项非常考验细心和条理性的工作。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办公桌都不能收拾得整整齐齐,又怎么指望她在工作时查漏补缺,做到有条不紊呢?

又比如某公司招聘来一位年轻有才气的部门经理,高层最初的设想是将他培养成为公司的副总。但是,一件小事让高层对他的印象改观,打消了原来的念头。原来,公司组织了包括这位经理在内的七个管理人员去外地建立样板市场,下飞机时,其他人都提着办公用品等大袋的行李,只有这位经理两手空空;半个月后一行人乘飞机返回公司,其他人仍然提着大包的公司行李,只有他还是什么也不拿。高层觉得:第一次还可以说是大意疏忽,第二次只能说明他要么是缺乏团队精神,不善于合作;要么就是为人自私,没有责任感。这样的一个人,怎么能胜任副总的职位呢!

从细节看人,能看到他平时隐藏起来,不轻易示于人前的品性。也就是说,本身是怎样的人,平时在细节上就会有怎样的表现,想隐瞒都没有办法。人人都是如此,包括员工,也包括管理者。所以我们说,细节看人是最真实的。

如果员工老是穿着领子肮脏的衬衣,或者白衬衣发黄,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他是个粗心的人,反之则代表着他很讲究;如果员工看人的眼神总是躲躲闪闪,说明他有东西不愿与人分享,或者城府较深,反之则代表他胸怀坦荡;如果员工对于自己的利益斤斤计较,说明他比较小气,有点自私,反之则说明他比较大方;如果员工说话快而急,说明他急性子,有点鲁莽,反之则说明他比较慎重。

类似的例子太多了。

针对员工在细节中“泄露”出来的真性情,管理者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管理,而不至于没有头绪。比如,对于细心的员工,可以让他收集整理信息,或是跟进策划方案;对于富有创造力的员工,可以让其从事技术或是市场方面的工作;对于慎重的员工,可以委派他参与一些决策,或是参加对外的活动。

从细节上看人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也是作为一名现代管理者必须掌握的一门学问。如果能够准确掌握员工的个性和才能的侧重点,实施起管理来自然得心应手,有充分发挥的余地;而如果信息量不够,连员工是怎样的人都还没摸清楚,管理者的工作当然也就无法开展。

§§§第2节 忠诚比能力更重要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看重品德,讲究对上级的一个“忠”字,对人对事则要“诚”。所以,“忠诚”被认为是德行的最高境界。直到今天,人们对“忠诚”还是十分推崇的。只不过,现在的“忠诚”又有了新的涵义,它摈弃了过去“愚忠”的成分,更提倡人要忠于正确的原则,忠于自己的信念。具体到工作上来,就是忠于自己的公司和单位,忠于自己的工作。

今天的管理者在选择人才的时候,依然是首先看他是否忠诚,其次是再看他的才能。他们认为,能力平庸的员工虽然不能委以重任,但如果他们对公司对工作都很忠诚,就有其可用之处。这样的员工往往能够勤勤恳恳地工作,尽心尽力,把公司的利益当做自己的利益来维护,既不会干不了几天就跳槽,也不会做出危害公司的行为。管理者最害怕的员工,大概是那些才华横溢,却对自己的公司和工作都不忠诚的人。这种员工虽然能够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帮助管理者减轻负担,替公司创造业绩,但他们身上同时也潜藏着很大的破坏力。

“我曾经请了一个很优秀的员工,在我正打算栽培他的时候,却跳到了另一家同行的公司。公司全力帮助他争取到一个大业务,就差最后签约了,可是他却以此作为资本,向那家公司提出了高薪和管理职位的要求,最后把这笔业务带到了那家公司去。”某管理者董先生遗憾地说。“可以想象,公司蒙受了多大的损失!先不说前期的投入最后没有得到回报,而且他经过手的客户也都逐渐被那家公司拉走,他这样做等于是泄露了公司的商业情报。”“最严重的是,他在其他员工中造成了多么坏的影响!看到这样一个人现在却做了经理,公司员工的人心都动摇了。”

董先生斩钉截铁地说,以后他聘请员工,忠诚绝对是排第一位的考量标准。是啊!像这样的恶劣影响,一家公司能承受几次,一个管理者又能忍受几次呢?所以说员工是否忠诚比员工的能力更重要,不是没有道理的。这是管理者经验教训的结晶。

一代文学巨匠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曾说:“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这句话深刻有力地揭示出“德”与“才”两者之间的不可替代性,它可以作为现代管理者在选用人才时的一个警示。对于忠诚但能力不足的员工,管理者可以逐渐培养,虽然他可能挑不了大梁,但他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称职的好员工;对于能力出色但不忠诚的员工,则永远要提防他,有才也不能重用。

当然,有能力又忠诚的员工是管理者最欢迎的人才。遇到这样的人才,可以培养他担当重任,或成为管理层的新鲜血液。但是,一家公司不可能只有管理者而没有员工,占大多数的员工才是公司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所以,选“忠诚”还是选“才能”,永远是管理者用人要面对的主要课题。

这里还要纠正一个管理者常常容易踏入的误区:考量员工是否忠诚,主要是对于公司和工作而言,而不是面向管理者自己。没有管理者喜欢当面一套、背后又是一套,或者总是和自己唱反调的员工,他们总是希望员工能服从自己,尊重自己的决定,在自己面前表现得诚实可信。这是可以理解的,但过于斤斤计较,钻牛角尖就不可取了。

某管理者事业失败,感叹道:“当初在我手下做事时,人人对我恭恭敬敬,老总前老总后;现在公司不行了,他们纷纷另攀高枝,有些混得比我好的,见面了都装做不认识,没有一个是有良心的。”他对员工“忠诚”的理解,就是要忠于他本人,这显然是错误的。

如果一个管理者耳朵只听得进恭维的话,眼睛只看得上顺从的人,不采纳有益的意见,就会严重挫伤那些忠诚于公司、却不善于逢迎的员工,最终导致人才纷纷流失,公司的发展也无从谈起。无能和寡德,是管理者失败的直接原因。这样的管理者,又怎么能要求员工对他的公司忠诚呢?他又有什么资格去责怪员工“没有良心”呢?

§§§第3节 不迷信文凭与资历

在当下的人才市场和招聘会上,用人单位纷纷打出“谢绝假证”的标语,让应聘者们触目惊心。与之相对应的,是在城市的公交车站牌、建筑物的外墙上,办证的小宣传单铺天盖地。如在街头小巷,一些眼神游离的男男女女时不时拦住行人问的那一句:“要办证吗?”……大到学历证书、毕业证书,小到职业资格证书,技能证书,只要需要,一个电话打去即可办妥,似乎已经成为都市人见怪不怪的现象。

但是这些现象背后所折射的,正是社会对于文凭和资历的盲目追求,是求职者对于用人单位偏好的病态满足。它体现了现代领导对于文凭与资历的推崇心态。

迷信文凭与资历,几乎是全世界范围内管理者的通病。西方管理者爱用著名学府的毕业生,认为他们能力超群,是未来的高级顾问、CEO和总裁的最佳人选;同时,他们也喜欢那些资历丰富的“老姜”,华尔街干脆直言:“没有几次破产经历的人不能理解金融。”东方诸国更是如此,中国人自己已经深有体会。

但是,文凭和资历真的能证明一切么?恐怕未必。

文凭所能代表的,不过是员工曾经在某学校学习数年并顺利毕业,它不能说明员工具备了某方面的专业技能。像机械专业的研究生,不见得就能参与汽车制造技术的研发;专业就是市场营销的员工,也不见得能胜任公司业务推广的工作。

而资历所能代表的,也不过是员工曾经做过的工作和待过的行业,它更像是对员工过去的总结,却不能说包含了对员工能力的评价,也不能说明该员工今后的发展。而且很多时候,资历是时间积累而成的,员工本身的能力还有待管理者去实际考察。

广东某公司管理者A先生因业务发展的需要,新聘进三个做外贸的员工。其中小李是大学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的高材生,A先生对他的期望值很高;小王是在外贸行业做过几年的老资历,A先生对他手中掌握的客户资源也很有信心。只有小陈,年纪既轻,资历又浅,还没有很高的学历,要不是因为面试时表现出不俗的潜力,A先生根本不会考虑。

三个人很快开始了工作。首先表现出色的是小王,他利用以前建立的客户关系,第一个签下了业务,A先生十分高兴。小李表现也不错,他英语流利,与外商接触时能最快地作出反应,介绍起公司产品来也最有影响力。而小陈就像A先生预料的那样,两方面都不如同事,每天只是默默地工作。A先生看到他勤奋,也就没有说什么。

第一个月很快过去了,小王签下了两个客户,每个月出口产品量达三个集装箱,拿的奖金和提成最多;小李手上有两个客户正在谈,足额领取了奖金和薪水;小陈既没有签约,也没有发展意向客户,一分钱的奖金也没拿到,只领了薪水。

不知不觉中又过去了半年。A先生惊讶地发现:原来势头最好的小王,在手上拥有的客户关系利用完之后,业务便走入了死胡同,难以再开拓新的市场,发展新的客户;原来行情最看涨的小李呢,眼高手低,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事来却后劲不足,而且居然连一些行业单据都不会填;而既没有文凭又没有资历的小陈呢,因为聪明好学,人又踏实肯干,独独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一年之后,公司业务盘点。小王因为发展业务量太少,不合要求而被公司辞退;小李因为业务不精,能力不强,转调到其他部门,去做与外贸无关的办公室工作;小陈则因为诚实可靠,业务熟练,不光受到了客户的好评,得到了公司的表彰,自己也拿到了丰厚的奖金。

看着已经成长为业务骨干的小陈,A先生不禁满怀感慨。想当初,要是因为迷信文凭和资历而把他疏忽了,对公司是多么大的损失啊!幸好自己发现了他的潜力,留下了这个人才。

真正的人才,是有发展潜力的员工。也许他们现在的学历和资历没有竞争力,但这只能说明现在,不能说明将来。也许,他能够凭着个人的努力和不懈的学习后来者居上,超过那些躺在文凭和资历上睡大觉的“优秀”员工;又或者,他们善于发挥自己的实干精神,不断摸索,不断挑战自我,最终比那些高学历和资历丰富的员工更能与企业相协调,可能性实在太多了。

社会正在高速发展,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没有一个人能以现有的知识和技能永远应对这瞬息万变的世界,这也是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在现代社会备受推崇的原因。文凭和资历固然能说明员工曾取得的成绩,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聪明的管理者,决不会首先看重这些,他们不迷信文凭和学历,而是通过了解员工能力,来决定是否聘用和重用一个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