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级会计实务
13546200000021

第21章 存货(4)

2.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以按照存货类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如果某一类存货的数量繁多且单价较低,企业可按存货类别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即按存货类别的成本总额与可变现净值总额进行比较,每类存货均取较低者确定存货期末价值。

【例4-15】B公司2013年12月31日存货期末计量的有关资料如表4-5所示,假定B公司首次对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3.与在同一地区生产和销售的产品系列相关、具有相同或类似最终用途或目的,且难以与其他项目分开计量的存货,可以合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存货具有相同或类似最终用途或目的,并在同一地区生产和销售的产品,意味着存货所处的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等相同,具有相同的风险和报酬。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对该存货进行合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4.存货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通常表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1)该存货的市场价格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2)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3)企业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原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且该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又低于其账面成本;(4)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者劳务过时或者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改变,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5)其他足以证明该项存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

5.存货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通常表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零(1)已霉烂变质的存货;

(2)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的存货;

(3)生产中已不再需要,且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4)其他足以证明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需要注意的是,资产负债表日,如果同一类存货,其中一部分是有合同价格约定的,另一部分则不存在合同价格,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区分有合同价格约定的和没有合同价格约定的存货,分别确定其期末可变现净值,并与其相对应的成本进行比较,从而分别确定是否需计提或转回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由此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不得相互抵销。

(二)存货跌价准备的转回

当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资产减值损失)。

【例4-16】续例4-14,若2013年12月31日W5型机器库存成本为140万元,该批机器的市场销售价格为130万元,估计销售费用6万元。

则2013年12月31日:

第一步,计算W5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

W5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W5型机器的估计售价总额-估计销售费用及税金=130-6=124(万元)

第二步,将W5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与其成本进行比较:

W5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为124万元,小于其成本140万元,W5型机器由于市场价格下降发生价值减损,应按其可变现净值计量。确定该机器至2013年12月31日应跌价16万元,与存货跌价准备已有数额(25万元)进行比较,说明减记的金额部分价值已经恢复9万元,应予以转回,转回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存货跌价准备90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90000

(三)存货跌价准备的结转

企业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如果其中有部分存货已经销售,则企业在结转销售成本时,应同时结转对其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2012年年末,A公司库存W6型机器5台,每台成本为6000元,已经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8000元。2013年,A公司将库存的5台机器全部以每台7000元的价格售出。假定不考虑可能发生的销售费用及税金的影响,A公司应将这5台W6型机器已经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在结转其销售成本的同时,全部予以结转。

A公司的相关账务处理如下:

借:主营业务成本22000

存货跌价准备8000

贷:库存商品——A机器30000

如果存货按存货类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也应按比例结转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

能力操练

1.下列各项与存货相关的支出中,不应计入存货成本的是()。

A.存货采购过程中支付的装卸费B.存货采购过程中支付的保险费C.存货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D.存货入库后的储存费用2.下列各项支出中,一般纳税人企业不计入存货成本的是()。

A.购买存货支付的进口关税B.购买存货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C.购买存货支付的运杂费D.购买存货支付的价款3.存货采用先进先出法计价,在存货物价上涨的情况下,将会使企业()。

A.期末存货升高,当期利润减少B.期末存货升高,当期利润升高C.期末存货降低,当期利润减少D.期末存货降低,当期利润升高4.某企业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发出材料的成本,2013年5月1日结存A材料100吨,每吨实际成本为200元;5月8日和5月20日分别购进A材料150吨和200吨,每吨实际成本分别为180元和220元;5月15日和5月24日分别发出A材料200吨和175吨。A材料月末账面余额为()。

A.16500B.15000C.16020D.13500

5.甲公司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存货进行期末计价,成本与可变现净值按单项存货进行比较。2013年12月31日,A、B、C三种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分别为:A存货成本为200万元,可变现净值170万元;B存货成本200万元,可变现净值260万元;C存货成本400万元,可变现净值350万元。A、B、C三种存货此前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假定该企业只有这三种存货,2013年12月31日,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总额为()万元。

A.30B.80C.50D.60

原材料

知识目标

1.知道原材料的核算范围

2.说出实际成本法下原材料核算所涉及的账户3.熟知实际成本法下原材料核算的相关规定

4.说出计划成本法下原材料核算所涉及的账户5.熟知计划成本法下原材料核算的相关规定

能力目标

1.会进行实际成本法下原材料的核算

2.会进行计划成本法下原材料的核算

知识准备

原材料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经过加工改变其形态或性质并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各种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

原材料的日常收发及结存,可以采用实际成本计算,也可以采用计划成本计算。

一、实际成本法下的核算

原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核算时,材料的收发及结存,无论总分类核算还是明细分类核算,均按照实际成本计价。使用的会计科目有“原材料”“在途物资”等。

(一)账户设置

1.“原材料”科目:本科目用于核算企业库存各种材料的收发和结存情况。在原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时,本科目的借方登记验收入库材料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期末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本账户应按照原材料的保管地点(仓库)、材料类别、品种和规格设置材料明细账(或原材料卡片),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2.“在途物资”科目:本科目用于核算企业采用实际成本进行材料、商品等物资的日常核算时处在采购阶段、尚未验收入库的各种物资(即在途物资)的采购成本,本科目应按供应单位和物资品种进行明细核算。本账户的借方登记企业购入的在途物资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验收入库的在途物资的实际成本,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企业期末在途物资的采购成本。

(二)原材料收入的核算

1.一般纳税人企业

(1)结算凭证与材料同时到达并验收入库。

企业应根据入库材料的实际成本,借记“原材料”科目,根据入库材料应缴纳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根据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等科目,或根据已承兑的商业汇票贷记“应付票据”科目,若货款尚未支付,则贷记“应付账款”科目。

【例4-17】A公司为一般纳税人,2013年11月3日,从甲公司购入H材料一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200000元,增值税34000元,A公司收到银行转来的托收承付结算凭证承付支款通知以及发票,经审核无误,到期承付。该材料当日全部收到并已验收入库。其会计处理为:

借:原材料——H材料2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4000

贷:银行存款234000

(2)结算凭证先到,但原材料尚在运输途中。

企业应根据有关结算凭证中的记载或已付材料的价款,借记“在途物资”,根据应缴纳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根据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等科目,或根据已承兑的商业汇票贷记“应付票据”科目,若货款尚未支付,则贷记“应付账款”科目。待材料到达、验收入库后,再依据收料单,借记“原材料”,贷记“在途物资”。

【例4-18】2013年11月15日,A公司从乙公司购入L材料一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100000元,增值税17000元,A公司收到银行转来的托收承付结算凭证承付支款通知以及发票,经审核无误,到期承付。该材料尚未验收入库。其会计处理为:

借:在途物资——L材料——乙公司1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000

贷:银行存款117000

【例4-19】11月25日,A公司收到仓库送来的收料单,乙公司的L材料运到并已验收入库。会计处理如下:

借:原材料——L材料100000

贷:在途物资——L材料——乙公司100000

(3)原材料已验收入库,但结算凭证未到达,货款尚未结算。

收到原材料后只办理原材料验收入库手续,暂不编制记账凭证,待发票账单等结算凭证收到并付款后,再编制记账凭证。如月末仍未收到发票账单等结算凭证,则必须对入库原材料按暂估价值入账,按暂估价值,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下月初,再编制相反的会计分录予以冲回,收到发票账单等结算凭证后按实际金额记账。

【例4-20】A公司2013年11月25日从外地购进F材料,12月6日结算凭证到达,价款30000元,增值税5100元,货款以银行存款支付。会计处理如下:

11月30日,A公司对入库F材料按暂估价值32000元入账:

借:原材料——F材料32000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32000

12月1日,编制相反的会计分录予以冲回:

借: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32000

贷:原材料——F材料32000

12月6日,收到发票账单等结算凭证后按实际金额记账:

借:原材料——F材料3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5100

贷:银行存款35100

(4)购料途中发生短缺和毁损。

企业购入材料验收入库时,如发现短缺或毁损,应及时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区别不同情况,分别进行账务处理。

属于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应当记入材料采购成本,即按实际收到的材料数量入账,成本总额不变,相应地提高入库材料的实际单位成本,不必另作账务处理。

属于供货单位责任事故造成的短缺,应视款项是否已经支付而做出相应的账务处理。在货款尚未支付的情况下,应按短缺的数量和发票单价计算拒付的金额(如有代垫的运杂费,也应按比例分配拒付),填写拒付理由书,向银行办理拒付手续;在货款已经支付,并已记入“在途物资”账户的情况下,当材料运达企业验收入库时发生短缺或毁损时,则应填制“赔偿请求单”,向供货单位索赔,通过“应付账款”账户核算。

属于运输途中发生的非常损失和尚待查明原因的途中损耗,查明原因前,先转入“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待查明原因按批准意见再分别处理。属于运输部门的责任造成的短缺或毁损,应向运输部门索赔,赔偿款通过“其他应收款”账户核算。

【例4-21】A公司2013年12月7日购入甲材料2000千克,单价为10元/千克,增值税率17%,入库时实收1950千克。短缺的50千克属于合理损耗,用银行存款支付。甲材料已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甲材料2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400

贷:银行存款23400