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子清,又名施清霖,号雪香居士,1939年出生于晋江市龙湖镇南庄村。幼年在家乡读私塾,1957年移居香港,先后就读于香港联合书院及香港菁华中医院。1960年创办香港集美侨校,任校长。1967年结束教师生涯转而从商至今,现任恒通资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上海光大房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
施子清先生同时是一名社会活动家和慈善家。创办并兼任数十个海外乡会会长及荣誉职务。1993年起连任第八至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十一届全国政协文史与学习委员会副主任。1994年被国务院港澳办、新华社香港分社合聘为港事顾问。1995年任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理事。1996年任香港特区政府推选委员会委员、香港特区人大代表选举会议成员。1999年任香港特区太平绅士。2003年任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2005年任香港民主建港协进联盟顾问。2008年任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获香港城市大学颁授荣誉社会科学博士学位,被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华侨大学等多首高校聘为顾问、教授。1987年在家乡晋江捐资设立施子清家族教育基金会,多年来向高校、医院、希望工程、慈善总会捐资数千万元,获福建省政府颁赠“乐育英才”金匾及“捐资兴学”证书、“慈善先进个人”,世界杰出华人慈善基金会颁发“世界杰出华人奖”等。
香港《领袖人物》杂志2012年2月号登载封面人物《施子清:翰墨人生》,介绍在2011年12月12日华商领袖年会上,《领袖人物》颁发“终身成就大奖”予施子清,颁奖词为:“施子清先生才华横溢,集商家、诗人、书法家、社会活动家于一身。在他白手兴家长达半个世纪的商旅生涯中,无不淋漓尽致地呈现出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和真诚豁达的人格魅力。特别是他一生追求企业发展和教育兴邦的完美结合,他的信念、他的眼光以及他透视未来的智慧,既深入人心又长期为他赢得了人们的爱戴和敬重。施子清的商旅人生,灿烂辉煌,魅力无穷,成为香港商界以及社会各界令人叹为观止的风景。”
施子清先生早年就展露出文艺才能,1959年编导《钗头凤》戏剧,公开演出为旅港福建商会筹款。1989年发起创立香港福建书画研究会任创会会长及会长。1999年任香港文学促进协会名誉会长。2007年任香港汉文诗词楹联协会创会会长。2008任福建海峡书画研究会艺术顾问。2009年任福建省书法家协会第四届主席团顾问。
其主要著作有书法专著《子清墨趣》(1992年)、《后赤壁赋》(1993年)、《施子清翰墨》(2000年)、《施子清书前赤壁赋》(2004年)、《子清墨韵》(2008年),书法专论《书法经纬》(2008年),散文集《雪香集》(1997年出版,书中《梅花·牡丹·国花》一文被收入香港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诗集《雪香诗钞》(2000年),诗论集《诗词拔萃》(2012年),政论专著《子清刍议》(2004年)等。
主要书法展览活动有:1993年应上海市之邀,在上海美术馆举办施子清先生书法暨香港福建书画研究会作品邀请展;1994年,在香港文物展览中心举办施子清书法展暨香港福建书画研究会作品邀请展;2000年由文汇报、镜报、香港友好协会、香港福建书画研究会在香港大会堂主办施子清书法展;2006年作为香港代表与其他书法名家举办“两岸三地名家书法展”,先后在香港、台湾、北京巡回展出;2009年在香港科技大学举办“子清墨韵”施子清书法展,在漳州举办施子清博士暨香港福建书画研究会漳州邀请展;2011年应福建省外事港澳办、福建省文联和福建省书法家协会的邀请,在福州尚林书院举办“子清墨韵·海西文采”施子清个人书法展。
《子清墨趣》1992年由香港福建书画研究会、香江出版社出版时,著名书画家沈柔坚教授作《施子清之书艺》代序,摘要如下:
(施子清)素以“亦商亦儒”著称。敦笃、真诚、温文尔雅、雍容大度——这是子清先生给人最深的印象。
“文如其人”,古今中外莫不如是,“书为心声”——书法艺术更是直接反映作者的情性、气质与学养。施子清的书法师承颜真卿、柳公权兼法何子贞,博取众长而自成一家面目。金文、篆、隶都下过苦功,书来肉丰骨劲,别具意趣。尤精于行草,他的行草中锋运笔,纵情挥洒,一气贯连,健劲跌宕,变化多姿,现出豪迈爽飒的风致。情为艺魂,诗词书画本以抒情言志为目的,子清先生的书法除依通常习惯书写一些古诗词以外,又喜欢把自己平日的读书笔记或心得有感而发地抒写于字幅上,其中有的是属于学术上的见解,有的是有关伦理道德或修身之道,他热爱桑梓之情怀则又时常寄托于笔墨而流露……内容与形式无不是从自己的胸襟而“流出”。这,又给施子清的书艺加深了一层内涵。
……子清先生常当众挥毫,处处显得得心应手挥洒自如,似不经意的经意,写来格外自由自在。有时即席赋诗并即书写之,也可见其文学素养与敏捷的文思。
……
子清先生七岁起便开始临池,数十年来勤于笔耕,书法上有深厚的功底,他在一首自述诗中说:“颜柳欧苏家家爱,取其气骨法其风”,他学前贤书法不是像“书奴”那样亦步亦趋地仿其皮相,而是吸取其精神与风骨。对于书艺他不是作为茶余饭后的消遣而是拳拳服膺地追求艺进,学法而求变法,逐渐形成他书艺的风貌。他多才多艺,戏曲、音乐、体育都会一手,还学过医道,他有多方面的才能与修养,对他书艺的精进自自然然、直接间接地互相沟通。他的宽广的阅历常识、技能都将起着纳百川而入海的作用。子清先生也会像黄山谷见行舟荡桨而悟笔法,像文同见蛇斗、张旭见公孙大娘舞剑器而草书大进那样,从他的生活和艺术实践中不断有新的悟得,不断地拓展他的书艺的新境界。
《施子清翰墨》2000年由通行出版有限公司、香港福建书画研究会出版时,著名作家、学者金庸,著名画家杨善深题写书名,北京大学东方学系教授、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北京大学书画协会会长陈玉龙作序,摘要如下:
《子清翰墨》横陈案头。它以其巨大的艺术魅力深深地吸引了我,使我如入桃花源中,流连徘徊,乐而忘返。循诵再三,爱不释手。始则泛读,鸟瞰其全貌;继则寻幽探胜,发掘底蕴;终则字字剖析,行行琢磨,篇篇比勘,默契于心,获益匪浅。
玉龙谨案:《翰墨》计收作品百余件。如与《子清墨趣》及《后赤壁赋》相比,则另辟蹊径独出机杼,笔势纵横,引人入胜。如果说:《墨趣》以浑厚凝重,潇洒飘逸取胜;《后赤壁赋》则以波澜壮阔,大气磅礴取胜见长;《翰墨》则以多彩多姿,寓凝重于潇洒,寄飘逸于沉着而后来居上。
细品《翰墨》可谓丰赡瑰丽,众彩纷陈,美不胜收。如:“清风明月”,结体沉稳有力;“善”、“孝悌”,蕴涵深厚;“居天下之广居、居高声自远”,书与意境契合自然,或曲折多姿或韵味醇深,具见书家襟怀,堪称上乘之作。“江水三千里”,布局与笔势俱佳;“秋宵轍轍云间鹤”,除“秋”字外,其他几个字捺笔较好,全篇布局亦佳;“寒食贴”,既有苏翁余韵,亦有自家神采,可谓佳构。我辈学颜、学苏,入乎其中,出乎其外。苏中有我、我中有苏,可望臻入佳境;“天行健”,潇洒飘逸;“少年上人号怀素”,行气甚佳,亦富神韵;四张条幅,一气呵成,颇见功力;“明月几时有”,厚重、节奏感较强,惜有些行距,略嫌局促不够舒展;“一剑霜寒四十州”,潇洒出尘,有于右任翁遗风;“孔明庙前”,四幅,布局、行距、笔势俱佳;“滋兰之九畹”三个“之”字都不同,有变化,作者胸怀得以抒发,可谓力作;“童年学种菜”,浑厚凝重,甚佳;楹联中有不少佳作;“长随白鸥”,恬淡悠闲,书家器识之最好写照。
书法长卷《施子清书前赤壁赋》2004年由香港福建书画研究会、通行出版有限公司出版时,香港著名文艺评论家秦岭雪作跋如下:
右苏东坡《前赤壁赋》陆佰余字,施子清先生以行草书之。原作分为十七条幅,四尺对开,每条两行,共三十三行。妙笔波澜,一气呵成,允称煌煌巨制。
十年前,子清先生以行楷书《后赤壁赋》,数十尺长卷,笔力千钧,名动海上。一前辈云:廿余年来海内外所罕见。余每次展卷,均有神摇魄动之感。书评常有“笔底风雷”四字,信乎不诬。
前赤壁之作也,或兴起于同时,亦时有谈及,唯迟迟未见落笔。其间忙于政事、商事、文事,又几经历练;而十年来勤于临池,未尝稍懈,所作盈箱,书名远播,倾动公卿,求者接踵,已疲于应付矣。此时乃有此卷之作,其情动于中,心手相应,兴高意远,别有寄托,亦不言而喻。
鄙见前赤壁之妙在擒纵,在笔断意连,在呼应顾盼。
周星莲《临池管见》云:“擒纵两字,是书家要诀。”又云:“作字须提得笔起,然往往手欲提,而转折顿挫辄自偃者,无擒纵故也。”再云:“有擒纵方有节制,有生杀。用笔乃醒,醒则骨节通灵。”
观子清先生作书,敛心、紧指、活腕,内抑外拓、提按、逆顺、藏露、中侧锋,随文意及情绪起伏变化,交相为用,而意态闲雅,从容洒脱,最动人处在迅速落点、宛转提笔以及主笔的缓行迟涩之间。数十载功力尽见于此,其自得其乐,名家风范亦尽见于此。甲申仲夏所书之《前赤壁赋》尽得笔墨擒纵之法,笔意低回含蓄,细微处尤见精彩叠出,诸君细心观赏,当有同感。
散文集《雪香集》1997年由天地图书出版有限公司出版时,香港文化名人张文达作序,摘要如下:
子清先生于古典文学浸润甚深,尤好旧体诗词。公余之暇,辄挥笔为文,极潇洒之致。本集所收,皆子清先生年来在报刊发表之作,其在《自序》中云:“谋食香江,不忘卷帙,夜深人静,一卷在手,陶然自在,其乐难以言喻。”岂非“三日不读书,则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之注解乎!此子清先生所以为读书人也。
本集中之作,有散文、有杂文、有写景、有抒情、有咏物、有记事、有评论,不论旅游山川大地、品评历史人物、感叹历史沧桑、指点人间百态,皆以古典诗词贯穿其中,乃具珠玉纷呈之美,非入乎其内,又焉得出乎其外,非深得古典诗词神髓,又何能得俯仰古今挥笔自如之乐。
秦岭雪为该书作跋:
子清善书,其自叙诗云:“七岁受业开启蒙,一碗清水窝方砖。”韶龄临池,根基深厚,颜筋柳骨,潇洒优逸,尤擅对联,誉满海内外。
子清能诗,是否如杜工部所言:“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未及详考。但观其触物感兴,出口成章,积习甚深,渊源有自矣。仆尝于静夜或清晨接获雪香斋电话,为一字未安切磋移时;亦曾闻雪香开怀大笑,自得其乐,盖因府上百花盛开,赋得好句。
仆常以为,世间万事皆可以学,唯诗人丽质天生,不可力强而致。诗即性灵,情真意挚或惺惺作态,下笔便有分晓。赤子心胸,兴来无端,书家本色是诗人,商家本色是诗人,此施子清之为施子清也。
子清好学深思,精于鉴赏,所作札记,灿然可观。三十年前,尝论欧阳修名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云:
“泪眼句乃因花引泪,因泪问花,花不但不语,竟然飞过秋千,人愈伤心,花愈恼人,人花同一命运,更何堪花开花落,无所依托,作者描写深闺思妇之苦,意境深婉,实是极品。余尝读温庭筠《惜春词》:‘百舌问花花不语’及严浑《落花词》之‘泪眼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虽为欧词之本、但均不如欧词之窈约意蕴。”(《子清墨趣》)
尽精微而致广大,于比较中求取真义,此为雪香治学之根本。三十年后,他如此评析苏东坡和章质夫咏杨花词——
“苏词‘萦损’三句是拟人手法,状杨花之温柔娇婉。‘梦随’三句化用唐朝诗人金昌绪诗《春怨》,进一步把杨花写成有情有思,而饱含幽怨与伤感。章词由‘闲趁’至‘风扶起’便见古人所说的有‘织绣工夫’,却无苏词特具之神韵。”(《闲说杨花词》)
仍然执著于比较,眼界更宽,功力更深。
因此,不妨说这是一本写了三十年的书。是雪香斋主人施子清先生在塑造自己的同时对于中国文化的热烈追求。真知灼见,词微意远,的的从锻炼中来,有学者之扎实、严谨;而联系实际、有感而发,不尚空言,文笔清丽,又有散文家顾盼自如之气度,可谓才识兼备,词义双美,读者鉴之。《雪香诗钞》2000年由通行出版有限公司出版时,香港作家联会创会会长曾敏之作序,摘要如下:
古典诗词是传统的艺术,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如诗、骚、乐府、律诗、绝句、词、曲……皆是。历代以还,求有生命力之作,莫不重视“兴、观、群、怨”的诗教特点及随时代变化与发展的因素,这正是《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所提的:“歌谣文理,与世推移”、“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由于诗词从《诗经》、《离骚》开始,就以言志、叙事、抒情形成本质特征,并概括为“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表现规律,潜心于诗艺者,大体依循规律以见于吟咏。
基于上述的表现形式与内容,则施子清先生的《雪香诗钞》所给予我的教益不浅。诗集所收虽百数十篇,却充分印证了传统诗词的特点:《雪香诗钞》有言志的家国情操,有抒情的故园伦爱,有情景交融、游目骋怀的河山旅思……诗人之“我手写我心”,可说情性毕露。诗人自幼即醉心于诗艺,耳濡目染于民间俚歌,浸淫于音律韵味,因而不论在构思、铸词都敢于创新,所思、所怀、所感、所忆能不囿于“游戏规则”,实是难能可贵。诗人今后在吟咏过程中,以其兼有书法家的造诣,禀赋高、历世深,于创作上必能“遵古知变化”,循蹈规律,别为新体,更上层楼,对弘扬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作出卓越的贡献。
秦岭雪为该书作跋:
旧体诗词已为俗手做滥,此乃不争之事实,无庸讳言。能于俗滥之中别出心裁,自琢新词如芙蕖映日、清采绝艳,又如月下箫声、情韵幽远者,其为诗坛之俊才乎?
子清好吟咏,以诗为歌,言志抒情,是以有《雪香诗钞》之作也。论其内涵,是秉承儒家诗教,有浓重的家国情怀,从孙儿学画、母慈子孝、故里风光以至四海风情、开放改革、香港回归、神州统一,尽皆纳入诗境;论其风格,则出口成章,不假雕饰,诗中有我,烂漫天真。虽说质直,却又陈言务去,力求鲜活,在明白如话之中熔铸诗的意象,似云里霓旌,焕彩流光。《见家慈》一诗抒写少小离家,老大返乡之感慨,于“携儿入南庄,两鬓已凋零。认得施清霖,不识施子清。邻人惊变化”之后,忽言“老榕自苍青”,真是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几许辛酸,几许沧桑,一寓于苍苍老树。紧接着又是“入门见家慈,含笑泪盈盈”。长青之树遂转为对母亲的祝福。在诗句自然流走的韵律里拨出凝涩的声响,突兴顿挫之感,这就是诗艺。子清五言诗深得六朝风人之旨,质而实绮,自有境界,读者幸垂意焉。
王国维论词分“有我之境”、“无我之境”。我则以为:佛家言“无我”;诗家言“有我”、“大我”。屈子离骚经开篇即言“朕皇考曰伯庸”,继之一再强调“余”如何如何,绝对自我为中心。诗中有我就有可能戒除头巾气、八股气以至假、大、空;而在艺术上就有可能避免概念化、陈词滥调、陈陈相因而趋向个性化,让普通读者有如逢故人,晤对一室之内的亲切。子清写诗总是从个人独特的感受出发,事物皆着“我”之色彩,不戴社会贤达和道学的面具。走访新疆葡萄沟,想起童年偷葡萄的趣事,毫不犹豫写下:“少年摘葡萄,爱吃不怕丑。”伉俪情深就唱道:“老去但知恩爱短,更挽老妻步莲阶。”荣任全国政协委员,欢欣鼓舞喜赋《闻佳音》,并无半点矫饰。亦因此,子清诗中鱼虾能作鼓吹,贤达炉峰论剑,甚至“木樨临风频送目,许红绛枝头为我翩然”,风景人物、花草树木皆着雪香之性情、之趣味、之品格。有我、贵真,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但在当代诗词的创作中似乎有点失落了。而子清的《雪香诗钞》却坚持大写的我,以真面目真性情示人,可以说,这具有某一种示范意义。
……
《诗词拔萃》2012年由故宫出版社出版时,秦岭雪又作序如下:
子清先生尝言,倘无要事,每天上午十一时之前,多半在家中读书练字。又曾说,六十岁以前从未放弃学习的机会,包括自修或进修文字学、文学、戏曲、古典哲学以及中医学等等。对于一位著名的企业家、社会活动家,这是一种有别于同侪的生活方式。子清先生又十分喜爱旧体诗词,且时有吟咏,见诸报刊,也曾结集出版。他的书法作品大都以诗词丽句为载体。这样,诗词对他来说,就不仅仅如西方诗论家所说的,是一种“语言的变奏”,而实实在在是一种精神生存的方式了。这样,当你看到一位政协委员,在庄严的讲坛上慨言国是;或者,看到一位企业家杯酒酬酢,长袖善舞,而又出口成章,恂恂儒雅,你就不会讶异于角色冲突,你会深感在新时代的潮流里,人才辈出,个性飞扬,而一个人的角色日渐扑朔迷离,难以定位。
眼下这一部《诗词拔萃》,是一本读书笔记。前半论诗,后半谈词,有感而发,要言不烦。对于唐宋诗词名家在历史背景及诗史上的整体把握甚见精确。其中论王维、柳宗元、陆游、辛弃疾,各以三五短章系之,其实就是这一位诗人的简史,貌似平淡,而斟酌之间,颇见功力。对于具体作品的评析,则继承古典诗话的传统,重在感悟,一语中的,并融入自己的人生体验,倍加亲切。其论杜甫、柳宗元诸篇,不仅知人论世,且有直入诗心的深刻,明显带有个人的印记。本编散论诗人数十家,评之点之,不拘一格,合而观之,则俨然一篇概论诗美的大文章。何谓诗?诗的本质是什么?诗美百花园中有何种形态?读后掩卷,思过半矣。
诗无达诂,知音其难,历来论诗,多有偏执一端者,是以有“陋儒”之讥。而破偏执的不二法门,就是刘勰所说的“博观”。即大量占有资料,多读勤思,比较,辨析,而后自自然然得出应有的结论。本编随读随记,去芜存菁,引用古人诗话词语数十则,所引精当,含有丰富的信息量。一编在手,通古今之变,有长河泛舟之乐。
《文心雕龙》云:“夫惟深识鉴奥,必欢然内悍,譬春台之熙众人,乐饵之止过客,盖闻兰为国香,服媚弥芬;书亦国华,玩绎方美。”
让我们漫步于子清先生开辟的小径,拾两片绿叶,捡一瓣兰花,在滚滚红尘中接受古典诗美的陶冶,感受先人所创造的灿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