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莫借着别人之口把母亲和妻子都夸奖了一番,并且提醒她们,如果不停止争吵,只会引来别人的笑话。两位当事人受到赞扬之后心情渐渐平静下来,意识到了自己的冲动,为了保持自己在街坊邻居中的美好形象,她们立刻顺水推舟、相互和解,一场“家庭纠纷”由此解决。
>>(1)制造幽默气氛。
20世纪50年代一次国宴,外宾见了汤菜内的笋片为法西斯的标准图形时,感到迷惑不解,于是询问周恩来总理。周总理一看,发现是民族图案由于翻滚造成的,便解释说:“这不是法西斯标志,是中国传统图案,叫‘万’字,象征福寿绵长,是对客人的良好祝愿!”
接着又风趣地说:“就算是法西斯标志也没有关系嘛!我们大家一齐来消灭法西斯,把它吃掉!”听了这机智巧妙的解说,宾主哈哈大笑,气氛更加友好热烈,这道汤菜很快被吃了个精光。
在周总理接见外宾这一交际活动中,中国传统图案“万”字符由于与法西斯的标志相似,结果成了形成尴尬局面的导火线。法西斯的标志“出现”在宴席上,这一事件当然令宾主都感到不悦,于是周总理使用了“将严肃问题诙谐化”的交际技巧,在对“万”字符进行解说之后,号召大家吃掉法西斯,结果一下子令僵化的气氛活跃起来,宾主双方的尴尬与疑虑烟消云散。
>>(2)巧用谐音解尴尬。
一个周日,某豪华酒店正在为一对青年举办结婚典礼。彩灯高悬,宾朋满座,新娘新郎在爆竹声中相依相偎缓缓而来。不料,一团火星溅在新娘的衣服上,顿时窜出了火苗。幸亏有人手疾眼快,上去将火捏灭。幸好只烧了条衣边,否则就更糟糕。不过,新娘的脸红了。她觉得新婚燕尔就把衣服烧破了有些不吉利。在场的人也都略感遗憾,却不知说什么好。
这时新郎的一个朋友走到新娘面前说:“恭喜你!新娘的衣服边没了是个好兆头,它将预示你们这对新人将来一定恩爱美满,幸(新)福(服)无边!”
朋友一句话,利用“新服”与“幸福”的谐音关系,巧妙地转换成另一种吉祥的祝福,化腐朽为神奇,说得众人都乐了,新娘也便转忧为喜了。
>>(3)根据事物与语言的意义关系向好处联想。
生活中的很多事物之间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其实如果细心体味、挖掘与联想,总能从中找到其内在或外在、或远或近的联系。
有一次余小姐和几个同事一起去参加省里的业务考试,当她走进考场时,只见桌子上有三颗大钉子分布成三角形排列在桌面上,且冒出很高。如果不注意,这不仅会刮破衣服,同时也会影响答题的速度。余小姐一脸的怒气要求监考老师换桌子,可监考老师说:“现在不能换,别违反考场纪律!”余小姐气得柳眉倒竖,连说:“真倒霉,不考了。”这边一位同事见了忙打圆场说:“有几颗钉子算什么!”余小姐说:“你说得轻松,这可是三颗钉子,躲都躲不过去呢!”这位同事说:“你太幸运了,我还求之不得呢!”余小姐说:“你别拿我开心了,这么倒霉的事要让你碰上,你还能说幸运?”这位同事便说:“你知道这三颗钉子说明了什么吗?这叫板上钉钉!说明你今天的三科考试铁定了都能过关。”余小姐听后马上转怒为喜:“借你的吉言,我今天要是三科都及格了,请你去吃饭。”结果一个月后公布成绩,余小姐果然三科都顺利过关。
桌上有三颗大钉子本是很恼人的事,更何况是参加考试。但这位同事却在余小姐气恼发怒的时候,用一句百姓常说的“板上钉钉”的俗语与三科考试联系起来,做了积极的联想,解释为“三科铁定了都及格”,正中余小姐的下怀,岂不皆大欢喜?
社交往来说话要点总结
社交往来时,开口说话有六不要:
>>(1)不要有优越感。
用一种优越于任何事和任何人的态度进行交谈会使你很快陷于孤立的境地。你也会因此而失去较好的娱乐机会,成为孤家寡人。
>>(2)不要好斗。
人们喜欢在政坛上或是在有奖拳击场上看一场精彩的争斗,但是几乎没有人喜欢在自家的会客室里或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个斗士。
>>(3)不要无动于衷。
当一个交谈者期望你能对其妙语有所反应时,你应有所表示,不要无动于衷,不要让他在整个谈话中唱独角戏。
>>(4)不要言过其实。
赞扬人们,但不要过分,过分的热情显得虚伪。批评也是如此,要立求客观的评价,不可掺杂过多的个人情绪在里面。
>>(5)不要以自我为中心。
交谈中应肯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说出你对某事的反应,但不要给人留下极端个人主义的印象,万万不可认为整个宇宙是围绕你转动的。
>>(6)不要总想在交谈中唱主角。
我们佩服那些故事说得很精彩的人,敬慕其绝妙的才智,然而这种敬佩并非意味着我们所说的每句话都要是笑话,也并非指交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博得人们的笑声。成功的交谈可以是愉快的,还可以是严肃的。你应尽量发现自己在交谈中的优点,你也许会发现你是最好的交谈者,因为你比任何其他人都要注意倾听别人的谈话。
另外,社交往来时,嘴边还要留个“把门”的。
一位早年毕业于某高等院校中文系,勤勤恳恳工作了几十年的老教师退休了,为此,学校为他和另一位曾多次荣获过“先进”的退休老同志一并举行了一个欢送会。
与会同志和领导对他们的工作和为人进行了热情洋溢而又非常得体的肯定和赞扬,相比之下,对那位曾多次荣获过“先进”的老同志的美誉则更多。当轮到两位受欢迎的退休老同志致答谢辞的时候,他们对大家的赞誉作了深情的感谢。一时间,会场里充满了一种令人动情的温馨气氛。
作为答谢,话本该说到这里为止;然而,那位老教师却并未就此打住,却由人们对另一位“先进”的赞扬中引发了感触,并作了颇为欠当的联想和发挥:“说到先进,很遗憾,我从来也没有得过一次……”话犹未竟,坐在他对面的、平日与他相处得不很融洽的一位青年教师突然抢了话头:“不,那是我们不好,不是你不配当先进,是怪我们没有提你的名。”话语中带着一种不肯饶人而又让人难堪的“刺”。冷不防,老教师的眼角眉梢被“刺”出了一股感伤的表情,一时间会场中出现了一种不悦的尴尬气氛。
一位领导见势不对,马上接过话茬,想把气氛缓和一下。照理说,这时,他应避开“先进”这个敏感的话题,转而谈论其他。然而,他却反反复复劝慰那位退休老教师,叫他对“先进”的问题不要在意,说没有评过先进,并不等于不够先进,先进不仅在名义,更要看事实。如此等等,一席话,等于是把本应避而不谈的话题做了重复和引申,使本已尴尬的局面显得更为尴尬。
这是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的故事,我们不妨把它叫做一个“不会说话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很可以引出几点发人深省的教训来。
一是那位退休老教师的教训:不该作无谓的比照。
比照,是谈话中常用的一种手法。用得好,可以使谈话产生某种积极的效果。这里,“积极的效果”是应该特别注意的。在退休欢送会这样的场合,人家所说的往往都是一些富有情感而又不失其真诚的十分得体的人情话和好话。对于这种充满人情味的好话,听话者要善于倾听,善于应答,大可不必拿别人的长处来衡量自己的短处,从而引起自己的不快。
二是那位青年教师的教训:不要在别人失意之火燃烧时加油。
与人相处,难免会发生这样那样的分歧,在一位勤勤恳恳工作了一辈子的老前辈即将退休时,虽然可能因为老先生平时在某些方面不善为人处事而与自己伤了和气,然而在欢送会这种场合,我们却不能乘别人一时失言,抓住不放,图一时之痛快而说出那些不合人情的刻薄话。在这种场合,无论如何,还是要在“欢”字上多考虑一些,“欢送欢送”,“欢”而“送”之,要尽可能多留一点美好想头给人家。
三是那位领导人的教训:应注意避开敏感话题。
领导者的领导能力固然表现在原则性上,在会场上一时出现了某种始料未及的尴尬局面时,他没有直接去批评那位言语有失的青年教师,而是竭力肯定那位老教师的贡献。具有这种应急应变的意识并立即着手应变,这些都是无可厚非的。然而,从具体应变能力和言语技巧这个角度来看,却又显得很不够。
照理说,在这种场合,他应竭力避开“先进”这个敏感话题,巧妙地把话题岔开,使欢送会的气氛由暂时的不欢而重新转向欢快情绪当中,并顺势掀起新的高潮,而不是如他所做的那样,在敏感话题上唠叨不休。能否机敏地避开某些不宜多说的话题,对领导者的领导能力也是一种很好的检验。
总结这三个方面的教训,合为一点,就是:说话要注意场合。不看场合,随心所欲,信口开河,想到什么说什么,这是“不会说话”的人一种拙劣表现。
人,总是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地点、一定的条件下生活,在不同场合,面对着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从不同的目的出发,就应该说不同的话,采用不同的方式说话,这样才能收到理想的言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