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科技与传播
13835200000031

第31章 新技术对影像科技传播要素的影响分析(2)

2.媒介的“把关人”作用弱化

新媒体引起的是一种“交互网络思维”,在这种思维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科学传播是对科学信息由中央核流向边陲地带,由知识拥有者向被传者的单向、专制的传统传播方式的超越。这种“去中心化”的新的传播思维和传播方式,传播消息来源和意见的表达多样化,使媒介的“把关人”功能逐渐弱化,并逐渐处于“失语”状态,同时也影响着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

传统的影像科技传播中,每个媒介都有严格的“把关人”进行科学传播和议题设置。电视台的科教节目由编导、制片人等层层把关,科教影片有导演、监制把关。但是,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尤其是手机、网络媒体的兴起,一方面由于海量信息的反馈和传播,使得把关不及时,超级链接功能更使“把关人”陷入信息泥潭;另一方面由于担任网络“把关人”的主体可能就不是传统的政府机构、科学共同体或者科学家本身,从而对网络科学传播的把关滞后,并且逐渐弱化。

原本传统媒介可以通过将各种议题设置成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来吸引公众的注意和对社会环境的认知。但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普及,各种媒体多样性的冲击,加之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这种显著性就变得不再明显,媒介的主导能力逐渐下降。这也是信息大爆炸的社会所面对的必然结果之一。但是,科技传播并不同于普通的大众传播,对科学知识真实性的把握尤为重要,媒介“把关人”的角色不可或缺。

(二)影像科技传播内容分析

1.内容总量增加与个性化

卫星电视和有线电视在数字压缩技术上的结合大大拓宽了电视信号的传播数量,可同时传输几百个电视频道。大量数字付费频道也纷纷开播。今天人们能收看到的电视节目已经从几十套上升到几百套。影视科技频道和科技节目大大增加。

而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兴起,改变了以往电视媒体基于时间的传播模式,图像传播超越了空间和时间的界限,在传播数量上几乎可以说是无限的。大量原创视频、改编视频、动画动漫等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涌入网络,导致进入影像科技传播环节中的科学信息总量激增。一方面是影像科技信息总量的绝对增长变化;另一方面是影像科技信息的“变种”,通过多途径、多媒介的传播,使得总的信息流量加大。

科技传播总量的增加以及新媒体与生俱来的互动功能,对影像科技传播的分众化、个性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完备,以及网络与电视在功能和内容上的进一步融合,影像科技传播中的“受众”概念将不复存在,而是具有高度独立性的个体。影像科技传播也将走向真正的个体化传播。

2.内容质量两极化发展

影像科技传播的内容质量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一方面,高清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专业的影视制作和传播技术有了极大提高。图像的清晰度、成像率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图像传输中的损失则降到最低,极大地提高了图像质量,延伸了人类的观看触角。国外的《鸟与飞行》、《小宇宙》等优秀纪录片为观众打开一扇全新的感官之门。国内制作的《森林之歌》、《走进西藏》也带给观众一场绝美的视听盛宴,实现了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另一方面,由于新兴媒体的发展,科学信息的来源四通八达,无所不在,科学传播者的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传统媒体时代的从业人员,一些非专业媒体制作的科技节目就会出现参差不齐的状况。同时,部分主流媒体由于受收视率的牵制,为了迎合部分受众的口味,从而出现故弄玄虚的低俗影像,甚至伪科学影像。加之媒介的“把关人”功能弱化,影像科学信息的来源鱼龙混杂,不仅影像质量粗糙,而且真实性也难以保证。由于很难对每一条影像科技信息进行追踪,一些捕风捉影的科技信息也都被人们竞相传播,造成了影像科学信息整体质量的下降。相对于传统的影像传播渠道,新兴媒体的科技影像更需要人们具备一双“慧眼”,有辨别真假影像信息的能力和素质。

(三)影像科学传播渠道分析

1.辐射式传播转变为跨时空交互式传播

辐射式传播是某个或某些传播者面向数量较大甚至数量巨大的受传者传播科学技术知识信息的过程。辐射式传播的传播者和受传者角色相对固定,信息流动方向也相对单一。它具有扩散性强的特点,传播范围广,速度快,倍增效应强,有利于大面积大范围的“点对面”式的知识传递。传统的影像科技传播主要采用的是这种传播方式,但是这种传播方式的弱点也很明显,反馈相对不充分,针对性较弱。

互联网络、远程通讯等新技术的发展为影像科技传播提供了新的传播渠道,逐步解决了这个矛盾,使“点对点”的交互式传播成为可能。新的传播渠道使传播方式具有新的特点:一是可以实现传播者与受传者的双向互动,交流更直接,信息反馈更迅速,更能有效及时地实现信息共享。这与传统的面对面交流式传播具有相似的特点。二是这种交互式传播在传统的“点对面”交流式传播的基础上迈进了一大步,打破了传统交流式传播对时空的限制,真正实现了跨时间、跨地域的无限传播。

2.跨媒体传播与全球化

所谓科技影像的跨媒体传播是指科技影像信息在不同媒体之间的流动与互动。

它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相同信息在不同媒体之间的交叉传播与整合,二是指媒体之间的合作、共生、互动与协调。

各种媒体的相互渗透和融合是当今媒体发展的方向。这种融合不仅是媒体本身的融合(受众接收信息的装置的融合:电脑、电视、有线电视的机顶盒、电话、手机、卫星天线等),也包括媒体功能的融合或趋同(网络具备传统媒体的功能,传统媒体具备网络的功能)。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的合并、新闻集团的崛起、NBC与《华盛顿邮报》共建MSNBC新闻网站等,都证明了这种融合的趋势已经势不可当。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影像在不同媒介之间的转换也变得更加容易。中央电视台的电视节目可以收看网络版,看不到凤凰卫视的观众也可以在凤凰网站上浏览、在线收看其部分节目。在这种融合的趋势下,某一种媒体制作的科技视频可以自由地在不同的媒介上传播,而某一媒体的受众则可以看到来自不同媒体的视频。受益的不仅是媒体更是广大受众。

影像科技传播的跨媒体传播和融合,以及卫星通信技术、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影像科技全球化传播势不可当。影像科技传播天生具有跨国传播的优势,科技内容不受政治的影响,话题具有全球性,并且科技影像不受语言限制、地域限制、文化限制,在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上都显示出了超级的渗透力。

可以看出,在信息时代,影像科技传播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并对影像科技的传播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更高的科技素养,也要对新的科技传播模式有更深刻的认识,注重科技传播过程的互动和信息反馈,做好传播者也要做好受传者,只有这样才能制作出优秀的影像科技节目。

(赵文捷:硕士,中国电子音像出版社编导;冀茂远:高级工程师,中国电子音像出版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