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现代全面预算管理
13655400000001

第1章 前言

韩愈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几乎均曾有过编制预算、使用预算、控制预算,进行理性消费的经验。在现代企业中也莫不如此,只不过运用的方式不同而已。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环境、经济环境瞬息万变,一家企业的经营者如果未能充分认识、了解预算及其管理,不懂得如何科学地制定预算,或者空有预算而不善加利用(管理、控制、考评与激励),那么便如同古人所言,真的是关乎企业“立废存亡”的大事了。

我国企业在一个相当长的(计划经济)时期内,只有“计划”——生产计划、生产财务计划,而没有“预算”这一概念。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2002年4月10日财政部发布《关于企业实行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后,企业开始对预算及其管理有了一定的认识,并重视对预算的编制。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对预算管理理解的片面性以及缺乏处理实务的经验,致使在实施中存在不少的误区。如为预算而预算,有编制而无落实,更无监督、反馈与控制,更缺乏有效的考评与激励机制。把预算编制当做纯属财务行为,而缺乏全面、全员、全程的意识和管理措施。预算编制方法传统化、模式化,缺乏创新与整合。把预算管理仅仅局限于管理费用的控制,缺乏全面预算和战略预算管理的意识,只注重企业短期经营,忽视企业长远发展目标,使短期预算指标与企业长期战略目标不相适应。忽视对市场的调查与预测,企业的预算与市场相脱离,整个预算指标体系难以被市场接受,经不起市场的检验;而且预算指标缺乏弹性,缺乏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在预算制定、落实、管理控制中,缺乏“以人为本”的思想,缺乏对责任主体和员工需要、动机、行为的了解和认识,忽视预算的行为管理及其激励,从而引发“预算松弛”、“预算抵触”现象和“预算道德”、“预算诚信”危机问题;在预算实施中不注意权责的划分与制衡,使得预算对实际行为的控制作用严重受损,预算控制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指标体系、制度体系、组织体系、责任体系、反馈体系、考评体系不健全、不完善,经常导致各职能部门、各责任单位(中心)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导致形成预算控制的空白地带,影响预算的执行、监控和管理的有效运行,等等,从而影响了预算管理的整体效果。

在目前的企业预算管理中有四种观念:①将预算管理的作用限定在财务预测和资金、现金、费用的控制上。②认为预算管理是一种很重要的管理模式,认为预算的重要管理职能就是控制,不管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是否变化,预算目标不能变,每年企业只要实现了当年的预算目标,其他目标都不重要,宁愿牺牲组织的效益也不肯突破预算。③将预算目标与组织绩效本末倒置,把预算管理系统变成为一个孤立的系统。④认为预算就是财务部门把以前年度所发生的成本、费用等数字做一些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在他们的意识里甚至认为预算就是一种“数字游戏”,不但没有必要进行预算管理,在某种程度上预算管理还阻碍了企业的发展。这就有必要对预算、预算管理,特别是全面预算管理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认识,对现代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理论、方法、策略有所了解,使之成为为企业管理控制服务、为价值增值服务、为实现企业目标服务的有效工具和手段。

全面预算管理(Master Budgeting Management MBM)是面向企业经营过程的事前计划和预测。它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导向,以目标利润为中心,以市场预测为前提,综合考虑采购、生产、成本、费用、资本支出和现金流量等经济活动,涵盖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具有“全面、全额、全员、全程”的特征。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的各项经营行为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面、全过程跟踪、监控、分析、评价与激励,保证生产经营按预定的目标有序进行,帮助企业实现预算目标、经营目标、战略目标和持续发展目标。可见,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系统之“纲”,举此“纲”则其他管理之“目”则张。因此,全面预算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与控制模式。

本书的基本框架和内容是针对当前企业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基于预算管理的新理念、新理论、新模式、新方法,围绕企业在预算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编写的。体现了如下特点:

1.全面性与系统性。本书涵盖了企业预算管理的几乎所有方面,包括理论体系、指标体系、组织体系、责任体系、监控体系、方法体系、考评体系等,并合理安排章节结构框架及其内容,重点明确,详略得当。体现了全面预算管理“全面”性特点。

2.现代性与前瞻性。本书侧重于对现代企业预算管理前沿理论、模式与方法的研究与介绍。除系统论述了通行的预算编制方法和管理控制方法外,更着眼于吸收近年来企业预算管理控制理论、方法方面的最新研究、实践成果。侧重论述了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架构,预算目标的准确确定、分解与管理,预算管理机制,人性假设与预算行为管理,预算管理激励机制,作业基础预算管理,销售、广告预算管理,资本预算管理,现金流量预算管理,基于量本利分析的目标利润预算管理,战略预算管理和现代预算控制模式、预算考核评价方法等。体现了现代性与前瞻性的特点。

3.理论性、学术性与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本书既着眼于理论性和学术性,更侧重于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书中介绍了传统的、通用的和最新的预算编制、控制、管理方法,并列举了新的绩优企业的先进预算管理经验案例。这对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会有所裨益和帮助。

本书由侯龙文、侯岩、何瑛、李毅共同编写,其中侯龙文撰写了第一、第二、第八、第九、第十四、第十五、第十六章,侯岩撰写了第五、第六、第七章,何瑛撰写了第三、第四、第十章,李毅撰写了第十一、第十二、第十三章。在本书编写过程中,作者参考了大量中外财务、预算、管理方面的著作、文献和企业预算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并得到了经济管理出版社的热情鼓励和大力支持;苏全义教授为本书修改、润色及出版付出了大量心血和辛勤劳动,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全面预算管理在我国才刚刚起步,其理论、方法有待于进一步实践探索、总结和完善,加之作者学识水平有限,因此本书疏漏、差错和不完善的地方在所难免,我们真诚希望读者、学者们不吝赐教,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对本书加以补充完善。

作者

于200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