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晋江当代旅外文化名人辑要
13657100000022

第22章 画家黄达德

黄达德,原名黄呈标,别名山客。1929年8月2日出生于晋江市东石镇檗谷村。1948年晋江养正中学初中毕业。1949年春季至1951年春季在晋江龙湖亭晓新完全小学任教,期间于1950年12月至1951年4月参加晋江英林区伍堡村土改工作。1951年7月,在泉州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任师文工队队员和团俱乐部图书员。1956年考入福建师范学院美术系,1958年毕业。曾任《泉州日报》美术编辑及组长,后历任晋江地区群众艺术馆馆长、晋江地区美协主席、泉州画院院长(1995年退休后,任名誉院长)、泉州市文联顾问、李硕卿国画研究会会长。一级美术师职称。1960年加入福建省美术家协会,1980年至2000年间任该会第二、三、四届常务理事。1981年8月,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为表彰他为发展我国文化艺术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国务院从1993年10月起发给他政府特殊津贴并颁发证书。2009年7月,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立60周年之际,获该会颁发从事新中国文艺工作60周年荣誉证书。

黄达德擅长中国画,专攻山水。1956年,素描《我戴上八一红星多荣耀》获福建省首届青年美展三等奖。1958年,国画《闽江木筏》参加华东地区首届中国画展并选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印的《现代中国画选集》。1964年国画《风展红旗如画》(合作)、《抗天图》(合作)入选第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风展红旗如画》由中国美术馆收藏,《抗天图》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单幅挂图;1977年,国画《宝石敬献纪念堂》(合作)入选全国纪念建军50周年美展;1983年,《八月石井》入选全国侨乡风貌画展。1984年创作的国画《民族英雄郑成功故乡石井村》及1987年创作的国画《石榕图》获福建省国画展优秀作品奖。1988年应邀赴港举办四人国画作品展并出版《四人国画作品集》。1992年应邀赴菲主持泉州画院闽南侨乡风情画展。1993年《百榕图》百米国画长卷在省、市展出后,颇得八闽画界称颂,此画1994年获福建省政府首届百花文艺奖三等奖。

多年来,为搜集创作素材,黄达德足迹遍及武夷、太姥、雁荡、黄山、庐山、峨眉、乐山、九华、天台、泰山、漓江及长江三峡等名山大川。

《美术》1994年第6期刊登洪惠镇(现任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书画研究生导师、福建省美术家协会顾问)撰写的《勤采得佳蜜——黄德达山水画评》并选登黄达德作品多幅,《福建画报》1994年第12期刊登《黄达德山水画》专页。其中,《勤采得佳蜜》全文如下:

我以为从某种角度上看,现代中国山水画可分为写生派、写心派及介于二者之间的折衷派。写生派之特点是以实景为依据,具有客观性、记叙性、描绘性。写心派为主观性、写意性、表现性。折衷派兼得二派特点。

现代山水画以写生派为主流,盖因西洋美术教育法在中国普及,画家无论正统出身或自学成才,大多善写生,故此派诞生于近代。福建泉州的写生派画家李硕卿在1958年以描绘铁路建设场面的力作《移山填谷》,成为最早反映时代巨变的山水画重要代表。不久,其门下又出了一位继踵于他的画家,他就是黄达德。

黄达德生于1929年,晋江人。50年代末毕业于福建师范学院美术系,长期从事报纸美编和群众美术工作,担任过地区美协主席与群众艺术馆馆长,1984年创办泉州画院,任院长,才专心于山水画创作。他所受美术教育以西画为主,特擅速写,此亦与早年美术记者生涯有关。60年代初,他师事李硕卿画山水,曾合作不少大幅创作,很快就崭露头角。70年代末,李硕卿应召入京参加国务院文化部国画创作组作画,黄达德随行充当助手参加这一活动,有机会接触各地名家,领略各派画风,遂萌变革之志,返闽后画风大变。李氏画法重山石块面结构与明暗变化,系由西画脱胎而来。黄达德则回归传统,舍弃明暗,加强笔线的力度与表现性,并突出水墨韵味,在造型、结景、构图、设色方面等已有自己的面貌。

黄达德可谓典型之写生派画家,行踪遍布域内各区,所到之处速写盈筐。二三十年间,他如蜜蜂之辛勤,画艺日益精熟。其画材十分广泛,但基本上可以归为三大类:一是名山大川、名胜古迹;二是有具体地名的地方风物;三是无名小景,多为旅途中从车窗瞥见的记录。这三类题材,大都有速写稿可依,有时当然也不一定囿于写生稿,他也凭印象作画,他的代表作是《家乡古寨》、《洛阳桥头》、《紫云双塔》、《闽南古塔》之类。这些画画得具体、深入,各有显著的客观特征,是根据详细的速写素材进行精心剪裁提炼,再以精熟老到的笔墨描绘而成的,既有生活的真实,又有艺术的真实。他十分注意笔情墨趣,因此避免了大多数写生派画家刻画过于板严失去国画韵味和性灵的弊病,使作品显得生动耐看,雅俗共赏,这是难能可贵的。

黄达德在几十年探索中,逐步明确了自己的方位。他选择了地方风物。闽南山清水秀,人文荟萃,有无尽的画材供他采撷。但他情有独钟,其取得成就的却是榕树。如他的代表作《闽南古榕》、《古塔老榕》、《石榕》等。黄达德特别善于刻画榕树的扭转、弯曲、交叉、穿插、重迭、瘿节、穿孔、垂髯、盘根等等极为入画的方面,把榕树的结构、造型、姿态、气势、肌理、质感、性格、神采一一描绘得深入而生动。其艺术风格雄浑厚重、苍劲力强,弥漫着阳刚之气。近年来,黄达德埋头创作《百榕图》长卷,高80公分,长100米零80公分,光是小构图就长8米多。为创作这一巨作,他已搜集了十年素材,耗尽心血。黄达德画榕,出自他对生活、对事业、对大自然的赤诚之心,他执著地不停采酿,终得佳蜜。

2004年中国美协编印出版艺术家名片图册《美术家黄达德》国画作品选。

2004年《黄达德速写集》由李硕卿国画研究会编印出版。该书收入了著名美术评论家、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现代美术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美术》编委华夏著的《善于挤时间画速写的好例子》(原载《江苏画刊》1984年第1期)一文:

给黄达德同志的速写以评价,固然由于他的作品以线条表现对象的特征和美,真切自然;更重要的是作者那种勤奋刻苦、顽强坚毅的可贵精神,值得赞扬。

作者是福建晋江地区群众艺术馆馆长,任务繁重,而且年过半百,左腿又有残疾,只有一条半腿的活动能力,行走很不便。可是他却备经艰苦,创造了作画的条件,并取得一定的成绩。

作者没有充裕的、专门用来画画的时间,只能挤出休息的时间来作画,比如他每天天一亮就骑着自行车往郊外长满荷花的东湖跑,在那里连观赏和速写约个把钟头,只能作荷花速写二至四张。每天按时去,按时回家吃早饭,然后按时去上班,无论是风是雨,天天如此。就这样持续三个多月,终于把荷花从小到大的生长全过程的千姿百态,都生动地画了下来。

出于领导的照顾,作者近几年也有了短期外出写生的机会。于是他就更加刻苦地进行艺术实践。人们去武夷山,往往只在几个有名的风景点上画画就算了,而他却独自到那人迹罕至,常有野兽出没的深山峡谷里转,一转就好几天,吃的是自带的那么一点干粮与凉茶水。他在黄山、庐山、九华山和闽西等地都是这样。

人们上雁荡山,一般只到“下折瀑”与“中折瀑”就不再走了,而他却一直爬到了“上折瀑”的最高处;登峨眉山,一般也很少能上到三千多公尺高的峨眉金顶上去,而他凭一条半腿的活动能力,却坚持上到了峨眉金顶。而且不管上山时是多么困难,多么累,他总是到哪里就画到哪里。即使是最难攀登的峨眉金顶,也坚持上去画了五十多张速写。正是这种艰苦努力,使我们能够欣赏到黄达德同志的有相当功力的作品。

同时收入的还有原《厦门日报》美编室主任、厦门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吴伟程著的《搜尽奇峰打草稿——读黄达德的风景速写》(原载《厦门日报》1992年10月27日)一文:

翻开黄达德的每一幅风景速写,仿佛置身于山林泉石之间,荷花与柏树,鸟鸣与泉泻,不期然而然地向我迎面扑来。这一幅幅速写,在画家的笔下,立刻产生意想不到的魅力和唤起人们对祖国山河之美更加眷恋。

黄达德在山水画的实践和探索中,已获得了一定的成就。几十年的艺术实践,可以看出,达德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从速写提炼素材。创作的大小画幅有上千件,所画速写积案盈箱。石涛有句名言:“搜尽奇峰打草稿。”达德的左腿虽然行走很不便,但他备经艰苦,仍常涉足于名山大川之中,进行写生、观察、感受,用大自然的秀丽景色来陶冶自己的艺术情操,激发创作热情。他坚信深入生活才是创作的第一源泉,厌恶那种闭门造出千山万水,千篇一律的山水画。他畅览黄山、庐山、九华山诸胜,深入闽西南,上雁荡山上折瀑最高处,登峨眉山金顶。把自己的感受和美的东西记下来,因此他在后来的山水创作中,构思、构图就显得雄伟奇特,富有时代气息。长期从不间断的速写功力,形成了他独特的用线风格。简练、精确、遒劲、纯熟的线条,把水乡城郭、林亭溪阁、峰峦湖石等,都勾画得既有真实感和生活气息,又有浓厚的韵味和深邃的意境。萃取精炼,挥笔成画。他的速写,幅幅都是一首美丽的小诗,成了感染人、启迪人的充满生气和诗情的画图。

更可贵的是,这些风景速写,虽然是画家在极短的时间内跃然纸上的速写,但也是一幅幅完整的绘画作品。可以这么说,这些速写,也是黄达德几十年辛勤地进行艺术创作的可贵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