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晋江当代旅外文化名人辑要
13657100000021

第21章 书法家李德谦

李德谦,字吉之,斋名湖心山房,笔名雁山。1955年10月出生,晋江市池店镇新店村人。致力书法研究已有40余载。初从唐楷入手,后博采众长,自成一格。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交通书画摄影协会副会长、泉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民盟泉州市委文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泉州鲤城区第五、六、七届人大常委。

李德谦能四体书,尤擅行草。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创作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徐本一以“雅致、清朗”评说他的作品。其书法作品及传略被《中国当代书法家大辞典》、《中国当代书画篆刻家辞典》、《中国当代书法篆刻大观》、《当代文学艺术新闻人才传集》、《当代书法家书信墨迹选》、《国际现代书法集》、《世界华人美术名家年鉴》、《中国当代楹联墨迹作品集》、《世界美术书法家世纪末成就大典》、《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等所推介。从艺事迹被《菲律宾世界日报》、《菲律宾商报》、《中国青少年书法报》、《中国交通报》、《人民日报》、《福建日报》、《泉州晚报》、《泉州青少年报》、福建电视台、泉州电视台等作专题报道。2006年,被泉州市委、市政府评为“优秀拔尖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主要书法作品参展、获奖情况有:

1989年,入选全国第4届书法篆刻展览。

1990年,入选全国第4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览、日本第52回国际文化交流展、香港中国艺术大展。

1994年,获全国第一届楹联大展银奖、福建第2届艺术节书法展银奖,入选全国第一届正书大展。

1995年,入选全国第6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览。

1996年,入选全国首届行草大展。

1999年,入选全国首届扇面书法展,获福建第3届艺术节书法展金奖、首届泉州市综合文艺最高奖项刺桐文艺奖。

2000年,获福建省政府第3届百花文艺奖二等奖。

2003年,获第12届全国“群星奖”优秀奖。

2007年,获泉州市政府颁发的刺桐文艺奖特别荣誉奖、福建省第4届艺术节书法金奖。

2008年,获福建省政府第5届百花文艺奖三等奖、第5届泉州市刺桐文艺奖特别荣誉奖。

人民日报《人民美术》杂志主编、美国Nation大学中国艺术委员会主席李德哲2010年2月3日曾在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撰文《气韵高古,浑然天成》评述李德谦的书法,摘要如下:

他李德谦,我李德哲,他比我年长,我称他为德谦兄。李德谦是福建泉州人,我每到泉州闲暇,都会邀他饮酒谈道——书道,茶道及人道,并多为他的书法艺术独有“气韵高古,雄然浑厚”的气息多生敬意。

中国书法艺术作为表情达意的交流工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影响深远。书法艺术是中国特有的艺术,虽然书法艺术的自觉化至东汉末才发生,但书法艺术当与汉字的萌生同时。汉字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演变之后,由甲骨而小篆,由小篆而隶,进而楷、行、草,汉字的点画已挣脱了仅仅为符号的束缚,创立了自身赋有无穷魅力的美,它蕴含感情、良知、道德与哲学,展现出浑厚肃穆、轻灵飘渺、沉着稳健、闲雅舒展的意境,标志着华夏文明在古典文化艺术领域的最高水准,最终发展成为人类社会的艺术瑰宝,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领风骚。中国书法的这种精神气韵,深深吸引了自幼痴迷书法艺术的李德谦先生,让他四十年如一日潜心书海,笔耕自在。

为书之道,笔墨关情,炼心为上。李德谦心系书法,即使在家境贫寒无力购置纸墨的时候,他仍然以大地为纸,以树枝为笔练习书法。他从唐楷入手,对柳公权、颜真卿、褚遂良、欧阳询的楷书都悉心临摹研习,积淀了深厚功底,对楷书的结体和笔法运用娴熟,为他后来书法的形神兼备奠定了基础。继而他又认真学习李北海行书的遒劲笔法和舒展笔力,逐步形成自己笔力遒劲舒放、险峭爽朗的艺术特点。他在学习了北海行书笔法之后,又相继学习研究了笔取横势、突出横画、横平竖直、结字堂堂正正,字、行距齐整、波磔秀美的汉隶;学习研究了形体偏长、匀圆齐整,所书字体端庄严谨、有实有虚、疏密得当、从容平和且劲健有力、左右对称、挺拔秀丽的秦篆。他还广泛涉猎魏晋唐宋名家字帖,认真研究细心揣摩魏晋唐宋名家字帖的间架结构特点,掌握魏晋唐宋名家字帖每个时期每一位书法家各自的书法特点,甚至到每一个书法家的每一个字的每一笔每一划的运笔方式,他都了然于心,熟练于手。他搜集明清近代书法作品,进行研究比较找出其中的基本规律,然后对照字帖一遍又一遍地反复进行练习。

对书法的巨大热情和喜爱,使李德谦对书法的研习孜孜不倦,甚至废寝忘食。他经常是先练小字,再练大字,一张宣纸反复使用,一个字反复练习,直到把整张宣纸写成一张黑纸为止。工作一天的他,下班后常常一到家就练,有时候甚至连饭都顾不上吃,铺开纸拿起毛笔一练一个半夜三更。通过勤学苦练,他不仅掌握了明清近代书法作品的一些基本艺术特征,而且还融会贯通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之长,最终自成一格。

在李德谦的心目中,艺术无涯,学无止境,一辈子都要研究和创新!他为了研究书法艺术规律,掌握更多的书法艺术技巧,还学习了刷拓技术,把遇到的古代名家的碑刻刷拓下来,然后对照历史名人的书法反复揣摩,再三推敲,直到“滴水穿石”找到书法的艺术规律为止。正是因为他有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才使他的书法艺术不断突破与创新。

李德谦长期潜心书法研究,师古不泥古,习书为造化,一方面积极吸收传统的精髓神韵,另一方面又在借鉴中灵变创新,使他挣脱墨守陈规的桎梏,使自己的书法艺术不断升华。他的书法不随俗、不盲从,既博采众家之长又凝练出新,笔法结构敦实浑厚,笔画流畅气韵生动。他“行、草、隶、篆”四体书法样样精通,尤其擅长行书,规矩中见变化,奔放中求深邃,草中有行,行中夹楷,笔力雄浑,逸气横生。他所书写的楷书稳健中见灵动,隶书浑厚中显飘逸,大韵朴实,整个书法语言“洒脱而有韵致,功力浑厚,熔铸诸字而自成面目”,彰显出一种时代气息和精神面貌。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泉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丁金潮2013年1月撰写《以碑入行,雄强朴茂》(见中国书法网www.shufa.com)一文,作如下评述:

德谦书法上的成功主要来源于执著,几十年如一日,孜孜矻矻。在他开始学书的那个年代资料匮乏,一个旧版《柳体字帖》及其尾记中有关唐驼勤奋练字十年而终成一家的故事,一起滋润着他习书的第一个十载岁月。此后,他开始寻访名师,与省内外书家交流,取法也开始上溯,陶镕秦汉,植根北碑,以楷入行,参以张瑞图、黄道周笔意,渐显自家体势。1989年《书法报》曾专题评述他的书法,尤称道他的“碑体行书”初具个人面目,令人眼睛一亮。但他的书法并不因此“结壳”,而是不断添加营养,固本培元,继学李北海行书,旁参唐宋明清诸名家。近十年他于“二王”行草临摹用功尤深,碑帖整合,方圆兼施,返实入虚,别开境界。著名书法家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荣庆先生评价其书法:“洒脱而有韵致,功力深厚,熔铸诸家而自成面目。”

德谦书法上的成功,还来源于他热衷的书画收藏鉴定与武术修行。他这些方面的工作始于20多年前,作为有心人,他的收藏有好几个系列,如“清代翰林进士系列”、“民国书画名家系列”、“闽南民间契书系列”等等。通过鉴别、比较、玩赏,帮助他从“法”入“理”,由“理”涉“道”。尤其几个系列的真迹,日夜揣摩,使他能够以古为则、以人为镜,识大体、明源流、知得失、效人长,把握努力的方向。德谦尚武,尤痴迷于大成拳。大成桩功也许使他在用力的整体性方面悟到了什么。他教学生用笔多强调中锋逆推法,而自己运用则最为娴熟自如,笔杀纸处,元气淋漓。加上他有深厚的唐楷功力,任随章法起伏跌宕,其单字均能保持合理构架,显得匀称安详。由于结体的轻松自由,使他章法的营构方面显得十分从容,并有更大的发挥空间。所以,他的书法风格总体可谓雄强朴茂,尤其创作水平的稳定性、作品的耐看性是当今许多中青代书家所望尘莫及的。

面对成绩,德谦淡然处之。他有自己一套关于书法的目标、计划、理念,并将持之以恒地贯彻下去。他认为:“书法艺术是借助线条语言来展现作者的个性,所以作品的成功重在锤炼线条,塑造与众不同的间架。”他现在已经自觉进入“为书之道,笔墨关情,炼心为上”的阶段,除了书法本体的修炼外,也许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不二法门”。当下,德谦正精心整理几个系列的藏品准备付梓,不时有自撰诗联问世。作为书法家,德谦正值青壮年,正是大踏步往前走的时候,路将越来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