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生态文明论
13662500000005

第5章 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使发展全面、协调和可持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一个形成的过程,当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则体系化了。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核心的内容。由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当代形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与核心价值得到了生动与具体的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实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又立足于中国的国情。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这最精辟地论述了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的内在联系。

自从科学发展观被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提出来以后,人们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作了各种各样的解释,人们企图把许多内容都“塞”进科学发展观之中,但无疑科学发展观的本义和意义就是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寻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发展战略。这可以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的过程充分看出。2003年10月中共召开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地将科学发展观正式提上议事日程,会议引人注目地强调了发展中数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益辩证关系,会议已经把中国的发展确定为是一种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2004年3月党中央召开人口环境工作座谈会,胡锦涛总书记在阐述科学发展的内涵与基本要求时,提出了五个“统筹”、四个“必须”的论断,这五个“统筹”和四个“必须”实际上就是对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展开。2005年3月全国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以及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了具体部署和全面论述,其中最使人难忘的是有关“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就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专设一个部分加以论述,他再次深刻地强调: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们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回顾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这一过程,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就是提出了全面、持续、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发展战略这一点难道还不清楚吗?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很好地解决了“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这个课题。发展是人类有史以来所面对的一个永恒主题,发展又是当今世界上所有国家为之而抱恨终天和愁肠百结的全球性话题。科学发展观的灵魂就在于“转变”,即把原先的那种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生态环境保护脱节甚至对立的发展模式,转变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总体而言,无论是较早迈入现代化的西方工业发达国家,还是正拼命地追赶西方工业国家的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在发展问题上都存在着误区,即都把发展视为物质财富的增加,都选择那种以生态环境遭致破坏作为代价来获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具体地说就是用高投入、高消耗和高污染来换取经济增长。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但所选择的发展模式就是西方工业化国家曾经和还在实施的发展模式。可以说,当今中国出现的资源、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选择了这种发展模式所导致的结果。这里且以自然资源的消耗、能源消耗和废气物的排放为例来加以说明。按照2003年的统计,在自然资源的消耗方面,中国消耗的原煤、铁矿石、钢材、水泥分别占全世界消耗量的31%、30%、27%和40%,而创造出来的GDP则只占世界的4%。新中国成立以来的50多年时间里,我们的GDP增长了十多倍,而在矿产资源的消耗却增长了四十多倍。中国农业生产灌溉用水的利用系数是国际先进水平的一半左右,工业万元产值的用水量是先进水平的十倍左右。在能源的消耗方面,中国的火力发电、钢铁工业、水泥制造业和能耗水平分别比国际先进水平高22.5%、21%和45%。在废气物的排放方面,伴随着自然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其必然结果是废气物的高排放。中国每增加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四倍,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则高十多倍。从上述三个方面的数字我们不但可以看到实施传统的发展模式给中国环境、生态破坏的严重程度,而且也可以知道,即使实施与西方发达工业国家同样的发展模式,由于中国的国情的不同从而所带来的危害要比对它们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更为严重。从这一意义上,转变传统的发展方式对我们当今中国来说远比对西方发达国家来得迫切。西方发达工业国家可以通过把不良后果“转移”和“转嫁”给发展中国家来消解、缓和它们的生态危机,而我们没有条件这样做,也不应当这样做。我们的唯一选择是“转变”,即通过“转变”我们的发展模式来解决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

可以说,科学发展观是在中国最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模式的紧要关头产生出来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正找到了自己的发展道路。社会主义发展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的变化,都要求当代社会主义必须摆脱原先那种片面注重经济的发展模式,推出新的适应时代源流的发展模式,而当下的国际环境和社会主义的发展现实,也为这种新的发展模式的提出创造了条件。这种新的发展模式在中国首先被提出和首先加以实施,这当然不是偶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选择科学发展作为发展战略,这就意味着是中国的发展不是黑色的发展而是绿色的发展,中国的崛起不是黑色的崛起而是绿色的崛起。所谓黑色的发展和崛起就是让这种发展以历史上最空前的、脆弱的生态环境来承载,在这种发展和崛起的同时,自然与人类的矛盾迅速拉大,生态严重“赤字”。不得不承认,我们原先走在黑色发展和崛起的征途上,正因为我们是走在这样一个征途上,所以尽管我们即使按西方工业文明的标准远未达到发展与崛起的程度,但是黑色发展和崛起的一切代价和后果我们都已尝到了。很显然,我们中国不是不要发展和崛起,而是不要那种黑色的发展和崛起。中国黑色的发展与崛起不仅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是一种灾难,而且对世界人民来说也是一种不幸。如果中国坚持走黑色发展的道路,那么当今西方世界的一些人一再鼓噪的所谓“中国威胁论”和“黄祸论”确实并不是空穴来风。全世界确实无法承受一个黑色发展的中国。科学发展观引导我们变黑色发展和崛起为绿色发展和崛起。所谓绿色发展就是科学发展观所昭示的那种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其基本原则就是:高效低耗、高品低密、高标低排、无毒无害、清洁健康等,实现绿色工业化、绿色城市化和环境保护的互利耦合,达到发展与环保的双赢的目的。所有这一些不都是生态文明的主要内容吗?从这一意义上说,绿色发展道路也就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道路。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和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推出了《中国现代化报告2007》,在这一报告中详尽地描述了中国绿色发展和崛起、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蓝图。如果这一蓝图真的能在中国大地上实现,那不仅是中国人民而且是全世界人民的福音。这一蓝图在中国实现之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成之日。我们中国人民已经决心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指引自己前进的伟大旗帜,而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自己的旗帜,也意味着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自己的发展战略。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把“科学发展”作为基本发展战略的社会主义,这就决定了中国的发展不是一种“黑色”发展,而是一种“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